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美丽人生
文章内容页

秋日话秋月〔散文〕

  • 作者:沁香一瓣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10-04 11:27:19
  • 被阅读0
  • 每到秋天,天空中的月亮在四季的更替中显得更加皎洁,亮堂。秋天中的月亮是四季中最美的。

      每到秋天的晚上,在凉爽的秋风轻拂下,天空碧空如洗。月光穿越大气层,光如细丝一般洒落,大地便像新娘一样披上了银纱,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秋天的月亮不仅是自然美景的一部分,也是人们情感交流的象征。

      说到秋天的月亮,还得和我国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连在一起。记得在小时候一个中秋节前的夜晚,我和村宅上的几个小伙伴一起坐在场院乘凉,而对洒下银辉的天空中的月亮,大家一起听我母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说的是在远古时期,天上有十个太阳,照得人间大地似火烧似的。为拯救人间百姓,一位名叫后羿的神箭手勇敢地站出来,冒着生命危险,张弓搭箭一连射下九个太阳,留下一个使得昼夜分明,解救了苦难之中的人间百姓。

      这事被天宫西王母知道了,奖给后羿一个长生不老的仙丸。此丸食后可以上天宫当仙人。后羿拿到后就将仙丸交给妻子嫦娥保管。后羿得到仙丸的消息被徒弟逢蒙知道了,心术不正的逢蒙眨眨眼睛心生一计,假装生病留在家中,不随后羿外出。但等到后羿一出门,逢蒙马上就逼迫嫦娥交出仙丸,妄图呑下成仙上天。嫦娥为了仙丸不被抢走,危急之下抓起仙丸吞进肚里。就在一瞬间,嫦娥的身体变得轻盈起来,接着就飘飘欲仙地飞向天空中的月宫。后羿闻讯赶回家,愤怒地杀死了逢蒙。从此嫦娥进了月亮中的广寒宫,过着寂寞的生活,日夜想着自己的心上人后羿……

      听了这个传说故事,我们从此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与中国传统的中秋文化紧密相连,为秋天的赏月文化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人们通过传统的中秋拜月、吃月饼等习俗方式,用传统方式祈求家人团圆和幸福美满。

      小时候,每当在中秋前后一周的夜晚,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总是喜欢在乘凉时走在村口农田边的大路上,观赏天空中的一轮银光闪闪的月亮,一起猜测月亮中到底有没有广寒宫和嫦娥的事。还常常走在大路上,倾听纺织娘、蟋蟀等昆虫们的歌唱,尽情观赏秋天月光下的诗情画意般的田野美景。

      月光下,轻风吹拂的成片的水稻田中,沉甸甸的稻穗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银光,闪烁着丰收的喜悦。弯腰细看月光下的稻穗,发现大多已开始变成青黄色,不久就要成熟。微风摇曳的稻穗犹如万千青黄色的钩尾。每当这时候,田间的大豆地中的昆虫,就会此起彼伏地唱起歌,与月光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温馨和谐的乡村田园夜景。秋月下的乡村水稻不仅成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更是成为了人们心中对丰收的向往和追求。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

      月光下的乡村棉花地,同样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月光下的棉花地显得格外静谧。在秋月银辉的照耀下,棉花展现出独特的色彩和形态。细看,棉铃已经裂开洁白的小嘴巴,有的棉铃还吐出了乳白色的棉花絮,月光下的棉桃就是这样在秋风中成熟着,仿佛是夜空中的云朵从天上落进了棉田,准备迎接阳光灿烂的白天到来,让丰收的喜悦灌满村民们的心房。月光洒在棉田,洒下的是乡人们对秋天丰收的希冀。

      月光下的秋林,透过稀疏的枝丫,在斑驳陆离的光影中做着藏猫猫的游戏,似乎给秋日的夜晚又增添了几分神秘。微风过处,树叶沙沙作响,似在低语着秋天带给秋林的色彩斑斓,阵阵虫鸣时高时低,像是在合奏一首秋夜的交响乐。

      月光下的小河,河水在微风中波光粼粼,月亮的倒影似在水面上游泳一般,闪亮的波纹吸引了一群大大小小的鱼,它们围着河面上的月亮,正在野心勃勃地准备偷吃,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此时,一叶由村民用桨板划动的捕鱼小般划过河面,水面上的月亮立即被拉长,顷刻之间又被划出一道悠长的涟漪。这样的乡村月光下的风景真是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当月光的银辉漫过田野,农田中的各种庄稼植物,都被浸润在柔情似水的月光里。玉米田中,吐着须的玉米棒在长条叶的掩盖中闪闪烁烁,如在和月光捉着迷藏;在花生田里,偶尔会看到几只村里的猫,正竖着耳朵瞪着闪亮的警惕的眼睛,站在花生的叶丛旁,正在准备捕捉那些想偷吃花生和玉米的田鼠。这就是我童年乡村的秋天中的月夜。是秋夜的月亮装饰了乡村一幅幅美不胜收的月夜风景画。令人浮想联翩。

      乡村中秋节前的夜晚,月光下的家家户户,大人们都会按照乡村流传的习俗准备中秋所需的物品。如用竹片扎兔子灯,制作花灯;自制月饼、蒸制桂花米糕、制作汤圆等等,为营造浓厚的中秋节日的氛围而快乐着。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节日的内容,也让中秋前夕的每个夜晚变得更加温馨有意义。在这样的夜晚,我们这些玩不厌的顽童们,还喜欢走在月光如水的夜色中,或者漫步于林间小道、静坐于河边的小石桥上,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愉悦感与诗意。月光和秋色共同编织了关于秋天的美丽夜景。身临其境,无论是诗人还是画家,都会陶醉在这样的诗情画意的秋月下的风景中。

      到了中秋夜里,月亮格外明亮,自然也成为了人们寄托情感、表达思念的载体。中秋这天的月亮大多是一年中最圆、最亮的,因此也成为了人们赏月、思念亲人的时刻。如祭月、拜月等,体现了人们对月亮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随着年龄增大,后来读了一些有关写秋天月亮的古诗词。在许多古诗词中,诗人们写到的月亮,不仅只是夜行的照明灯,更是情感的传递者,它承载着古代人们对家乡、亲人深深的思念。中秋的诗意之美同时也体现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学表达中。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古代文学中的瑰宝。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写道:“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首诗通过描写月夜舟中所见之景,表达依恋家乡山水之情。诗歌通过五个地名的巧妙运用,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新颖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在“峨眉山月半轮秋”句中,诗人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阅读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影入平羌江水流”,此句通过“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了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的景象,既展现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又暗含了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夜发清溪向三峡”,此句点明了时间的紧迫和行路的艰辛。“思君不见下渝州”,“思君”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也暗示了离别的不舍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这些场景的描绘,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夜晚行船图,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全诗意境优美,充分显示了青年时代李白的艺术天赋,成为了其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本诗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诗仙李白的这首诗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实至名归。

      唐代诗圣杜甫在《十七夜对月》中写道:“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

      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深秋夜晚的孤独、宁静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诗中的“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不仅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在江村中的孤独身影,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通过“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的描述,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访客的欢迎以及对陪伴的渴望。而“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则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月光下的自然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人在《十七夜对月》中写到的自然元素月光、乌云、宿鸟等,又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相呼应,暗示了诗人对生活深层次的思考。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时间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甫作为“诗圣”的文学才华,诗中的月亮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深刻表达了他对岁月流转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宋代诗人朱熹在《秋月》中写道:“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这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七言绝句,诗人通过描绘秋月下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以及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这句诗通过清澈的溪水和碧绿的山头,以及夜空和溪水在月光下的澄明纯洁,营造出了一种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象。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诗句通过“红尘”与“白云红叶”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这里的“红尘”代表了人世间的纷扰和复杂,而“白云红叶”则象征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向往。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简单、自然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于复杂世俗的一种超越。

      《秋月》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诗作,不仅展现了朱熹作为文学家的才华,也反映了他作为思想家的深刻洞察力,这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宋代文学家、诗人苏轼在《中秋月》中写道:“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这是一句充满诗意的描绘中秋月夜的句子,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中秋之夜的静谧、美丽和深邃。“暮云收尽溢清寒”,通过“暮云收尽”的描写,暗示了夜晚的静谧和清澈,而“溢清寒”则形象地描绘了月光如水,清澈而寒冷,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这里的动词“溢”用得极为巧妙,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不仅表达了月光从云层中透出,如同水满溢出般的动态感,而且突出了月光的清亮和动态美。

      “银汉无声转玉盘。”则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月亮比作白玉盘,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圆润和洁白,而“银汉无声”则描绘了银河的静谧,没有声音,给人以天宇空阔的感觉。这里的“转”字也是动词,不仅赋予了月亮动态的美感,而且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更迭。给人的感觉是星烁月辉相应成趣,表达了月亮动感的圆润与美丽。通过这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对中秋月夜的深深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亲人团聚的珍惜和对未来相聚的渴求。

      扬州的月亮在古代诗歌中也频繁出现,如徐凝的《忆扬州》中写到的:“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首诗的前两句“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通过描绘一位女子的娇弱与感伤,营造了一种离别的氛围。而“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则将这种离愁别绪与扬州的月色之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整首诗在表达上显得细腻而富有层次,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对扬州的深情忆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这种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写法,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使得这首诗在唐代诗歌中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综上所述,古诗中关于对秋天月亮的描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季节的感受,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这些诗句通过月亮这一象征,传达了秋天的美丽、思念、感慨等情感和诗情画意。在古诗词中,最美的秋月诗还有许多、这里不再举例。

      秋天的月亮是美丽的,但中秋的月亮更美。秋高气爽的日子,让我们带着一颗观赏秋月的心,走进我国名山胜地,走进中秋赏月最美的诗情画意的地方。

      江西庐山,以其奇秀天下的自然风光和地理位置,成为我国中秋赏月的理想之地。在庐山赏月历来被誉为胜境。秋夜的天空常常清冽如水,皎洁静谧;有时玉壶光转,银辉四射。在庐山不同的地点可以赏到不同的月色美景,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一是含鄱口。这里不仅是庐山观赏日出的最佳地点,同时也是赏月的好去处。站在含鄱口,可以近观庐山群峰,远眺鄱阳湖水,感受明月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美景,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二是三叠泉。这里被誉为“庐山第一奇观”,中秋之夜,面前水声潺潺,与月光交相辉映;月光如瀑布三叠而下,形成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皎洁的月光像银色的瀑布泻向大地,让人欲乘风而去。三是琴湖。也是赏月的好去处。琴湖的湖面形似提琴,湖中有湖心岛,岛上有九曲桥与湖岸相连。月色融融的夜晚,青山、曲桥、亭台、水榭都被抹上了一层淡淡的金银色,仿佛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增添了赏月时的一份神秘仙气。

      四是位于庐山山腰的牯岭镇。中秋之夜,漫步在牯岭镇的街道上,两旁店铺灯火通明,与天上的明月遥相呼应,别有一番风味。尤其是进入夜晚八九点钟。当夜幕完全降临时,只见月亮高悬空中,如银水般地倾泻,那繁星与明月交相辉映的景观,让人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宇宙和星海之中。

      除上述观赏秋月的地点外,还有月照松林、五老峰等,在庐山赏月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心灵的洗礼。在这里的每一处赏月,不仅可以忘却尘世的烦恼,又会体验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妙感觉。无论是独自一人还是与游客结伴而行,庐山都能提供一个难忘的中秋之夜的赏月体验。诗情画意,美得让人心醉。
    【审核人:站长】

        标题:秋日话秋月〔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chenggongzheli/20869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