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生活感悟
文章内容页

陈永兵:中秋月明

  • 作者:陈永兵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09-10 13:05:49
  • 被阅读0
  •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农历秋季七、八、九三个月中,八月十五恰在秋季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蓦然回望,又逢中秋。在丹桂飘香、花好月圆这么美好的节日里,人们赏月、吃月饼、走亲访友……无论什么形式,都寄托着对亲人的无限思念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热爱。

      离今年中秋节还差十来天,远在老家县城的老母亲就坐不住了,多次打电话、聊视频叮嘱我们今年一定要回舒城过节。

      大抵逢年过节,老母亲都会如此,反反复复交待,挂电话或是视频前,又不忘再叮嘱一次,凸显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2020年因受新冠疫情影响,加之家里添了个外孙女,我们未能如愿回老家过中秋节。老母亲还为没能看到重外孙女感到遗憾伤心。

      今年中秋节前几天,老母亲早早就让父亲去把饭店的包厢订了,说是接重外孙女第一次回去过节要搞得隆重些。

      不料,中秋节前两天,我们全家,包括女儿女婿和外孙女都感冒了,且为病毒性流感,尤其是外孙女症状更严重些,只好由我和她外婆代表,提前回到舒城陪老人家过个节。

      饭桌上,我们边喝酒边吃菜边聊天。聊着聊着,又聊起往事,聊起小时候,聊起儿时的中秋节。

      记忆中,我小时候最喜欢过的是春节,其次才是中秋节、端午节。

      在舒城农村,春节不叫春节,都称过年,家家贴春联、户户放爆竹、人人穿新衣,一派张灯结彩、欢乐祥和的景象。

      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还要准备正月里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给孩子添置新衣新帽。

      大年三十上午,每户人家还要在大门上贴门对,就是用红纸写的祝福春联,屋里要张贴吉祥年画、寓意窗花,门前要挂大红灯笼或倒贴个“福”字,有的人家也贴财神、门神像等,所有这些都是为过年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大年三十那天晚上,也就是除夕,是一家人团圆之夜,全家老小都要围坐一起欢聚酣饮,熬年守岁,共享天伦之乐。

      待新年钟声敲过,瞬间,千家万户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人人喜气洋洋,预示着新的一年开始。

      此时,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新鞋子,戴上漂亮围脖头巾,先给家族中年长者跪拜,祝愿老人家健康长寿,再给孩子们发压岁钱,邻里间相互拜年,道贺祝福,开展祭祖等活动,直到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年才算真正结束了。

      在舒城农村,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也是当地过得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老辈人都知道,舒城一带有“早端午晚中秋”的说法,即端午节要在早上过,中秋节得在晚上过。端午节那天,清早起来全家人一定要吃粽子和绿豆糕。

      小时候,外公家条件差,端午节那天,只能在门前挂一把艾叶草。外婆会在头一天晚上准备些粽叶、糯米来包粽子,偶尔也会称点散装的绿豆糕。

      早上吃完粽子,一个人再尝一小块绿豆糕,端午节就算过去了。至于赛龙舟,我们村子周边没有什么大的湖泊河流,从小也未看到过,直到1998年在舒城举办亚洲铁人三项赛,我才第一次在万佛湖见到赛龙舟的场景。

      每年进入下半年,最盼望的就是过中秋节。中秋节那天,除了能吃到舅舅新挖的山芋、花生和新摘的石榴和酥梨外,最主要的还能吃到外婆做的又香又甜的月饼,那种感觉真好。

      中秋节前几天,舅舅和小姨们就分头行动,有的到地里挖山芋,有的拔花生,有的上街买些果品、烟酒茶等。

      我记得,那时候每家每户只有很小一块自留地,除了种些家里常吃的蔬菜外,多余的地块就很少了。即便这样,舅舅们也是想方设法,把田间地头能用的地方都开垦出来,种上一些山芋、花生、黄豆等。

      因土质不肥沃,我们村庄的黄泥巴土不适宜栽种山芋、花生。挖出来的山芋,一根藤下才有几个小不点、拔出来的花生粒米小,也仅够外公外婆一家人吃上个两三顿。

      中秋正是石榴、梨和葡萄成熟季节。在舒城农村,有年长者的人家,也会买几个石榴,放在桌上当供品,象征老人长寿、家庭团圆和幸福吉祥。

      当年的外公家在当地经济条件算不上好,每年的中秋节,摆放在桌子上的没有石榴和葡萄,而是家里一棵老梨树自产的“棠梨”。

      外公家房前的小塘边,有一棵据说有百年之龄的梨树。这棵老梨树树径有1米,树高有一丈。原来它不是梨树,而是一棵野生的棠榴树,经过与梨树嫁接后,俗称为“棠梨树”。

      经过百年风雨,这棵老梨树仍铁干嶙峋,肌肤如墨,虬枝如龙,横空逸出。春天,清风徐来,花枝招展,缕缕清香沁人心脾,丝丝甜意扑鼻而来。

      虽经百年多舛命运,但这棵老梨树生命力极强,每年都要结两三百斤的梨子,它结的梨果酸甜,酥脆爽口,风味独特。

      每次摘梨,外公外婆都不允许我爬到树上去冒这个险。在我再三恳求下,让我穿上舅舅的捕鱼衣,站到水塘中间的梨树底下,拿网兜子接住舅舅用竹竿钩钩掉下来的梨果。

      每到摘梨那天,庄上的大人小孩都会围到老梨树下,不仅是要品尝一口皮薄、肉脆、汁多、酸甜的老果子,有的人还要给老梨树系上红布条,祈福老梨树来年结更多好吃的果子。

      中秋节前夜,在朦胧的月色下,家家户户都要忙着做月饼。每年,外婆都要将提前准备好的面粉、麻油倒进锅里,舅妈们手拉风箱、柴火加热,翻炒成金黄的油酥,再将油酥、青红丝和白糖倒进面盆,用手搅拌均匀做成月饼馅。

      由母亲把月饼馅包在早已发好的面团里,再摁进木刻的模具里压扁、倒出来,顷刻间,一个个圆圆的、印着小动物图案、花纹图案或“红双喜”图案的月饼就成型了,最后再码进大锅里慢慢烘烤……而我则围着灶台眼巴巴的等着。

      后来,母亲随军、小姨出嫁、外婆去世,有三年时间的中秋节我都是独自一人或带着大妹妹在农村或是去城里的二姨娘家过的。

      村子里的人家,住的是一家挨着一家。逢年过节,我也会跟着大孩子们一起挨家挨户串门,目的是能讨到一些好吃的东西。虽然那是个物质稀缺的年代,但是到了中秋节,家家还是要讲个排场。我小小的口袋里,一定会装满叔叔婶婶们抓给我的花生、月饼等。

      在城里住的二姨娘,中秋节都是拿着月饼票排队从商站里买来用牛皮纸随意包裹的大月饼,每个足有半斤八两,那圆圆的、厚厚的、黄澄澄的浸润着油彩,让人馋涎欲滴。

      用手随意掰开或切开,绿色的、红色的甜丝,黄色花生仁儿,无色的冰糖馅都露了出来,二姨娘告诉我那叫“五仁”月饼。当然,月饼里面的冰糖也是我的最爱,一个个含在嘴里任由融化,舍不得咀嚼。

      不管是母亲做的,还是姨娘定制的或是叔叔婶婶们送给的,那些年的月饼是我们儿时舌尖上最美的味道,更是一年中望眼欲穿的期盼。

      近几年,每到中秋节,各地商场超市里的月饼、礼盒多得让人目不睱接,缤纷炫目,品种繁多,风味各异,餐桌上的点心、糖果也是琳琅满目、甜蜜酥软,却再也吃不出儿时的那种味道了。

      中秋节,意味着温暖和团聚。每到中秋节那天,我们兄妹也会拎着各色各样、包装精美的月饼回到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一家人围坐一起吃上一顿团圆饭。

      老母亲也没忘记摆上一盘从超市里买回来同样精美的月饼,用来招待远归的儿女。但是,老母亲一定没有注意到那盘甜脆香美的月饼却很少有人问津,不是月饼不好吃,而是当年母亲和外婆、小姨、舅妈们亲手制作的月饼里面倾注了太多的情感,因此也就有了不一样的滋味。

      多少年过去了,也多少年没有吃过月饼了。那份承载着对亲情的温故和曾经美好眷恋的月饼,凝聚记忆里的中秋味道,足以让我们穷其一生去追忆、去品味、去恋想!

      记得小时候过中秋节,晚上,全家人在把酒赏月之后,大人和孩子们还要一起“玩火把”。“火把”是用稻草、豆荚杆捆扎在一起,传说“玩火把”是舒城当地的风俗,具有驱邪驱怪、庆祝丰收之意。

      当天晚上,我们几个庄子上的大人小孩一起高高举着火把,在村头田间走着跑着闹着,甚至大声的喊着,欢乐洒满乡村的角落。

      那时,外公家住的是荒草房,门前场地的水塘旁边有一块小菜地,菜地边上也种了几棵桂花树,晚上,秋风习习,空气中弥漫着桂花和青草的气味。

      伴随着蟋蟀、蛐蛐等秋虫愉悦地欢叫声,每年中秋节的夜晚,外公都要跟我讲一遍那个民间流传中最美丽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月宫里有玉兔……吴刚捧着桂花酒”,我一直充满了对这个美好传说的无限向往。

      如今,我们过中秋节,不再拜月、赏月,更不再去“玩火把”,而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各地方电视台和央视的中秋晚会,但儿时的趣事总有些让人难以忘怀。

      今年的中秋节,我家附近的万科商场举办活动,给现场的人送灯笼。晚上,看着外孙女提着红灯笼,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十分开心的样子,我的思绪又不自觉地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小时候我在中秋节“玩火把”的快乐又萦绕在心头。

      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离开故乡四十载,那些镌刻在记忆深处的旧日时光,尤其是在一轮明月高高挂起的时刻,我在中秋这一天的思念会更深切,思念起多年未见的小伙伴们,有的已两鬓斑白,有的已儿孙满堂,有的早已离我们而远去。

      此时此刻,我突然想起了每天睡前都要背给外孙女听的那首大诗仙李白写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还是那轮明月,月饼也还是家乡的那种月饼,不一样的只是吃月饼时的那份意境。

      夜已静深,我仍无睡意。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在这皎洁的月光中,我带着一份无法控制的伤感,思念已逝去的亲人们,再也见不到了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大伯大妈、两个舅舅和小舅妈、岳父岳母和四叔,还有那些熟悉的至亲、友人的身影和微笑……他们坟头的树已高,草满地,而亲人已不在。

      今天,又是一年中秋节,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只是感觉,小时候的中秋明月是照在村子里的树梢头上,长大后的中秋明月像挂在城市鎏光溢彩的楼宇间,而老年后的中秋明月却隐藏在无声无语的孤独之中……

      举杯望月,皓月星光。细数宁静流年,那些丝丝缕缕的记忆,流淌着过去的美好,流淌着曾经的温馨,也流淌着岁月的痕迹。

    【审核人:雨祺】

        标题:陈永兵:中秋月明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shenghuoganwu/2628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