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骑着木兰摩托车载着表妹渐渐远去,直至消失在村子的拐角处。我终于鼓足勇气尝试着用舌尖顶住牙床,生涩地挤出一个“再见”。
再见,常用于分别的场合,我第一次接触它时还没上幼儿园。
母亲兄弟姊妹多,大姨考上大学后,我母亲是老二,理所应当地担起看护弟弟们的责任。有时上学还要带着他们,放学后做家务干农活,哪怕到了至关重要的高三,依旧如此,最终高考失利,无缘大学校门。
母亲是一个极其要强且有主见的人,班主任劝她复课,大姨也劝她再试一试,她坚决表示不愿复读。通过母亲在姥姥姥爷晚年的表现,我明白了她当年不愿复读的原因。当时她是看父母日子过得太过艰难,供大姨一个大学生就很吃紧,如果她再复课上大学,无疑是给本就艰难的家雪上加霜。
几年后,我家院里的一位大伯与我大舅关系不错,为父亲和母亲牵了红线。婚后家里很穷,他们跟爷爷奶奶一块儿生活。母亲虽然文化程度高,通情达理,但个子相对矮小,模样中等,不怎么受公婆待见,更大的原因可能是憨厚的父亲不受他们待见,所以导致母亲受了连累。以至于后来分家的时候,只分到两个碗,两双筷子和为数不多的粮食。
可想而知,家里穷得叮当响,而当时的大姨和姨父都是公职人员,生活条件要好很多。在记忆里,我儿时去大姨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印象最深的一次也因时间久远忘了是因为什么事而去了。
九十年代的县城虽谈不上繁华,但在一个都没出过镇子的孩子眼里却新鲜无比。我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坐在自行车横梁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东看看,西瞧瞧。不时有一辆绿色的军用吉普车驶过,更是让我激动不已。我瞪大眼睛望向高大的四层楼房,真高!比俺村里首富家大瓦房高多了。
穿过一条幽深的胡同,来到一排房子前,这里是法院家属院。推开一扇漆红的小门,一个逼仄的院子映入眼前。当时大姨他们分的房子也不是很大,院子北侧是一个台阶,爬上台阶便是正屋,屋子虽然很小,但很整洁。我至今依稀记得院子虽小,但处处散发着城市的味道。房间里摆放着整齐的沙发和书桌,透露着高贵简约。我小心翼翼地跟在母亲身后,倚在床边搓着手指,仿佛与这里的一切格格不入。
大姨递来一根香蕉,我没敢去接。大姨笑着开玩笑道“冬阳这孩子怎么这么腼腆,像个闺女家了。”她哪里知道,我在村里简直就是个小霸王,村里每个旮旯都有我疯跑的影子。但来到城里,我却一动也不敢动,仿佛做任何一个动作,都会让这座县城看出我的窘迫。
我眼巴巴地望向母亲,在得到她允许后,我才小心地接过大姨手里的香蕉。金黄的香蕉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这是我第一次吃香蕉,也成为后来我向小伙伴们炫耀的资本。“我在俺大姨家吃香蕉了,你们知道为啥叫香蕉吗?哼,肯定不知道吧!那是因为它长长的弯弯的像个脚丫,又特别香,所以叫香蕉!”看着小伙伴们忍不住咽着吐沫,我小小虚荣心得到一次狠狠的满足。
那天中午具体吃了什么饭我记不太清了。只记得饭后,在大门口跟表姐和表妹她们玩耍,看到她们玩什么?我就在后面跟着模仿,尽量与她们的动作保持一致,心怕做错一个动作会被她们笑话。后来邻居家的小孩儿也加入进来,这让我更加谨慎小心!一是怕他们发现我是农村来的,二是怕给表姐她们丢脸。我费力地跟着他们做着一些从来没玩过的游戏。虽然很快乐但也很累,平时体力超群的我,此时极不争气。
我希望太阳快点落山,但它却仿佛与我作对一般,迟迟不落。我渐渐的跟不上他们的节奏,渐渐的像是一个被冷落的旁观者。我手足无措地站在墙根处,全神贯注地看他们玩,当他们玩到高兴处,我也会跟着笑,虽然声音很小,但至少和一起笑了。太阳或许看出了我的窘态,终于悄悄地躲到了房子的后面。
当坐在自行车上,这一刻我放松下来。表姐和表妹仿佛还没玩尽兴,向着母亲大喊“再见,小姨,有空再来玩。拜拜,冬阳!”我连忙点头,身体随即做出向前的动作,意在催促母亲快点走。
“再见”这个词汇是我第一次遇见,从他们的动作里我知道这是告别的意思,在老家告别可不是这样,我们都说“俺走了!”当时我只感觉它只配在城里人嘴里说出来,我们都是农村孩子,才不会说这种文邹邹的口语。
回来路上,母亲问我为什么不说再见?我说,我不想说,又不是来我们家串门,我为什么要说再见?母亲笑而不语。我不知道当时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是对县城让我出现不适感的报复,还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抵触。
回家后,我把这次去大姨家做客的经历,不厌其烦地一次次说给小伙伴们听,在我添油加醋的渲染下,他们听得不亦乐乎。我把在城里玩得游戏,有所删减地教给小伙伴们,把精华部分留给自己,时不时地一个新动作顿时换来他们满脸羡慕之色。我像一位故作聪明的君王,把捉襟见肘的财富,分多次施舍给臣民,贪婪地享受着一次次膜拜与欢呼。我还教给他们说,以后咱们分别时要说再见或拜拜。大家挥挥手生硬地说出再见,随即都不好意思地快跑回家。不久后,村里小伙伴们都会拽上几句“再见,拜拜”。
后来我就没怎么记得去大姨家了。母亲偶尔去的时候,总能带回一些新奇的东西。比如表妹用过的卡通算珠玩具,当时我还把这个玩具拿去幼儿园,跟同学炫耀了一番。平时数学考试口算我次次得满分,这次用了算珠,竟得了九十分,被同学好一顿取笑。但这却丝毫不影响我使用它,每次老师出完题,即便我口算写上了答案,还要装着样子在算珠上拨弄一会儿。
母亲也会拿回表妹用过的蜡笔,画纸,以及一些成品画。那段时间我竟也爱上了画画,模仿着表妹的成品画,画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房子、花朵带去学校,因此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把这些画贴在家里的土砖墙上,鲜艳的画作和斑驳的土墙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当得知大姨来的时候,我会把所有的画都揭下来并藏起来。
有时候母亲还会带回表姐表妹穿过的衣服,当母亲把它们倒在床上,我便与小妹争先恐后地抢着鲜艳的衣物。哪怕很多都不适合男孩子穿,我也要抢几件穿上,跑到街上向土里土气的伙伴们炫耀一番,大有一种鹤立鸡群之感。但去姥姥家,我从来不穿,因为我怕碰到大姨,怕碰到表妹。
一次大姨来我家做客,我兴奋地跑出门外,不加思索地便对大姨喊道。
“大姨,你怎么又来了?”
大姨眉头一皱随后笑道“唉!冬阳这孩子怎么说话呢?怎么不欢迎大姨吗?你是不是想说,大姨你来了?”
我满脸通红地点点头。
待大姨走的时候,穿着漂亮的表妹坐在漂亮的木兰摩托车,回头向我们挥手。
“再见,小姨!拜拜,冬阳哥哥!”
母亲催促着我跟大姨和表妹说再见。此时我却浑身不自在地躲在大门洞墙角里,尴尬不已。平时和小伙伴们说再见的那股劲头儿消失的无影无踪。舌头不听使唤地在嘴里涮来涮去,久久没有吐出那句再见,只好一脸窘迫地笑着,耳朵和脸火热火热的,最后挤出一句“大姨,你路上慢点儿。”
“好好好!俺冬阳咋在自己家也腼腆起来了?哈哈!”大姨说着发动摩托车,向着村口驶去。
看着她们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终于鼓足勇气,重新夺回舌头的控制权,尝试着用舌尖顶住牙床,在牙缝里生涩地挤出一句“再见!大姨。拜拜!楠楠。”
再见,常用于分别的场合,我第一次接触它时还没上幼儿园。
母亲兄弟姊妹多,大姨考上大学后,我母亲是老二,理所应当地担起看护弟弟们的责任。有时上学还要带着他们,放学后做家务干农活,哪怕到了至关重要的高三,依旧如此,最终高考失利,无缘大学校门。
母亲是一个极其要强且有主见的人,班主任劝她复课,大姨也劝她再试一试,她坚决表示不愿复读。通过母亲在姥姥姥爷晚年的表现,我明白了她当年不愿复读的原因。当时她是看父母日子过得太过艰难,供大姨一个大学生就很吃紧,如果她再复课上大学,无疑是给本就艰难的家雪上加霜。
几年后,我家院里的一位大伯与我大舅关系不错,为父亲和母亲牵了红线。婚后家里很穷,他们跟爷爷奶奶一块儿生活。母亲虽然文化程度高,通情达理,但个子相对矮小,模样中等,不怎么受公婆待见,更大的原因可能是憨厚的父亲不受他们待见,所以导致母亲受了连累。以至于后来分家的时候,只分到两个碗,两双筷子和为数不多的粮食。
可想而知,家里穷得叮当响,而当时的大姨和姨父都是公职人员,生活条件要好很多。在记忆里,我儿时去大姨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印象最深的一次也因时间久远忘了是因为什么事而去了。
九十年代的县城虽谈不上繁华,但在一个都没出过镇子的孩子眼里却新鲜无比。我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坐在自行车横梁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东看看,西瞧瞧。不时有一辆绿色的军用吉普车驶过,更是让我激动不已。我瞪大眼睛望向高大的四层楼房,真高!比俺村里首富家大瓦房高多了。
穿过一条幽深的胡同,来到一排房子前,这里是法院家属院。推开一扇漆红的小门,一个逼仄的院子映入眼前。当时大姨他们分的房子也不是很大,院子北侧是一个台阶,爬上台阶便是正屋,屋子虽然很小,但很整洁。我至今依稀记得院子虽小,但处处散发着城市的味道。房间里摆放着整齐的沙发和书桌,透露着高贵简约。我小心翼翼地跟在母亲身后,倚在床边搓着手指,仿佛与这里的一切格格不入。
大姨递来一根香蕉,我没敢去接。大姨笑着开玩笑道“冬阳这孩子怎么这么腼腆,像个闺女家了。”她哪里知道,我在村里简直就是个小霸王,村里每个旮旯都有我疯跑的影子。但来到城里,我却一动也不敢动,仿佛做任何一个动作,都会让这座县城看出我的窘迫。
我眼巴巴地望向母亲,在得到她允许后,我才小心地接过大姨手里的香蕉。金黄的香蕉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这是我第一次吃香蕉,也成为后来我向小伙伴们炫耀的资本。“我在俺大姨家吃香蕉了,你们知道为啥叫香蕉吗?哼,肯定不知道吧!那是因为它长长的弯弯的像个脚丫,又特别香,所以叫香蕉!”看着小伙伴们忍不住咽着吐沫,我小小虚荣心得到一次狠狠的满足。
那天中午具体吃了什么饭我记不太清了。只记得饭后,在大门口跟表姐和表妹她们玩耍,看到她们玩什么?我就在后面跟着模仿,尽量与她们的动作保持一致,心怕做错一个动作会被她们笑话。后来邻居家的小孩儿也加入进来,这让我更加谨慎小心!一是怕他们发现我是农村来的,二是怕给表姐她们丢脸。我费力地跟着他们做着一些从来没玩过的游戏。虽然很快乐但也很累,平时体力超群的我,此时极不争气。
我希望太阳快点落山,但它却仿佛与我作对一般,迟迟不落。我渐渐的跟不上他们的节奏,渐渐的像是一个被冷落的旁观者。我手足无措地站在墙根处,全神贯注地看他们玩,当他们玩到高兴处,我也会跟着笑,虽然声音很小,但至少和一起笑了。太阳或许看出了我的窘态,终于悄悄地躲到了房子的后面。
当坐在自行车上,这一刻我放松下来。表姐和表妹仿佛还没玩尽兴,向着母亲大喊“再见,小姨,有空再来玩。拜拜,冬阳!”我连忙点头,身体随即做出向前的动作,意在催促母亲快点走。
“再见”这个词汇是我第一次遇见,从他们的动作里我知道这是告别的意思,在老家告别可不是这样,我们都说“俺走了!”当时我只感觉它只配在城里人嘴里说出来,我们都是农村孩子,才不会说这种文邹邹的口语。
回来路上,母亲问我为什么不说再见?我说,我不想说,又不是来我们家串门,我为什么要说再见?母亲笑而不语。我不知道当时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是对县城让我出现不适感的报复,还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抵触。
回家后,我把这次去大姨家做客的经历,不厌其烦地一次次说给小伙伴们听,在我添油加醋的渲染下,他们听得不亦乐乎。我把在城里玩得游戏,有所删减地教给小伙伴们,把精华部分留给自己,时不时地一个新动作顿时换来他们满脸羡慕之色。我像一位故作聪明的君王,把捉襟见肘的财富,分多次施舍给臣民,贪婪地享受着一次次膜拜与欢呼。我还教给他们说,以后咱们分别时要说再见或拜拜。大家挥挥手生硬地说出再见,随即都不好意思地快跑回家。不久后,村里小伙伴们都会拽上几句“再见,拜拜”。
后来我就没怎么记得去大姨家了。母亲偶尔去的时候,总能带回一些新奇的东西。比如表妹用过的卡通算珠玩具,当时我还把这个玩具拿去幼儿园,跟同学炫耀了一番。平时数学考试口算我次次得满分,这次用了算珠,竟得了九十分,被同学好一顿取笑。但这却丝毫不影响我使用它,每次老师出完题,即便我口算写上了答案,还要装着样子在算珠上拨弄一会儿。
母亲也会拿回表妹用过的蜡笔,画纸,以及一些成品画。那段时间我竟也爱上了画画,模仿着表妹的成品画,画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房子、花朵带去学校,因此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把这些画贴在家里的土砖墙上,鲜艳的画作和斑驳的土墙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当得知大姨来的时候,我会把所有的画都揭下来并藏起来。
有时候母亲还会带回表姐表妹穿过的衣服,当母亲把它们倒在床上,我便与小妹争先恐后地抢着鲜艳的衣物。哪怕很多都不适合男孩子穿,我也要抢几件穿上,跑到街上向土里土气的伙伴们炫耀一番,大有一种鹤立鸡群之感。但去姥姥家,我从来不穿,因为我怕碰到大姨,怕碰到表妹。
一次大姨来我家做客,我兴奋地跑出门外,不加思索地便对大姨喊道。
“大姨,你怎么又来了?”
大姨眉头一皱随后笑道“唉!冬阳这孩子怎么说话呢?怎么不欢迎大姨吗?你是不是想说,大姨你来了?”
我满脸通红地点点头。
待大姨走的时候,穿着漂亮的表妹坐在漂亮的木兰摩托车,回头向我们挥手。
“再见,小姨!拜拜,冬阳哥哥!”
母亲催促着我跟大姨和表妹说再见。此时我却浑身不自在地躲在大门洞墙角里,尴尬不已。平时和小伙伴们说再见的那股劲头儿消失的无影无踪。舌头不听使唤地在嘴里涮来涮去,久久没有吐出那句再见,只好一脸窘迫地笑着,耳朵和脸火热火热的,最后挤出一句“大姨,你路上慢点儿。”
“好好好!俺冬阳咋在自己家也腼腆起来了?哈哈!”大姨说着发动摩托车,向着村口驶去。
看着她们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终于鼓足勇气,重新夺回舌头的控制权,尝试着用舌尖顶住牙床,在牙缝里生涩地挤出一句“再见!大姨。拜拜!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