杏花烟雨,小桥流水,吴侬软语,这就是苏州。真奇怪,当年盛产刺客、利剑、宝甲的尚武吴国,为何成了如今文人雅士集聚,生活精细享受的靡靡之地。也许,生活太富裕了,无处安放的精力就在园林、房屋、团扇、年画、雕刻、丝绣、弹唱上做足了文章,幸福的安抚也让人们远离了武勇。当魏忠贤的阉逆横行不法欺辱良善时,苏州深埋心底的豪气肆意挥洒了一回,用热血证明了苏州的不屈,旋又开始了自己的甜腻温婉。
真珠舍利宝幢
紧靠着盘门的瑞光塔,虽说也有千年历史,但无奈苏州古迹太多,瑞光塔并不引人注意,无人看守维护,塔身都是荒草藤蔓,甚至有鸟在塔上做窝。三个熊孩子去掏鸟蛋,无意中捣穿了塔心砖,居然发现了一大批文物,其中就有这座真珠舍利宝幢。好在这些熊孩子还算知趣,没你拿几颗珍珠我拿几个佛像,估计也是宝幢的豪华精美震惊了他们,没敢破坏,从此这件国宝震惊了天下。国宝有多珍贵,它珍藏在苏州博物馆,但不是在展柜,而是在库房,放在展柜的是它一比一的复制品,其他国宝可能都没享受过这待遇。宝幢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余秋雨所说:苏州两千五百年历史,什么奇迹都会发生,说不定就在某个巷子里,某个家中,某个地下,能邂逅到无与伦比的惊喜。随着宝幢的发现,瑞光塔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修建了盘门景区,开始了日常维护。
真珠,就是珍珠,佛教七宝之一。整个宝幢七宝都用到了,珍珠最多,达四万多颗。舍利,佛教高僧火化后形成的固状物,虽然有科学家解释说是什么结石,或者长期吃素营养不良形成的病态结晶什么的,但我更愿意相信那是精神的力量,是心无旁骛潜心向佛者的光芒。舍利是佛家至宝,传说和火化高僧的德行有关,有的僧人一颗没有,有的会有几颗,有的大德高僧甚至会有上百颗。舍利很珍贵,尤其是著名高僧的舍利,普通寺庙能供奉一颗都是了不起的功德,要建佛塔,建地宫,有的甚至要新修宫殿,还要举行盛大的迎佛舍利仪式,请多少高僧前来讲经,请多少善男信女前来布施。这座宝幢,既是供奉佛舍利所用,当然是精益求精,极尽能工巧匠之能事,所以珍珠、琉璃、金银等宝物能用则用毫不吝惜,工艺上也是囊括了各个领域的顶尖水平。真不知道,当年建造这座宝幢时,会发生多少动人的故事,会是工匠们的血泪,还是供养者的浪漫?
美轮美奂的宝幢,反映了苏州工匠们的非凡技艺。难得的是,苏州的工艺水平至今仍一直居于全国前列。全国所有工匠门类,苏州都有,而且都卓有成就;以苏州命名的工艺,如苏绣、苏扇、桃花坞年画之类,就有很多。也许,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人间天堂的苏州,生活富足,百姓安居乐业,自然吸引了大量人才聚集。有人做过统计,千百年来,基本在苏州做官的人,都会在苏州置业定居,而苏州人到外地当官的,基本上都会叶落归根,回到苏州。这些人才的聚集,不但带动了苏州整体市民素质的上升,带来了文化的繁荣,也带来了财富的汇集。苏州园林甲天下,都是那些有钱又有文化,仕途无望后寄情山水田园的人建设的私家园林,只有苏州才有这么多符合条件的人,才有这么多的园林。有钱,有人才,自然有教育,有科技,这就是如今美国称霸世界的底气,而苏州同样有这样的底气。只是作为中国人,苏州更有着中国人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内敛、低调,不去炫耀,不去争抢,自己过好自己不为人知的奢华。工艺领先,经济发达,生活富足,这就是苏州,中国人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只有这样的苏州,才会出现真珠舍利宝幢这样的国宝。
文衡山先生手植藤
文衡山,即文征明,江南四才子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在四人中,唐伯虎文采出众,年少成名,风流倜傥,是四人中名气最大的一位;徐祯卿诗才惊人,祝枝山草书一绝,唯有文征明,一直淹没在他人的光辉下。才子嘛,画舫谈诗,歌女相伴,本风流韵事,其他三人流连忘返,唯文征明坚辞不从,令人扫兴。唐寅初次考试就高中解元,文征明多次落榜;文征明年少时字极丑,被老师痛斥,他每天苦练十遍《千字文》,终成大器;唐寅涉科举舞弊案,时人嗤之以鼻,逼得唐寅远走他乡,文征明不计他人眼光,倾囊以助;文征明父亲在任上病故,循例有礼送银子,他坚决不收。最终,文征明大器晚成,其他三人均已离世,属于他的时刻才刚刚到来。他是一代文坛领袖,诗文书画俱佳,达到了三人远不可及的高度。征明先生,本身就是一部传奇,告诉人们,后天的努力远比所谓才气更重要,而德行,又是努力的根本。让人感佩的是,当他名满天下时,很多伪作也产生了,当人家抓住伪作者到他那求证时,他认作真品;伪作者将作品给他求教,他毫不犹豫盖上自己的印戳。他看重那些人的才气,总认为自己只是运气好点,真实水平也不比别人高多少,应该扶持有才华的年轻人。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文先生是苏州人的典范,低调、宽容、高雅。这样一个可爱可敬的老先生,他的东西,怎能不让人尊敬。他手植的紫藤,也像他一样,默默造福人间而不求回报。
紫藤要攀附固体生长,所以在一个天井中搭上栏杆,种上紫藤,紫藤攀援而上,形成天然屋顶,洒下一片绿荫,又漏出点点日光和星光。在紫藤下、绿荫中品茶论诗,最是文人雅趣。紫藤之名,紫气东来,飞黄腾达,又符合普通百姓期望。柔弱的紫藤,坚硬的建筑,但紫藤总能超越建筑,暗合中国刚柔相济、以柔克刚的文化底蕴。所以,园林中的紫藤,很常见。这株紫藤,是不是文先生手植,并没有史料,端方任两江总督时,不知经过什么考证,在这株古老的紫藤下立了“文衡山先生手植藤”碑,从此给这株紫藤定了性。这株紫藤,又是立于拙政园中,拙政园可是苏州园林之首,于是名园、名人、名树相得益彰,这株树也成了苏州园林中极具代表性的宝贝,后人评为苏州园林三绝之首,也得以让苏博推选为国宝,而且是唯一还活着的国宝。
拙政园,原为苏州官僚王献臣的私人园林,当王献臣致仕归隐后,寄情山水田园,兴建此园,引用“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语,命名拙政园。文征明时为献臣好友,经常往来园中,种下这株紫藤也是可能的。拙政园,随着岁月流驶不知经历了多少主人,等到太平天国控制江南时,忠王李秀成主政苏州修建忠王府,便引用了拙政园一角,紫藤也随之进了忠王府。现在忠王府成了苏州博物馆一部分,这株紫藤又成了苏博的镇馆之宝。一株并没有任何地址改变的紫藤,就这样几易身世,最终进了博物馆,也算有了好的归宿。贝聿铭先生修建苏博西馆时,还将紫藤嫁接到西馆,因为紫藤已经成了博物馆的象征。
苏州园林,因为是文人所建,属于在地上以亭台作画,所以充分反映了中国文人的雅趣。苏州园林几个特点:1、大门深藏不起眼处,因为中国人不喜张扬,喜欢深藏不露,喜欢大隐隐于市,在不经意间过好自己的生活。所以,苏州园林的大门原先都在小巷中,只是现在因为方便游客,很多园林在门口修建了大路或将主门移到了大路边。拙政园就是,原先的主门已经荒废,反而在临近大路的一侧重修了一个门作为主门。2、进门先是假山或屏风,反正总是遮挡,然后随一条小路进去,越走越宽广,视野也越来越开阔,这叫曲径通幽,也寓意人生道路,总会越走越宽,不能一眼就看到头。3、园林必备:山,可以是假山,又以太湖石为贵,苏州园林三宝的瑞云峰就是一整块的太湖石。水,都有小池,像网师园就以池为胜,沧浪亭也以水著称。亭台轩榭,有的还建有水中船型建筑,称为画舫,满足主人泛舟五湖之意。花木,尤以不同季节开花之花木,造成园林一年四季之景,精妙者还能将四季设计成循环往复,寓意冬去春来,人生循环不断,如扬州个园。4、借景,即借助门框或轩窗,将周边美景引入其中成为自己景色。如沧浪亭,本来可以站在亭上远眺苏州周边,可如今随着城市发展,高层建筑将园林环抱,已经只看到周边高楼了。拙政园借用了北寺塔,为了不重蹈覆辙,苏州市政府规定从园到塔,中间所有建筑一律不得影响北寺塔在拙政园中视线,以保留苏州第一园的风貌。这些特点,完全就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内敛,深沉,和谐,涵义隽永,天人合一。
这株国宝紫藤,因为是活物,苏博人还巧妙的推出了相关文创产品:紫藤树的种子。一经推出,供不应求,据说网上销售时,上百份不足一分钟就销售一空,大家只能期待下一年。唯一活着的国宝,自然价值非凡。
微缩明式家具
微缩明式家具,出土于明代首辅王锡爵墓中。王锡爵夫妻恩爱,一生没有纳妾,死后也是夫妻合葬。他为人刚直,在张居正权势滔天时曾逼其下跪,但在朝廷反攻倒算张居正时,又是他仗义直言,说张居正为国家做了大量的好事。他贵为首辅,墓中没有金银器,只有这组微缩明式家具。这既说明,他不是个贪腐之人,也说明他对家庭亲情看得极重。
王锡爵是苏州昆山人。在苏州话中,家具被称为屋肚肠,也就是说,在苏州人眼中,房屋是死物,而家具为活物,有了家具房屋才有了生命。显而易见,有了家具,才有了人生活的可能,才会有家的亲情。所以,王锡爵只带了一套微缩家具伴他长眠低下,说明他是个极重视人伦亲情的人。人在世时或许会伪饰自己,但到了面对死亡的时候,已经脱下了一切伪装。一个内阁首辅,不纳妾,不藏金银,只想记住家庭亲情,是一个多么善良的好人。仅从主人来看,这套明式家具就已经有了人文关怀。
在封建时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像内阁首辅这种地位的人,完全是可以多娶几个姨娘的。姨娘的地位虽然不如正妻,但很可能会比正妻更受宠,这是过去的常态。因为夫妻更多的是家族联姻,讲究门当户对,并没有多少可挑选余地,而妾,一般是主人达到一定实力以后,物色的貌美可人的穷苦姑娘,以专媚主人为能,反而容易受宠。当然,正妻一般出自大家闺秀,有着和主人相同的志趣爱好,这是不同阶层的贫苦女子无法比拟的。所以,古人常见好德者妻亦贤,夫妻和睦,家庭和谐,而好色者家族内女子争宠,鸡飞狗跳。孔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对士人的提醒和警示。当然,古代对女子而言,像王熙凤那样善妒,不让自己丈夫接触其他女人是不对的,丈夫和妻子的关系是桌子和椅子的关系,一张桌子要配多把椅子,辜鸿铭曾经比方说是茶壶和茶杯的关系,同样是说一把茶壶要配多个茶杯。椅子可以多把,但主人正常喜欢坐的只有一把,所以古代妻子所能做的,就是自己能够变成丈夫喜欢坐的那把椅子。这是古代女子的悲哀。而家具,见证了古代家族生活,也就见证了这种不合理婚姻制度下女子的心酸。
明式家具有几个主要特点:1、多用榫卯结构。以椅子的一道弯曲的靠背为例,我们都以为是一根整木,通过不知什么手法将其弯曲形成,实际上师傅介绍说是用了三根木头,通过榫卯结构组接而成,高明的工匠在油漆后会让人看不出痕迹。这些地方都用榫卯,更不用说明显看得出是接口的地方了。2、符合人体结构,舒适度高。还是以椅子为例,椅高基本就是人小腿高度,坐着正好脚垂到地面;椅背是弯曲弧形,正符合人背后轮廓。明式家具有多舒适,据说尼克松竞选总统电视辩论时,身体不适,就坐了这种明式中国椅子。中国椅子,居然助力美国总统竞选,也算是一段佳话了。3、家具成组,多构成方正图案,这也是中国人崇尚方正的体现。这种方正结构,在古典园林或者祠堂之类的古建筑随处可见,最典型的是苏州网师园的鸳鸯厅,正厅面对开阔水面,风景优美,是男主人待客场所,背后是女主人家庭聚会时用的厅堂,两厅各自有一组家具,都构成正方型。
网师园的家具陈设是最能代表中国韵味的,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就是以网师园的殿春簃为蓝本建设了一座中国式的建筑——明轩,这也是是中国建筑及其家具陈设走向世界的第一次。从此,苏州园林名满天下,后来也顺利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苏博推出这套家具作为国宝,这应该也是一个原因。
紫藤活着,家具用着,苏州园林,一个最有生命力,最富人间温情的胜迹。
真珠舍利宝幢
紧靠着盘门的瑞光塔,虽说也有千年历史,但无奈苏州古迹太多,瑞光塔并不引人注意,无人看守维护,塔身都是荒草藤蔓,甚至有鸟在塔上做窝。三个熊孩子去掏鸟蛋,无意中捣穿了塔心砖,居然发现了一大批文物,其中就有这座真珠舍利宝幢。好在这些熊孩子还算知趣,没你拿几颗珍珠我拿几个佛像,估计也是宝幢的豪华精美震惊了他们,没敢破坏,从此这件国宝震惊了天下。国宝有多珍贵,它珍藏在苏州博物馆,但不是在展柜,而是在库房,放在展柜的是它一比一的复制品,其他国宝可能都没享受过这待遇。宝幢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余秋雨所说:苏州两千五百年历史,什么奇迹都会发生,说不定就在某个巷子里,某个家中,某个地下,能邂逅到无与伦比的惊喜。随着宝幢的发现,瑞光塔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修建了盘门景区,开始了日常维护。
真珠,就是珍珠,佛教七宝之一。整个宝幢七宝都用到了,珍珠最多,达四万多颗。舍利,佛教高僧火化后形成的固状物,虽然有科学家解释说是什么结石,或者长期吃素营养不良形成的病态结晶什么的,但我更愿意相信那是精神的力量,是心无旁骛潜心向佛者的光芒。舍利是佛家至宝,传说和火化高僧的德行有关,有的僧人一颗没有,有的会有几颗,有的大德高僧甚至会有上百颗。舍利很珍贵,尤其是著名高僧的舍利,普通寺庙能供奉一颗都是了不起的功德,要建佛塔,建地宫,有的甚至要新修宫殿,还要举行盛大的迎佛舍利仪式,请多少高僧前来讲经,请多少善男信女前来布施。这座宝幢,既是供奉佛舍利所用,当然是精益求精,极尽能工巧匠之能事,所以珍珠、琉璃、金银等宝物能用则用毫不吝惜,工艺上也是囊括了各个领域的顶尖水平。真不知道,当年建造这座宝幢时,会发生多少动人的故事,会是工匠们的血泪,还是供养者的浪漫?
美轮美奂的宝幢,反映了苏州工匠们的非凡技艺。难得的是,苏州的工艺水平至今仍一直居于全国前列。全国所有工匠门类,苏州都有,而且都卓有成就;以苏州命名的工艺,如苏绣、苏扇、桃花坞年画之类,就有很多。也许,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人间天堂的苏州,生活富足,百姓安居乐业,自然吸引了大量人才聚集。有人做过统计,千百年来,基本在苏州做官的人,都会在苏州置业定居,而苏州人到外地当官的,基本上都会叶落归根,回到苏州。这些人才的聚集,不但带动了苏州整体市民素质的上升,带来了文化的繁荣,也带来了财富的汇集。苏州园林甲天下,都是那些有钱又有文化,仕途无望后寄情山水田园的人建设的私家园林,只有苏州才有这么多符合条件的人,才有这么多的园林。有钱,有人才,自然有教育,有科技,这就是如今美国称霸世界的底气,而苏州同样有这样的底气。只是作为中国人,苏州更有着中国人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内敛、低调,不去炫耀,不去争抢,自己过好自己不为人知的奢华。工艺领先,经济发达,生活富足,这就是苏州,中国人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只有这样的苏州,才会出现真珠舍利宝幢这样的国宝。
文衡山先生手植藤
文衡山,即文征明,江南四才子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在四人中,唐伯虎文采出众,年少成名,风流倜傥,是四人中名气最大的一位;徐祯卿诗才惊人,祝枝山草书一绝,唯有文征明,一直淹没在他人的光辉下。才子嘛,画舫谈诗,歌女相伴,本风流韵事,其他三人流连忘返,唯文征明坚辞不从,令人扫兴。唐寅初次考试就高中解元,文征明多次落榜;文征明年少时字极丑,被老师痛斥,他每天苦练十遍《千字文》,终成大器;唐寅涉科举舞弊案,时人嗤之以鼻,逼得唐寅远走他乡,文征明不计他人眼光,倾囊以助;文征明父亲在任上病故,循例有礼送银子,他坚决不收。最终,文征明大器晚成,其他三人均已离世,属于他的时刻才刚刚到来。他是一代文坛领袖,诗文书画俱佳,达到了三人远不可及的高度。征明先生,本身就是一部传奇,告诉人们,后天的努力远比所谓才气更重要,而德行,又是努力的根本。让人感佩的是,当他名满天下时,很多伪作也产生了,当人家抓住伪作者到他那求证时,他认作真品;伪作者将作品给他求教,他毫不犹豫盖上自己的印戳。他看重那些人的才气,总认为自己只是运气好点,真实水平也不比别人高多少,应该扶持有才华的年轻人。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文先生是苏州人的典范,低调、宽容、高雅。这样一个可爱可敬的老先生,他的东西,怎能不让人尊敬。他手植的紫藤,也像他一样,默默造福人间而不求回报。
紫藤要攀附固体生长,所以在一个天井中搭上栏杆,种上紫藤,紫藤攀援而上,形成天然屋顶,洒下一片绿荫,又漏出点点日光和星光。在紫藤下、绿荫中品茶论诗,最是文人雅趣。紫藤之名,紫气东来,飞黄腾达,又符合普通百姓期望。柔弱的紫藤,坚硬的建筑,但紫藤总能超越建筑,暗合中国刚柔相济、以柔克刚的文化底蕴。所以,园林中的紫藤,很常见。这株紫藤,是不是文先生手植,并没有史料,端方任两江总督时,不知经过什么考证,在这株古老的紫藤下立了“文衡山先生手植藤”碑,从此给这株紫藤定了性。这株紫藤,又是立于拙政园中,拙政园可是苏州园林之首,于是名园、名人、名树相得益彰,这株树也成了苏州园林中极具代表性的宝贝,后人评为苏州园林三绝之首,也得以让苏博推选为国宝,而且是唯一还活着的国宝。
拙政园,原为苏州官僚王献臣的私人园林,当王献臣致仕归隐后,寄情山水田园,兴建此园,引用“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语,命名拙政园。文征明时为献臣好友,经常往来园中,种下这株紫藤也是可能的。拙政园,随着岁月流驶不知经历了多少主人,等到太平天国控制江南时,忠王李秀成主政苏州修建忠王府,便引用了拙政园一角,紫藤也随之进了忠王府。现在忠王府成了苏州博物馆一部分,这株紫藤又成了苏博的镇馆之宝。一株并没有任何地址改变的紫藤,就这样几易身世,最终进了博物馆,也算有了好的归宿。贝聿铭先生修建苏博西馆时,还将紫藤嫁接到西馆,因为紫藤已经成了博物馆的象征。
苏州园林,因为是文人所建,属于在地上以亭台作画,所以充分反映了中国文人的雅趣。苏州园林几个特点:1、大门深藏不起眼处,因为中国人不喜张扬,喜欢深藏不露,喜欢大隐隐于市,在不经意间过好自己的生活。所以,苏州园林的大门原先都在小巷中,只是现在因为方便游客,很多园林在门口修建了大路或将主门移到了大路边。拙政园就是,原先的主门已经荒废,反而在临近大路的一侧重修了一个门作为主门。2、进门先是假山或屏风,反正总是遮挡,然后随一条小路进去,越走越宽广,视野也越来越开阔,这叫曲径通幽,也寓意人生道路,总会越走越宽,不能一眼就看到头。3、园林必备:山,可以是假山,又以太湖石为贵,苏州园林三宝的瑞云峰就是一整块的太湖石。水,都有小池,像网师园就以池为胜,沧浪亭也以水著称。亭台轩榭,有的还建有水中船型建筑,称为画舫,满足主人泛舟五湖之意。花木,尤以不同季节开花之花木,造成园林一年四季之景,精妙者还能将四季设计成循环往复,寓意冬去春来,人生循环不断,如扬州个园。4、借景,即借助门框或轩窗,将周边美景引入其中成为自己景色。如沧浪亭,本来可以站在亭上远眺苏州周边,可如今随着城市发展,高层建筑将园林环抱,已经只看到周边高楼了。拙政园借用了北寺塔,为了不重蹈覆辙,苏州市政府规定从园到塔,中间所有建筑一律不得影响北寺塔在拙政园中视线,以保留苏州第一园的风貌。这些特点,完全就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内敛,深沉,和谐,涵义隽永,天人合一。
这株国宝紫藤,因为是活物,苏博人还巧妙的推出了相关文创产品:紫藤树的种子。一经推出,供不应求,据说网上销售时,上百份不足一分钟就销售一空,大家只能期待下一年。唯一活着的国宝,自然价值非凡。
微缩明式家具
微缩明式家具,出土于明代首辅王锡爵墓中。王锡爵夫妻恩爱,一生没有纳妾,死后也是夫妻合葬。他为人刚直,在张居正权势滔天时曾逼其下跪,但在朝廷反攻倒算张居正时,又是他仗义直言,说张居正为国家做了大量的好事。他贵为首辅,墓中没有金银器,只有这组微缩明式家具。这既说明,他不是个贪腐之人,也说明他对家庭亲情看得极重。
王锡爵是苏州昆山人。在苏州话中,家具被称为屋肚肠,也就是说,在苏州人眼中,房屋是死物,而家具为活物,有了家具房屋才有了生命。显而易见,有了家具,才有了人生活的可能,才会有家的亲情。所以,王锡爵只带了一套微缩家具伴他长眠低下,说明他是个极重视人伦亲情的人。人在世时或许会伪饰自己,但到了面对死亡的时候,已经脱下了一切伪装。一个内阁首辅,不纳妾,不藏金银,只想记住家庭亲情,是一个多么善良的好人。仅从主人来看,这套明式家具就已经有了人文关怀。
在封建时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像内阁首辅这种地位的人,完全是可以多娶几个姨娘的。姨娘的地位虽然不如正妻,但很可能会比正妻更受宠,这是过去的常态。因为夫妻更多的是家族联姻,讲究门当户对,并没有多少可挑选余地,而妾,一般是主人达到一定实力以后,物色的貌美可人的穷苦姑娘,以专媚主人为能,反而容易受宠。当然,正妻一般出自大家闺秀,有着和主人相同的志趣爱好,这是不同阶层的贫苦女子无法比拟的。所以,古人常见好德者妻亦贤,夫妻和睦,家庭和谐,而好色者家族内女子争宠,鸡飞狗跳。孔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对士人的提醒和警示。当然,古代对女子而言,像王熙凤那样善妒,不让自己丈夫接触其他女人是不对的,丈夫和妻子的关系是桌子和椅子的关系,一张桌子要配多把椅子,辜鸿铭曾经比方说是茶壶和茶杯的关系,同样是说一把茶壶要配多个茶杯。椅子可以多把,但主人正常喜欢坐的只有一把,所以古代妻子所能做的,就是自己能够变成丈夫喜欢坐的那把椅子。这是古代女子的悲哀。而家具,见证了古代家族生活,也就见证了这种不合理婚姻制度下女子的心酸。
明式家具有几个主要特点:1、多用榫卯结构。以椅子的一道弯曲的靠背为例,我们都以为是一根整木,通过不知什么手法将其弯曲形成,实际上师傅介绍说是用了三根木头,通过榫卯结构组接而成,高明的工匠在油漆后会让人看不出痕迹。这些地方都用榫卯,更不用说明显看得出是接口的地方了。2、符合人体结构,舒适度高。还是以椅子为例,椅高基本就是人小腿高度,坐着正好脚垂到地面;椅背是弯曲弧形,正符合人背后轮廓。明式家具有多舒适,据说尼克松竞选总统电视辩论时,身体不适,就坐了这种明式中国椅子。中国椅子,居然助力美国总统竞选,也算是一段佳话了。3、家具成组,多构成方正图案,这也是中国人崇尚方正的体现。这种方正结构,在古典园林或者祠堂之类的古建筑随处可见,最典型的是苏州网师园的鸳鸯厅,正厅面对开阔水面,风景优美,是男主人待客场所,背后是女主人家庭聚会时用的厅堂,两厅各自有一组家具,都构成正方型。
网师园的家具陈设是最能代表中国韵味的,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就是以网师园的殿春簃为蓝本建设了一座中国式的建筑——明轩,这也是是中国建筑及其家具陈设走向世界的第一次。从此,苏州园林名满天下,后来也顺利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苏博推出这套家具作为国宝,这应该也是一个原因。
紫藤活着,家具用着,苏州园林,一个最有生命力,最富人间温情的胜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