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美丽人生
文章内容页

河南大菜包子(散文)

  • 作者:王金启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11-01 20:49:34
  • 被阅读0
  • 有一天下班之后,我们去散步。去哪里散步,去登高望远路。登高望远路?这名字是我给起的,是一条已经废弃十几年的水泥路,一头连着我们的单位,一头已经被一条全封闭的铁路拦断。被拦断的地方,拐个弯,有一条小路。沿着小路,可以通向一座不大的山顶。站在山顶,可以俯瞰四周连绵的群山,也可以看到南来北往的火车和远方冒着炊烟的城市。我们经常在这条路上漫步,有时候也会登上山顶,瞭望四周风景,我给这条路起个名字就叫登高望远路。时间长了,很多同事也就习惯了这个名字,经常打电话问,你在哪里?回答说,我在登高望远路。我们在一起散步,东拉西扯,谈天说地,不知不觉就谈起谁最能吃的问题来了。李专家说,我曾经有个同事,每次吃扯面,都是两大碗。少了吃不饱,为了这事,有时候还和食堂打饭的人吵架。周专家说,那不算啥,我曾经有个同事,一顿要吃三大碗面,还能吃两个肉夹馍。赵百万说,我村有个人,一顿能吃十个馒头,再加两碗面。我说,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两个同学打赌,在吃过饭以后,一个同学说他还能吃十碗烧茄子。另一个同学不服气,就和他赌十块钱。我这个同学一连吃了八碗烧茄子,最后实在吃不下去了,就输给了另一个同学十块钱。那时候的十块钱可值钱了,能买很多东西。那时候的烧茄子一碗只有两毛五呀。周专家说,他在年轻的时候,经常去王家河一个同学家里玩。有一次这个同学他妈妈炸油饼,结果端出来一大盆,周专家和这个同学两个人竟然一口气把一大盆油炸饼都吃完了,现在想起来,也不知道当年咋那么能吃。我说,这还不算能吃的,我记得《报刊文萃》杂志上曾经刊登过关于当代“武松”的故事,说上世纪六十年代河南有一个人,一辈子都没有吃饱过,直到去湖南省打虎以后,成了河南政协委员,才吃饱了一顿饭,他一顿饭可以吃六十个馒头。赵百万说,书上刊登的不算,反正我见过的最能吃的是我们村有一个赵老汉,他在吃自助餐的时候,一次就能吃六斤羊肉,二十个包子。我说,那你说,要是让他吃我们老家的河南大菜包子,他能吃多少。赵百万说,河南大菜包子?我没有见过多大,不敢说多,我觉得他要是美美吃上一顿,起码能吃三十个河南大菜包子。我说,估计你整天呆在山沟里,很少吃过河南大菜包子。听我给您们几个讲一讲我们老家的河南大菜包子吧。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俗,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色小吃。我们老家河南大菜包子的历史,就像黄河水般源远流长,古老的岁月里,河南人辛辛苦苦,一直在与贫困生活作斗争。河南大菜包子就诞生在物资匮乏生活艰苦的贫困年代。那时候我们勤劳聪慧先民们了让家人能在简单的食材中获取充足的营养,便将田间地头常见的蔬菜与面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想办法制作成了大菜包子。那时候,根本没有现代人的讲究那么多,而是用各种蔬菜掺杂在一起,用面皮一包,放在锅里蒸熟,可以填饱肚子就是一大幸事。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现在的河南大菜包子越来越讲究,技术含量和包子质量也越来越好,但始终是家常普通的大众主食。随着岁月的流逝,河南大菜包子不仅是家常主食,也是家庭团聚时的温馨慰藉,是农忙时节劳动者们手中的能量之源,在锅灶间的腾腾热气中,它逐渐成为了河南人饮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河南大菜包子,已经走出农家小院,走进繁华都市,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制作河南大菜包子,是一场充满温情与匠心的劳作。河南的面粉有着黄河流域小麦赋予的独特品质,细腻而有劲道。把面粉倒入面盆,加入适量的温水,经过水与面粉逐渐交融,在一双双粗糙而灵巧的手中,它们先是形成了松散的面絮,而后经过反复地揉搓、按压,逐渐变成了一个光滑、柔软且富有弹性的面团。这面团,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案板上安静地等待着它的蜕变。师傅们会将面团放置在温暖处醒发,这个过程就像是面团在沉睡中积蓄能量,让其内部的酵母或老面发挥作用,使面团变得更加蓬松。

      而馅料,则是河南大菜包子的最精彩的内容。蔬菜,无疑是馅料的主角,其中大白菜堪称经典之选。河南的大白菜,那紧实的菜心、鲜嫩的叶片,就像大地馈赠的绿色宝藏。将大白菜洗净后,菜刀在案板上有节奏地起落,白菜被切成细碎的小块或丝状。那清脆的切割声,仿佛是在奏响一曲田园之歌。切好的白菜被放入盆中,撒上盐,经过短暂的腌制,白菜开始渗出多余的水分。这些水分被挤出后,白菜变得更加紧实,同时也去除了一些生涩味。河南大菜包子的原料不仅仅是大白菜,还有韭菜芹菜白萝卜胡萝卜小茴香红薯叶子萝卜缨子各种野菜都是河南大菜包子的原料,根据个人口味不同,可以自己调制。

      粉条,也是馅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河南的粉条多是红薯粉条,它们有着晶莹剔透的外观和爽滑的口感。粉条在制作前需经过泡发,原本硬邦邦的粉条在水中逐渐变软,变得富有弹性。泡发后的粉条被捞出,沥干水分后切成小段,它们就像一群欢快的小精灵,跳入馅料的怀抱。粉条在馅料中不仅增加了分量,更重要的是为包子带来了独特的口感,那种糯叽叽的感觉,与白菜的脆嫩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口感平衡。

      为了让馅料更加美味,各种调料纷纷登场。葱花是必不可少的,那嫩绿的葱花带着田野的清新气息,被切碎后散落在馅料中,为其增添了一份浓郁的葱香。姜末则以其独特的辛辣味道,为馅料注入了一丝别样的风味,同时还能起到去腥提鲜的作用。再加入适量的盐、生抽、老抽、香油、五香粉等调料。盐,是调味的基础,它能唤醒食材本身的味道;生抽提鲜,让馅料更加鲜美;老抽则赋予馅料一种诱人的色泽;香油的醇厚香气,如同点睛之笔,瞬间让馅料的味道变得更加浓郁醇厚;五香粉那复杂而神秘的香料味道,为馅料带来了丰富的层次,使每一口都充满了浓郁的风味。师傅们用筷子或双手将这些调料与食材充分搅拌均匀,让每一种味道都相互交融,仿佛在进行一场盛大的味觉聚会。

      接下来便是包包子的环节,这是一个充满艺术感的过程。醒发好的面团被分成大小均匀的面剂子,每个面剂子在师傅们的手中被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形面片。这些面片就像一张张柔软的小饼,承载着即将被包裹的美味。师傅们将调好的馅料放在面片中央,然后用手指熟练地捏褶,将面片边缘逐渐收拢,捏出一个个漂亮的褶子。这捏褶的手法多样,有的如花朵般绽放,褶子整齐而细密;有的则简洁利落,但同样能将馅料紧紧包裹。在这个过程中,包子逐渐成型,它们一个个圆滚滚地躺在案板上,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又像是蕴含着无限美味的宝藏。

      蒸制,是让河南大菜包子焕发出最终魅力的关键步骤。蒸笼里铺上湿润的蒸笼布,将包好的包子整齐地摆放进去,它们之间保持着适当的间距,就像邻里之间和谐相处。当蒸笼被盖上,炉灶里的火被点燃,热气开始在蒸笼中弥漫。在蒸汽的作用下,包子开始慢慢膨胀,面皮变得更加蓬松柔软,馅料也在高温下散发出更加诱人的香气。这个过程需要耐心等待,师傅们凭借着经验,掌握着蒸制的时间,确保包子能够熟透且口感最佳。当蒸笼揭开的那一刻,热气腾腾中,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大菜包子呈现在眼前,它们散发着面粉的麦香、蔬菜的清香和调料的醇香,那扑鼻而来的香气,瞬间弥漫在整个屋子,让人垂涎欲滴。

      在我们老家河南豫东地区,大菜包子可能更加偏向于传统的口味和做法。这里的包子馅料中,白菜的比例可能会更高,白菜的清甜和鲜嫩成为了主导味道。而且,豫东的大菜包子个头往往较大,一个包子就能让人吃得满足。包子的外皮可能会稍厚一些,蒸制后呈现出一种扎实而有嚼劲的口感,那厚实的外皮就像豫东人民淳朴憨厚的性格,承载着满满的馅料,给人一种实在、质朴的感觉。在豫东的乡村集市上,常常能看到卖大菜包子的小摊,热气腾腾的蒸笼里,那些大包子吸引着过往的行人,尤其是赶集的农民们。他们在忙碌的赶集过程中,买上几个大菜包子,坐在路边,一边吃着,一边和周围的人闲聊,那浓郁的味道和热闹的场景,构成了豫东乡村集市独特的风景线。

      在河南的美食画卷中,大菜包子宛如一朵盛开在民间餐桌上的质朴之花,它承载着中原大地的风土人情,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是无数河南人舌尖上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也是这片古老土地上饮食文化的生动写照。

      河南大菜包子对于河南人来说,是一种深深的情感寄托。在每一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河南的大地上,许多家庭的厨房里就开始弥漫着大菜包子的香气。那是母亲为家人准备早餐的温馨画面,热气腾腾的包子端上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这简单而美味的食物。孩子们拿着大大的包子,吃得满嘴留香,那满足的笑容,是家庭幸福的最好体现。大菜包子里,有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有夫妻之间的体贴,有长辈对晚辈的呵护,每一个包子都饱含着浓浓的亲情。

      对于在外漂泊的河南游子来说,大菜包子是心中永远的乡愁。无论他们走得多远,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那熟悉的味道就像一根无形的线,始终牵扯着他们的心。在异乡的街头,偶然间闻到类似大菜包子的香气,都会让他们瞬间停下脚步,眼中泛起泪花。那是对故乡土地的深深思念,对故乡亲人和朋友的无尽牵挂。每一个大菜包子都承载着他们童年的回忆,是小时候在村口大树下和小伙伴们一起吃包子的快乐时光,是过年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包子的热闹场景,是故乡那熟悉的街巷、田野和房屋在味蕾上的重现。在艰难的日子里,想起大菜包子的味道,就仿佛有了继续前行的力量,因为那是家的味道,是故乡的召唤。

      在河南的传统节日和重要庆典中,大菜包子也有着特殊的地位。在春节期间,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包大菜包子是一项重要的活动。大家分工协作,有的和面,有的调馅,有的擀皮,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大菜包子在这个时候,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团圆的象征。它寓意着家庭的和睦、生活的美满。在婚礼、寿宴等喜庆场合,大菜包子也常常出现在餐桌上,它代表着对新人的祝福、对寿星的贺寿,希望他们的生活像大菜包子一样,外表洁白无瑕,内里充实丰富。在这些特殊的时刻,大菜包子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情感,成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河南的乡村生活中,大菜包子无处不在。无论是田间劳作的间隙,还是乡村集市的热闹氛围中,大菜包子都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在田间,它是农民们补充能量的便捷美食;在集市上,它是人们品尝美味、交流情感的纽带。它见证了河南乡村的质朴生活,承载了无数的故事和回忆。那一个个热气腾腾的大菜包子,就像一首首无声的诗,吟唱着河南人民的生活之歌,在中原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小时候,住在老家,其实也吃过很多次河南大菜包子,但是最难忘的就是我的姥姥和我父母亲做的大菜包子。现在回忆起来,依然能够感觉到大菜包子那种热气腾腾香味扑鼻,而最难忘的则是姥姥和父母亲对我的疼爱之情。想起大菜包子,不由自主地就想起了我的亲人,还有那艰苦贫困却情深意长的岁月。

      我们一边散步,一边谈论我们河南的大菜包子。赵百万说,听你讲得这么好吃,啥时候咱们一起去吃河南大菜包子。李专家和周专家马上附和说,必须让我请客。我说,没问题。不管您们能吃多少,我全包了!

      
    【审核人:站长】

        标题:河南大菜包子(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chenggongzheli/21733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