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五谷杂粮,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日夜夜,年年岁岁,从不停息。人身也不是铁打的,全靠五谷杂粮养育,生病总少不了。生了病,总要问医寻药,现如今,到处有医院医生,让医生看过,吃了药,就没事了。然而,在遥远和并不那么遥远的当年,却是另一番情景,在乡下,老百姓缺医少药,乡医土药成了人们的唯一依靠,乡医土药在老百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人们须臾不能离开。前辈们就是靠着乡医土药,在艰难的岁月里,与病魔作斗争,一步步走过来。
从那艰难岁月里走过来的人们,谁没有乡医土药的记忆?如今,我们村里的乡医土药治病救人故事,我记忆犹新。
这是几十年前的往事了。那是一个秋天的中午,我放学回家,看到父亲刚从地里回来,只见他一脸的疲惫,一回到家,就三下五除二脱光上身,坐在树下的板凳上喘气,精神萎靡,一摸他的身体,哇,好烫!我赶紧打来清凉的熟米稀饭水,让父亲喝下解乏。歇了一口气,父亲才说出话来,他说是感冒发烧加重了,全身酸痛。我说那该怎么办,只见他满有把握地说:“没事,我去岳婶家去,让她给我‘扭斑’一下就好了。”“扭斑”是临高话的说法,是乡医治疗发热病人的一种土办法。
岳婶当时四十多岁,是村里乃至这周边十里八乡出名的乡医,她从十几二十里外的娘家乌岳村嫁过来,我们称她岳婶。岳婶娘家人都擅长土医土药,她嫁到我们村,着实为村里人做了许多土医土药治病救人的好事。我随着父亲来到岳婶家,岳婶正和家人吃午饭,看见我们到来,她快快扒完几口饭,就赶忙过来,看了看父亲的身体,就准备给父亲“扭斑”了。岳婶拿了个土碗,碗里盛了水,还放了个瓷汤匙,就开始“扭斑”了。
父亲坐在一张板凳上,岳婶用手沾了水,就在父亲胸前的部位用力地一把一把扭起来,扭一两次就要沾水一下,每扭一次,就响起清脆的“啪”的一声,这应该是好疼的吧!每扭一次,父亲就皱一下眉头。岳婶一次一次的用力扭,感觉甚是费力,真是病人难受医生也难受。扭了几下,父亲胸前就留下了暗红色的疤痕,很快,父亲胸前就留下了一处又一处暗红色的疤痕,左右对应共六处疤痕。而后,又在脖子后面凸起的两根筋上扭下两处疤痕。接着,岳婶又拿起汤匙沾了沾水,在父亲额头两边刮起来,这叫做刮痧,这薄薄的头皮一次一次地刮,看着都疼!刮完额头,又在背后上半身两边刮,一阵子下来,脖颈上,后背上,留下一道道暗红的疤痕,看到这模样,我都为父亲感到疼!岳婶是个健谈的人,她一边用力“扭斑”刮痧,还一边介绍“扭斑”和刮痧的好处和注意事项,她说,“扭斑”刮痧都很疼,但对劳累发热病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效果很好,扭过刮过,脉络就通畅了,体内就散热了,身体就舒服了,事后,要注意休息,身体完全恢复了再干活。
岳婶一阵忙碌后,父亲身体就渐渐地退烧退热了,摸一下他的身体,感觉没有当时那么热烫了,父亲的神情也放松了许多。望着父亲身上那么青一块紫一块的样子,我都有点害怕了,父亲却笑着说:“这是咱们乡下人治疗热病的好办法,一直以来,村里人得了热病,就过来找岳婶扭一下,受一下罪就好了。”看着父亲脸上现出的笑容,我也高兴起来了。
“扭斑”刮痧等疗法对一些热病症确实疗效特佳,患者受皮肉之苦也在所难免,好在这受罪的疗法只对中老年人使用,青少年则例外,青少年发烧感冒用的是草药敷贴办法,这其中的奥妙,我也从来没听人说过,我暗自庆幸我们这些孩子们不用受这个罪。小时候,我一发烧感冒了,父亲问过岳婶,就到外面摘来一些什么叶子,在火上稍微烤热,然后用毛巾把叶子绑在我额头上,上床好好地睡一觉,醒来摸摸额头绑叶子处,只觉得有点湿湿的,摇摇头,不热了,不疼了,摸摸身体,散热了,身体就这样恢复健康了,在我看来,真是太神奇了,太方便了!
岳婶的土医土药手艺真是神奇,以致于周边村庄的大人小孩有这个疼那个痛什么的,都要过来找她治疗,尤其是治疗闪腰,她的治疗方法更是神奇。闪了腰,临高话称为“捞各”,是乡下人的常见病,干活过程中,一不小心就“捞各”了,即闪了腰,犯了这病,患者的腰只能站得直直的,前不能弯,后不能仰,左右不能转动,甚是折磨人。我的一个住在附近村庄的同学,给我讲了他找岳婶给他治“捞各”的经过。
他说,那次,他在县城帮亲戚干活,不小心“捞各”了,当时,就到医院看了,看过几次也只减轻不见好,没办法,只能回乡下找岳婶治疗。只见岳婶在他背后找出某些部位,双手用力推拿按摩,接着,在腿上腰上某些部位用手沾上水用力拍打,经过一番操作,真奇了,他很快就觉得腰不疼了,能站能曲能伸。
事后,岳婶又嘱咐了一番:几天内,注意休息,活动时,别做激烈的伸曲动作,等等。这一次,连药都不吃,就这么神奇的恢复了健康。拿钱给她,她就是不肯收,推来推去,最后才收了两毛钱。别的地方也有乡医能治“捞各”的,但过后一不小心容易再犯,而岳婶治“捞各”的绝招与人不同的是,治过了,基本上是根治,一般不容易再犯了,所以,人们闪了腰,都奔着这一点去找她治疗。
岳婶乡医土药治病纯粹是业余,并不挂牌行医,十里八乡的人们奔着她医术好而来找她治病,人们选择中午或晚上岳婶收工回来有空闲的时候过来,如果是用推拿按摩治疗的,治好了也就走了,如果是需要用草药的,那么第二天岳婶到野外采摘,病人才过来拿。看病收费不多,一般就那么几毛钱,顶多不过一两块钱。
岳婶用乡医土药治病救人的故事多着呢,她的儿子曾给我讲了一个他母亲挽救一个垂危病人的故事。一天傍晚,附近村庄的人用一辆“飞轮”(临高话把胶轮牛车称作飞轮)拉着一位病人来到他家,一来到院子就急切地喊着,救命啊,岳婶!当时,岳婶正在给家里人准备晚饭,听见喊声马上停下手中活计,赶忙出去看病人。只见病人呼吸困难,上气难接下气,脸憋得通红。见此状况,岳婶马上意识到病人是得了“双蛾”病(临高话把咽喉两侧的扁桃体发炎肿大阻碍呼吸的病例称为“双蛾”病),她马上拿来一些药粉末,往咽喉两侧的扁桃体轻轻地刷,又在身体上的一些穴位进行推拿按摩,经过一番忙碌,也许是“双蛾”慢慢收缩,病人的呼吸渐渐顺畅了,憋红的脸慢慢恢复了原色,病人得救了!一旁的病人家属哭丧着的脸现出了笑容,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忙不迭地说:“岳婶真是神仙,手到病除,起死回生!我儿子真幸运,遇上了贵人哪!”岳婶说:“没什么,主要是你赶得及时,要不,就麻烦大了。”说着,还趁机普及治病知识:“双蛾”发作是急病,稍有感觉就要及时送医,晚了就危险了。隔了几天,那父子俩按当时临高地方谢恩习惯,送来了一笼(盘)糯米糕,还放了一挂鞭炮,千恩万谢,感谢岳婶的救命之恩。
岳婶颇有传承意识,她用土医土药给乡亲们治疗过程中,不忘给孩子们传授土医土药的手艺。每次给人看病时,她总会把几个孩子叫过来,看她如何判断病情,如何选择穴位,如何在病人的穴位上按摩推拿,如何选用草药,如何使用草药,等等等等。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当然,岳婶不是什么名师,但她还是把自已的手艺一五一十的传授给她的孩子们,孩子们也真的把她的手艺像模像样的继承过来,又像模像样的当起了乡医,还弄出了名堂,她的小儿子阿壮现如今可是个名闻遐迩的乡村医生。阿壮在一个地处临高、澄迈和儋州三县市交界的国营农场的一个连队工作,那里地处偏僻,老百姓就医问药极为不便,阿壮身怀母亲传授的土医土药手艺,每每看到当地的人们艰难地寻医问药时,他就主动地站出来,用土医土药给人治病,效果很好。一来二往,他的医术被当地百姓传开,于是,找他寻医问药的人络绎不绝,见此,他顺势在连队开设了一个乡村诊所,让当地百姓有了个便捷的看病之所。他的乡医土药治愈了十里八村的病人,人们也一传十,十传百,纷纷过来找他看病,偏僻的农场小连队成了一个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的所在。阿壮的一个绝招是用中草药治疗各种皮疹,这也成了他那小小的乡村诊所的一个金字招牌,四面八方久治不愈的各种皮疹患者都慕名前往,患者总是忧心忡忡而去,轻轻松松而归。时至今日,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不久前,我和一群茶友喝茶,聊到治疗皮疹之事,一位茶友就当着我的面,直夸阿壮的医术,说他用土医土药治愈了他的亲戚的皮疹顽症,同时,还让那位亲戚所认识的好几个皮疹患者一起受惠,还说是在许多医院里花了好多钱都治不好的顽症,在阿壮那里花了一点点钱就治好了,太神奇了。不过,这也不是我第一次听到别人对阿壮医术的夸奖了。我一直为村里的兄弟为人做好事受人夸奖而感到脸上有光。
其实,乡医土药治病救人的事,放眼神州大地,比比皆是,就我们当地而言,也不只是岳婶一家,能用土医士药给人治病的人还多着呢,只不过是没有岳婶那么出名而已,他们有的擅长用草药治疗恶疮,有的擅长用草药治疗骨折,还有的擅长用草药治疗蛇咬伤,治老胃病,治腰疼腿疼,治眼病,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乡医土药的特点是,手艺祖传,草药是当地野生,随时随地采摘使用,乡医就在附近村庄,方便患者治病。乡医注重医风医德,抱着用祖传手艺为人做好事的想法,讲究留取好名声于人间。乡医收费不多,许多简单的推拿按摩简直就不收费,那些用手艺给人采草药治病救人的乡医,也不是将自己的手艺作为赚钱的工具,而是身揣祖传手艺、祖传秘方,让人发现,而他就凭着良心,为人治病而已。乡医土药治病,除了方便百姓,收费廉价外,有个特性是能治一些疑难杂症,十里八乡里,流传着一个又一个乡医土药治愈疑难杂症的故事:有肾炎病人到各地医院求医问药,医生无能为力,只能回家等待自生自灭,是乡医用草药对症下药,让全身肿胀的患者很快消肿,恢复健康;有儿童生恶疮,用尽药不见效,日夜流脓不止,一年到头受折磨,是乡医用土药将其治愈,还有许许多多的治愈病例,真是不胜枚举。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医疗传统文化,缓解农村老百姓缺医少药难题,地方医疗和科技部门组织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搜集各种草药的生长形态、生长处所、药性、治病范围等等,编成了一部中草药书籍,供乡医和有识之士使用,为乡下老百姓服务,还从乡下选拔一批医术好有文化知识的乡医充实县医院和公社卫生院医务人员队伍,推动了乡医土药的发展。
时光荏苒,历史已翻过了崭新的一页。我们走进了新时代,缺医少药的年代已经远去,乡村里,乡医土药越来越少。然而,谁又能忘记过去?谁又能忘记在缺医少药的年代里为老百姓治病救人的乡医土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