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光顾的水果店
汤碧峰
在市区文昌路边上有条弄堂一样的路,很短,却有正规地名,叫文径路。中间路边一栋两层楼的老房子,朝东的墙上凿了个门洞,开了家水果店。店堂面积很小,不足以展示水果,所以往往将水果筐放在门口人行道上,随意让顾客挑选。
说是水果店,可完全没有店的元素,比如货架、价目表、店堂、冷气柜等,全都不具备,店里黑漆漆的,挑水果只有在水果筐之间挤,两个人交汇必须有一个先让一下,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门口行人道上挑选。
可就这样一家水果店,却已存在十多年了,也许更早,当年这条弄堂还是马路菜场时,它就存在了,只是早先是阳台棚搭出来的,后来环境整治后才缩进房子里,不过卫生检查时,门口少放些,检查过了又摆道上。
一般水果店也就开个几年,有的开几个月就关了,可它却有很强的生命力。是里面的店员有吸引力?好像不是,三个店员,两个大叔,一个大嫂,你要是说这水果不好,他们不怼你几句算客气了。这地方以前是个城中村,两层楼的老房就是城中村留下的,想必是店家自己的房子,讲话糙得很。
这店能长期开下来,主要是价格优势,早先时,墙上贴着全场两元的纸条,后来纸条破没了,可店里的水果还是两元,当然,也不尽然,刚到的高档水果也是有超过两元的,如山竹四元,提子三元等,最高也有五元的,如“阳光玫瑰”卖过五元,但大部分都是两元。
从马路上的水果摊被管进商店后,价格也上去了,现在像样一点的店,水果价位均在十元以上,虽说也吃得起,可下手却是有点肉痛。今年夏季的葡萄就没下过五元,最普通的西瓜也在三元以上,有时忍不住发出抱怨之声:当年五分一斤的西瓜现在这么贵?当年挑一担才十元,现在一块瓜十元。可说归说,每天照买不误。有点扯远了。
文径路的水果店为什么那么便宜,墙上贴着自产自销牌子,其实不是,这城中村的村民哪来的自产,而且数量那么大,品种那么多,每天上午十点左右,有三轮车将水果拉来,水果来自城西那家号称华东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只是拉来的水果基本都是滞销的、快烂的,或者急于脱手走人的。
俗话说,便宜没好货,可只要是刚拉来的货,好货也是很多的,你可以捡好的挑,像苹果、梨、哈密瓜等基本不坏。不过买回去之后,你得抓紧吃,因为这些水果都是从冰库里出来的,很快就会坏。
当然也有看走眼的,那天买了四元一斤的山竹,打开没一个好的,只有自认倒楣,本来就是便宜货,你总不好意思再去倒账吧。整串的提子中间也烂很多的,去多了,自然也有了经验,你买直接看得见的,如苹果、梨、青枣等,就不会挑花。
常去那店淘货,还有新发现,那天一群大妈在挑新到的小番茄,我说淡兮兮的,有什么好吃的,大妈们告诉说:烧菜啊,炒鸡蛋、做汤都可以。对啊,菜场里番茄八元,这儿两元五,赶紧也挑了两斤回家,妻说真不错,看见再买点。
尽管在这儿挑水果要花点时间,但每天上午仍有不少大妈、大爷在围着水果筐选个热闹。不过花点时间没关系,退休生活,时间不是金钱,效率也不是生命,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乐趣,一种找发现的乐趣,何乐而不为。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