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生活趣事
文章内容页

张守福:太和丸子汤

  • 作者:张守福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4-07 18:31:47
  • 被阅读0
  •   一说太和县的传统美食,大家都会脱口而出:“太和板面”。其实,在太和县历史上,板面只是一个“配角”,最具历史文化元素的,当数名品“丸子汤”。

      翻开太和县的历史画卷,民间流传的一些礼仪、风俗、美食,以及一些故事传说、名人典故等,实际上都与楚考烈王有所关联。现在在该县的宫集镇,有个殿顶子遗址群,殿顶子遗址就是战国时期楚国晚期国都钜阳城池所在地。据考证,公元前253年(楚考烈王10年),楚考烈王从陈(今河南淮阳)迁都钜阳(今宫集镇钜阳村),在这里筑城修殿,定都安邦长达12年,而后迁都寿春。那时,这里一定是宫殿楼阁鳞次栉比,兵营遍布,商贾云集,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期间,钜阳城中达官贵人的一些规矩做派,毫无疑问,则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当地的老百姓,从言谈举止到生活习惯,或多或少沾染了一些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的习气。据老百姓口口相传,宫殿里的一道美食“丸子汤”,就在这期间流传到了民间,日长天久,飞入寻常百姓家,逐步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道美味佳肴。时至今日,这道美食已在当地流传长达2000多年了。

      这道“丸子汤”,食材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其实就是油炸的面丸子而已。从古至今,太和民间的面丸子,有绿豆丸子、豆面丸子、白面(小麦面)丸子、红薯丸子、肉丸子、鱼丸子、萝卜丸子、野菜丸子等,以绿豆丸子最为正宗。其它丸子是面状的,唯有绿豆丸子是颗粒状的。为什么推崇“绿豆丸子”?因为绿豆既是一种食物,同时又是一种药物,食药同源,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它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疮疡肿痛、心烦口渴,减轻咳嗽、缓解烦躁等症状,还可以消暑凝神,是民间的家庭药方之一。油炸的绿豆丸子体积小如指头,特色是干脆、易煮烂,且自然条件下储存时间长,春夏秋冬皆宜,能存放几个月不变质,因此深受居家过日子的人们的青睐。

      “丸子汤”的烹饪手法也较为简单,熬一锅骨头汤、鸡汤,或者是用些猪油、油渣,放上足够的生姜、辣椒粉、八角、陈皮、花椒籽,把炸好的丸子投放进去,在沸腾的汤锅里煮上十几、二十分钟,从锅里连丸子带汤盛出来即可吃。自古以来,民间是注重“吃相”的,一般吃丸子汤时,是一手拿汤勺,一手拿一个热腾腾的大馍,汤喝完了还可以再添加,人人吃得津津有味,直到满头大汗才叫过瘾。

      其后,一代又一代的太和人,不仅把油炸丸子当作家庭的必备物品,存放在家中以备待客之用;而且还当作一种特产礼品,逢年过节送给亲朋好友,分享这一美食臻品,传播地方美食文化。

      一地有一地风俗,一地有一地美食。历史上各地流传下来的名吃名点,一般都有故事传说或风俗典故,依附其上的文化元素,要么是与官吏名人有关,要么是与重大事件有关,说起来引人入胜,听起来让人回味无穷。传统美食“丸子汤”也是这样。在太和县北部地区,至今还流传有“丸子汤当军粮”的故事。据《捻军起义故事》一书载,大概是在1854年(清咸丰四年)前后,发源于邻县涡阳的捻军,进入太和县境内,大力开辟太和根据地,主要首领张乐行、龚得、姜凌台、苏天福等,都纷纷来太和县境内驻扎或指挥作战,一时间,由于义军数量激增,军粮筹备成了问题。这一时期,当地人称之为“跑捻子”,老百姓是自发支持捻军的,家家户户蒸大馍作干粮,熬上一锅锅“丸子汤”犒劳义军。捻军队伍打仗归来,兵士们一人“两个大馍、一碗丸子汤”,美美地吃上一顿,养精蓄锐,以利再战。以至于到了今天,当地的方言习俗“俩馍一碗汤”,就是特指公家的伙食标准,颇为诙谐,妙趣横生。

      现如今的太和丸子汤,以“坟台丸子”最为有名。坟台是个地名,在行政区划上,太和县有坟台镇。相传,这个地名的由来,是战国时楚太子来此巡游观花,病逝葬于此,人称太子坟,堆土成台,后称坟台。坟台镇位于宫集镇的北边,属于楚国都钜阳城的京畿之地,城郊区位,可以说也是美食“丸子汤”的发源地。岁月匆匆,时光不老。可喜的是,经过世代传承,“丸子汤”这道美食,不仅原汁原味的保留下来了,而且也像“太和板面”一样,“坟台丸子”业已形成了品牌,做成了产业,目前远销全国各地。

    【审核人:凌木千雪】
        下一篇: 喝 酒

        标题:张守福:太和丸子汤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shenghuoqushi/15750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