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神话》的热播,让秦陵充满了神话色彩。那充满了水银的大墓,是不是护佑着墓中的皇帝,面貌不朽,精神不朽?秦俑军士的雄壮,已经让大秦的武勇精神长存于民族精神中了,仅此,人们永远尊敬始皇帝,永远尊敬他的陵寝。
跪射武士俑
大秦能统一天下,源于商鞅变法。也就是说,虽说后来大秦出了战国时期诸多名将,他们建立了很多功绩,但如果没有国力的强盛,没有兵甲的富足,没有士卒的勇武,他们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商鞅变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重视军功。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重血源重家族的时期,不少将领都是出身名门,诸侯大夫出生后就会继承职位。老秦国亦然,老世族的权力很大。但是,商鞅改变了这一切,完全否定了世族的权益。爵位不是看出身,而是看军功,普通百姓,哪怕是奴隶,只要你在战争中立有军功,就可以分得田地,取得爵位,从此不再被压迫欺凌。仅此一条,秦国尚武成风,普通百姓甚至闻战则喜,因为有立功的机会来了。
这是激励,还有惩罚。商鞅采取了连坐制,并推行到全社会任何一个角落。军队中也是,五人一小队,称“伍”,有伍长,十人一中队,称“什”,有什长。打仗的时候,一伍连坐,有一人违纪,大家一起处罚,这样逼迫士兵之间互相监督,便于管理。伍长看到手下士兵有问题,可以直接处置甚至杀头,伍长如果有问题,士兵可以杀他,杀他的人做伍长。商鞅是法家,深谙人性的黑暗,才能制定出这样全面监督完全堵死漏洞的制度。试想下,如果你看到你的同伴想当逃兵,杀了他可以立功,不杀他你会死,你会怎么做?还要说吗,没有人会犹豫。这就是军纪严明的保证。
在陕西西安,确实随处可见兵马俑,我在西安的一个小宾馆里就看过立姿秦俑。其实秦俑深受人们喜爱,不止在西安,甚至在全世界。秦俑在英国利物浦展出时,利物浦市五十万人口,但观看秦俑达到六十万人次,说明轰动的不仅是利物浦,还有周边地区,而且他们很可能是多次来观看。美国特洛伊大学,也有秦俑造型,不是一个,而是有数百个,不知道那些金发碧眼的西方人,看到古代中国军队,是怎样一个滑稽的场景。秦始皇制造了大量的兵马俑,据估计有八千个,那是一只真正的军队。军队就有兵种的分工,其中跪射武士俑就是弓箭兵。秦陵推出这种武士俑作为国宝,一来是面貌刻画传神,二来也是因为秦国弓弩兵威震天下。当时秦国箭阵天下无双,所向披靡,电影《英雄》中就出现过这样的场景。万箭射来,如同下雨一样,冷兵器时代,纵然是天下第一剑客,拥有绝世武功,恐怕也无法逃脱。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阵法的神奇传说,但我相信,不管怎样的兵阵,面对这样的箭雨,恐怕也得损失惨重而发挥不了威力。所以,弓箭兵就是秦军中的重要兵种,而跪射的武士,也就作为秦国兵士武勇精神的象征了。值得一提的是,陕西的汽车牌照上的隐形图案,就是跪射武士俑。
兵马俑上有个特点,就是有刻字。这个字,其实是当时工匠的名字,也就是说,万一质量不过关,可以问责的。当年朱元璋建长城时,要求每一块城砖都刻上工匠的名字,也是同样的考虑。两千年后,问责已成为笑谈,但是工匠的名字就这样留给了自己的作品。秦陵的管理方,别出心裁的给每个兵马俑制作了身份证,名字就是身上的刻字,也就是当时工匠的名字。这一无心之举,恰恰印证了一个现象——对一个艺术家来说,自己的名字不重要,而作品的名字最重要,人应该因为物而不朽。当时秦俑的制造者们,人早已淹没于黄土,但名字给了秦俑而永存,确实是冥冥中的天意。
铜车马
青铜器之王,不是端庄稳重的鼎,不是轻盈灵巧的尊,而是出自于秦陵的铜车马。原因很简单,铜车马是多少组件连接而成,每一个组件都是一件青铜精品,而连接工艺又是千变万化,可以说是青铜技术的集大成,尽显王者之气。
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兵车是一段重要的经历。上古时期,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战斗,或者役使一些动物加大杀伤力;到了春秋时期,战车之间的较量成了主流。原因大概是,战车对步兵肯定有碾压的优势,所以战车对战车成为战争的主体,大致相当于二战中的坦克战。当然,战车肯定不是坦克,面对箭雨基本也没有防御能力,而战车的笨重反而成为劣势,马镫的发展又让骑兵能够稳稳站在马背上,所以战国时期的赵国率先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骑兵成了军队主体,从而军队战力大大增强,成为唯一可以和强秦抗衡的力量。从那时起,骑兵取代了车兵,战车逐渐退出了军事历史的舞台。但是,马车,作为一代记忆,或者说,作为一种象征,还是保留了下来。特别是皇帝巡幸四方时,气势恢宏的马车,成了皇帝的标配。而马匹的数量,决定了马车的等级,也成为身份的象征,像始皇帝的马车就是四匹马。
铜车马,自然成了秦俑部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构造的繁复,使自己成为了青铜器之王。这么多繁复的工艺,也只有大一统的秦国才能够制成。秦王统一天下以后,可以很方便的聚集各方面的人才,聚集最顶级的工匠,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修长城,修陵寝,统一度量衡等等,无不是大一统背景下的产物。当新中国成立后,也曾出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争,我们说市场经济更为优秀,可以发挥出每个市场主体的最大活力,但不要忘记,计划经济在新中国初期,同样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正是采用了计划体制,将所有的人力物力用于国家急需的方面,才保证了中国的两弹一星工程,让中国得以成为能够依靠自己的核力量保护自己的国家之一。这种保护,是一个大国发展的底气,也是各方面发展的保证,没有核力量的守护,中国的生存、发展始终受制于他人的核恐吓。
铜车马是个组合体,无数个青铜组件组合在一起,就成就了这样的青铜器之王。当中华民族的每个人都组合在一起时,我们同样会呈现出无法估量的力量,成就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青铜仙鹤
提到秦陵,所有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兵马俑。可实际上,兵马俑只是在秦陵的外围,远离核心区域。也就是说,在秦始皇心目中,兵马俑并不那么重要。不奇怪,一个君王,军队只是夺天下的手段,而治理天下绝不是依靠军队。可以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
青铜仙鹤发掘自秦陵的水禽坑,同时发掘出来的还有很多其他水禽,同时还有驯禽师。水禽坑也在秦陵外围,但与秦陵核心区域的距离比兵马坑要近。和水禽坑距离差不多的还有百戏俑,就是唱戏的人俑。这说明,在始皇帝的心目中,享受生活比照看军队要重要,这似乎颠覆了我们对始皇帝的认知。当然,这些都是在秦始皇陵寝之外的。能够进入陵寝内部的,目前已发掘的只有官员坑,出土了大量文官俑。未发掘的陵寝,据探测水银密度很高,和司马迁的记载是一致的,应该是用水银模拟出星辰大海,寓意始皇帝要永远做江河湖海的王,做江山社稷的王。仅从秦陵的布局看,始皇帝就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他明白兵力是国家强盛的保障,但也只是保障,真正治理国家还是需要文职官员的行政体系。顺便说下,这些水禽、百戏、文官俑都塑造得十分精彩,面目刻画得栩栩如生,并不输于兵马俑。秦陵推出的这一尊青铜仙鹤更是其中最完整也最飘逸的一个,所以作为国宝。
秦始皇还有一点让我们想不到的,是他和燕太子丹的关系。据司马迁记载,他落魄时在赵国,而当时燕丹同时在赵国当质子,两个同在异国他乡寄人篱下的人,同病相怜,关系是很好的。真实的秦始皇其实并不残暴,他没有杀过任何一个功臣,甚至没有夺过任何一个功臣的权柄,仅这点在开国皇帝中就很少见。他只是依法治国,法律的严苛和他也许有一定关系,但他基本是沿用成法,并没有制订太多新的严刑酷法。更何况,说他残暴的基本都是六国遗老,而且都是在他死后为了丑化他形象而这样宣传的,是政治需要,并不一定是客观事实。他唯一算得上残暴的事,是焚书坑儒,但有学者考证,他并未真正杀害儒生,而是坑了一批阴阳家、方士等在社会上夸夸其谈不干实事的人。从这样的秦始皇来看,他一定是恋旧情的,所以燕丹后来被送到秦国做质子,日子是不会难过的。只是当时和现在两人身份地位落差的巨大对比,难免让燕丹有点心理失衡——当年两人同为被豢养的仙鹤,现在一个还是,而另一个成了训禽师。还有秦要灭六国统一天下,那是摆在明面上的,两人处在不同阵营,矛盾是无法调和的。燕丹派荆轲刺秦,算是无奈之举,显然此举严重伤害了秦始皇的感情,所以他必欲除太子丹而后快。其实,始皇帝一生遭受的刺杀肯定少不了,有哪次让他如此恼火?肯定还是愤恨燕丹的不念旧情,有点爱深责切的意思。历史,就这样戏剧性的让朋友变成了死敌,这是始皇帝和燕丹的悲哀,是政治的悲哀,也是历史的悲哀。
当秦陵真正被全面打开时,我们才可以了解真正的秦始皇,他的爱好,他的追求。反正就从这个青铜仙鹤来看,他还是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
(原创首发)
跪射武士俑
大秦能统一天下,源于商鞅变法。也就是说,虽说后来大秦出了战国时期诸多名将,他们建立了很多功绩,但如果没有国力的强盛,没有兵甲的富足,没有士卒的勇武,他们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商鞅变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重视军功。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重血源重家族的时期,不少将领都是出身名门,诸侯大夫出生后就会继承职位。老秦国亦然,老世族的权力很大。但是,商鞅改变了这一切,完全否定了世族的权益。爵位不是看出身,而是看军功,普通百姓,哪怕是奴隶,只要你在战争中立有军功,就可以分得田地,取得爵位,从此不再被压迫欺凌。仅此一条,秦国尚武成风,普通百姓甚至闻战则喜,因为有立功的机会来了。
这是激励,还有惩罚。商鞅采取了连坐制,并推行到全社会任何一个角落。军队中也是,五人一小队,称“伍”,有伍长,十人一中队,称“什”,有什长。打仗的时候,一伍连坐,有一人违纪,大家一起处罚,这样逼迫士兵之间互相监督,便于管理。伍长看到手下士兵有问题,可以直接处置甚至杀头,伍长如果有问题,士兵可以杀他,杀他的人做伍长。商鞅是法家,深谙人性的黑暗,才能制定出这样全面监督完全堵死漏洞的制度。试想下,如果你看到你的同伴想当逃兵,杀了他可以立功,不杀他你会死,你会怎么做?还要说吗,没有人会犹豫。这就是军纪严明的保证。
在陕西西安,确实随处可见兵马俑,我在西安的一个小宾馆里就看过立姿秦俑。其实秦俑深受人们喜爱,不止在西安,甚至在全世界。秦俑在英国利物浦展出时,利物浦市五十万人口,但观看秦俑达到六十万人次,说明轰动的不仅是利物浦,还有周边地区,而且他们很可能是多次来观看。美国特洛伊大学,也有秦俑造型,不是一个,而是有数百个,不知道那些金发碧眼的西方人,看到古代中国军队,是怎样一个滑稽的场景。秦始皇制造了大量的兵马俑,据估计有八千个,那是一只真正的军队。军队就有兵种的分工,其中跪射武士俑就是弓箭兵。秦陵推出这种武士俑作为国宝,一来是面貌刻画传神,二来也是因为秦国弓弩兵威震天下。当时秦国箭阵天下无双,所向披靡,电影《英雄》中就出现过这样的场景。万箭射来,如同下雨一样,冷兵器时代,纵然是天下第一剑客,拥有绝世武功,恐怕也无法逃脱。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阵法的神奇传说,但我相信,不管怎样的兵阵,面对这样的箭雨,恐怕也得损失惨重而发挥不了威力。所以,弓箭兵就是秦军中的重要兵种,而跪射的武士,也就作为秦国兵士武勇精神的象征了。值得一提的是,陕西的汽车牌照上的隐形图案,就是跪射武士俑。
兵马俑上有个特点,就是有刻字。这个字,其实是当时工匠的名字,也就是说,万一质量不过关,可以问责的。当年朱元璋建长城时,要求每一块城砖都刻上工匠的名字,也是同样的考虑。两千年后,问责已成为笑谈,但是工匠的名字就这样留给了自己的作品。秦陵的管理方,别出心裁的给每个兵马俑制作了身份证,名字就是身上的刻字,也就是当时工匠的名字。这一无心之举,恰恰印证了一个现象——对一个艺术家来说,自己的名字不重要,而作品的名字最重要,人应该因为物而不朽。当时秦俑的制造者们,人早已淹没于黄土,但名字给了秦俑而永存,确实是冥冥中的天意。
铜车马
青铜器之王,不是端庄稳重的鼎,不是轻盈灵巧的尊,而是出自于秦陵的铜车马。原因很简单,铜车马是多少组件连接而成,每一个组件都是一件青铜精品,而连接工艺又是千变万化,可以说是青铜技术的集大成,尽显王者之气。
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兵车是一段重要的经历。上古时期,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战斗,或者役使一些动物加大杀伤力;到了春秋时期,战车之间的较量成了主流。原因大概是,战车对步兵肯定有碾压的优势,所以战车对战车成为战争的主体,大致相当于二战中的坦克战。当然,战车肯定不是坦克,面对箭雨基本也没有防御能力,而战车的笨重反而成为劣势,马镫的发展又让骑兵能够稳稳站在马背上,所以战国时期的赵国率先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骑兵成了军队主体,从而军队战力大大增强,成为唯一可以和强秦抗衡的力量。从那时起,骑兵取代了车兵,战车逐渐退出了军事历史的舞台。但是,马车,作为一代记忆,或者说,作为一种象征,还是保留了下来。特别是皇帝巡幸四方时,气势恢宏的马车,成了皇帝的标配。而马匹的数量,决定了马车的等级,也成为身份的象征,像始皇帝的马车就是四匹马。
铜车马,自然成了秦俑部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构造的繁复,使自己成为了青铜器之王。这么多繁复的工艺,也只有大一统的秦国才能够制成。秦王统一天下以后,可以很方便的聚集各方面的人才,聚集最顶级的工匠,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修长城,修陵寝,统一度量衡等等,无不是大一统背景下的产物。当新中国成立后,也曾出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争,我们说市场经济更为优秀,可以发挥出每个市场主体的最大活力,但不要忘记,计划经济在新中国初期,同样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正是采用了计划体制,将所有的人力物力用于国家急需的方面,才保证了中国的两弹一星工程,让中国得以成为能够依靠自己的核力量保护自己的国家之一。这种保护,是一个大国发展的底气,也是各方面发展的保证,没有核力量的守护,中国的生存、发展始终受制于他人的核恐吓。
铜车马是个组合体,无数个青铜组件组合在一起,就成就了这样的青铜器之王。当中华民族的每个人都组合在一起时,我们同样会呈现出无法估量的力量,成就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青铜仙鹤
提到秦陵,所有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兵马俑。可实际上,兵马俑只是在秦陵的外围,远离核心区域。也就是说,在秦始皇心目中,兵马俑并不那么重要。不奇怪,一个君王,军队只是夺天下的手段,而治理天下绝不是依靠军队。可以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
青铜仙鹤发掘自秦陵的水禽坑,同时发掘出来的还有很多其他水禽,同时还有驯禽师。水禽坑也在秦陵外围,但与秦陵核心区域的距离比兵马坑要近。和水禽坑距离差不多的还有百戏俑,就是唱戏的人俑。这说明,在始皇帝的心目中,享受生活比照看军队要重要,这似乎颠覆了我们对始皇帝的认知。当然,这些都是在秦始皇陵寝之外的。能够进入陵寝内部的,目前已发掘的只有官员坑,出土了大量文官俑。未发掘的陵寝,据探测水银密度很高,和司马迁的记载是一致的,应该是用水银模拟出星辰大海,寓意始皇帝要永远做江河湖海的王,做江山社稷的王。仅从秦陵的布局看,始皇帝就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他明白兵力是国家强盛的保障,但也只是保障,真正治理国家还是需要文职官员的行政体系。顺便说下,这些水禽、百戏、文官俑都塑造得十分精彩,面目刻画得栩栩如生,并不输于兵马俑。秦陵推出的这一尊青铜仙鹤更是其中最完整也最飘逸的一个,所以作为国宝。
秦始皇还有一点让我们想不到的,是他和燕太子丹的关系。据司马迁记载,他落魄时在赵国,而当时燕丹同时在赵国当质子,两个同在异国他乡寄人篱下的人,同病相怜,关系是很好的。真实的秦始皇其实并不残暴,他没有杀过任何一个功臣,甚至没有夺过任何一个功臣的权柄,仅这点在开国皇帝中就很少见。他只是依法治国,法律的严苛和他也许有一定关系,但他基本是沿用成法,并没有制订太多新的严刑酷法。更何况,说他残暴的基本都是六国遗老,而且都是在他死后为了丑化他形象而这样宣传的,是政治需要,并不一定是客观事实。他唯一算得上残暴的事,是焚书坑儒,但有学者考证,他并未真正杀害儒生,而是坑了一批阴阳家、方士等在社会上夸夸其谈不干实事的人。从这样的秦始皇来看,他一定是恋旧情的,所以燕丹后来被送到秦国做质子,日子是不会难过的。只是当时和现在两人身份地位落差的巨大对比,难免让燕丹有点心理失衡——当年两人同为被豢养的仙鹤,现在一个还是,而另一个成了训禽师。还有秦要灭六国统一天下,那是摆在明面上的,两人处在不同阵营,矛盾是无法调和的。燕丹派荆轲刺秦,算是无奈之举,显然此举严重伤害了秦始皇的感情,所以他必欲除太子丹而后快。其实,始皇帝一生遭受的刺杀肯定少不了,有哪次让他如此恼火?肯定还是愤恨燕丹的不念旧情,有点爱深责切的意思。历史,就这样戏剧性的让朋友变成了死敌,这是始皇帝和燕丹的悲哀,是政治的悲哀,也是历史的悲哀。
当秦陵真正被全面打开时,我们才可以了解真正的秦始皇,他的爱好,他的追求。反正就从这个青铜仙鹤来看,他还是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