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0月13日,洛阳龙门石窟,我站在奉先寺石窟——也叫九间房——前,仰望卢舍那大佛,十分惊诧。
我不得不仰望,因为他的体态实在太庞大而高伟。目测过去,身高将近六层楼高,头部将近一层半楼高,那双大耳朵的长度,也像一米八九的人的身高。看了看石窟的文字说明,还真是,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
我惊诧的是,他头部的女性化特征特别明显。面庞丰腴饱满,双眉弯弯如新月,一双秀目,微微凝视下方,鼻梁高挺,双耳长长下垂,下颏圆润而略微前突,面容端庄,却又蕴含慈祥而神秘的笑意。整体面部表情显得圆融和谐,安详自在。又加上头顶上的波状发纹和通肩袈裟上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得异常秀丽而圣洁。越看,越像一位雍容华贵而又端庄大方的东方贵妇。凝视她的面庞,让我想起达芬奇的“蒙娜丽萨”。
再阅读石窟里的文字说明,后来,又百度一下卢舍那大佛,才明白了个中缘由。
原来,卢舍那大佛开凿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凿了三年九个月,才完工。完工之后,卢舍那大佛就成了龙门石窟所有佛像中最大的大佛,而且,历经一千三百五十年,至今,还稳稳端坐在龙门石窟的千万大佛之中,保持着最高最大的地位,无佛撼动。
唐高宗就是李治,李治的皇后就是武则天。武则天又曾经是李治之父李世民的五品“才人”。李世民喜欢她的美貌和气质,赐号“武媚”,不过,也并没有特别宠幸。所以,“武媚”的才人一直当了十二年,地位也没有抬升。机缘巧合,李世民病重期间,她与太子李治有一面之交,又来往了几次,竟然擦出了火花,有了男女恋情,还逐渐加深。李世民驾崩以后,“武媚”进了感应寺当尼姑,与李治两人还藕断丝连。李世民驾崩不到两年,李治就将在感应寺为尼的“武媚”召进宫。进宫时,“武媚”已经怀了李治的孩子。然后,她在皇宫中的地位才逐步上升,由昭仪,一直做到皇后。做皇后五年,因为李治有风疾,得了眩晕症,武则天便顺势而为,开始“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出现了“二圣临朝”的局面,而且,经常是武则天大权独揽。
凿刻卢舍那大佛,实际上,应该是武则天的主意,李治只是附和而已。为了开凿这座大佛,除了国库出资,武则天还捐了两万贯胭脂钱,用当时的粮食价格换算过来相当于现代的六百多万人民币。捐钱之意,表面为佛,暗中为她自己。为她要将自己的容貌与卢舍那大佛融为一体。所以,卢舍那大佛的男性身体上,有了与她的面庞非常相似的头像,让卢舍那大佛有了“世上最美丽的佛陀”“东方蒙娜丽萨”的美誉。
据民间传说,本来是李治看着她有菩萨仪态,要找人为她画像,她却不满足于一张薄薄的画像,拐弯抹角,提出在龙门凿石窟刻像。李治心领神会,不但答应下来,而且,找人临摹下她的面容,做为卢舍那大佛的头像范本。
按佛教本源,卢舍那大佛就是释迦摩尼的“报身佛”,释迦摩尼的“报身佛”的佛身和武则天的头像组合为一体,也就成了武则天的“报身佛”。在其背后的火焰纹大佛光金轮衬托下,既有释迦摩尼佛祖的睿智和慈祥,又有武则天的端庄和秀丽,既闪耀着佛祖慈航普渡的悲悯,又隐含着武则天永生天地的执念。左右两旁,迦叶阿难二弟子及两位菩萨两位天王两位力士八座刻像的护卫,衬托得卢舍那大佛有了君临天地俯视苍生的至高无上的威严,让所有前来瞻仰者不由自主而生敬畏之心。
虽然传说的真实性无可考证,卢舍那佛就是武则天的“报身佛”,也没有明确的古文献记载,却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迹可循。印度语“卢舍那”翻译成汉语,意思就是“光明遍照”,而武则天给自己起的名字就叫“曌”,“曌”的意思就是“日月当空,光照乾坤”,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武则天造出“曌”这个字,等于昭告天下,普天之下,只有我武则天能与日月同在,我的光辉,将与日月的光辉一起,永照乾坤。这是何等的睥睨天下的帝王气概?
洛阳当地的一些老百姓,至今还直称卢舍那大佛为“武则天佛”。
因此,这尊佛像不但面容形态像武则天,连名字的含意也完全一样。
等我转到龙门东山,隔着伊水,遥望西山半山腰大大小小的石窟,卢舍那大佛的形象依然格外出众,其他所有的佛像,似乎都成了他(她)的附庸。这种视觉效果,也许就是当年凿刻卢舍那大佛时武则天所希望达到的呢。
二
10月15日下午4点左右,到隋唐洛阳城。灯光秀之前,游览明堂和天堂。
白天有雾霾,雾霾朦胧下的明堂和天堂,依然不失其富丽堂皇。
明堂,正对着宫城大门应天门,是殿堂式建筑,高高的三层台基之上,巍峨耸立着八角攒尖屋顶。最底层台基宽度比百米跑道还长,整体高度得有如今的六七层楼高。天堂,在明堂西北,两者之间,大约有一个半百米跑道的长度。天堂是五层高的圆形塔楼,下有两层台基,上有金色宝顶,其高度,离一百米,也差不了多少。相比之下,明堂端庄敦厚稳重,天堂颇有一枝独秀直耸云天之气概。
先后走进明堂和天堂,才真正了解二者不同的使用功能。明堂是“明政教之堂”,又称“万象堂”“通天宫”,是紫微城的大朝正殿,武则天举行登基大典的地方,也是武周时期皇家用于布政和祭祀的重要礼制建筑。天堂是武则天的礼佛堂,寓意“至高无上之堂”,又称“通天塔”“通天浮屠”。
现在的明堂和天堂,是在两个古建筑的遗址上重新修建的,只有十几年的历史,虽然看起来很高大雄伟豪华气派,但是,比起两个高堂的展厅里所介绍的武周时期刚刚修建时的规制,只是缩小版的仿制品。
据明堂里的史料文字介绍,武周时期初建的明堂,高达98米,占地12000平方米,是都城洛阳的地标性建筑,是世界历史上体量最大的木质建筑,也是中国建筑的巅峰之作。当年的明堂,共三层。底层方形,象征四季。中层十二边形,象征十二时辰。上为圆盖,九龙捧之。上层二十四边形,象征二十四节气。顶层,耸立金凤——后改作火珠。堂中有巨木十围,周长十五米,上下贯通。
当时和后来,曾经有许多文人为明堂吟诗作赋,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李白所作的《明堂赋》,现如今,这篇赋还展示在明堂里,其中有曰:“穹崇明堂,倚天开兮”,这是赞扬明堂又大又高,在天地之间巍然屹立。又曰:“四门启兮万国来,考休征兮进贤才。俨若皇居而作固,穷千年兮悠哉!”先赞扬名堂的作用,接受万国来朝,考征官员,举荐贤才。又祈愿这座皇宫殿堂千年永固。仅此一例,就可以想见那时的明堂是何等的气势恢宏。
许多古文献都记载,天堂分五级,其高度达312.09米,被称为“至高无上之堂”,是世界古代史上的最高建筑。虽然有专家从技术角度表示怀疑,而《通典》与《资治通鉴》均记载,天堂高“五级,至三级,则俯视明堂矣”,可以佐证,它的高度,一定比明堂高出许多,最起码,应该接近于明堂的三倍。
据史料记载,隋炀帝建国之初,就让人设计规划了明堂。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都想将明堂的建设付诸实施,却都因为工程过于耗费财力物力和人力,或者反对意见太大,被先后搁置。唐高宗李治,实施了详细的筹备建造计划,没来得及建造,就驾崩了。唐高宗驾崩不到四年,武则天在一片反对之声中,力排众议,下令拆掉紫微城的正殿乾元殿,于原址修建明堂。
一年多的功夫,688年12月辛亥日,巍巍明堂,拔地而起,当时起名万象宫。
689年正月乙卯朔时,当时身为太后的武则天,身穿衮服,头戴冕旒,手持大圭,率领其儿子唐睿宗李旦及满朝文武大臣,举行合祀先王的大享祭礼。祭拜昊天上帝之后,祭拜先后作古的三位先皇,接着是五方上帝。此次祭献,她做初献,打破了女性根本不能参加朝廷大享祭礼的传统,对铁板一块的男权社会是前无古人的极大冲撞,可谓惊世骇俗。
更惊世骇俗的事还在后头,690年11月庚辰朔,武则天在明堂宣告国号改唐为周,正式登基,做了武周朝的女皇帝,而且是中国历史上既前无古人又后无来者的唯一正式做了皇帝的女性。
从这一连串的过程演变中,不难看出,武则天执意建造明堂,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她自己的登基大典。
如今的明堂一层大厅中央,摆着一张大大的皇帝宝座,宝座后面,悬挂着金灿灿的垂帘。后面的墙壁上,有一幅武则天登基时的巨幅壁画,武则天身穿衮服,头戴金冠,端坐中央宝座,龙椅背后,金轮闪耀,金轮两旁,几只白鹤在祥云之上展翅飞翔。宝座阶下,穿着各种华丽服装的文臣武将外国使臣宫女嫔妃宫廷侍卫,挨挨挤挤,不知其数,如众星拱月,向着女皇,躬身朝贺。其场景,堪称浩大繁缛排场。
宝座前竖着一张牌子,上面有大大的文字:每位50元,就可以登台体验。”体验什么,体验坐龙椅的感觉。凡到此的游客,如果肯花50元钱,就可像当年的武则天登基时那样,端坐龙椅之上,如果想象力丰富,也许会有接受满朝文武及外国使节的朝贺顿生“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荣耀感。我没有坐上去,却可以想象得到,当年登基那一天的武则天,满腹的春风得意,前无古人的女皇的成就感,一定在她保养得肤如凝脂红润饱满的脸庞上恣肆荡漾。
在皇帝宝座上,武则天一坐就是15年,一直到临终,才被迫正式传位给自己第三个儿子李显,恢复了唐朝的国号。
从“二圣临朝”,到“唯我独尊”,登上执掌国家权力的最高权柄,一路走来,武则天以一己之力向男权社会挑战,需要借助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反击以儒家为主导的宗族社会的传统道德观念的逆向冲撞,化解她麾下绝大多数恪守儒家理念的官僚集团成员的极力反对和阻挠。这种精神力量,就是佛教。
龙门石窟雕刻卢舍那大佛,将她自己的相貌和释迦摩尼的报身佛融为一体,只是个序曲。
建好明堂之后,她指使东魏国寺僧人法明等撰写《大云经》,其核心内容,包括一个预言,即弥勒佛祖的一位女性追随者将重生为一位虔诚的君主,统治天下。这个预言,明显指向武则天本人。充满杜撰内容的《大云经》编撰完成之后,武则天迅速下令,将《大云经》颁行天下,并命令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及各州都要设置大云寺一所,收藏《大云经》,又令僧人反复讲解,广做舆论宣传。然后,以此为由头,发动一场由官方到民间由政界到宗教全方位的要求改国号为周的请愿运动。最终,完成了改唐为周的“武周革命”,借助佛教的力量,登上世俗化国家政权的最高峰。
明堂建好之后,她又命面首薛怀义铸造巨大的弥勒佛雕像。据史料记载,其小指头上,还能容得下几十人。然后,在明堂西北,起造一座五层高的天堂,来收纳巨型弥勒佛雕像。她要在天堂“礼佛”,“礼佛”的目的,是要让这尊巨型佛雕护佑自己稳坐皇帝宝座。
如今的金碧辉煌的天堂一层大厅,正中央,端坐着一尊金身弥勒佛,同天堂规制一样,依然是武周时期的缩小版。我凝视弥勒佛的金身坐像,恍恍然若见武则天双手合十,双目阖睑,嘴唇微微翕动,念念有词,似乎在虔诚礼佛。她是在满怀崇敬之心祭拜大慈大悲的弥勒佛,还是在祈愿自己如同弥勒佛一样佛法无边万世长存?大概只有她自己知道答案。
五年后,她又将弥勒佛名字的意译“慈氏”添加到自己的尊号中,自封为“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以此尊号,昭告天下,她这个女皇和弥勒佛是共为一体的“报身佛”,她这个人世间的最高执政者与佛界最至高无上的佛祖一起,共同掌管武周朝廷权柄。这就非常明确地宣告了武周一朝政教合一的执政体制。
三
现如今的明堂里,有六个对观众开放的展厅,其中的政绩厅,既有文字资料,也有影像资料,还有图片资料,多角度多元化地展示了武则天作为一位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政治家的一系列政绩。
展厅里有“建言十二条”的影印范本,是她总结唐太宗以及自己辅佐高宗二十年的经验和教训,比照前朝旧制与当下现实情况,制定出的施政大纲。这一大纲的颁布,为稳定社会,造福百姓,提供了很契合实际的规则,为后来的执政者提供了良好的执政范本。“劝农桑,薄赋徭”,“广言路”,“杜谗口”,“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一一浏览过这些语句,我由衷佩服她独到的政治眼光和清晰的执政理念。
展厅里还展示了许多资料。有她亲自主持殿考从民间各地选拔文化精英的场景和文字。有文臣狄仁杰许敬宗刘仁轨姚崇宋璟等人的画像及文字。这些能臣良相,在她的提拔和重用之下,为她施展各自理政才华尽职尽责。有她独创先例,开设武举,从民间选拔能征善战的武将的场景和文字,也有通过武举选拔上来的黑齿常之娄师德程务挺等武将的画像及文字。这些武将,为她征战四方开疆扩土平抑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一一浏览过去,更佩服她重视人才识人善用的执政胸怀。
10月13日,洛阳龙门石窟,我站在奉先寺石窟——也叫九间房——前,仰望卢舍那大佛,十分惊诧。
我不得不仰望,因为他的体态实在太庞大而高伟。目测过去,身高将近六层楼高,头部将近一层半楼高,那双大耳朵的长度,也像一米八九的人的身高。看了看石窟的文字说明,还真是,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
我惊诧的是,他头部的女性化特征特别明显。面庞丰腴饱满,双眉弯弯如新月,一双秀目,微微凝视下方,鼻梁高挺,双耳长长下垂,下颏圆润而略微前突,面容端庄,却又蕴含慈祥而神秘的笑意。整体面部表情显得圆融和谐,安详自在。又加上头顶上的波状发纹和通肩袈裟上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得异常秀丽而圣洁。越看,越像一位雍容华贵而又端庄大方的东方贵妇。凝视她的面庞,让我想起达芬奇的“蒙娜丽萨”。
再阅读石窟里的文字说明,后来,又百度一下卢舍那大佛,才明白了个中缘由。
原来,卢舍那大佛开凿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凿了三年九个月,才完工。完工之后,卢舍那大佛就成了龙门石窟所有佛像中最大的大佛,而且,历经一千三百五十年,至今,还稳稳端坐在龙门石窟的千万大佛之中,保持着最高最大的地位,无佛撼动。
唐高宗就是李治,李治的皇后就是武则天。武则天又曾经是李治之父李世民的五品“才人”。李世民喜欢她的美貌和气质,赐号“武媚”,不过,也并没有特别宠幸。所以,“武媚”的才人一直当了十二年,地位也没有抬升。机缘巧合,李世民病重期间,她与太子李治有一面之交,又来往了几次,竟然擦出了火花,有了男女恋情,还逐渐加深。李世民驾崩以后,“武媚”进了感应寺当尼姑,与李治两人还藕断丝连。李世民驾崩不到两年,李治就将在感应寺为尼的“武媚”召进宫。进宫时,“武媚”已经怀了李治的孩子。然后,她在皇宫中的地位才逐步上升,由昭仪,一直做到皇后。做皇后五年,因为李治有风疾,得了眩晕症,武则天便顺势而为,开始“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出现了“二圣临朝”的局面,而且,经常是武则天大权独揽。
凿刻卢舍那大佛,实际上,应该是武则天的主意,李治只是附和而已。为了开凿这座大佛,除了国库出资,武则天还捐了两万贯胭脂钱,用当时的粮食价格换算过来相当于现代的六百多万人民币。捐钱之意,表面为佛,暗中为她自己。为她要将自己的容貌与卢舍那大佛融为一体。所以,卢舍那大佛的男性身体上,有了与她的面庞非常相似的头像,让卢舍那大佛有了“世上最美丽的佛陀”“东方蒙娜丽萨”的美誉。
据民间传说,本来是李治看着她有菩萨仪态,要找人为她画像,她却不满足于一张薄薄的画像,拐弯抹角,提出在龙门凿石窟刻像。李治心领神会,不但答应下来,而且,找人临摹下她的面容,做为卢舍那大佛的头像范本。
按佛教本源,卢舍那大佛就是释迦摩尼的“报身佛”,释迦摩尼的“报身佛”的佛身和武则天的头像组合为一体,也就成了武则天的“报身佛”。在其背后的火焰纹大佛光金轮衬托下,既有释迦摩尼佛祖的睿智和慈祥,又有武则天的端庄和秀丽,既闪耀着佛祖慈航普渡的悲悯,又隐含着武则天永生天地的执念。左右两旁,迦叶阿难二弟子及两位菩萨两位天王两位力士八座刻像的护卫,衬托得卢舍那大佛有了君临天地俯视苍生的至高无上的威严,让所有前来瞻仰者不由自主而生敬畏之心。
虽然传说的真实性无可考证,卢舍那佛就是武则天的“报身佛”,也没有明确的古文献记载,却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迹可循。印度语“卢舍那”翻译成汉语,意思就是“光明遍照”,而武则天给自己起的名字就叫“曌”,“曌”的意思就是“日月当空,光照乾坤”,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武则天造出“曌”这个字,等于昭告天下,普天之下,只有我武则天能与日月同在,我的光辉,将与日月的光辉一起,永照乾坤。这是何等的睥睨天下的帝王气概?
洛阳当地的一些老百姓,至今还直称卢舍那大佛为“武则天佛”。
因此,这尊佛像不但面容形态像武则天,连名字的含意也完全一样。
等我转到龙门东山,隔着伊水,遥望西山半山腰大大小小的石窟,卢舍那大佛的形象依然格外出众,其他所有的佛像,似乎都成了他(她)的附庸。这种视觉效果,也许就是当年凿刻卢舍那大佛时武则天所希望达到的呢。
二
10月15日下午4点左右,到隋唐洛阳城。灯光秀之前,游览明堂和天堂。
白天有雾霾,雾霾朦胧下的明堂和天堂,依然不失其富丽堂皇。
明堂,正对着宫城大门应天门,是殿堂式建筑,高高的三层台基之上,巍峨耸立着八角攒尖屋顶。最底层台基宽度比百米跑道还长,整体高度得有如今的六七层楼高。天堂,在明堂西北,两者之间,大约有一个半百米跑道的长度。天堂是五层高的圆形塔楼,下有两层台基,上有金色宝顶,其高度,离一百米,也差不了多少。相比之下,明堂端庄敦厚稳重,天堂颇有一枝独秀直耸云天之气概。
先后走进明堂和天堂,才真正了解二者不同的使用功能。明堂是“明政教之堂”,又称“万象堂”“通天宫”,是紫微城的大朝正殿,武则天举行登基大典的地方,也是武周时期皇家用于布政和祭祀的重要礼制建筑。天堂是武则天的礼佛堂,寓意“至高无上之堂”,又称“通天塔”“通天浮屠”。
现在的明堂和天堂,是在两个古建筑的遗址上重新修建的,只有十几年的历史,虽然看起来很高大雄伟豪华气派,但是,比起两个高堂的展厅里所介绍的武周时期刚刚修建时的规制,只是缩小版的仿制品。
据明堂里的史料文字介绍,武周时期初建的明堂,高达98米,占地12000平方米,是都城洛阳的地标性建筑,是世界历史上体量最大的木质建筑,也是中国建筑的巅峰之作。当年的明堂,共三层。底层方形,象征四季。中层十二边形,象征十二时辰。上为圆盖,九龙捧之。上层二十四边形,象征二十四节气。顶层,耸立金凤——后改作火珠。堂中有巨木十围,周长十五米,上下贯通。
当时和后来,曾经有许多文人为明堂吟诗作赋,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李白所作的《明堂赋》,现如今,这篇赋还展示在明堂里,其中有曰:“穹崇明堂,倚天开兮”,这是赞扬明堂又大又高,在天地之间巍然屹立。又曰:“四门启兮万国来,考休征兮进贤才。俨若皇居而作固,穷千年兮悠哉!”先赞扬名堂的作用,接受万国来朝,考征官员,举荐贤才。又祈愿这座皇宫殿堂千年永固。仅此一例,就可以想见那时的明堂是何等的气势恢宏。
许多古文献都记载,天堂分五级,其高度达312.09米,被称为“至高无上之堂”,是世界古代史上的最高建筑。虽然有专家从技术角度表示怀疑,而《通典》与《资治通鉴》均记载,天堂高“五级,至三级,则俯视明堂矣”,可以佐证,它的高度,一定比明堂高出许多,最起码,应该接近于明堂的三倍。
据史料记载,隋炀帝建国之初,就让人设计规划了明堂。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都想将明堂的建设付诸实施,却都因为工程过于耗费财力物力和人力,或者反对意见太大,被先后搁置。唐高宗李治,实施了详细的筹备建造计划,没来得及建造,就驾崩了。唐高宗驾崩不到四年,武则天在一片反对之声中,力排众议,下令拆掉紫微城的正殿乾元殿,于原址修建明堂。
一年多的功夫,688年12月辛亥日,巍巍明堂,拔地而起,当时起名万象宫。
689年正月乙卯朔时,当时身为太后的武则天,身穿衮服,头戴冕旒,手持大圭,率领其儿子唐睿宗李旦及满朝文武大臣,举行合祀先王的大享祭礼。祭拜昊天上帝之后,祭拜先后作古的三位先皇,接着是五方上帝。此次祭献,她做初献,打破了女性根本不能参加朝廷大享祭礼的传统,对铁板一块的男权社会是前无古人的极大冲撞,可谓惊世骇俗。
更惊世骇俗的事还在后头,690年11月庚辰朔,武则天在明堂宣告国号改唐为周,正式登基,做了武周朝的女皇帝,而且是中国历史上既前无古人又后无来者的唯一正式做了皇帝的女性。
从这一连串的过程演变中,不难看出,武则天执意建造明堂,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她自己的登基大典。
如今的明堂一层大厅中央,摆着一张大大的皇帝宝座,宝座后面,悬挂着金灿灿的垂帘。后面的墙壁上,有一幅武则天登基时的巨幅壁画,武则天身穿衮服,头戴金冠,端坐中央宝座,龙椅背后,金轮闪耀,金轮两旁,几只白鹤在祥云之上展翅飞翔。宝座阶下,穿着各种华丽服装的文臣武将外国使臣宫女嫔妃宫廷侍卫,挨挨挤挤,不知其数,如众星拱月,向着女皇,躬身朝贺。其场景,堪称浩大繁缛排场。
宝座前竖着一张牌子,上面有大大的文字:每位50元,就可以登台体验。”体验什么,体验坐龙椅的感觉。凡到此的游客,如果肯花50元钱,就可像当年的武则天登基时那样,端坐龙椅之上,如果想象力丰富,也许会有接受满朝文武及外国使节的朝贺顿生“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荣耀感。我没有坐上去,却可以想象得到,当年登基那一天的武则天,满腹的春风得意,前无古人的女皇的成就感,一定在她保养得肤如凝脂红润饱满的脸庞上恣肆荡漾。
在皇帝宝座上,武则天一坐就是15年,一直到临终,才被迫正式传位给自己第三个儿子李显,恢复了唐朝的国号。
从“二圣临朝”,到“唯我独尊”,登上执掌国家权力的最高权柄,一路走来,武则天以一己之力向男权社会挑战,需要借助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反击以儒家为主导的宗族社会的传统道德观念的逆向冲撞,化解她麾下绝大多数恪守儒家理念的官僚集团成员的极力反对和阻挠。这种精神力量,就是佛教。
龙门石窟雕刻卢舍那大佛,将她自己的相貌和释迦摩尼的报身佛融为一体,只是个序曲。
建好明堂之后,她指使东魏国寺僧人法明等撰写《大云经》,其核心内容,包括一个预言,即弥勒佛祖的一位女性追随者将重生为一位虔诚的君主,统治天下。这个预言,明显指向武则天本人。充满杜撰内容的《大云经》编撰完成之后,武则天迅速下令,将《大云经》颁行天下,并命令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及各州都要设置大云寺一所,收藏《大云经》,又令僧人反复讲解,广做舆论宣传。然后,以此为由头,发动一场由官方到民间由政界到宗教全方位的要求改国号为周的请愿运动。最终,完成了改唐为周的“武周革命”,借助佛教的力量,登上世俗化国家政权的最高峰。
明堂建好之后,她又命面首薛怀义铸造巨大的弥勒佛雕像。据史料记载,其小指头上,还能容得下几十人。然后,在明堂西北,起造一座五层高的天堂,来收纳巨型弥勒佛雕像。她要在天堂“礼佛”,“礼佛”的目的,是要让这尊巨型佛雕护佑自己稳坐皇帝宝座。
如今的金碧辉煌的天堂一层大厅,正中央,端坐着一尊金身弥勒佛,同天堂规制一样,依然是武周时期的缩小版。我凝视弥勒佛的金身坐像,恍恍然若见武则天双手合十,双目阖睑,嘴唇微微翕动,念念有词,似乎在虔诚礼佛。她是在满怀崇敬之心祭拜大慈大悲的弥勒佛,还是在祈愿自己如同弥勒佛一样佛法无边万世长存?大概只有她自己知道答案。
五年后,她又将弥勒佛名字的意译“慈氏”添加到自己的尊号中,自封为“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以此尊号,昭告天下,她这个女皇和弥勒佛是共为一体的“报身佛”,她这个人世间的最高执政者与佛界最至高无上的佛祖一起,共同掌管武周朝廷权柄。这就非常明确地宣告了武周一朝政教合一的执政体制。
三
现如今的明堂里,有六个对观众开放的展厅,其中的政绩厅,既有文字资料,也有影像资料,还有图片资料,多角度多元化地展示了武则天作为一位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政治家的一系列政绩。
展厅里有“建言十二条”的影印范本,是她总结唐太宗以及自己辅佐高宗二十年的经验和教训,比照前朝旧制与当下现实情况,制定出的施政大纲。这一大纲的颁布,为稳定社会,造福百姓,提供了很契合实际的规则,为后来的执政者提供了良好的执政范本。“劝农桑,薄赋徭”,“广言路”,“杜谗口”,“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一一浏览过这些语句,我由衷佩服她独到的政治眼光和清晰的执政理念。
展厅里还展示了许多资料。有她亲自主持殿考从民间各地选拔文化精英的场景和文字。有文臣狄仁杰许敬宗刘仁轨姚崇宋璟等人的画像及文字。这些能臣良相,在她的提拔和重用之下,为她施展各自理政才华尽职尽责。有她独创先例,开设武举,从民间选拔能征善战的武将的场景和文字,也有通过武举选拔上来的黑齿常之娄师德程务挺等武将的画像及文字。这些武将,为她征战四方开疆扩土平抑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一一浏览过去,更佩服她重视人才识人善用的执政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