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游戏是游戏的童年里不可或缺的,玩着玩着就长大了,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如此思忖,不是因为秋来秋思的感怀,而是因为我在街头闲逛时,没有看见孩子们游戏的身影。如今的孩子们做什么样的游戏,我的确说不出一二来,但五十年前的秋天里,我和小伙伴指定是在街头打烟纸牌:挥动胳膊,两手黑黑,扇动纸牌……
烟纸就是香烟的包装纸,也叫烟盒。我们小时候,香烟都是软纸包装,没有如今的硬盒包装,所以烟纸可以折叠成三角形,成为我们嘴里的“烟纸牌”。游戏规则很简单,划拳定胜负,赢者用自己手里的烟纸牌去打负者放在地上的纸牌,借助扇动的力量使对方的牌翻个,这就是一翻,若对方的烟纸牌需要多翻才能赢得,就必须接着再打,按照规定的翻数连续翻个,就赢得了这张烟纸牌,对放需再选一张烟纸牌放在地上,由赢牌的继续打。如果没有将对方烟纸牌翻个,则由对方打自己的烟纸牌。
烟纸牌的翻数由小伙伴自己定,依据就是此种香烟的价格或珍罕程度。比如,“中华”牌香烟在当时非常罕见,其烟纸牌是五翻,也就是要连续翻五个翻,要赢得这张烟纸牌难度极高。我记得,四毛多钱一包的“大前门”是三翻,三毛多钱的“大生产”是两翻,其他一毛多钱的香烟,诸如“握手”“大丰收”等香烟的纸牌仅有一翻。
夏天天热,不适合打纸牌,只有秋风习习的时候,孩子才走上街头挥动胳膊,将一张张小小的花花绿绿的烟纸牌扇来扇去。打烟纸需要力量,但也不是说力大无比就一定能赢牌。“黑旋风”李逵式的,一甩胳膊,那烟纸牌连续滚动十好几个翻,结果停下来时,仍然是原先那面朝上,这不能算翻个。真正的高手是绵里藏针、柔里带刚,胳膊扬起,再落下时掌带轻风掷出纸牌,好似春风拂柳,又如雨打芭蕉,只见地上的烟纸牌迎风“啪”得一声,不多不少正好翻一个个。那“高手”玉树临风般走过了,瞄一样纸牌,再度扬起胳膊,又是一个掌带轻风地掷出,地上的纸牌好像听话的孩子乖巧地又翻过来,这就赢得一张“大生产”烟纸。
那时,没有计划生育,家家孩子都挺多。一到这个季节,街巷里到处是三两一伙打纸牌的孩子,成了秋日里的街头即景。不过,我当初没明白,发明这个游戏的人当时是咋想的,不赢金、不赢银,只赢下一堆脏兮兮的烟纸,有何用处?有何益处?最要命的是烟纸一张难求,因为那时父辈们大多抽旱烟,也就是自己用纸卷碎烟叶抽,没有香烟消费,何来烟纸盒。
为了搞到烟纸,我和小伙伴都快成职业捡垃圾的了。每天到垃圾点巡视,一旦看见烟盒赶紧捡起,像得了宝贝似的,小心翼翼地将烟盒展开,折成三角形。“穷则思变”,为了搞到烟纸盒,我也算是脑洞大开。我发现了一个捡烟纸极好的地方,离我家不远的空军某部的医院。在这里看病住院的空军指战员,以及大夫们,在当时待遇非常好,而且是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他们一般都抽好烟或是当地品牌的烟,还有一个利好就是高墙大院很少有孩子们能进去,这里的垃圾点指定是个“富矿”。我约上一个小伙伴翻过高墙溜到院子里,果然是个“富矿”,我记得捡过“中华”“古瓷”“大前门”等高档香烟的烟盒,还有一次捡到过一个“宁波”牌香烟盒,这在物流闭塞的年代非常难得,我都不舍得折叠成牌用来“参战”。
除了捡香烟盒外,我们还采取“求”的办法。见到偶尔抽香烟的左邻右舍,赶紧跟“大爷”“叔叔”央求:抽完烟,烟盒给我。有一次,我看到路边有一个陌生叔叔从烟盒中掏出一支烟,凭着我的“经验”感觉烟盒里应该没有几支香烟,便对他说,叔叔,烟盒能给我吗?他拿出烟盒里最后一支香烟,别在耳朵上,把烟盒递给了我,一个漂亮的“牡丹”牌香烟盒。这个牌子的香烟在当时亦属高档烟,如果我没记错应该是三翻。
我打烟纸牌不是“玉树临风”层级,但仍然可以“笑傲江湖”,赢下一堆烟纸牌。这时,我会挑选一些品相较好的烟纸夹到一本厚厚的书里,那时不懂得这叫烟标,是与集邮类似的一种收藏,只是觉得五颜六色非常好看。没事的时候,翻看这些烟标,不单设计精美,内容也十分丰富。我从“中华”烟纸上认识了庄重的华表,从“大前门”烟纸上了欣赏前门楼的高大宏伟,还有从“古瓷”烟纸上见识青花瓷的烟青飘逸,以及黄山、泰山、牡丹、荷花……小小的一张烟纸竟然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像一部百科全书。
令我记忆深刻的是一张一翻的烟纸,售价八分钱一包的“抗震救灾”牌香烟。一九七五年二月四日,辽宁省海城县(今海城市)发生了强烈地震,震级里氏7.3级。地震发生后,各界积极开展抗震救灾,营口卷烟厂及时生产了这个牌子的香烟,买一盒香烟其中有两分钱是捐助灾区的,如同香烟背面题写的八个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最早的公益募捐,但现在我每次喝某牌矿泉水,看见瓶上写着有一分钱是捐助贫苦山区的时候,总能想起那张土黄颜色的烟纸,虽然只有区区的一翻,扇动起来好像重如泰山。
差不多在这个时候,我长成了半大小子了,不再屑于打烟纸牌了,但却养成了搜集烟纸的习惯。见到好看的烟纸,就忍不住捡起,留下,拆开,抚平,夹到书本里,时不时翻看欣赏,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三十多岁。记得三十年前,大连市与营口卷烟厂合作生产了“旅友”牌香烟,烟标上印画的是大连早年的十景,一盒烟一景,搜集全了就是大连自然风景大全,很有意思。再后来,因为几次搬家,不慎将那厚厚的烟标书遗失了,又因为越来越多的香烟都换成硬盒包装,不便于收集,我也就把这个习惯放弃了,与烟标渐行渐远。
今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我去买炸鸡腿,在路边一小桌子旁坐着等候。一个小男孩和妈妈也走过来坐下,男孩指着桌上的一个烟盒问我,叔叔,这个烟盒还要吗?那一瞬间,我好像看到小时候那个求人烟盒的我。我说,这个烟盒不是我的,空盒的话你就拿走。说着,我从兜里掏出香烟,取出里边剩下的几支烟,把烟盒递给他。我说,我这烟盒够好多翻了吧?咱大连地区买不到这种香烟,我是在云南瑞丽买的。男孩谢过我,把烟盒的翻盖部分撕下,折成一个长条,郑重放进自带的一个铁盒中。我猜他一定是用来做游戏的,只是我不懂他们的游戏怎么玩,也许不再像我们小时候挥动胳膊几翻几翻地扇打了。时代变了,孩子们的游戏也在变化发展,要不怎么叫做“我们小时候”呢,男孩到我这个年龄也会忆起他们玩的烟盒游戏。
一晃经年,已逾花甲的我在这个夏日傍晚,忽然想明白了年少时的疑问,懂得为什么有人发明了打烟纸牌的游戏。烟纸是一段时光的记录,像一部时代档案,翻阅它,会在不经意间品味一种文化抒写,最主要的是能窥见童年欢乐的印记,愉悦着慢慢变老的心境。
这样一想,我十分后悔没有把那厚厚一本烟标保管好。如烟往事,烟纸情怀,只能藏在记忆深处。
如此思忖,不是因为秋来秋思的感怀,而是因为我在街头闲逛时,没有看见孩子们游戏的身影。如今的孩子们做什么样的游戏,我的确说不出一二来,但五十年前的秋天里,我和小伙伴指定是在街头打烟纸牌:挥动胳膊,两手黑黑,扇动纸牌……
烟纸就是香烟的包装纸,也叫烟盒。我们小时候,香烟都是软纸包装,没有如今的硬盒包装,所以烟纸可以折叠成三角形,成为我们嘴里的“烟纸牌”。游戏规则很简单,划拳定胜负,赢者用自己手里的烟纸牌去打负者放在地上的纸牌,借助扇动的力量使对方的牌翻个,这就是一翻,若对方的烟纸牌需要多翻才能赢得,就必须接着再打,按照规定的翻数连续翻个,就赢得了这张烟纸牌,对放需再选一张烟纸牌放在地上,由赢牌的继续打。如果没有将对方烟纸牌翻个,则由对方打自己的烟纸牌。
烟纸牌的翻数由小伙伴自己定,依据就是此种香烟的价格或珍罕程度。比如,“中华”牌香烟在当时非常罕见,其烟纸牌是五翻,也就是要连续翻五个翻,要赢得这张烟纸牌难度极高。我记得,四毛多钱一包的“大前门”是三翻,三毛多钱的“大生产”是两翻,其他一毛多钱的香烟,诸如“握手”“大丰收”等香烟的纸牌仅有一翻。
夏天天热,不适合打纸牌,只有秋风习习的时候,孩子才走上街头挥动胳膊,将一张张小小的花花绿绿的烟纸牌扇来扇去。打烟纸需要力量,但也不是说力大无比就一定能赢牌。“黑旋风”李逵式的,一甩胳膊,那烟纸牌连续滚动十好几个翻,结果停下来时,仍然是原先那面朝上,这不能算翻个。真正的高手是绵里藏针、柔里带刚,胳膊扬起,再落下时掌带轻风掷出纸牌,好似春风拂柳,又如雨打芭蕉,只见地上的烟纸牌迎风“啪”得一声,不多不少正好翻一个个。那“高手”玉树临风般走过了,瞄一样纸牌,再度扬起胳膊,又是一个掌带轻风地掷出,地上的纸牌好像听话的孩子乖巧地又翻过来,这就赢得一张“大生产”烟纸。
那时,没有计划生育,家家孩子都挺多。一到这个季节,街巷里到处是三两一伙打纸牌的孩子,成了秋日里的街头即景。不过,我当初没明白,发明这个游戏的人当时是咋想的,不赢金、不赢银,只赢下一堆脏兮兮的烟纸,有何用处?有何益处?最要命的是烟纸一张难求,因为那时父辈们大多抽旱烟,也就是自己用纸卷碎烟叶抽,没有香烟消费,何来烟纸盒。
为了搞到烟纸,我和小伙伴都快成职业捡垃圾的了。每天到垃圾点巡视,一旦看见烟盒赶紧捡起,像得了宝贝似的,小心翼翼地将烟盒展开,折成三角形。“穷则思变”,为了搞到烟纸盒,我也算是脑洞大开。我发现了一个捡烟纸极好的地方,离我家不远的空军某部的医院。在这里看病住院的空军指战员,以及大夫们,在当时待遇非常好,而且是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他们一般都抽好烟或是当地品牌的烟,还有一个利好就是高墙大院很少有孩子们能进去,这里的垃圾点指定是个“富矿”。我约上一个小伙伴翻过高墙溜到院子里,果然是个“富矿”,我记得捡过“中华”“古瓷”“大前门”等高档香烟的烟盒,还有一次捡到过一个“宁波”牌香烟盒,这在物流闭塞的年代非常难得,我都不舍得折叠成牌用来“参战”。
除了捡香烟盒外,我们还采取“求”的办法。见到偶尔抽香烟的左邻右舍,赶紧跟“大爷”“叔叔”央求:抽完烟,烟盒给我。有一次,我看到路边有一个陌生叔叔从烟盒中掏出一支烟,凭着我的“经验”感觉烟盒里应该没有几支香烟,便对他说,叔叔,烟盒能给我吗?他拿出烟盒里最后一支香烟,别在耳朵上,把烟盒递给了我,一个漂亮的“牡丹”牌香烟盒。这个牌子的香烟在当时亦属高档烟,如果我没记错应该是三翻。
我打烟纸牌不是“玉树临风”层级,但仍然可以“笑傲江湖”,赢下一堆烟纸牌。这时,我会挑选一些品相较好的烟纸夹到一本厚厚的书里,那时不懂得这叫烟标,是与集邮类似的一种收藏,只是觉得五颜六色非常好看。没事的时候,翻看这些烟标,不单设计精美,内容也十分丰富。我从“中华”烟纸上认识了庄重的华表,从“大前门”烟纸上了欣赏前门楼的高大宏伟,还有从“古瓷”烟纸上见识青花瓷的烟青飘逸,以及黄山、泰山、牡丹、荷花……小小的一张烟纸竟然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像一部百科全书。
令我记忆深刻的是一张一翻的烟纸,售价八分钱一包的“抗震救灾”牌香烟。一九七五年二月四日,辽宁省海城县(今海城市)发生了强烈地震,震级里氏7.3级。地震发生后,各界积极开展抗震救灾,营口卷烟厂及时生产了这个牌子的香烟,买一盒香烟其中有两分钱是捐助灾区的,如同香烟背面题写的八个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最早的公益募捐,但现在我每次喝某牌矿泉水,看见瓶上写着有一分钱是捐助贫苦山区的时候,总能想起那张土黄颜色的烟纸,虽然只有区区的一翻,扇动起来好像重如泰山。
差不多在这个时候,我长成了半大小子了,不再屑于打烟纸牌了,但却养成了搜集烟纸的习惯。见到好看的烟纸,就忍不住捡起,留下,拆开,抚平,夹到书本里,时不时翻看欣赏,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三十多岁。记得三十年前,大连市与营口卷烟厂合作生产了“旅友”牌香烟,烟标上印画的是大连早年的十景,一盒烟一景,搜集全了就是大连自然风景大全,很有意思。再后来,因为几次搬家,不慎将那厚厚的烟标书遗失了,又因为越来越多的香烟都换成硬盒包装,不便于收集,我也就把这个习惯放弃了,与烟标渐行渐远。
今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我去买炸鸡腿,在路边一小桌子旁坐着等候。一个小男孩和妈妈也走过来坐下,男孩指着桌上的一个烟盒问我,叔叔,这个烟盒还要吗?那一瞬间,我好像看到小时候那个求人烟盒的我。我说,这个烟盒不是我的,空盒的话你就拿走。说着,我从兜里掏出香烟,取出里边剩下的几支烟,把烟盒递给他。我说,我这烟盒够好多翻了吧?咱大连地区买不到这种香烟,我是在云南瑞丽买的。男孩谢过我,把烟盒的翻盖部分撕下,折成一个长条,郑重放进自带的一个铁盒中。我猜他一定是用来做游戏的,只是我不懂他们的游戏怎么玩,也许不再像我们小时候挥动胳膊几翻几翻地扇打了。时代变了,孩子们的游戏也在变化发展,要不怎么叫做“我们小时候”呢,男孩到我这个年龄也会忆起他们玩的烟盒游戏。
一晃经年,已逾花甲的我在这个夏日傍晚,忽然想明白了年少时的疑问,懂得为什么有人发明了打烟纸牌的游戏。烟纸是一段时光的记录,像一部时代档案,翻阅它,会在不经意间品味一种文化抒写,最主要的是能窥见童年欢乐的印记,愉悦着慢慢变老的心境。
这样一想,我十分后悔没有把那厚厚一本烟标保管好。如烟往事,烟纸情怀,只能藏在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