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生活趣事
文章内容页

地瓜往事

  • 作者:梅香生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10-04 13:20:44
  • 被阅读0
  •   秋意渐浓,田野里的地瓜也快到了收获的季节,可现如今,地瓜早已不再是田野的主角,我童年时田野里那一望无际的地瓜地已是昨日黄花,不见了踪影,只有零星的小块地瓜地镶嵌在广袤的田野间,显得势单影只。也许是这显著的变化更能激起心中的唏嘘感慨,那伴随了我整个童年的地瓜,她的气息和韵味又冲开了我记忆的闸门……

      深秋,原先辽阔碧绿的地瓜地变得五彩斑斓,地瓜叶碧绿的墨绿的萎黄的暗红的杂糅在一起,随风摇曳,好像在呼唤着人们快快收获。于是,生产队长一声令下,男女青壮劳力齐上阵,手拿铁钯,先把一垄垄附着在地上的地瓜蔓钯镂干净,整个地瓜地里人影散乱,争先恐后,好不热闹!地瓜蔓风扫落叶般很快被拾掇干净了,露出了高低起伏的地瓜地,地瓜就藏在那隆起的地瓜垄中。上了年纪的犁把式赶着牛扶着犁上场出地瓜了。随着粗犷的吆牛声,空中尖利的鞭哨声,木犁缓缓地前行,锃亮锋利的铁犁头深深扎进土垄里,潮湿新鲜的泥土翻涌起来,一托一托的鲜红的地瓜随之不断跳跃出来,跟在犁身后的青壮劳力快速地捡拾着地瓜,一筐一筐地往犁过的空地堆积着,不一会儿,地瓜地上散落着大大小小一堆堆的“地瓜丘”。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地瓜生命力强,不择地势,不嫌地的肥瘠,不怕天旱水涝,产量高而稳定,不像小麦玉米花生等那么娇,侍弄不好或遇天气不淑,产量就大打折扣,所以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说地瓜养育了几代人,一点儿也不夸张。

      地瓜与其他作物相比,有一个缺点就是不耐保存,在自然条件下容易腐坏。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为了储存好,保证一年四季都有吃的,想了各种办法,最常见的两种,一是挖井窖储藏,在荒地或路边,人工挖掘一个六七米深的土井,底部再向两边挖掘出两个横洞,这就是窖藏地瓜的地方。地瓜从地里收获出来,各家就把地瓜运到井边,一个人须先下到井里,叉开两腿,踩着井壁两边挖的脚坑慢慢地下到井底。上面一个人用柳条筐装上地瓜,用绳子绑在筐把上,把筐慢慢地溜到井底,底下的人就一筐筐地往两边的窖里堆放,直到堆满为止。然后再上得井来,用一块圆形的大石头把井口盖上就算大功告成。

      刚收获的地瓜,淀粉多,又面又艮,不甜,等在井里放一段时间,再取来吃时又脆又甜,听大人说是淀粉转化成了糖,那时只觉得懵懂而新奇!第二种方法是把地瓜擦成一页页的地瓜干,晒干后储存。

      地瓜收获了,一堆堆散落在宽阔松软的田地里。各家各户老老少少齐上阵,把生产队分得的地瓜擦地瓜干。大人擦地瓜,小孩的工作就是摆地瓜干。大人每擦满一筐地瓜干,就到远处的空地里撒开,我们小孩子就负责把堆叠在一起的地瓜干一页一页摆开,由远及近,不一会儿,田野里已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个工作大多数时间是在晚上干,白天,生产队的社员集中收获地瓜,然后再分到各家各户,分完地瓜基本上是黄昏了,接下来就是各家各户擦地瓜干的时间,往往来不及吃晚饭,从黄昏一直干到深夜。夜里,旷远的田野里,千家灯火,星星点点,摇曳着擦瓜人忙碌的身影,周围点缀着逐渐宽阔的地瓜干区城,白茫茫的一片,与天上的满天繁星遥相呼应,现在想来是多么富有诗意,而在当时,小孩子只感到饿和困,盼望着快快干完而又不得不强打精神干活的无奈。小孩子在父母的庇护下,不知道生活的不易,生活的艰辛困苦都被大人们过滤了。干活不知道有什么意义,因此只感觉累乏困和由此产生的抱怨。大人就不同了,丰收的喜悦远远大过身体的疲惫,就那么精神饱满的毫不疲倦地忙碌着,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今年丰收了的地瓜,起码保证一家人一年不用饿肚子啦!

      夜深了,田野里的灯陆陆续续地熄灭了,干完活的人们拖着疲惫的身躯,望着满地的白花花的地瓜干,带着满足,招呼着家人们,收拾好工具物品准备回家,满天的星斗惬意而温柔地眨着眼睛,深秋的夜,略感清冷,小孩子披上大人带着体温的大褂子,睡眼惺忪,懵懵懂懂随着大人向着家的方向走去。

      地瓜的吃法可不少。最常吃的是煮地瓜,地瓜洗净堆放锅底,加上水,盖上锅盖,灶里点上柴禾就可以煮了。先用猛火烧,风箱拉满,灶堂明灿,不一会儿,锅盖上雾气蒸腾,锅里水已经沸腾了,改为小火慢煮,再过二十多分钟,停火再焖几分钟,就可以揭锅了。地瓜大小不同,火候也往往不一样。大的地瓜硬而面,剥开皮露出鲜润的瓤,有灿黄的,有桔红的,面面的,甜而不腻;小的地瓜大多一直浸在水里烧煮,软烂糯腻。人的口味不一样,有喜欢吃大的这种的,有喜欢吃小的这种的,我喜欢吃大的这种,那种美好的口感和舌触一直到今天从没变过。

      还有一种吃法是作成地瓜面饼子或窝窝头。地瓜面饼子刚蒸出来黑黑的、细细的、亮亮的,吃在嘴里细腻而微甜。可一旦再次熥过,就变得硬而渣,连续吃会烧心反胃,这也是不少人因不得不连续吃而吃伤了,再也不愿意吃的原因。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那个年代的人,盼望着能吃上玉米面饼子就是挺满足挺奢侈的了。于我而言,可能已经过了那个艰苦的年代,并没有整天吃地瓜面饼子所感觉的不爽,经常吃的是玉米面饼子,反而觉得地瓜面饼子比玉米面的好吃。窝窝头是小孩子下午放学后搬干粮的标配,从盛干粮的篓子里拿一个窝窝头,往窝窝里装上一匙虾酱,或是从咸菜缸里捞出细长的咸萝卜樱子,撕成一绺绺的细条,缠绕在窝窝头上就着吃,一个窝窝头下肚,满足了,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或是找小伙伴去玩,肚子实实落落的,不虚。

      地瓜面面条俗称鸡屎面,因为地瓜面不筋道,不能象麦子面那样擀成长长的面条,只能把面团在专用的多眼的擦子上擦,面从擦眼里挤出来,蜷曲着落下来,直接落到锅里的沸水中煮,很形象,因而得名,许是习惯了吧,名虽不雅,很少有听到因物忌食的。熬半锅大白菜汤或者方瓜汤,油腥照例是极少的,清汤寡水,味蕾上并没有什么深刻的记忆。其他如地瓜块玉米面粘粥,地瓜豆腐司空见惯,也并没有特别之处,不说也罢。倒是炒地瓜丝,吃过那么一回,感觉不比土豆丝差,不知为什么再没有吃到过。

      那时候就觉得在地瓜的一系列吃法中,烤地瓜是最好的了,许是不常吃,许是那焦甜味,还许是野炊的那种欣喜,都增添了这种美好的滋味。母亲在炊火做饭时,拣几个地瓜用炊火棍推到灶堂边,用灶灰埋上烤,饭熟了,地瓜也就烤好了,把地瓜从灶灰里扒出来,在地上掂掂灰,剥去皱折的皮,露出焦黄的热腾腾的穰,叽溜着嘴趁热吃,真香!烤地瓜,是现在的一道美食,尤为年轻人喜爱。街头巷边,一位老人守着单车烤炉,无须叫卖,那烤地瓜的香味自会吸引人们上前去买。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剥去皱折的皮,就露出灿灿的桔红色的地瓜肉,散发着淡淡的香味,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烫烫的,叽溜着嘴巴,呼出热气,让甜而糯的带着烤香的地瓜舒服地在嘴巴里辗转翻滚,真爽!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你如果对现在的年轻人说以前天天吃地瓜,都吃腻了,甚至说吃伤了,再也不想碰地瓜,他们一准会张大惊奇的嘴巴,疑惑不解地问:你们那时这么奢侈吗?他们哪里知道,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地瓜产量高,一天三顿吃,人们已经吃腻了,可也正是地瓜养活了整整几代人。

      深秋初冬时节,生产队把收获过的地瓜地再犁一遍,把遗落在地里的地瓜又捡拾了一遍,没被捡拾的地瓜就少之又少了,但总有漏网之鱼。三两个小伙伴满坡里找,能找到三两个就蛮欢喜了,找一个田沟边的侧面掏一个坑,上面再挖一个烟洞,一个土烤炉就完成了,地瓜塞进坑里,上面盖一层薄薄的土,就近划拉一些草根枯枝,点火,袅袅的烟从烟洞喷涌而出,随风飘摇,摇醉了少年的心,映红着期盼的脸。地瓜烤熟了,围着坑边,划拉出来,两手掂着烫手的地瓜,共同分享着这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真有点逸兴遄飞的愉悦兴奋。

      冻地瓜是冬天里的一道点心。三九寒冬,滴水成冰,天寒地冻,傍晚,在地上挖一个坑,把地瓜放上,薄薄地盖上一层土,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挖出来品尝了,冰凉刚硬的地瓜,只能一点点啃,凉得扎牙,一啃一层霜,甜甜的,不一样的感觉刺激着你的味蕾,终成抹不去的记忆。

    【审核人:雨祺】
        下一篇: 找 牛

        标题:地瓜往事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shenghuoqushi/20878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梅香生梅香生
      • 会员等级:文学秀才
      • 发表文章:40篇
      • 获得积分:806分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 加为好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