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美丽人生
文章内容页

竹影情深(散文)

  • 作者:芹芹森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8-04 18:42:51
  • 被阅读0
  •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故乡的竹林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那时候,每家每户的庭院里,都有翠绿的竹影可见。它们如同村里的看护,陪伴着我们度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村里的竹林逐渐被砍伐,那些曾经繁茂的竹影变得越来越少。像是岁月的一道印记,始终敌不过时间的腐蚀,悄然淡出。

      唯独我们家,竹林依旧是那片生机盎然的绿洲。这一切,完全归功于我的父亲。父亲喜欢竹子,对竹林的维护,更是超过了常人。多年来,我家的竹子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变得愈发繁茂,成为了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每当踏上归乡的路途,我的心便被期待和激动所填满。故乡的竹林,是我夏日避暑的圣地。无论外界多么炎热,竹林总能以它的绿荫赠我一片清凉。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刺破夜的帷幕,竹林便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阳光与竹叶的交织,洒下无数闪烁的光斑,它们在露珠上轻盈跳跃,宛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宝石,熠熠生辉。

      一阵微风拂过,竹林便响起了沙沙的响声。露珠在微风的轻抚下,轻轻摇曳,最终“啪”地一声,从竹叶上滑落,融入了湿润的土地。那声音清脆而短暂,却如同天籁之音,让人心旷神怡。一层淡淡的薄雾在竹林上空飘荡,它们轻轻地抚摸着竹叶,为这片宁静的天地增添了几分魅力。

      黄昏时分,竹林的景象更加迷人。夕阳的余晖洒在竹叶上,将它们染成了一片灿烂的金色。足下的笋壳叶,发出一声脆响,溢出淡淡的清香。它们似乎在低语,诉说着竹林中古老的传说。我静静地坐在这片竹林之中,耳边是竹叶随风轻拂的沙沙声。它们仿佛在向我介绍自己,又好像在述说着对父亲的感激。

      我们家的竹子原本生长在自留地的边缘以及门前小溪的两岸。然而,随着达万铁路的规划,小溪面临着被填埋的命运,这也意味着两岸的竹子将无法幸存。父亲对此感到非常焦虑,他多次前往村长办公室,希望能够说服村长与施工方协商,保留这些竹子。尽管每次村长都面带微笑地接待他,但总是以"这是上级的规划,我们无权更改"作为回应,这让父亲感到无比失望和无助。

      父亲本不善言辞,面对拒绝,只能沉默。他低着头,转身离开。当他经过家门口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时,那片他深爱的竹林映入眼帘。他的双脚像着了魔一般,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他静静地站在那里,目光在竹林间游移,眼神中满是怜爱和不舍。

      那一刻,他的内心似乎被一层厚厚的失落所笼罩,但更多的是对竹林未来的深深忧虑。他知道,这片竹林不仅是先辈们留给他的念想,更是他生活中不可替代的挚友。他凝视着那些随风摇曳的竹叶,仿佛在与它们进行无声的对话。

      "难过有啥用?"父亲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抬脚向家里走去。他的声音中带着迷茫,却又透露出一丝想要解决问题的坚定。父亲想到了一个妙招,他要向母亲求助。虽然父亲性格温和,不擅言辞,但他头脑灵活,会想办法。在我们家,每当面临棘手的难题时,只要母亲出面,准能化解。

      母亲的人品和智慧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她总能以巧妙的办法和睿智的话语,说服他人,赢得赞同。然而,这次面对的情况与以往不同,即使母亲费尽口舌,依旧无法改变局面。尽管如此,母亲并没有空手而归,她带回了许多宝贵的信息,这让父亲感到很是欣慰。

      从母亲那字正腔圆的解释中,父亲得知,虽然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但它也为村里带来了新的机遇。将来,村民们可以直接在村口登上火车,前往北京、成都等大城市,那以后的日子岂不是越过越新鲜?对于从未出过远门的父亲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他坐在凳子上,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遐想,似乎在策划着什么新的可能。不久,他站起身来,带着坚定的决心再次出门。

      这次,他亲自找到了包工头,提出了推迟工期的请求。父亲诚恳地说:“竹林是祖先留下的,不管值不值钱,但那是我的精神寄托啊!”他的坦诚和坚持,打动了包工头。包工头甚至被父亲那股憨厚而严肃的表情逗乐了。最终,包工头同意了父亲的请求。

      接下来的一周里,父亲忙得不可开交。一天二十四小时,除了黑夜。整个白天,他都在小溪与屋后之间不停地奔波忙碌。顾不上一日三餐,甚至连坐下来喘口气的功夫都成了奢侈。那段日子里,为了省时,父母一天只吃两餐。天色刚亮,父母便起床。他们扛起锄头,背上背篼,急急忙忙地走进溪边的竹林。在微光中,他们的目光如同搜寻者,仔细巡视着每一根竹子,寻找那些带着嫩芽、蕴含着生命和希望的竹苗。

      一旦发现目标,他们便蹲下身来,小心翼翼地用锄头挖掘。他们生怕伤到了竹子的根系,就像是在呵护一个脆弱的婴儿一般。随着泥土的松动,一根根被泥土包裹着的嫩竹被完好地拔起。虽然他们的双手有些酸痛,但脸上却洋溢着满足和自豪。

      很多次,过了午后的饭点,他们甚至还没吃早餐。虽然饿得前胸贴后背,累得浑身无力。但父母依然咬牙坚持,不敢停歇。他们将那些带着生命力的嫩竹,一一搬到了到屋后的空地上。那里是他们精心挑选的,土壤肥沃,阳光充足,适合竹子生长。他们用双手挖坑,将竹子一一植入,然后细心地覆土,浇水,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对竹子生长的期待和对未来的憧憬。

      对于那些年迈的竹子,父母同样没有放弃。他们将这些竹子细心地捆扎,每一根竹子都被整齐地排列,仿佛是一支等待检阅的队伍。这些竹子虽然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但在父母的手中,它们依然有着自己的价值和用途,继续在家庭生活中发挥着作用。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这些捆扎好的竹子上,它们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父母将这些竹子整齐地堆放在墙角,那里成了竹子的临时归宿。他们再精心挑选出那些圆润、色泽鲜亮的竹子,作为制作竹筷的上好材料。经过这样的分类和操作,每根竹子都被排上了用场,丝毫没有浪费。

      重新培植竹林,并非一帆风顺。恰逢秋末,移栽竹子的时机并不理想。随着冬日的严寒悄然逼近,那些被寄予厚望的竹子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那年春天,尽管父母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移栽的竹子存活率并不高。看着寥寥无几的新竹,父亲的心情变得沮丧。接下来的几天,父亲一言不发。害怕父亲气坏身子,母亲再次展现出了她的智慧和坚韧。她不遗余力地四处打听,寻找优质的竹种,希望能够为竹林带来新的生机。每当得到线索,无论多远,父亲都会不顾自己年迈的身体,踏上寻找竹种的旅程。竹种被带回家后,父母将它们补栽在屋后的土壤里。他们耐心地浇水、施肥,观察竹种的生长情况,确保每一棵新竹都能在爱与关怀中茁壮成长。

      看着竹子长势喜人,母亲便拿父亲开玩笑,说他是一头疲于奔命的牛。这时,父亲会“嘿嘿、嘿嘿……”地回应母亲。虽然庄稼地里的农活已经极大地消耗了父亲的体力,但父亲仍要挤出时间,来精心打理屋后那片竹林。母亲经常对我说:“地里的庄稼,已经够让人受累的了。我真不知,他拼命地揽活,究竟图啥?日常给竹子浇水、施肥到枝叶的修剪和护理,其实也很消耗体力。”每当夕阳西下,竹林中有一道长长的人影,那一定是父亲。他那专注的眼神和稳健的动作,都透露出对这片竹林的无限热爱和珍视。

      其实,竹子的生长过程有快有慢。有的竹子,从一株幼苗成长为可用之材,至少需要五个年头。毛竹是一种生长速度非常快的竹子,也是林中最常见的,从竹笋长至成熟一般需要4个月。看着每一根竹子,都从一株不起眼的幼苗,长得挺拔高大,父亲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之后的每年冬天,当稀薄的阳光穿透云层,斑驳地洒在大地上时,父亲便会拿起他的柴刀,走向那片葱郁的竹林。他目光锐利地穿梭于竹海,寻找那些粗大、色泽光亮的竹子。父亲坚信,优质的原料是制作出上好竹筷不可或缺的基础。选定合适的竹子后,他会用柴刀以一种几乎仪式化的动作进行砍伐。每一次挥刀,都是力量与精准的结合,既迅猛又细致,确保不破坏竹子的天然美态。

      砍伐下来的竹子,被父亲像对待艺术品一样小心翼翼地扛回家中。在屋内,他将竹子轻放在木桌上,用尺子仔细量取所需的长度,然后沿着标记线用锯子精准切割。每一次切割,他都会全神贯注,屏住呼吸,以确保每一段竹子的切口都是平整而光滑。

      切割好的竹段,父亲会用砂纸进行打磨。父亲说,打磨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让竹筷在使用时更加舒适。接下来,父亲会在竹筷的两端钻孔。他使用的工具是一把特制的钻子,每一次钻孔都精确无误。钻孔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让竹筷在使用时更加稳固。父亲说,钻孔的深浅和位置,都会影响到竹筷的使用寿命。

      在竹筷的表面,父亲会雕刻一些简单的图案。这些图案大多是一些传统的花纹,或是一些吉祥的字样。父亲说,雕刻不仅是为了装饰,更是为了让每一双竹筷都独一无二。最后,父亲将竹筷放在通风和阳光的地方,确保它们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父亲说,保养不仅是对竹筷的爱护,更是对生活的尊重。

      当然父亲制作竹筷也有不规律的时候,那就是母亲说背篼坏了。这时,父亲就会拿出柴刀,在竹林里走走看看。那些外观出众的竹子,便是他下手的目标。砍竹子,虽然看起来很轻松,但父亲一般都咬紧牙关,屏住呼吸,使劲用力才行。每每这时,我跑向父亲,想当个小帮手。父亲却阻止我说:“别捣乱了,离我远点儿,竹子快倒了。”

      我只好尽量离父亲远远的,听到咔嚓一声,竹子倒在了地上。我又对父亲说:“我来搬运吧。”我伸出细小的手掌,根本无法把竹子抓稳。我憋红了脸蛋,竹子依然纹丝不动。当父亲把地上所有的竹子全都地扛在了肩上,我露出了非常惊讶的表情。我崇拜地跟在父亲身后,突然发现他走路的双脚竟然有些摇晃。当他将竹子从肩上卸在地坝里时,嘴里长长地“嗨......”了一声。

      “爸爸,快点给我做一个口哨。”看到父亲如释重负的表情,我奶声奶气地说到。“先做筷子吧,家里的竹筷需要换了。哦,你母亲安排我织背篼呢,差点忘了。”父亲一边说,一边举刀对准竹子的结巴处砍去。他正忙着将竹子切割成小节呢,我从地上捡起一节,学着哥哥的样子,对着竹筒吹起来。除了“呼呼”的气流声,根本没有动听的乐音。随着“嘭嗵”一声,竹筒被我扔到了地上。在我分神之际,竹筒已被父亲分成了筷子形状的细条。每当这时,我总是在一旁帮忙,学习制作技巧。这次,父亲做的筷子不多。他朝我挤挤眼,笑了笑,说到:“老虎安排我编背篼呢,我可不敢违抗命令。”我当时脑子有点懵,父亲怎么会提到老虎。不过,父亲怕母亲,这点,我倒是清楚得很。

      每当特殊的日子,如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父亲会拿出新制的竹筷,为节日增添一份仪式感。他总是说:“竹筷不仅仅是用来吃饭的,它们还寓意着五谷丰登和节日的喜庆。”每当这时,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用着父亲精心挑选的竹筷,心中充满了别样的欢乐和幸福。

      听母亲说,父亲有一个很特别的收藏柜。我猜可能是银元或古董。有一次,我背着父亲,偷偷地打开柜子。傻眼了,里面全是筷子。各式各样的竹筷,虽然陈旧,摆得倒是整整齐齐。母亲说,那些筷子是从太爷爷那一辈遗留下来的。每当夜深人静时,父亲会轻轻打开柜子,拿出一双双竹筷,轻轻抚摸。有时,他会面带泪痕。有时,他仿佛在与它们悄悄对话。我知道祖辈们吃过很多苦,也知道父亲的童年充满了不幸。但我知道,父亲依旧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

      在过去,筷子不仅是餐桌上的餐具,它们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家族传统。在那个时代,筷子的制作和使用都充满了讲究。筷子的材质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竹子、木头、骨头、象牙,甚至是金银等贵重材料。在普通家庭中,竹筷和木筷最为普遍,因为它们易于获取且成本低廉。竹筷以其天然的纹理和清新的香气受到人们的喜爱,而木筷则以其温润的触感和坚固耐用而著称。

      筷子的形状也各有特色。传统的筷子通常为直筒形,两端尖细,中间略粗,以适应不同食物的夹取。筷子的长度通常在七到九英寸之间,以适应大多数人的手型和使用习惯。筷子的表面处理也颇为讲究,有的经过打磨抛光,光滑细腻;有的则保留着原始的纹理,展现出一种质朴的美感。

      在筷子的装饰上,古人也颇费心思。一些筷子上雕刻有精美的图案,如龙凤、花鸟、山水等,这些图案不仅美观,还寓意着吉祥和富贵。有的筷子上还镶嵌有宝石或金银,显示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在筷子的使用上,古人也有一套严格的礼仪。比如,筷子不能直插在饭中,因为这象征着香炉,是对死者的不敬;筷子不能交叉摆放,因为这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象征;筷子不能敲击碗盘,因为这被认为是乞丐的行为。

      在我家的收藏柜中,那些年代久远的筷子,就是这些传统筷子的代表。它们或许没有华丽的装饰,但每一根筷子都凝聚着祖先的智慧和汗水。

      每当父亲轻轻抚摸那些筷子,他仿佛能听到祖先的声音,感受到他们的生活气息。那些筷子,虽然陈旧,却依然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父亲总是说:“竹筷就像家人一样,需要我们的呵护和关爱。”每当父亲细心地擦拭竹筷,我便静静地在一旁看着。眼里的父亲,显得格外帅气。

      在拜访亲朋好友或参加重要场合时,父亲会将精心自制的竹筷作为礼物,表达自己的心意。他总是说:“竹筷不仅仅是一件物品,它们更是友谊的象征。”每当收到父亲赠送的竹筷,朋友们都会伸出拇指夸赞父亲。只有这时,父亲脸上的笑容才显得格外迷人。

      记得五年前的盛夏时节,母亲打来电话,电话里满是焦虑不安。因为一场狂风暴雨突袭,屋后的竹林里,横七竖八地倒了很多竹子。那天的父亲由于感冒,有些头晕眼花,本应该卧床休息。父亲不听母亲的劝,见雨停了,就执意要去清理竹林里的断枝残叶。可能来不及反应,也可能无暇顾及,一截断枝带着尖锐和力量直奔父亲的双眼。等到母亲发现时,父亲的脸已被鲜血覆盖,连鼻子、眼睛都辨不清在哪里了。

      母亲急忙叫上堂哥,用三轮车将父亲紧急送往镇上的医院。在医院里,医生们迅速而紧张地处理着父亲的伤口,这才发现眼角下方仅一颗米的位置,竟然残留着锋利的竹子碎片。伤口不仅面积大,而且深入肌肤,需要立即进行缝合。

      医生严肃地告诉我们,伤口的位置非常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父亲的眼睛出现不可逆的损害。这个消息让全家人的心都悬了起来。经过一周的住院治疗,父亲虽然已经出院,但眼角的缝合处留下了一条长长的疤痕。时至今日,每当天气突变,父亲依然能感到那愈合的伤口隐隐作痛。

      写到这里,我不禁有些心疼父亲。窗外,声声清脆而响亮的叫卖声传来:“竹筷、竹筷,卖竹筷了……”这熟悉而又遥远的吆喝,如同一道时光的穿梭机,瞬间将我带回了那片充满记忆的故乡竹林。在那里,竹影婆娑,随风摇曳。父亲那熟练的手艺和对每一根竹子的深情,都化作了这简单而又温暖的竹筷。

      如今,父亲的身影已不再挺拔,他的体力也大不如以前。但他对竹林的热爱,和对竹筷的情感,却如同那坚韧的竹子,永远屹立不倒。每当我想起父亲在竹林中辛勤劳作的身影,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那是父亲对家的深深眷恋,更是我对父亲的无尽感激。
    【审核人:站长】

        标题:竹影情深(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chenggongzheli/19408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