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跌倒”,其书面语言为“失足”,或曰“踣”“仆”“蹶”等,普通话叫“摔跤”。其实毋庸赘述,世人对此都不会陌生的。因为,打从娘怀里断了乳,所有人都毫无例外地要经过一番跌倒,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的过程。经过无数次不屈不挠的折腾,人们终于学会了走路!便告别了“跌倒”,踏上了人生旅途。
当走到杖国、杖朝之年时,竟又返老还童,重温“跌倒”旧梦了。但此时非彼时,老者颠仆与幼儿跌倒已有了本质的不同。小囡囡们摸爬滚打,跌倒是快乐的儿戏,是健康成长的节奏,是天真可爱的超萌;而耄耋耆耈们跌倒,那可是大难临头!不是危言耸听,那简直就是在抢接上帝的请柬,在赶赴阎王点卯时刻。可怜的老头儿老太们啊,也许就此一蹶不振、一命呜呼了。
真想在屈原的《天问》里加上几句:“老幼同蹶,天何异之?耄耋衰颓,天何虐之?”如此刻薄老人,愚期期以为不可,但没有人能与天公去讲理,你所能做的,就是小心小心再小心,让跌倒的一霎那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而你要做到这一点,又谈何容易!
据有关资料记载,许多名流大咖们,一生历经坎坷,奋斗不息,却连做噩梦也未曾想到,老了老了,而不能寿终正寝,到头来竟一蹶而殒命,岂不伤哉!略举几例:
张友骅:台湾政论名嘴,乃炙手可热的公众人物,但在2024年10月3日与夫人一起散步时不慎滑倒,随后陷入昏迷,经医院救治后于10月11日过世,享年69岁。据报道,张友骅滑倒后虽心跳恢复,但没有意识,终因脑部病变而去世。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 ,2021年5月22日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此前,袁隆平在同年3月份摔了一跤,导致身体不适,最终因摔倒引发的健康问题而去世。
王霙:中国著名演员,扮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曾主演电视剧《秋收起义》《我的长征》《毛泽东在1925》《红色摇篮》《井冈山》《领袖》等,其水平超过唐国强,深得影视界和观众好评。但是,2024年8月26日在无锡酒店意外跌倒,头部重伤,最终不幸去世。这无疑是中国文艺界的重大损失,令人扼腕。
李佳: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2024年10月24日因意外摔倒导致头部受伤,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2岁。
裘法祖:著名医学家、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于2008年6月14日在自家卫生间里跌倒而逝世。
如此惨怛之例不一而足。况且,这还仅仅只是几个名人的遭遇,至于14亿黎民百姓中每年因跌倒而殁的老人有多少,那可是个令人叹惋的庞大数据。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统计,中国每年因跌倒而死的人数为58.03/10万,这就是跌倒的死亡率,这意味着每10万名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每年有58人因跌倒而死亡。专家认为,跌倒已成为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
跌倒对老年人的危害极大,不仅可能导致骨折,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那么,为什么老人跌倒很容易导致死亡呢?一是因为当场摔成重伤,如头部重创,颅内出血等,不日即亡;二是当场未致重伤,有的甚至还可以站起来走路,误以为没有大碍,但在三个月内死亡风险极大。
急诊外科的临床经验证明:老人在跌倒的瞬间,巨大的冲击力和强力震荡,致使其五脏六腑都被震零散了,其功能也都严重受损,但其症状呈现是有一个过程的,一般在数日或一周之后,就会出现多器脏功能衰竭,这就是专家们所说的“一系列并发症”。此时,跌倒者已是病入膏肓,凶多吉少了。袁隆平的遭遇就是典型案例,其三月跌倒,五月即殁。
二
老人之易于跌倒,其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生理因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力量减弱,平衡能力下降,骨质疏松,容易发生跌倒。
二是病理因素:老年人可能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眼部疾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老年人的行动能力和反应速度。
三是药物因素:一些药物如安眠药、降压药等可能会引起头晕、低血压等副作用,增加跌倒的风险。
四是心理因素:孤独、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可能会导致老年人注意力不集中,增加跌倒的风险。
五是行为因素:穿着不合适的鞋子、进行不适合的身体活动等,都会增加跌倒的风险。
总之,跌倒,是老年人在所难免的,这对老人的生命安全无疑是个潜在的忧患和极大威胁。老人们平日里兢兢业业地养生健体,以求尽享天年。“每餐七分饱,油盐要吃少;保持淡泊心,遇事糊涂好;平常多欢笑,切勿生烦恼”等等,这些固然都是延年益寿的隽语箴言,但若一步不慎,“咣当”一跤跌倒,那一切的一切,瞬间都可能化为乌有。
防止老人跌倒,现已引起医疗部门的普遍重视。我曾到过深圳市的几家三甲医院,其墙壁上的宣传橱窗里都有防止老人跌倒的温馨提示及标语、图片等,我想,其他地方的医院里也应该是有的。
不过,仅仅依靠医院来关爱老人是不够的。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已正式步入了“中度老龄化”社会。所以,保护、关爱和服务老人,防止老人跌倒等,无疑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家庭和社会责无旁贷的义务。为适应老龄化社会的要求,就要广泛形成一种尊老、爱老、养老、孝老的道德氛围和社会风尚。
但是,目前社会上却存在着与保护老人背道而驰的消极因素和恶劣现象,如当代年轻人关爱、孝敬和赡养老人的义务观念和道德情操日趋淡薄,而疏老、厌老、啃老、弃老现象却屡见不鲜。尤其在农村,年轻人长期在外打工,其父母实际上就成了留守农村、无依无靠的孤独老人,完全没有陪护的保障。
更令人愤恨的是,社会上竟有少数稔恶不悛的老流氓老阿飞,他们人老心歹,骨子里依然流淌着坏水,一有机会便坑蒙拐骗、敲诈勒索。有的自己不慎跌倒,好心人对其施于援手,而他们却居心歹毒,恩将仇报,硬说是救援者把他们撞倒的,竟卑鄙无耻地讹诈恩人,使好心人备受冤辱。
一个时期以来,此类恶性案件已屡见报端。一石激起千层浪,敲诈救援者的恶行,已广泛造成了人们行善积德的心理障碍,以致街头巷尾屡屡呈现老人倒地,路人不敢搀扶的尴尬景象。
《七绝·见跌倒老人》(平水韵:四支)
作者:佚名
老翁失足倒阶墀,多少行人只一窥。
我欲上前伸把手,想来又怕惹官司。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老人跌倒的情景,表述了行人对其是否应该帮助的犹豫和顾虑。
更可忧虑的是,此类事件的持续发酵,深层次地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许多家长开始谆谆告诫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去搀扶跌倒的老人啊!”这就把家庭教育引入了歧途,舍弃了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良好品德教育,而代之以灌输明哲保身的利己主义思想。这可是关乎下一代人道德素质的大事,窃以为不能等闲视之。
三
谈及此事,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十多年前的一次跌倒的经历。那时我还在我的第二故乡———湖北省洪湖市。那是2012年冬天,一场寒潮裹着鹅毛大雪横扫了洪湖水乡,街市上银装素裹,人行道上铺设的地板砖已被冰雪覆盖。那天上午我出去办事,心里觉得有点儿悬乎,便自我叮嘱:“地上滑,可要当心点走哦”。但人算不如天算,越怕越出鬼,我刚走到洪湖市邮政局门前,只听得脚下“哧溜”一声,整个身体霎时后仰,失去重心,瞬间便“咣当”一下摔了个四脚八叉,仰面朝天。那时我也是奔耳顺的人啦,一百三十多斤的体重扎扎实实地摔在地上,那可不是儿戏,疼痛像电流一般击遍全身,只觉得四肢麻木,浑身酸痛难忍,便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动弹不得,好在意识还清醒。
这时,从不远处走来一位干部模样的中年人,他看到我这般窘态,便直趋而来,走到离我一米多远处站住,但却没有急于伸手相助,而是俯下身来注视着我,十分郑重地对我说:“大爹啊(洪湖方言),可不是我把您家弄倒的啊!”我当时忍不住“噗嗤”笑了,对他摇摇头说:“放心吧兄弟,我不会诬赖你的!”他也笑了,于是便毫无顾忌地上前把我拦腰抱起,并替我拍拍背上的雪屑,问:“没事吧?”我说:“还好。”然后他就转身而去了。
唉,当时我被摔得头昏眼花,竟忘了问问人家的尊姓大名和联系方式。如今想来甚是惭愧,没有好好地谢谢人家。
那次跌倒,给我留下了两个感悟:其一,援助我的那位好心人对倒地老人的敲诈事件确实还心有余悸,所以,他首先向我发出了免责声明,然后再从容行善。这是非常睿智的行为,也是值得学习和推广的聪慧做法。这也提醒人们,做好事之前,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这样才能保证顺顺当当地把好事做好。其二,我虽然遭受了跌倒的皮肉之苦,但毕竟还是个幸运者,既没有伤筋动骨,更没有器脏损伤,这无疑是得天独厚的,若不是老天爷的眷顾,我恐怕就生死未卜了,细想极恐!好在那次有惊无险的跌倒,给我敲响了嘹亮的警钟,使我今后对此处处高度重视,时时倍加警惕。我想,只要把跌倒看成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必能有效地减少和分化其致命风险。这就是“祸兮福所倚”的哲理吧。
综上所述,一言以蔽之,老人跌倒无小事,老人跌倒太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