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生活趣事
文章内容页

书店时光(1)三联韬奋书店

  • 作者:苏立敏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03-05 03:05:59
  • 被阅读0
  •   古代书店叫书肆。书店一词最早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近现代史上也叫书局。

      近年来,实体书店因网络书城的兴起而日渐式微。然而,世界上仍有一些书店车如水马如龙,演进为一种社交场合,成为游客的打卡之地。其中有的是历史遗址,有的是圣殿,还有的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标志。

      ——序言

      灰砖建筑在青石地面投下阴影。春阳如蛊毒,牵引着向日葵属性的成都人趋近它。我披一身阳光,走在宽窄巷子平滑的青石路上,手指抵着灰砖墙面,一路微凉。

      我斜挎着包迈进三联韬奋书店大门,侧头看见一扇湖水蓝的门和同样湖水蓝的店招,店招简洁清新,但有一座城市和书店的代表元素:左上角是三联奋韬的拼音,右上角用中英文双语写了一句很诗意的句子“我们在一起”。店招中偏上的位置用美术体拦腰写了一行字——城市阅读美空间,字上面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抱着尚未完全展开的卷轴,恰好露出“书香成都”几个字,无为之美。下方落款为左中右结构,感觉甚是稳妥。那一刻,我便改变了直奔主题的初衷。

      我回身,走进有湖水蓝门窗的店,轻移莲步浏览室内的陈设。右边壁龛上,陈列着小摆件、饰品和手袋,中间是展架,左边是书架。当我在众多的书中抽出那本《梅影庵忆语》时,一股静气缓缓注入心田。一手托着书,另一只手翻开书,见扉页上有成都市图书馆藏书的印章,大脑有片刻混沌。我带着疑问继续翻阅那本书,该书作者是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襄写给秦淮名妓董小宛的回忆录,并由此开创了忆语体文字。陌生的熟悉,是一种神秘之境。董小宛,名董白,字青莲。因为熟悉董白和喜欢梅影庵,又因为书中未知的故事,我站在书架前,一口气把序读完才暂时合上书。

      抬头望向与此屋连通的另一间屋。屋里有三个年轻女孩轻声说着话,见我说话,三个人瞬间分开,一个穿着黑色衬衫工作服、身材瘦瘦的女孩朝我走来。

      我扬着书说:“妹妹,我看这书扉页上有成都图书馆的藏书章,这书是图书馆的吗?”

      她很大方地为我解惑:“是的。相当于成都市图书馆在这里设立的一个借阅窗口。”

      我再次扬了扬手里的书:“那看到喜欢的书可以借走是吗?”

      “是的。只要出示身份证即可办理借书手续。”

      我又指了指货架:“这些文创产品,也是属于三联书店的?”

      “是的,这就是三联书店。”

      我的思维还没从新华文轩那边的经营模式中转变过来。跟店员道谢后,便拿着书去店外的小圆桌上阅读。圆桌上有一个“免费阅读”的提示牌,就是这小小的牌子让人心安。故事之所以具有可读性,就因为它像一条曲折的一眼望不到头的路,引你去探索,成为你的牵绊。一口气读完两章,我把书封面拍照给朋友,请他网上给我搜搜这本书。他很快回复:18.79元,加运费23元,买吗?

      我回了一个字:买。又回了一个赞的表情加两字:速度。

      他问:买贵了吗?定价多少?

      32元。回复之后,我便将电话锁了屏。

      因有事在身,确定买了之后,我把书合上,放回书架。

      我还是不急于靠近最终目的地,而是去了过道对面的厢房。

      一样湖水蓝的门窗和书架,店内陈列了不同风格的书籍和文创产品。这房间的书籍以绘本和建筑艺术为主,壁龛架上的小雕饰和包,也很有设计感和艺术感。放建筑类书籍的架子上,书籍摆放不像传统书店那样密集,书籍之间有留白。暖黄色的灯光打在翻开平摊着的或等待读者翻阅的书籍上,这种设计营造了意味深长的想象空间,似乎你刚曾离开过或者一直在等你来。那感觉甚是温柔,如在自家的书房里一般。诗经、诗词绘本,纸张厚实光滑,色泽淡雅如有妙香,页面整洁留白甚多。看得出,这些书籍制作精良,品阶极高。我蓦然想起三联书店的来由:生活,读书,新知。

      从另一侧的门出来,我抬头望了望天空,如洗的蓝,眸子里盛满了湖水一般。我开始仔细打量院落,典型的北方四合院,与京城的老四合院一脉相承,仿佛时间从来不曾流动过。院子灰色的砖墙内敛宁和,蓝色系的门窗清澈平静,整个院子呈现出一种抚慰心灵的静气。

      我不急不速朝正店走去,宽大的感应玻璃门像胸襟徐徐敞开。

      正对大门的是一个长长的吧台,吧台后面有一个厨房,提供茶水咖啡。左右和后院都是阅读区。巨大的湖水蓝窗格下各设有一个书籍展架,陈列区和阅读区靠墙各有一组书架,中间是展台。右边展台上方挂着一个浅蓝色的牌子,上用朴拙的白字书了《庄子·养生主》的句子“生有涯知无涯”。书架右边是一堵玻璃墙,春日的阳光投射在木地板上,半室温暖半室旖旎。简洁中流露自然的品位。

      我抽了一本加拿大人威廉·扬著、朱子仪翻译的《湖边小屋》,书也来源于成都市图书馆。是一位妻子鼓励丈夫写给孩子的书。作者在前言里这样写道:

      首先献给

      我亲爱的金,谢谢你拯救了我的生命

      还要献给

      ……我们这些跌跌撞撞、相信世界有爱的人,站起来,让爱发光。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让我对写作有了另一种认识。这种认识回到最初写字时的纯粹和自在状态。传世的作品很多,具有可读性又能唤起人内心潮水涌动的,也是贴着心脏温度写的,以手写心。它们不一定是名著,但流传很广泛,诸如《浮生六记》《小窗幽记》《查令十字街84号》以及我手里的这本《湖边小屋》和刚才放下的那本《梅影庵忆语》。在阅读时,无意间发现桌子上有一个浅蓝底深蓝字的小牌牌儿,牌牌儿上的字烫贴:亲爱的读者,若您在店内找到心仪的书籍而此书没有样书时,您可以拿至吧台请工作人员确认是否可以拆阅。拆封阅后,若您需要可直接购买带走,不需要请归还至吧台员工重新塑封。私自随意拆阅视为自愿购买。

      短短几句话,让人感觉很舒服。三联书店传承了“始终以邹韬奋先生创办生活书店的宗旨——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店训”。这首先彰显的是服务精神,同时也是一种胸襟,开放,分享,以满足读书为目的。其实书店和任何经营一样,需要盈利,必须有盈利才能维持日常运转,但没有浓郁的商业味儿,秉持了创造社会及经济的双重效益的初衷,充满文化意义的品格。

      书店的氛围让人轻易沉入阅读中。我甚至在想,不坐班的时候每天都过来,这里有读之不尽的书籍,又有静谧的阅读氛围。以前总在庆山的文字中阅读到她喜欢去咖啡馆写作,此时突然体会到了那种妙处。

      将《湖边小屋》阅读了大半,感觉脊背有些凉时,我才合上书放回原位。店里人不多,担心呼吸重一点就会将人的灵魂惊出窍去。我轻轻移开凳子,站起来把凳子放回原来的位置后,去后院。

      后院是阅览区。一张长木桌占了一半儿的空间。右边靠墙是书架,正面的墙上全是黑白画像,钱钟书,杨绛,陈寅恪,张隆溪,葛兆光,茅海建.....他们都是对文化界有深刻影响的三联人,也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三联的读者!

      两边有玻璃隔开的相对独立的空间,那边有三个人在小房间里谈事。和大堂左边一样,摆了矮圆桌,懒人椅,桌子上放了告示牌儿:消费阅读区。

      发现店里营造了一种极其安静的氛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交谈,需要解决的问题都通过告示牌无声地告知读者,也在用这种方式影响着读者共同维护安静的阅读环境。

      书店面积不是特别大,约500平。却将生活、读书和新知这几个要素有机融合在其中。书架上没见到畅销书,被请入店堂的,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有格调的读本。印证了《孟子·养生主》里那句话:“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崖求无崖,殆哉矣。”世界上的书籍浩若烟海,人有限的生命,学不完无涯的知识,读不完所有的图书,只能择其中一些阅读和学习。

      逛完书店,见左边消费阅读区有一位年轻的男子坐在懒人沙发上阅读。他留着齐肩发,乍见,我以为是高晓松,只是比高晓松年轻多了。他正孜孜不倦沉潜于书中。

      我看了看时间,该言归正传了。便去吧台,向工作人员表明了来意。她听了,抬手以请的姿势告知我消费阅读区的那位留齐肩发的男子就是负责人,并告知我他姓安,您直接去找他。

      安先生听见我打招呼,随即站了起来。

      我们站在书店的角落小声聊了一会儿,在某些方面有了共识。

      最后,我说:“我是第三次来书店,书店很温馨,很安静,我很喜欢。今天特别安静,是疫情的原因吗?”

      他笑了一下,又释然地说:“对,受疫情影响。安静本该是书店应有的氛围,只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还是希望人多。”

      我没多说什么感同身受的话,都是深谙经营之道的人,效益是生存之本。这些年,网络书店的兴起对实体书店冲击很大。网络书店少了仓储、场地和人工成本,盈利空间比实体书店大得多。

      北京三联韬奋书店持续经营至今,最初两年盈亏持平,之后十年亏损达到2286万,最后以超市经营模式才扭转了亏损。诚然,许多人消费习惯比较奇怪,一杯咖啡一杯奶茶一份甜品花一两百元算是小case。但让他们花同样的支出消费几本书,却是衡量来衡量去,怎么也不舍得花这个银子。这就是书及书店的尴尬之处。

      最早对三联书店的认知源于《三联生活周刊》。

      后来才知,三联书店大有来头。其前身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于中国出版界的三家著名出版发行机构,即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和新知书店。发起人邹韬奋、胡愈之、徐伯昕、李公朴、钱俊瑞、徐雪寒、华应申等都是近现代赫赫有名的人物。三联书店经历了大半个世纪发展,一部三联的历史就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它在国人心里已树起一座丰碑,不仅仅意味着一家出版社或一家书店,而且代表了一种文化、一种公共的知识精神。

      文化界对三联书店评价甚高。

      季羡林说:我把心目中三联书店的“店格”归纳为八个字:清新、庄重、认真、求实。这个“格”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地形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时期的培育和酝酿才逐渐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的。

      跟安先生互加微信后,我离开书店。一路上,不断有想法在大脑里翻涌,那种触动急于倾吐、传递于人。我想,这便所谓的有feel。

      2022年3月4日于成都

    【审核人:雨祺】
        上一篇:抬头看天

        标题:书店时光(1)三联韬奋书店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shenghuoqushi/1158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