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同杨青老师在北京旅游一圈,感谢冬歌的热情接待,并邀约部分在京的文苑文友相聚。席间,冬歌谈起前期“冬歌文苑”作家在响水采风一事,引起海内外尤其是响水籍不少成功人士青睐,他们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欢欣鼓舞,更有一批实业者欲携资回响投资,报效故乡。这是文化活动的延伸效应。由此联想起当年我用新闻稿,救活一个濒临倒闭小微企业的事,虽与响水采风之事不可相提并论,但也是我人生中一笔重墨,写出来与读者分享。
——题记
三十年前的一个夏天,乡工业公司经理和抓工业的乡长约我谈事情,寒暄几句,公司经理掏出乡政府一纸调令,摆在我面前,让我到塑料厂担任厂长。
此时的乡镇工业,已被市场经济冲击得奄奄一息,所剩无几。像我这个身份的不少聪明人纷纷托人找关系,或转到事业单位工作或转回农村任职“九品官”。乡长说工业公司反复讨论多次,认为我去塑料厂比较适合,主要是我曾在这里任过职,厂情熟悉、有文化、做事踏实。
此事有点霸王硬上弓。转而一想,去拼一下,成则继续干,败走麦城就出去打工。我是个不服输的人,既然领导定下来,我就豁出去拼搏一下。
一个小时后,好像是蒙太奇镜头,公司经理就送我到塑料厂“上任”。厂区一片凄凉,看了让我倒吸一口冷气。整个厂只有门卫值班,砖头铺设的厂区杂草在砖头缝中挤出来,最高的有一米高。与我两年前刚离开时已面目全非,厂区中两棵树冠直径近两米的黄芽树,因无人管理,叶子被虫子啃光了,光秃秃的,十分难看。原来厂库房堆满的滞销积压的五金产品全当废品卖光,因供电不正常,生产氟塑料产品不能停电,专门配套使用的一台发电机组不知何时也卖了。
面对这个“烂摊子”,我怀疑自己能把这个小微企救活?“开弓没有回头箭”,既来之则安之,豁出去拼一下。当日我让门卫通知厂内所有人员明日回厂上班。先是拔杂草,喷农药,整理环境,救救花草树木,有趣的是在草丛中,门卫刘大爷发现一条红色“火赤练”蛇溜了,喊着追着红蛇一哧溜游向砖头缝的窟窿眼的蛇穴里去了。不一会他又发现一条三四米长的白色蛇壳,他用树枝挑起笑着说“乾隆”留下“银袍”就溜走了,看来我们厂区“此地有银三百两”也不止啊!
刘大爷当过生产队长,说起吉祥话语一句连一句,让你心潮澎湃。我们苏北乡下民俗土垒宅基地、开挖坟坑、祖坟迁移如发现红蛇出现此处必是风水之地,日后定会兴旺。员工们他一言你一语:吉祥物带来好兆头,塑料厂有希望,起死回生就是早晚的事。
厂区经大扫除焕然一新,工人忙着擦洗模具,调试机器,做好一切生产准备。办公室人员把报纸夹子架放好,我又新订了几份行业业务科技类报刊。一切基本上正常了。我让会计把这些年的客户订货合同拿出来,自己用笔分行业类别摘抄整理,副厂长开玩笑说:“你想复制合同再次发掘黄金”?我笑着说:“你说对了,我就要在客户合同中开挖客户黄金资源,你等着瞧吧”。
我们塑料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化工部上海塑料研究所一项技术专利转让建立的。产品科技含量高,国内唯一厂家生产。客户有中央级、省部级、高校科研院所的开放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的专家教授等,只要质量好,不愁没人用。我冷静思索考虑,塑料厂濒临倒闭的原因是管理者观念陈旧,他们总认为“皇帝女儿不愁嫁”,只等客户上门,自己从不主动出击。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时没有与时俱进。我把厂内的客户资源资料分成化学化工、核工军工、电子金属、地质环境、医学生物、商检食检等行业,从中搜索出同行业同领域、不同地域的客源。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高中毕业回乡,曾写过几十篇新闻消息稿件投稿给县社广播站,后来因工作琐事太多而中断。时隔二十年,我突发奇想,何不可利用报刊宣传一下我们的高科技氟塑料器皿?想到就干。我花一天一晚时间,写了一篇新闻稿向《中国化工报》“科技传真”栏目投稿,大约一周后,二版头条刊出。又过一周,江苏射阳港高纯化学试剂厂、安徽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纯实验室来信,有意向宣传购买我厂氟塑料器皿。真的让我喜出望外。接着我又写“江苏氟塑料器皿走进核科技实验室”的新闻稿向《中国核工业报》《火箭兵报》投稿,稿件采用不久,核工业208大队、271大队、新疆马兰63653部队、辽宁锦西38611部队、安徽贵池80407部队、北京57170部队等单位来信咨询或直接购买氟器皿。紧接着我又向《中国环境报》《中国电子报》《中国地质矿产报》《中国海洋报》《华东信息日报》《海南科技报》《中国科学报》《分析测试》《岩矿测试》《化学分析计量》《塑科商情》《氟化学》等中央级省部级报刊投稿,幸运的是大都刊登出我的“豆腐块”,不少报刊还寄了一二十元不等的稿费。
我任厂长几个月后,客户就增加了六十多户,接近过去八年客户的总和,因报刊效应、客户互相介绍“链条式”滚动,连续几年每年递增一百多新用户, 工厂一下子由一潭死水变活了,企业规模由小变大,2010年秋天,名不见经传的家庭作坊小微企业终于走出小乡村跨过长江,走进了国家级第十三个开发区——南京江北新区。
我记得当年四个月时间,企业销售额近二十万多元,利润近十万元,当时我的月工资只有86元,其它工人管理人员都低于我的工资。企业按合同上交利润外,员工按规定领了奖金,剩下的几万元我赚得盆满钵盈,那个年代几万元也可算是个天文数字啊!因为几万元可在县城买一套商品房。真是旗开得胜,夺了个“开门红”,我用新闻稿件救活了几乎关门倒闭的小微企业,多少年后还有同仁谈起 这件趣事。
改制后,我这个民企塑料厂每年订阅行业科技报刊十多份,我从科技传真、互联网信息中搜寻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向这些单位的专家科研人员举荐自己的氟塑料实验室器皿,使企业客户年年稳步递增,系列产品迭加,企业终于走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氟塑料器皿走进了首尔、莫斯科、纽约、台湾、柏林、东京等地的世界高科技新产品博览会。
事实证明,企业要发展,文化需先行。充分利用现代文化提升自身竞争力,企业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我想,“冬歌文苑”作家采风团在响水的文化活动,一定会产生助推当地经济发展的效应,并取得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