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读书感悟
文章内容页

《行走在响水的田间地头》读后

  • 作者:帅帅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7-27 21:00:46
  • 被阅读0
  •   《行走在响水的田间地头》是从事教育事业多年的袁福成老师 “走进响水”的调研报告,农民出身的他,怀着对土地深深的情结就“三农”作了探讨性研究。作者在响水高兴地看到响水在产业融合发展中的科技驱动作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有力地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看《行走在响水的田间地头》一文时,我将文章大致分成引言、回顾、变化、成果和展望五个部分,分享一下读后感。

      引 言

      记得疫情管控期间曾经流传一段视频,一城里人趾高气扬地分捡着大白菜,还不让租住同小区的农民工分得,说这是城里居民供应物品,硬是气得乡下人火冒三丈:“你猪鼻子插葱——­装什么象?往上扒三代都是农民。没有农民,你哪来的供应?”话糙理不糙,长期农业国的定位,决定了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流淌着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作的祖先的血液。

      可是农村穷、农业弱、农民苦的现实,很长一段时间未有得到改变 ,同为国人,差距不小。袁老师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通过高考离开农村四十多年成为一位在城里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后,笔耕不辍,发表百余篇质感上乘的作品。这次随北京“冬歌文苑”作家采风团“走进响水”,曾经刻骨铭心的农村生活体验和深入骨髓的农民情结,促使他以一种感恩生活、超越生活的情感,回望这块土地,对响水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格外关注,当他耳闻目睹科技进入田间地头,带来产业兴、面貌变,带给农民实实在在的利益时,他欢欣鼓舞、伏案疾书。初心使然,于是便顺理成章地写出了行走在响水田间地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回 顾

      《行走在响水的田间地头》回顾了昔日响水“三农”先天不足,分析了贫穷的客观原因和农耕经验相对欠缺。

      改革开放前的农村状况,各地基本差不多。没有最穷只有更穷。更穷的地方,自然条件因素使差别更大些。响水濒临黄海,没有山,正是黄河夺淮的泥沙和海水相接,合力形成了这片土地。海水可以产盐,但未经改造的盐碱地不宜农作物生长, 历史上多次水患的恣意奔流,给这片土地的传统农业和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的农民带来的冲击是刻骨铭心的。在望天收的农业耕种中,即使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也常常因水患付之东流。

      贫穷限制了农民对外面世界的了解,传统农业本就缺乏适宜的替代技术。观念和资金的制约,使得农民不愿意承担采用新技术的风险与代价,也阻滞了生产、生活的改变。

      记得在我小时候生产队购回一台12马力柴油机,专门砌了三间机房为群众碾米磨面,一开始队长宣布免费为本队各户加工一次粮食,我奇怪的是西边庄子上的几户邻居,每天早上还是拎一袋粗粮到我家门前舂碓,听到“骨笃骨笃”的舂碓声,我就跑过去看,他们一边流着汗舂碓一边交流着:碾米机把米粒碾成碎米了,加工时还不安全,哪哪什么人在碾米时,被刀口夹掉了手指头,哪哪被小机的皮带盘飞出来砸出人命来,说的有鼻子有眼,我听得毛骨悚然。直至多数人家加工后,免费期也结束了,这些人家才缴钱排队加工粮食,我家门前的碓才被淘汰成古董。

      响水紧紧抓住了机遇期,引入现代生产要素,走科技进步道路。以更坚决、更顽强的意志实施产业融合战略,促进高效农业发展,让人刮目相看。

      变 化

      响水的现代农业正在从传统农业的怀抱中脱颖而出,关键点是有了现代科学技术加持。文章指出,尽管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在响水还处于点上开花的起步阶段,但其对农村、农业、农民产生的辐射示范作用和深远影响绝不可低估。

      在响水的田间地头,感受到哪些变化呢?

      “响水农村的农作物栽培模式正在发生着根本性改变,特色农产品的引进种植和普及推广已呈现出遍地开花之势。”

      “在科学论证和精心探索的基础上,让市场需求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农作物,通过‘农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先后在响水落地生根。”

      “响水大有镇康庄村,对本村发展现状和前景思路清晰,尤其是对未来新农村建设、智慧农场建立、新农民培养、新生活愿景的实现更是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从这些变化中,我们看到了传统的农业工具和机械正在被现代化、智能化的农业装备所取代,如智能农机、无人机喷洒、自动化灌溉系统;农业劳动力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的农业技能,还需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技能,成为高素质创新型农业人才;农业生产对象也因新技术的应用而发生变化,如通过生物技术改良的种子、无土种植以及数字化管理的农田。

      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创新管理理念,正在逐步改变响水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经济结构。

      成 果

      科技对农业的变革,深层次改变了农民的观念。“他们优先考虑的不再是想方设法尽早将原始农产品售出变现,而是着眼考虑如何对原始的土特农副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形成特色产业链。”文章列举了几个实例后写道:“响水把特色农产品的引进开发和农业观赏、乡村旅游、文化重塑紧密结合起来,让原本农业生产的‘单行道’,变成了融农工商贸、科研开发、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立交桥’。”

      袁老师说,在九丰农博园和铁皮石斛生产基地,本地农民工对当前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和生活现状都很满足。他们告诉我,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在本乡本土的园区内上班,和城里上班的工人几乎没有区别。每月除去“五险一金”外还有三千元左右的现金收入,不仅省去赴外地打工的奔波劳碌,而且下班后还能回家照顾老人和孩子。农忙时节,为不耽误员工责任田的耕种,园区还有针对性地灵活调整上下班时间,夏秋两季农忙高峰,园区还给员工放专门假期。

      产业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纽带”,响水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不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融合发展中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价值链,增加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难怪“在当代响水农民的脸上,始终洋溢着从未有过的自豪与自信。”

      文章中呈现岀生动的画面:当农民们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科学技术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改变,手捧实实在在的丰收硕果,手握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农民科学种田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将有大幅度提升。袁老师高兴地写道:“有当代科学技术的引领,响水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前景光明、未来可期。”

      产业融合发展拉近了城乡距离,这一距离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响水通过优化城乡产业布局,引导城市(包括外地)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和转型,促进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提高乡村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打破城乡分割体制障碍,实现城乡资源优化配置,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想,当你站在九丰农博园“一帘幽梦”的锦屏藤前,听花开的声音、观叶绽放的曼妙,喜果实累累的画卷、悦轻松惬意的采摘时,过去农村仅有值得夸赞的“乡下空气好”,不是该被换成不仅空气好,这里的风景更好了吗?

      “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当九丰农博园单日产量5万公斤蔬菜和“康庄大米”直供上海市场,成了“阿拉”餐桌上的香饽饽时,我想,“阿拉”中一定会有人自豪地竖起大拇指:“我爷爷是苏北的”“我父亲就是响水人。”

      “响水的农村经济正在和商品经济深度融合,农工商贸及产学研一体化的金光大道越走越宽。”

      展 望

      “农村、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整体偏低、乡村生活配套设施严重滞后、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失严重、农村后备劳动力严重不足等问题,在当下的响水农村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并没有阻挡响水人砥砺前行的脚步,反而更加激发了响水人开拓进取的斗志,随着在农业诸多领域的探索取得成功,这些成功的经验又必将成为推动响水农村、农业发展的推进剂和动力源。”驱动响水崛起,让这里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生机与活力。

      启 示

      从总体上看,《行走在响水的田间地头》,小中见大,响水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形成“接二连三”的融合发展新模式,以点连线、以线连片,增强产业辐射能力。响水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之路也是中国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之路的缩影。

      具体地说:①以科学技术为引领的科技兴农新思路,在响水已经初见成效,离开科学技术的引领,三农振兴将成为空谈。这也是我国三农发展必经之路。②以新兴市场和产业链为依托的农工商贸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在响水被广泛采用并已取得显著效果,推动响水农业迅速从传统走向了现代。现代大农业思想开始深入人心。③以提高当代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着力培养未来农民为新抓手,是确保响水“三农”可持续发展的百年大计。在农村户籍松绑和自由流动之后,迫切需要用当代科技去武装并留住农民,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高素质的农民是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④把不断提高农民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作为管理农村、农业和农民新的切入点,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不断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现实生活水平,是吸引高素质人才投身新农村建设和稳定农民队伍的当务之急。

      刚刚结束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三农融合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全会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现代化是一项重要任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在现代农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从融合中找契机,从改革中寻出路,从科技中增力量,从发展中强实效,正是新质生产力在响水的先行先试。《行走在响水的田间地头》立意高远,既让我们从新起点、新趋势中看到乡村振兴的路径和希望,又让我们看到袁老师敬农、为农、助农赤诚的“三农”情怀。

      是的,我们正在踏上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需要我们肩负起历史责任,全体努力,勇于担当,携手并进,永不止步。

    【审核人:站长】

        标题:《行走在响水的田间地头》读后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aiqingzheli/19183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