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一挥间,自我1994年从莱州调入烟台,至今已过去30年了。虽身处异乡,但始终心系家乡,无时不在牵挂着、关注着它点点滴滴的变化,尤其是从媒体上看到每年5月举行的盛大月季花节,到处是人海花海,一片欢腾。再听到那铿锵有力、心潮澎湃的《我们是莱州人》的“市歌”旋律时,心底里立刻升腾起一种自豪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回想自己当年为设立“莱州月季花节”而建言献策更是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那段往事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涌上心田……
(一)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涌起,党政机关的用人制度开始松动。农民合同工身份的我,在县商业局任秘书兼职通讯报道六年半之后,于1984年5月被县委宣传部借调到通讯报道科工作。这里舞台广阔,又是作专职报道,我如鱼得水,大显身手。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大众日报》等媒体上,刊发了一批主题新颖、影响广泛的典型报道,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赞扬。1984年底,组织上破例将我“农转非”,不久又提拔为通讯报道科副科长。
为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掖县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县委宣传部于1989年6月,单独增设了对外宣传科,我随之被任命为科长,与毕业不久、充满朝气的徐伟祎同志并肩作战。从内宣转向外宣,对我来说一切要从头开始。因为外宣面向的受众对象以海外读者为主体,信息发布平台也主要依托国内的对外宣传机构,以及大量的海外媒体,这完全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其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要远远超过内宣工作。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我与小徐没有任何畏惧,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拓展外宣渠道,抓住本地的外向型企业和名特优产品,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向海外推介,招来了许多外商前来合资合作和开展“三来一补”业务。日本东京广播电视台还慕名到莱州采访报道一个多周,集中介绍了银磊石材、草艺品厂和制笔厂等8个出口企业,并专访了分管外经工作的副市长。莱州外宣工作取得的优异成绩,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1989年9月,山东省委外宣办专门在莱州召开现场会进行总结推广,并推荐我出席了全国外宣工作经验交流会。1991年8月,时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朱穆之还亲临莱州考察指导工作,并对莱州外宣工作主动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做法给予较高评价。
1991年9月,在全国地方外宣工作经验交流会议期间,作者与时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朱穆之同志合影
在从事外宣工作期间,我敏锐地发现各地都十分注重立足本地优势,大做特色文章,做到以节为媒,以节聚势,不断吸引国内外的宾客投资兴业、贸易合作和旅游度假,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同时,外宣工作也主动担当重要角色,在外媒上全方位、大容量地进行立体化宣传,其所在城市的对外形象大放异彩,创出了一批可资借鉴的典型经验。
1989年的金秋时节,应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之邀,我与宣传部领导观摩了首届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和泰山国际登山节。前者是由孔子诞辰故里游而刚刚升格为国家级、国际性的“中国旅游节庆精选”之一,一下子提升了曲阜及济宁市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后者自1987年起已成功举办了三届,以突出经贸活动为主体,充分发挥登山节的载体作用。我们每到一地,看到的是中外宾客云集,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组委会精心安排的各项日程、活动项目丰富多样,精彩纷呈,成果丰硕,让宾客在此流连忘返。在亲临现场的考察过程中,我们一行广开眼界,大为震撼,深切地感悟到“以节联姻”对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带动招商引资的特殊意义,很值得借鉴学习。此行,我们也“借水行舟”,开辟外宣渠道。我在获得外宣媒体前来参会的客人登记表时,如获至宝。携带着提前准备好的名片和介绍莱州情况的小册子,利用晚上的时间,挨个房间去拜会这些媒体的朋友,并真诚地邀请他们到莱州。仅在曲阜一地,就与新华社、中国日报、华声报等十五六家外宣媒体建立起了联系,为以后加强合作奠定了基础。
1989年9月26日,作者参加首届孔子文化节,在孔庙参观留念
在“走出去”开阔视野的同时,我们又“走下去”调研采访,惊喜地发现地处城北的几个村庄靠种植月季花而带火了农村经济。花园村是莱州月季的发源地,每年向各地提供苗木60多万株,还远销海外,仅此一项年收入就达20多万元。村负责人自豪地说,“花卉还给俺们办企业带来了好运气。”据介绍,这个村的肉鸡出口专厂、粉末冶金齿轮厂都是以花为媒,引进项目和人才而创办起来的,年总收入达500万元,已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林家村在帮助诸城酒厂建起高标准的花园式工厂后,双方的感情也加深了,厂家主动把印刷商标的业务交给了该村,由于他们注重产品质量和信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年产值实现400多万元,加上花卉,全村年总收入超过66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紧靠林家村的路个庄,也是靠一朵朵月季花引来了彩印包装项目,产品覆盖到10多个省市,1989年实现工副业总收入800多万元,被授予“烟台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为此,我与小徐撰写了题为“鲜花惹得百业兴”的通讯,被新华社主办的《经济参考报》突出刊发。
1990年5月,与菜州市园林所所长邓长亮在参观花园村时合影留念
接下来,我们又潜心探析了莱州的草编、雕刻、魏碑、黄金、石材等众多资源的不同优势和对外影响,经反复对比认为:被誉为花中“皇后”的莱州月季,花朵硕大,色彩绚丽,品种繁多,花期长,易栽培,遍布城乡,誉满中外,以及“一年四季,月一披香”的鲜明特点和独特魅力,已成为我市联结四方宾客、推进对外开放的“友谊之花”和“美丽纽带”,应该集中力量在月季花上做点文章。
(二)
1988年,这是一个注定在莱州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特殊年份。
2月份,国务院下文批准撤销掖县设立莱州市,并列入山东半岛沿海经济开放区,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
4月份,莱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对外办公,标志着古老的掖县从此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5月份,市政府先后在济南、北京分别召开扩大对外开放新闻发布会,发布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吸引海内外客商到莱州。我直接参与了这两个发布会的记者邀请和对外发稿工作,其中自己撰写的《莱州热忱欢迎外商投资》一稿先后被《新华社对外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等20多家媒体采用。
8月份,为探索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路子,市政府召开了撤县设市后的第一次政府全体会议,要求各部门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探讨解决办法,其中首次提出将莱州月季花作为“市花”的论证课题。
12月份,市政府隆重举行了莱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理论研讨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全部参加,并对优秀论文进行评比奖励,还专门编印了上下两册《论文集》,共收集了见解新颖、内容广泛的45篇论文。其中包括由市林业局林廷歧和市政府办公室郎喜丰联合提交的“浅议市花”的重要论文。
“撤县设市的重大转变,极大地激励鼓舞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大家热情高涨,团结一心,奋力争先。”回顾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时任莱州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宋长虹(后调任烟台市政府办公室副秘书长、法制办主任)记忆犹新,豪情满怀。“在组织各部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调研的同时,又通过编印宣传提纲和媒体广泛宣传,动员全市人民为建设繁荣昌盛的莱州市献计献策献力量。”宋长虹同志还把当时起草的这些资料一并发给了我,几十年过去了,仍然保存得如此完整令我十分惊讶和敬佩。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为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结合自己做外宣工作的经验,以及之前外出参加节庆活动、下乡采访花卉村庄的所见所闻,我脑海中突然冒出了利用月季花的独特优势举办“莱州月季花节”的大胆设想。
接着,我放开视野,从多方面去分析论证设立“莱州月季花节”的可行性、必要性:一是从世界范围内举行的重要节庆活动看,如荷兰的郁金香节源于1927年,后改为一年一度的国家节日,给主办国带来了巨大影响和耀眼成果。郁金香已然成为荷兰的国家标志。二是从国内主办的节庆活动看,如孔子国际文化节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给其城市注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拉动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三是从月季花的栽培历史、普及范围、产业属性、行业地位、美化环境、美好寓意及发展前景等入手,深刻阐述以月季花为载体举办重要节庆活动,顺应时代发展和民意民俗,当之无愧,势在必行。四是从对外宣传的角度讲,月季花节有利于聚焦和深入挖掘宣传本地的优势特色,有利于持续提升一个新型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利于以充足的理由邀请更多中外记者前来采访报道,大大增强“月季之乡”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我将设立莱州月季花节的这些基本思路和建议,首先给时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惠堂和分管副部长王绍堂作了汇报,当即得到了两位领导的认可和鼓励。然后,我精心撰写了《关于设立莱州市月季花节的建议》一文,约有900余字。最后,郑重地交给了分管此项工作的市政府办公室信息科科长郎喜丰。他十分高兴地接过此建议书,边看边抑制不住地称赞道:“这个建议太好了,‘花节’与‘市花’能够完美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我们会尽快处理向上提报。”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一直把我送出办公室。
不久,市政府办公室将月季花定为“市花”与设立“莱州市月季花节”的这两个建议,进一步整理加工合并到一起,经过深入调研,报告给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经过市长办公会和市委常委会顺利通过之后,于1990年4月12日,由时任副市长李克英代表市政府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确定莱州市花和月季花节的提案》。由于论证充足,意义深远,市人大常委会很快以高票审议通过了此提案。会议决定:以月季花为莱州市市花,每年5月25日为莱州市月季花节(因盛花期在这个时间而确定的)。
消息一传出,莱州大地一片沸腾,人们奔走相告,欣喜若狂。我闻讯后心头一热,止不住地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的建议被采纳了,莱州人民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了!机关大院里的同事们也纷纷向我祝贺。
事隔几十年后,我回到莱州遇见过去的老领导、老同事,每当提及此事,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说:“兆安,你当年提出的举办月季花节的建议,真是为家乡人民做了一件好事啊!”
(三)
市人大常委会庄严地通过决定后,距月季花节正式召开的时间仅有40余天了。
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市上下迅速转入了组织筹备首届月季花节的工作之中。成立了组委会,下设了地产展览组、花展组、环境卫生组和项目洽谈组等十个专班,其中“内外宣传组”由市委宣传部承担,外宣科主要负责邀请和接待外宣口的媒体记者。为了争取请到更多的客人,我们逐一摸清国内所有外宣机构的分布、设置、职能和任务,然后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媒体之间推荐和直接沟通联系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介绍莱州首届月季花节的特点、优势和意义,对一些重点媒体还亲自登门拜访邀请。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月的密切联系,我们先后邀请到了《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对外部》《中国新闻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华声报》《国际商报》等一批国家级的权威媒体。与此同时,我们分工负责,昼夜奋战,围绕莱州的月季、黄金、石材、硬度机、台钳和掖单玉米良种、魏碑、毛笔、玉雕、草辫等享誉海外的名特产,采写了大量的消息、特写、通讯等作品,在各类媒体上进行了“密集报道”,还把花节将于5月25日举办的消息率先通过《新华通讯社》向中外媒体发布,为首届月季花节的胜利召开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做到了先声夺人。
1990年5月25日,春风吹拂,阳光明媚,怒放的月季花开遍了莱州城的大街小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浓香四溢。市区的人们扶老携幼倾城出动,农村的人被城里的亲戚邀约而来,还有的自发地从四面八方结伴赶来,组成浩浩荡荡的观赏队伍,兴高采烈地赶赴一场盛大的节日。
莱州人民热情欢迎中外嘉宾出席首届月季花节
莱州市首届月季花节庆祝大会现场。姜源摄影
时任莱州市委书记杨庆文在首届月季花节剪彩。姜源摄影
上午九时,莱州市首届月季花节庆祝大会在装饰一新的莱州剧院隆重开幕。在剧院的大门口,用月季花设计搭建的迎客城门新颖别致、蔚为壮观,仿佛展开的双臂,拥抱天南海北来的客人。共计1670多名中外嘉宾出席了花节,其规格之高、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在莱州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莱州市首届月季花节现场。姜源摄影
首届月季花节期间,作者在莱州剧院门口搭建的迎客城门前留念
据市档案馆提供的资料介绍,首届月季花节期间,全市共争取各类资金10500万人民币和250万美元,地产品成交额达16461万元,其中出口额4069万元,“以花为媒,以节联姻”,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拓展了莱州经济发展的路子。
这期间,内宣与外宣工作也可圈可点,我们共邀请各级新闻单位20多家、50多名记者前来采访,先后刊登和播发“首届月季花节”及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新闻稿100多篇次,向外播发和落地的稿件达60余篇次,如《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和香港《大公报》《文汇报》《星岛日报》等媒体均在显著位置刊发。其中我撰写的《月季花城——莱州》专稿,在《中国新闻社》发出后,被法国的《欧洲时报》全文转载。这次借助花节加大对内对外宣传,极大地提高了“莱州月季城”在国内外的认知度、美誉度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了对外联系和招商引资的力度。
由此,市委宣传部因做出突出贡献被市委、市政府通报表彰,我个人也因做出优异成绩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记大功奖励,并被评为“莱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后改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时,被烟台市委宣传部授予“十佳通讯员”的荣誉称号。这段珍贵的人生经历,激励我在40余年的新闻生涯中砥砺奋进,勇攀高峰。
花开花落又一年。随着一年一度莱州月季花节的成功举办,各种荣誉桂冠纷纷降临:全国月季花切花基地、中国月季花之都、世界月季联合会会员……尤其是汇集国内外月季之精华的“中华月季园”“掖县公园”的相继建成,使月季花节的层次、舞台进一步扩大和提升。与时俱进,精心运筹,承载着希望与梦想、奋斗与收获的莱州月季花节至今已达34届。它见证了莱州人民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勇立时代潮头的崭新风貌;见证了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大步走向世界的自立自强精神;见证了古城莱州因月季而声名远播、美丽宜人、繁荣发达的辉煌足迹和历史变迁。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曾在莱州市政府办公室工作的高中同学徐永耀,他亲自参加过多届月季花节。聊起当今的变化,他感慨地说:“现在月季花节的内涵更加丰富,对外的吸引力更强了,城市的环境更美了,全民参与度也更加高涨,真正成为了80万莱州人民不可或缺的盛大节日和心中浓浓的文化情结。”
伴随天气变暖,盛花期提前,莱州月季花节的时间从今年起正式改为5月15日,比往届提前了10天。但莱州人民满腔热血创办月季花节的初心宗旨永远不会改变,我对家乡月季花节的那份迷恋、向往也一往情深,愈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