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秋天的那个晚上,儿子张静泉不辞而别后,张爵谦老人深深的感受到什么叫多事之秋。当初道听途说的儿子参加了革命运动,如今成了现实,孩儿亲口告诉他是共产党员。老人虽然在农村,但他是一位明辨是非之人。静泉小的时候,做爹爹的就给他讲苏武、岳飞、文天祥的故事,他了解自己的儿子。他很快在心里决定:一定要把这些文件珍藏好,像爱护儿子的生命一样珍惜它。他想好珍藏的方法,编一个儿子去世的故事。为了安全起见,第二天一早,他就拎了一袋东西到菜园地,塞进停放张静泉亡妻棺材的草棚,开始做后续珍藏的具体工作。
过几天,老人到村东面的长山岗上,为张静泉和他的亡妻修了一座双人墓穴下葬。
张爵谦老人为儿子和前几年因病去世的儿媳妇修造两穴坟墓,右穴是儿媳的,左穴是儿子的。左穴安放的是空棺材,即衣冠冢。他将珍贵文献用油纸一层一层包好,密封,藏进空棺材里,下面用一个桶垫起来,桶上涂的是桐油。油纸包好的文献放进去后,盖上圆盖,主要是防止受潮发霉。为了防止万一,遮人耳目,墓碑上少刻了一个静字,即“泉张公墓”。然后,对外编一个能自圆其说的理由,说是不孝之子,在外亡故。那个年代,兵荒马乱,人们都觉得张静泉已经不在人世了。就这样,掩护了儿子的身份。
在漫长的岁月里,张爵谦老人的心,无时无刻都系在这座衣冠冢里,盼着静泉归来,盼着那些文献完好无损。每到下大雨刮大风,老人都要到坟前看看,他才放心回家。这样熬了20几年,到了1949年,上海解放了,宁波解放了,他还是没有盼来静泉。到了1950年,全国基本上解放了,实在没有办法,他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刊登了寻人启事:张静泉(人亚),1932年后无音讯,见报速来信。知者请告。几个月过去,依旧杳无音讯。
到了1951年,张爵谦老人80岁了,身体每况愈下,感觉时日不多了,不能再等待了。他决定挖开静泉衣冠冢,取出深藏20几年的珍贵文献。家人商量后,由静泉弟弟静茂带到上海交给党组织,实现张人亚和张爵谦两代人的心愿:共产党托我们的东西,一定要还给共产党。
张静茂回上海后,专门去刻了两枚印章,盖在各种书报、文件上。随后,一并捐献给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
后经国家和政府权威机构鉴定,张人亚伯伯秘藏的珍贵文物共36件。它包括中共一大会址珍藏的《共产党宣言》、中央档案馆珍藏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决议案》(是目前发现唯一存世的中共二大中文文献)和国家博物馆珍藏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决议案和宣言》。这些珍贵资料,1级文物21件,2级文物4件,3级文物9件,未评定的珍贵藏书2本,为我党留下了难能可贵的文献资料。2011年9月6日,“日出东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暨人民出版事业90周年纪念展”中介绍,张人亚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出版人。“不能忘记”4个字,肯定了他的功绩。
2005年4月,孙辈张建优在网上了解到,张人亚保存下来的《共产党宣言》,珍藏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就马上告诉在上海的叔叔。次日,去一大纪念馆瞻仰,并了解到《追悼张人亚同志》的全文,家人才确切知道他为革命殉职的经过。后来,亲人还到江西瑞金去寻找。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同志接待很真诚,陪同去张人亚生前工作兼住室的房间,陈设简单,一张床,一张办公桌,一把木椅,一个脸盆架,一个贴墙小书橱。很遗憾的是,未能找到墓碑或遗骸。
少年立志出乡关,
青春理想永不悔。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趋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中,当习近平得知保存中国现存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的人叫张人亚时,总书记问道:“那你说的那个人呢?后来怎么样?”讲解员作了回答。习总书记连称很珍贵,说这些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要保存好,利用好。
2017年12月,宁波霞浦成立了张人亚党章学堂,占地面积仅有520平方米,在1幢老宅子,1个讲解馆,1个讲解员。现在,发展到6个讲解馆,15位专职讲解员,占地面积5200平方米,分为学堂展厅、初心学苑、使命客厅、人亚广场4个区块。重点展示张人亚伯伯革命历程、父子家族共同守护党的珍贵文献的感人事迹,以及党章党纪的沿革。
张人亚党章学堂,不仅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还承担着重要的红色教育功能。自2017年年底以来,学堂累计接待了省内外党员群众及青少年参观学习,9000多批次,近40万人。学堂还获得了多个教育基地称号,包括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浙江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个称号。
现在,张人亚的名字,是故乡北仑的标志,是霞浦的名片,是亲属的骄傲与自豪。这位被称为党章神秘守护人的杰出革命家张人亚伯伯,才更多的被世人熟悉。
张人亚伯伯当年的革命理想,坚定信仰,不屈意志,脚踏实地,拼命工作,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现已转化为后辈对民族的自信,红色革命的信仰,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正像一首诗写道:
赤色黉堂忆静泉,党章入冢见新天。
忠于使命平生愿,矢志初心世代传。
魂铸丰碑滋后辈,血燃信仰敬先贤。
今朝共筑复兴梦,人亚精神擎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