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小小说吧短篇小说
文章内容页

汤补锅——小镇人氏”(2)

  • 作者:林翠华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1-10-18 00:24:46
  • 被阅读0
  •   ☆汤补锅(仿笔记体小小说)

      ——“小镇人氏”之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汤氏补锅匠在石牛镇小有名气。

      汤补锅体格壮硕如运动健将。冬天身上不沾一丝棉花,尚未立夏便换身短打,把胳膊上来回滚动的两坨硬肉提前展示出来。汤补锅脸颊上时时闪烁两团红晕,它不叫高原红而是职业标识。汤补锅住在下场口的炭市坝,到了逢场天,就在家门口把补锅的圈子扯圆范。

      那年那月的那些日子里,一个“补”字使用频率何其高。衣裳裤儿烂了要补,箩筐背篼烂了要补,就连饭碗摔成两半,也要捡起来,拿去打上两颗抓钉继续使用……更别说好几块钱一口的铁锅喽。但补锅因为技术含量高,这份烫手的工钱,方圆十里地只有汤补锅才有本事拿得下来。

      赶场的农人搬运烂锅的方式特别智慧,找一根木棍穿过两个锅耳再结实绑上。只把木棍扛上肩头,一口锅就倒扣在头顶。远远看去不见嘴脸,只有一顶黑色的越南斗笠在路上摇晃。扛锅者来到镇上,把锅丢在汤补锅门口排好队,以自己的方式打个记号,就甩手甩脚去逛街、去办事、去喝茶。场散了,再呼吸着满街的汗味,回到尘埃落定的炭市坝,坐在街沿上一边抹口水裹叶子烟,一边看汤补锅表演的精彩节目。

      补锅一般分作三道程序。首先是敲。汤补锅把敲锅安排在上午进行。大多数的破锅毛病并不深沉,或者亮出了一个砂眼,或者出现了一道裂纹,煮饭时有那么一丁点浸水落在火上“嗤嗤”作响。汤补锅将铁锅举起来对着天空,虚了眼轻松找到了病害处所,就用粉笔画上记号,然后挥一枚精制尖锤,一是把砂眼稍微扩大,二是把裂纹敲出一道5毫米宽的口子。汤补锅依次将十几口烂锅敲出焊孔或者焊缝,就转身回到屋里去吃午饭。嘴里在咽着红苕,心里就盘算着要点出多少个焊疤,得烧几锅铁水。

      其次是烧。丢下饭碗擦了嘴,汤补锅搬出一个精致的小风箱,一个坚固的小炉子。三扒两爪将它们组合起来,再装大半炉上等焦炭。发燃火后就在焦炭中间坐一个茶缸大小耐高温钢锅,锅里塞满碎锅铁。半人高的大儿子兼小徒弟就高速拉起风箱,炉子里瓦蓝色火苗蹿出好高。眼看着锅里的铁片慢慢松软下去,一圈的看客就嚷嚷:“化了,化了。”

      最后才是补。当铁水在锅里沸腾出红亮亮的波澜时,汤补锅脱光上衣,露出虎背狼腰,甩手把一口有砂眼的烂锅,丢在倒扣方凳的四只脚上。他在左手掌上铺一块多层布垫,垫子上再铺一层油砂。右手握一长柄耐高温钢勺,准确伸入锅内舀出一粒铁水倒进油砂,就见一颗红亮珠子晶莹剔透滚动。左手迅疾伸入烂锅底把红珠从焊孔里挤出,丢了长勺的右手,再抓起一个圆柱体布垫压住红珠只一抹,一个焊疤就堵死了漏洞,并迅速冷却硬化成瓦蓝色。汤补锅吼一声“拿起走”,接下来就集中精力补裂纹。

      汤补锅重新抓起长勺舀一粒铁水,从焊缝头上挤出再抹平。他极熟练地重复着这一套动作,烂锅上焊缝就逐渐缩短,一条纽扣样的焊疤就持续加长。到了这时,熊熊炉火就映红了汤补锅的国字脸庞,额上悬着的密密麻麻豆汗,雨点样洒在炉子周围,发出“扑哧扑哧”的脆声。当油砂冒出一股股青烟,左手掌已感觉到了火一般的灼烫时,汤补锅就不得不置换一套布垫和油砂,接着继续操作。

      像唱歌曲终要飙高音,像晚会闭幕需要压轴一样,补锅也是到了最后才表演绝技。几口大锅因严重锈蚀,需要更换锅底。汤补锅先在锅底敲出茶盘大小圆洞,再敲出一块直径比圆洞小一厘米的锅铁。他用几根竹片将锅铁巧妙地别在洞口里,让一圈的焊缝均匀出5毫米宽度。然后先舀出一粒铁水,绣花样轻手轻脚焊上一个点;再舀出一粒铁水,在对角绣花样轻手轻脚焊上一个点。并以同样的手法在垂直线上再焊两个点。待到铁片完全固定下来后,便“呼”地一把扯了竹片,挥洒自如地用一圈焊疤将锅体与铁片拼接为一体。一口破铁锅就如病人做了个开膛大手术,带着一圈均匀的焊疤,重新恢复了煮洘洘并且煮猪草的朴素功能。

      补锅收费如卖鸡蛋、卖黑桃,不以重量而点焊疤个数计算。一个焊疤2分钱的明码实价,在石牛镇保持了很多个寒来暑往。汤补锅一个场天总要数出三五百个焊疤,收入十元八元不等。

      闲天如果没人约打川牌(不赌钱而是罚蹲),汤补锅一般是不会休息的。他挑起风箱和炉子到乡下去转悠,上午走进一个村子,下午再走进一个村子。在一个村子里补上三两口锅,数出几十个焊疤,进账多在一元两元之间。中午如在哪家搭伙吃饭,就根据焊疤个数与午饭收费折算,免收或者少收补锅费。

      除去成本和扎雨班歇工,汤补锅月收入当有六七十元,比胸前别了钢笔在单位上班的工作人员多上一倍。按理可以率先小康,可汤补锅一家都是农村户口,年中年底都要给生产队补上工分款,才能把口粮挑回家。再者,汤补锅家床上长年躺着一个女人,肺结核已到了晚期,每天都要熬几大碗中药供她痛苦喝下。花花绿绿的人民币,就不得不蜕变为药汤和药渣。石牛镇独一无二的补锅匠大师傅,就只能混同于普通街坊邻居,同样过着紧紧巴巴的清苦日子。

      汤补锅对卧床不起的女人,犹如孝子之于娘亲。只要手上丢下了活路,就始终守在床前端茶倒水。女人要拉要撒,他就抱上抱下;女人要晒太阳,他就抱进抱出。除了龙肝凤胆,只要能够弄得到手的荤素饮食,都跋山涉水去找来让女人品尝。女人弥留之际,竟吵闹着要看一场川戏。汤补锅含泪点点头,就动手卸了门板,和儿女们一起把女人抬进上场口的戏园子,让她看了一场现代戏《刘介梅》,满足了她最后的奢侈愿望。

      看完了戏的女人,咿咿呀呀哼着曲儿躺回病床,声音却越来越小、越来越小……突然,她一把抓住汤补锅粗糙的大手,微笑着离开了人世。

    【审核人:站长】

        标题:汤补锅——小镇人氏”(2)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xiaoshuo/youmo/4037.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