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的人,也是一道风景
一
韩城市摄影家协会举办第五次摄影课堂,聘请韩英老师给大家讲解手机拍摄。韩英老师安排的实地课堂在韩城新城东湖,她特邀陈局和小草姐姐这一对摄影达人夫妇作模特。会员们跟随着韩英老师的脚步,一边仔细聆听她的讲解,一边寻找最好的角度,捕捉这一对夫妇退休后携手摄影的诸多镜头。
二
韩城新阳光超市对面,是东湖的核心处。那一片镂空着“龙门圣地”的东湖广场,成了人们拍摄、游玩、锻炼、汇合的最佳地点。
“龙门圣地”,是韩城古城原北门的名字。
韩城古城始建于隋唐,金大定四年(1164)土筑城墙。明崇祯十三年(1640),当朝宰相薛国观奏朝廷批准,倡议地方官员和绅士捐资改土城墙为砖城墙,并且题写四座门楼的匾额:东门为“东带黄河”,西门为“梁奕西襟”,南门为“溥彼韩城”,北门为“龙门圣地”。
北门门额“龙门圣地”,意思是,韩城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历史文化的传承、著名的历史人物,和对未来的美好的希望。
在古代,“朝半陕,陕半韩”让韩城享有盛名。现如今,“龙门圣地”在新城出现,可见现在的韩城,延续了古代景色的优美,历史文化的悠久,更继承了先辈的精神,并发扬光大。
三
早晨八九点钟,东湖锻炼的人很多。深棕色人行道上,有的奔跑,有的快走,有的漫步。有人穿行在湖中间的小路上,慢着步子,哼着小曲。有人在小亭边的空地上打着太极拳。还有做着健身操,音乐声此起彼伏。
东方没有升起太阳,西边的天空滚动出了几片青灰色的云层,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湖水瞬间也成了青灰色。那清晰的高楼、清澈的绿树,瞬间倒成了海市蜃楼。湖水周围的人成了流苏,忽闪忽闪地,时尚而简约。一直都很喜欢这简约的灰色。于是想起一句话:“口红的尽头是自然的气血色,时尚的尽头是简约的灰。世间这一切终归是大道至简,人生亦是如此,要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他人做他人。”
四
远远就瞅见韩英老师,她穿着宽大的墨绿色格格连衣裙,戴着帽子。今天的帽子是乳白色的棒球帽,脖颈和后背上边,散披着乌黑的头发。她的头发很多,和她浅墨绿色的格子裙巧妙地融为一体。
韩英老师的微信名为竹韵翩翩,大家都喜欢喊她竹子姐姐。曾经问过姐姐,为什么要起竹韵翩翩这个微信名?姐姐说:只因为一个叫无意的Q友有诗:“品茶赏竹韵,风气舞翩跹。就坐不思归,留恋筱竹园。”于是姐姐说好诗,就顺手回诗一首“绿筱媚清涟,傲骨心依然。竹韵做主人,园内舞翩翩”。于是竹韵翩翩就成了姐姐的代名词。她还说“青林添雅韵,淡墨染芬芳”是她玩QQ时候的签名,表达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姐姐还说:“很喜欢筱竹风中摇曳的姿态,柔中带刚,刚中带柔。”看来,姐姐的豪放、豁达、坚韧、优雅,一直都存在,已经刻在了骨子里。
五
我和竹子姐姐的相识,源于“雪芹说史”。
“雪芹说史”是韩城市文化学者贾雪芹、蔡海鹏两位老师组织的历史文化公益课堂。我有听到“雪芹说史”的第一堂课,有幸见证“雪芹说史”名字的由来。
记得那是2017年11月17日,韩城市创建旅游城市正值热火朝天,各个单位每天下午都要安排人去老城暖古城。古城的明清一条街上,从北头的烈士陵园脚下,到南头瓮城北门,每个地方包括街两边的每一间店铺,都热闹非凡。有穿着一身秧歌服装大街上扭秧歌的,有身着羊皮坎肩头上扎着白毛巾唱陕北民歌的,有敲锣鼓的,有英语培训班的,有普通话培训班的......
我和宏恩老师商量好要去参加宇振老师的普通话讲座。大街上碰到梅子妹妹,她说雪芹老师和海鹏老师在北营庙讲课,要我们两个也一起去听听。于是,我们一起走向北营庙。
北营庙的门口,十几位美女画了浓妆,头发梳成了两个角,撅在头顶。可爱、淘气。她们每个人都身着一套红底大花衣服,脚穿小花鞋,手举着鼓槌,蹦蹦跳跳,正在兴致勃勃地敲打着腰上挎着的花鼓。欢快的花鼓声后面跟着一大波看热闹的人,一直向南慢慢行进。
北营庙的院子南边有个戏台子,戏台子上有两张厚实的方桌,桌子上放着六个深棕色的粗瓷大碗,一个铝合金茶壶。桌子边上有六个厚实的板凳。几位大叔摸样的人,窜梭在戏台上。悦耳的音乐声从台子一角的喇叭中传出。
院子中间,人很多,有抱小孩的大娘,有搀扶着老人的大叔,有挽着胳膊的年轻情侣,有拉着妹妹弟弟的姐姐哥哥。院子北边的房子中间,也整齐摆放着许多张厚实的木制方桌,同样的摆设。同样的串流不息。还有卡拉OK,时而一首阿宝的《父亲母亲》,时而一首刘和刚的《母亲》,虽然声调不是很圆滑,但很是深情。
我们在房子东北角的一张桌子旁边看见了雪芹老师和海鹏老师,还有小婷,雪芹老师的助手。于是雪芹老师、海鹏老师、小婷、宏恩老师、梅子、我六个人,开始了北营庙关于历史、文化的第一个公益课堂。
记得当时讲课的主题是“风函”。雪芹老师和海鹏老师对风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老师说:“风函,韩城人从古到今都叫它风函。其他地方的人,有的叫它风箱,有的叫它风盒子。”“其实,它就是一个鼓风用的工具。我们知道,装东西用的工具,有箱,有柜,有盒。箱是能从边上打开的,柜子是能从上面打开的,盒子是能从上面完全揭开的。而函,从那一面都无法打开的,是密封的。信,需要封口,叫信函。扶风法门寺出土的佛骨舍利,外面有十二层函,六层铁函,三层银函,三层金函,这些都是需要密封的。而风函,是四周封闭,用来鼓风的盒子。韩城人,这样叫它,是最地道的,最有文化的一种叫法。”
于是,我清楚了风函。我明白了风函的真正意义。
讲完课后,大家边喝茶边聊天。雪芹老师提出给课堂起个名字?大家都在沉思当中。宏恩老师说,雪芹老师是主讲者之一,年龄最长,并且一直在讲历史文化,那就叫“雪芹说史”吧。于是以“雪芹说史”命名的公益课堂就这样诞生。每周五晚上7点准时开课,雷打不动,风雨无阻。“雪芹说史”成了韩城人的文化大餐。
“雪芹说史”成了韩城人心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雪芹说史”课堂上的每一个人,也称了一道又一道美丽的风景。
课堂上,我认识了竹子姐姐。竹子姐姐成了公益课堂上的专业的摄影师。姐姐,也成了我眼里最亮的一道风景。
六
其实,姐姐很早就和摄影协会的老师们在一起。姐姐说,她进入摄影家协会,纯属于是蹭镜头的。她想请协会的摄影达人给自己多拍几张好看的照片。谁曾想,多次的接触,她感到摄影协会老师都是才华横溢。和他们在一起既开心与快乐,又能增长知识。随后,她被这些老师们感染得一发不可收拾。
真的,环境可以感染一个人;真的,近红者赤。从此之后,姐姐就用一部手机,拍“雪芹说史”课堂上的老师、学员,拍城市的每一个有趣的地方,拍每一次活动,拍每一回爬山,拍一片树叶,拍一棵小草,拍一朵花蕾,拍一滴露珠......
每一位老师、学员,都被她拍得那么漂亮。每一朵花,被她拍出了灵性。可以说,她每一次举起镜头,都是用心、用爱、用生命去拍摄。她把照片拍成了大片。她还做出了高质量的电影一样的小视频。姐姐说,摄影就是光和影的完美融合。在摄影协会,只有她没有相机。但是,姐姐却站在了摄影课堂的讲台上。
七
这次摄影户外授课,姐姐事先就设计了计划,并事先进行了实地考察。又对要走的路线、景点进行了详细设计。哪个地方拍什么样的视频、拍什么样的照片。甚至主人翁需要怎样的动作做出怎样的表情说出怎样话,都在她的掌控之中。难怪每次活动,大家都称她为大导演。真的,她有大导演的能力,她有大导演的气魄,她有大导演的范。
在姐姐的导演下,模特夫妇陈局和小草姐姐先在环湖路上一起大步流星,再到弯弯的小桥上举起相机齐目远眺,再静坐一块石头上倾心交流。每一个步子,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是那么的随和、默契。
陈局和小草姐姐都是退休职工。退休之前,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中,坚守着自己的一份职责。退休之后,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摄影。陈局平易近人,幽默风趣。他走起路来昂首挺胸,健步如飞,抓拍镜头时却细致敏捷。小草姐姐,文静优雅,温柔贤惠,可她拍出来的照片大气、丰满。他们虽然都已过七旬,但看上去却和实际年龄相差很远。大概,心中有爱、眼里有美的人,都会这样吧。每一次出行,他们都携手相伴,相互照应,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快乐,相互感动。简单而真诚,朴实而坦荡。他们两个已经成了摄影协会会员们们学习的典范。
难怪竹子姐姐说,摄影人追求的是美。摄影人的美,在容颜里,在眼睛里,在心里,在大爱里。可以说他们两个,就是一堂生动真实的人生课堂。
向他们学习,也是这次摄影课堂的内容之一。正如姐姐写给他们彼此的告白:曾经的我们于茫茫人海中,踏着不同的节奏,看着各异的风景。退休后,因为摄影,我们步调一致,在同一片蓝天下欣赏同一片风景。从此,我们的生活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而美好。摄影,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摄影,对于我们来说,是心灵的触动,更是对这个世界的深情告白。在平淡的生活中,我们同屏共振,用镜头去捕捉那些动人的瞬间。在摄影的世界里,我们携手共进,用镜头去诠释那份真挚的深情。
镜头印记属于我们的每一帧热爱。感恩有你,光影之路多姿多彩,摄影让我们在色彩中光影中碰撞着续写着记录着美好、快乐的生活。
八
记得杨绛先生说过:“生活里,同行的人比风景更重要。”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不仅仅要欣赏外在的风景,更重要的是要欣赏与我们一起经历风雨、共享阳光、共同快乐着的这些人。
因为,同行的人,也是一道风景。
一
韩城市摄影家协会举办第五次摄影课堂,聘请韩英老师给大家讲解手机拍摄。韩英老师安排的实地课堂在韩城新城东湖,她特邀陈局和小草姐姐这一对摄影达人夫妇作模特。会员们跟随着韩英老师的脚步,一边仔细聆听她的讲解,一边寻找最好的角度,捕捉这一对夫妇退休后携手摄影的诸多镜头。
二
韩城新阳光超市对面,是东湖的核心处。那一片镂空着“龙门圣地”的东湖广场,成了人们拍摄、游玩、锻炼、汇合的最佳地点。
“龙门圣地”,是韩城古城原北门的名字。
韩城古城始建于隋唐,金大定四年(1164)土筑城墙。明崇祯十三年(1640),当朝宰相薛国观奏朝廷批准,倡议地方官员和绅士捐资改土城墙为砖城墙,并且题写四座门楼的匾额:东门为“东带黄河”,西门为“梁奕西襟”,南门为“溥彼韩城”,北门为“龙门圣地”。
北门门额“龙门圣地”,意思是,韩城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历史文化的传承、著名的历史人物,和对未来的美好的希望。
在古代,“朝半陕,陕半韩”让韩城享有盛名。现如今,“龙门圣地”在新城出现,可见现在的韩城,延续了古代景色的优美,历史文化的悠久,更继承了先辈的精神,并发扬光大。
三
早晨八九点钟,东湖锻炼的人很多。深棕色人行道上,有的奔跑,有的快走,有的漫步。有人穿行在湖中间的小路上,慢着步子,哼着小曲。有人在小亭边的空地上打着太极拳。还有做着健身操,音乐声此起彼伏。
东方没有升起太阳,西边的天空滚动出了几片青灰色的云层,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湖水瞬间也成了青灰色。那清晰的高楼、清澈的绿树,瞬间倒成了海市蜃楼。湖水周围的人成了流苏,忽闪忽闪地,时尚而简约。一直都很喜欢这简约的灰色。于是想起一句话:“口红的尽头是自然的气血色,时尚的尽头是简约的灰。世间这一切终归是大道至简,人生亦是如此,要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他人做他人。”
四
远远就瞅见韩英老师,她穿着宽大的墨绿色格格连衣裙,戴着帽子。今天的帽子是乳白色的棒球帽,脖颈和后背上边,散披着乌黑的头发。她的头发很多,和她浅墨绿色的格子裙巧妙地融为一体。
韩英老师的微信名为竹韵翩翩,大家都喜欢喊她竹子姐姐。曾经问过姐姐,为什么要起竹韵翩翩这个微信名?姐姐说:只因为一个叫无意的Q友有诗:“品茶赏竹韵,风气舞翩跹。就坐不思归,留恋筱竹园。”于是姐姐说好诗,就顺手回诗一首“绿筱媚清涟,傲骨心依然。竹韵做主人,园内舞翩翩”。于是竹韵翩翩就成了姐姐的代名词。她还说“青林添雅韵,淡墨染芬芳”是她玩QQ时候的签名,表达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姐姐还说:“很喜欢筱竹风中摇曳的姿态,柔中带刚,刚中带柔。”看来,姐姐的豪放、豁达、坚韧、优雅,一直都存在,已经刻在了骨子里。
五
我和竹子姐姐的相识,源于“雪芹说史”。
“雪芹说史”是韩城市文化学者贾雪芹、蔡海鹏两位老师组织的历史文化公益课堂。我有听到“雪芹说史”的第一堂课,有幸见证“雪芹说史”名字的由来。
记得那是2017年11月17日,韩城市创建旅游城市正值热火朝天,各个单位每天下午都要安排人去老城暖古城。古城的明清一条街上,从北头的烈士陵园脚下,到南头瓮城北门,每个地方包括街两边的每一间店铺,都热闹非凡。有穿着一身秧歌服装大街上扭秧歌的,有身着羊皮坎肩头上扎着白毛巾唱陕北民歌的,有敲锣鼓的,有英语培训班的,有普通话培训班的......
我和宏恩老师商量好要去参加宇振老师的普通话讲座。大街上碰到梅子妹妹,她说雪芹老师和海鹏老师在北营庙讲课,要我们两个也一起去听听。于是,我们一起走向北营庙。
北营庙的门口,十几位美女画了浓妆,头发梳成了两个角,撅在头顶。可爱、淘气。她们每个人都身着一套红底大花衣服,脚穿小花鞋,手举着鼓槌,蹦蹦跳跳,正在兴致勃勃地敲打着腰上挎着的花鼓。欢快的花鼓声后面跟着一大波看热闹的人,一直向南慢慢行进。
北营庙的院子南边有个戏台子,戏台子上有两张厚实的方桌,桌子上放着六个深棕色的粗瓷大碗,一个铝合金茶壶。桌子边上有六个厚实的板凳。几位大叔摸样的人,窜梭在戏台上。悦耳的音乐声从台子一角的喇叭中传出。
院子中间,人很多,有抱小孩的大娘,有搀扶着老人的大叔,有挽着胳膊的年轻情侣,有拉着妹妹弟弟的姐姐哥哥。院子北边的房子中间,也整齐摆放着许多张厚实的木制方桌,同样的摆设。同样的串流不息。还有卡拉OK,时而一首阿宝的《父亲母亲》,时而一首刘和刚的《母亲》,虽然声调不是很圆滑,但很是深情。
我们在房子东北角的一张桌子旁边看见了雪芹老师和海鹏老师,还有小婷,雪芹老师的助手。于是雪芹老师、海鹏老师、小婷、宏恩老师、梅子、我六个人,开始了北营庙关于历史、文化的第一个公益课堂。
记得当时讲课的主题是“风函”。雪芹老师和海鹏老师对风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老师说:“风函,韩城人从古到今都叫它风函。其他地方的人,有的叫它风箱,有的叫它风盒子。”“其实,它就是一个鼓风用的工具。我们知道,装东西用的工具,有箱,有柜,有盒。箱是能从边上打开的,柜子是能从上面打开的,盒子是能从上面完全揭开的。而函,从那一面都无法打开的,是密封的。信,需要封口,叫信函。扶风法门寺出土的佛骨舍利,外面有十二层函,六层铁函,三层银函,三层金函,这些都是需要密封的。而风函,是四周封闭,用来鼓风的盒子。韩城人,这样叫它,是最地道的,最有文化的一种叫法。”
于是,我清楚了风函。我明白了风函的真正意义。
讲完课后,大家边喝茶边聊天。雪芹老师提出给课堂起个名字?大家都在沉思当中。宏恩老师说,雪芹老师是主讲者之一,年龄最长,并且一直在讲历史文化,那就叫“雪芹说史”吧。于是以“雪芹说史”命名的公益课堂就这样诞生。每周五晚上7点准时开课,雷打不动,风雨无阻。“雪芹说史”成了韩城人的文化大餐。
“雪芹说史”成了韩城人心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雪芹说史”课堂上的每一个人,也称了一道又一道美丽的风景。
课堂上,我认识了竹子姐姐。竹子姐姐成了公益课堂上的专业的摄影师。姐姐,也成了我眼里最亮的一道风景。
六
其实,姐姐很早就和摄影协会的老师们在一起。姐姐说,她进入摄影家协会,纯属于是蹭镜头的。她想请协会的摄影达人给自己多拍几张好看的照片。谁曾想,多次的接触,她感到摄影协会老师都是才华横溢。和他们在一起既开心与快乐,又能增长知识。随后,她被这些老师们感染得一发不可收拾。
真的,环境可以感染一个人;真的,近红者赤。从此之后,姐姐就用一部手机,拍“雪芹说史”课堂上的老师、学员,拍城市的每一个有趣的地方,拍每一次活动,拍每一回爬山,拍一片树叶,拍一棵小草,拍一朵花蕾,拍一滴露珠......
每一位老师、学员,都被她拍得那么漂亮。每一朵花,被她拍出了灵性。可以说,她每一次举起镜头,都是用心、用爱、用生命去拍摄。她把照片拍成了大片。她还做出了高质量的电影一样的小视频。姐姐说,摄影就是光和影的完美融合。在摄影协会,只有她没有相机。但是,姐姐却站在了摄影课堂的讲台上。
七
这次摄影户外授课,姐姐事先就设计了计划,并事先进行了实地考察。又对要走的路线、景点进行了详细设计。哪个地方拍什么样的视频、拍什么样的照片。甚至主人翁需要怎样的动作做出怎样的表情说出怎样话,都在她的掌控之中。难怪每次活动,大家都称她为大导演。真的,她有大导演的能力,她有大导演的气魄,她有大导演的范。
在姐姐的导演下,模特夫妇陈局和小草姐姐先在环湖路上一起大步流星,再到弯弯的小桥上举起相机齐目远眺,再静坐一块石头上倾心交流。每一个步子,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是那么的随和、默契。
陈局和小草姐姐都是退休职工。退休之前,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中,坚守着自己的一份职责。退休之后,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摄影。陈局平易近人,幽默风趣。他走起路来昂首挺胸,健步如飞,抓拍镜头时却细致敏捷。小草姐姐,文静优雅,温柔贤惠,可她拍出来的照片大气、丰满。他们虽然都已过七旬,但看上去却和实际年龄相差很远。大概,心中有爱、眼里有美的人,都会这样吧。每一次出行,他们都携手相伴,相互照应,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快乐,相互感动。简单而真诚,朴实而坦荡。他们两个已经成了摄影协会会员们们学习的典范。
难怪竹子姐姐说,摄影人追求的是美。摄影人的美,在容颜里,在眼睛里,在心里,在大爱里。可以说他们两个,就是一堂生动真实的人生课堂。
向他们学习,也是这次摄影课堂的内容之一。正如姐姐写给他们彼此的告白:曾经的我们于茫茫人海中,踏着不同的节奏,看着各异的风景。退休后,因为摄影,我们步调一致,在同一片蓝天下欣赏同一片风景。从此,我们的生活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而美好。摄影,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摄影,对于我们来说,是心灵的触动,更是对这个世界的深情告白。在平淡的生活中,我们同屏共振,用镜头去捕捉那些动人的瞬间。在摄影的世界里,我们携手共进,用镜头去诠释那份真挚的深情。
镜头印记属于我们的每一帧热爱。感恩有你,光影之路多姿多彩,摄影让我们在色彩中光影中碰撞着续写着记录着美好、快乐的生活。
八
记得杨绛先生说过:“生活里,同行的人比风景更重要。”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不仅仅要欣赏外在的风景,更重要的是要欣赏与我们一起经历风雨、共享阳光、共同快乐着的这些人。
因为,同行的人,也是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