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美丽人生
文章内容页

平遥古城(散文)

  • 作者:文生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10-20 10:33:30
  • 被阅读0


  •   国庆假期,我慕名来到平遥古城。

      慕名而来的不只有我,有很多很多人,多到车水马龙、摩肩擦踵都不足以形容,马路上车几乎走不动,街道上人也几乎走不动。这么多人汇聚过来,一定有充分的理由。怀着一探究竟的心情,我走近了古城。

      一

      我不喜欢热闹。即使到了热闹的地方,我也追求闹中取静。避开喧嚣的人群,沿着规划好路线,缓缓前行,缓缓思索。我把起点选在古城南门——迎熏门。熏是清凉温和的意思,迎熏门名称大致取自《南风》,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意思是,清凉的东南风吹呀,可以解万民愁苦;温和的东南风吹呀,可以丰厚万民财富。普普通通的一个名称,足见命名者的文化底蕴,也可窥见其亲民情怀!

      从南门开始,方向感比较好把握,面向前方,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便于随时修正路线。去往南门路上,就看到高大的城墙,约三层楼十多米高,外表青砖垒就,墙上有垛口,远远望去,锯齿一般,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万里长城。城墙上共有3000个垛口,间夹72座敌楼,据说象征着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圣人。这明显有意为之的数字,寄托这建造者或当时的父母官对儒教的尊崇,对孔夫子的敬重和怀念。这样的数字不可能出现在国外,3000和72是一组中国特色的数字,带着文化的底色。

      城墙外面还有许多向外突出的墩台,从外部轮廓上形成了错落有致的曲线,避免一条直线单调地展开。墩台像哨兵一样,忠实地守卫着城墙,无疑也增强了城墙的牢固性。因为它形体修长,如同马的脸,故称“马面”。每隔60米-100米即建有马面一个。马面上又筑有瞭望敌情的塔楼,称为“敌楼”。可以推算出,古城墙一共有72个马面,对应72座敌楼。

      来到南门,首先是一圈城墙,好比一个特大的墩台,其实不是墩台,它的名字叫瓮城。《武经总要前集·守城》记载:“其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高厚与城等,惟偏开一门,左右各随其便。”在城门外加建,相当于增加一道防御。即便敌军攻破了瓮城城门,还有主城门防御。翁城内地方狭窄,兵力不易展开,又只偏开一门,能有效延缓敌军进攻。同时城墙顶部的守军则可居高临下四面射击,给敌人以致命打击,正所谓“瓮中捉鳖”。瓮城的名称大概也与此有关吧。

      城门之上建楼,叫做城楼。古城有六座城门,也有六座城楼。楼实际上在十多米高的城墙上,再建高十五六米的楼,造型古朴,结构稳健。地面仰望,巍峨气势呼之欲出。平常可以登高瞭望,战时则可坐镇指挥,是城池的重要防御设施。

      我也经南熏门登上城墙。伫立城墙,放眼北望,整座古城尽收眼底。房屋鳞次栉比,道路交错纵横,一切井然有序,宁静安详。我不由想起王勃“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的句子来,是啊,这片屋檐下,曾有多少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这里又诞生了多少爱恨情仇的故事?脚下古城,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827年左右。此非虚言。我国有一件国宝,名叫兮甲盘,是一件西周末期的青铜器。宋代出土。因制作者兮甲(字吉甫,即兮吉甫)而得名。“兮甲盘”内底铸铭文133字,记述了周宣王伐猃狁(即犬戎),获得战功而受赏赐一事。据说兮吉甫曾奉命屯兵今之平遥,增筑城墙,点将练武。明朝中期,人们为纪念兮吉甫功绩,在此地还修建了高真庙。这写是平遥有2800年历史的证据,这种荣耀当今世上绝无仅有!

      说起兮甲盘,还有一段故事值得说一说。兮甲盘宋代出土后,曾被元初著名书法家鲜于枢收藏,其与我们熟悉的赵孟頫齐名呢。兮甲盘历经数代传递收藏,至清末民初转入大收藏家陈介棋之手,随后不知下落。直到2010年,被一位旅居美国的华人在一家小型拍卖会上发现,花重金买下。2014年兮甲盘悄然回国,首次亮相中国(湖北)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引起海内外关注。只有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才有上演此类故事的基因。

      历史悠久已经十分难得。更难得的是,历经风雨,仍然保存完整。前面所见城墙、垛口、敌楼、瓮城、城门、城楼等,均保存完整。与城外的护城河一起,构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如果时处冷兵器时代,这座城无疑仍然能够发挥防御作用。还有更加难得的一方面,城里仍然居住着四万多居民,他们是现代人,用电、用自来水、用手机通信等等,古城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这是一座有近三千年历史的古城,依然鲜活的古城!凝望其中,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

      平遥古城不仅有城墙,还有街道、店铺、县衙、寺庙、城隍庙、民居等,这是它的另一面——平遥古城曾经是一座城市。而从现状看,这些这座城市仍然在有序运转。从城墙下来,漫步南大街。南大街是平遥古城的中轴线,北起东、西大街衔接处,南到迎熏门。大街两旁店铺林立,偶尔有民居夹杂其间。店铺是典型的“前店后(宅)坊”格局,前面临街开敞,后面则是青砖灰瓦的四合院,或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即作坊。屋顶厚重,用材粗大,高檐突出,檐下有的绘有彩画,有的刻有彩雕,古色古香。装饰的内容多为招财童子、或龙或凤、麒麟蝙蝠等,暗含福禄寿喜等寓意,表达了人们对吉祥如意、多福多寿的追求和期盼。最显眼的当属字号匾额,横挂在门上的招牌,或大或小与,但都门面宽度相契合;有黑底金字,红底金字等多种颜色;字迹大约都是请有名望的人或书家题写,或取历代大书法家的字帖,朴实厚重,遒劲有力,十分醒目。招牌是信用的背书,是最珍贵的的东西。我们通常对错误商业行为的表述为砸自己的招牌,正是对招牌的珍视态度。每一块招牌相当于今天的商标,但在过去,不但有招揽顾客的商业意义,还赋予了更多的信用、诚信的文化意义。而且这种书法文化联系在一起匾额,是我们传统文化独有的一部分。

      信步走来,忽然看到一座牌楼横跨南大街。抬头有金井两个大字,原来这里是金井楼。楼下原有一口井,供市民取水,后来废弃。相传里面有一匹金马驹。此楼是平遥古城的标志性建设,三重檐歇山顶木架构。屋顶铺着绿、黄、蓝三色的琉璃瓦,在一片低矮的灰瓦中显得鹤立鸡群,雄伟壮观。屋顶南北两面分别用琉璃瓦镶嵌出囍字和寿字图案,囍象征喜事连连幸福美满,寿象征健康长寿富贵圆满,都彰显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登上市楼,可以眺望古城任何角落,如入胜景。“我们晋中有三件大宝,都是镇县大宝,任凭谁也休想盗走。”只听得一位大嗓门导游说,“第一件是这井里的金马驹,第二件是介休的金车儿,第三件是灵石的那块灵石。人们说,这金马驹和金车是配套的。只有盗出平遥的金马驹,套上介休的金车,才能拉走灵石的那块灵石。曾有外国人试图盗取金马驹不成反而丧命。这个民间故事讲了千百年,情节并不曲折,但警示意义明显,告诉人们不要存在非分之想。”我觉得这导游讲的不错。本打算去日升昌票号看看,临时改变主意,跟随导游来到其下一站——县衙。

      

      三

      县衙县衙建在半米高的台子上,三开间的木石建筑,蓝色琉璃瓦覆顶。门口一对石狮,张牙舞爪,无形中衬托出建筑的威严。屋檐下方,门楣上方悬挂着黑底匾额,上书四个金色大字——平遥县署。在蓝色背景衬托下,金字越发耀眼鲜明。县衙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是现今全国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县衙。走到门口,我被大门的对联吸引: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上联亲切的劝谏意味,下联是清醒的自勉。走过大门、仪门,来到大堂,我对对联来了兴趣,不跟着导游,要慢慢欣赏一下对联和书法。大堂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知县是地方行政的实际管理者,负责收集赋税、审理案件、教化民众等工作,是国家赖以稳定顺畅运转的基础。他们是否清正廉明,关系到地方安宁和人民安居乐业。对联时刻警示官员,认识到自己的重要作用,但也要明白自己权力来自哪里。一句自己也是百姓,深刻阐释了对自己和自己手中权力的定位。大堂是知县办理公务的主要场所,在此悬挂这样的楹联,日夜给予无声的监督,无疑是一种廉政文化建设。过了宅门是二堂。二堂是知县处理日常公务、召见下属的地方,内宅则是知县的生活区。二堂上有一副著名的“错字对联”,“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其中“愧”字少了一点,而“民”字多了一点。咋看以为写错了,是笔误,但细细品味,却发现其中深意。作者以机智幽默,含而不露的方式表达,要对民众多关心一点,少愧疚一点的意思,既是对自己为官的要求,也是对自己的个人修养的警醒。其实外界的督促监督很重要,但根本原因还是个人的自我修养。通过自我修养,不想腐,不愿腐,腐败自然沾不了身,这或许才是最根本的反腐败方法。

      与县衙对称于南大街的,是城隍庙,两者形成了左城隍右县衙的布局。城隍庙在古人心中是供奉护卫百姓安全,保佑一方平安的神。后来庙宇中供奉的城隍神,多是为国家民族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名将或为地方百姓造福一方的廉吏贤哲。修建庙宇祭祀城隍神,寄托了人们对英雄圣贤的纪念与崇拜。城隍庙属于道教场所,其供奉的叫神仙,基本都来源于中国本土,比如古代的英雄人物、天上的各部管事神仙等。而佛教供奉的一般称为佛、菩萨,大都是印度传来的,与中国古代历史没关系。城隍庙除了城隍殿,还有土地祠、财神庙、灶君庙等附属建筑,形成了“诸神共居一庙,联袂同受香火”的景致。这正符合了道教多神教的特点,也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信仰需求。

      作为中国特有宗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科学技术、民俗等方面都对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有人以为是封建迷信,有人认为鬼神不可信,其实道教也是博大精深的!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上善若水等思想,熠熠生辉,在后来崛起的晋商身上有鲜明的体现。

      

      四

      对首开风气的事物,我总是充满深深的敬仰。到平遥古城,当然必须到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看看。日升昌票号创始人雷履泰,生于1770年,平遥古城人,本欲读书考取功名,无奈父亲早亡,家境贫寒,只好放弃读书,到平遥城做学徒。但其志向远大。今天履泰故居晋元楼一副楹柱联曰:矢公矢正追管晏治政之遗范,志持志筹超端陶经济之风流。意思是发誓从政就要像管仲、晏婴那样公正;经商就要像超过端木赐、范蠡。学徒期三年,十分难熬。第一年干杂活,以考察品德;第二年学业务,第三年跟师傅跑生意,在实践中摸索提高。三年不能回家,不准告假,苦脏累贱,一样不缺。通过严格的训练,雷履泰待人接物、端茶倒水、迎来送往等方面,从观念到行动都能做到滴水不露,熟练圆通。具备干事的雄心和才能的雷履泰,只差一个机会。他遇到了西裕成颜料铺二少爷李大全。在近三十年的合作中,李大全充分放权,雷履泰大权在握,合作建立完善了“东伙合作制”“两权分离”“顶身股”等制度架构、管理方法和运作模式,为创立汇票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后世企业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所谓“东伙合作制”,就是东家出钱,聘请伙计干活,东家不参与经营管理。实行“两权分离”,即东家所有权和大掌柜经营权分离。这些都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前身,甚至已经很成熟。所谓“顶身股”,以人力入股,根据人力才能大小给予不同的股份,负担不同的事权,这是员工激励的有效方式。长期的实践中,他们还摸索积累了一整套选人用人的制度,“三爷不用”即少爷、姑爷、舅爷不参与管理经营。又比如“远则易欺,远使以观其忠;近则易狎,近使以观其敬;烦则难理,烦使以观其能;卒则难办,卒使以观其智;急则易夹,急使以观其信;财则易贪,委财以观其仁;危则易变,告危以观其节;久则易情,班期二年而观其则;杂处易淫,派往繁华以观其色。如测验其人确实可用,由总号分派各分号任事。”使得他们能够建立起结构合理的管理人才队伍。各方面条件都具备了,只等一个偶然的机会。

      1821年,受亲友间异地汇兑的启发,雷履泰发现汇兑的商机,他敏锐地改设“日升昌”,兼营汇兑,然后一发不可收拾。一纸风行,日利千斤。后放弃颜料生意,专营汇兑,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票号。

      在日升昌票号的带动下,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鼎盛时期这里的票号竟多达二十二家,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可见,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平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遥想雷履泰中国票号第一人的辉煌业绩,我想,这成就的取得,既依赖于雷履泰天才的创造,也离不开李大全的充分授权,离不开对管理、人性规律总结和孜孜以求,更离不开晋商日积月累形成的行规、制度、习惯等,而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五

      当然,平遥古城少不了美食、宝贝。平遥三宝,漆器、牛肉、长山药。还有老陈醋、老汾酒、桃花面。来一趟都要好好品尝一下。

      人生辽阔,不应活在工作的格子里。

      有空出来走走,看看大好河山,想想悠久历史,浸润传统文化,品尝特色美食,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但回头一看,从城墙、城楼、店铺、县衙、城隍庙、日升昌,再到老陈醋、老汾酒的美食,我一直都在传统文化的格子里,其实并没有一步走出。

      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我们为什么要走出?我们敬畏就好!保护就好!传承就好!

      
    【审核人:站长】

        标题:平遥古城(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chenggongzheli/21328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