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魏菊平:我的父亲

  • 作者:两毛钱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5-30 21:44:31
  • 被阅读0
  •   人的记忆不应该被埋没,尤其是一个在我的生命里最刻骨铭心的人,如我的父亲,无论是系统的还是碎片的记忆,都值得我用粗糙的文字来记录下那些厚重的往事,留给子孙后代,让他们记得生命的出处和先辈的奋斗史。

      让记忆穿越时光隧道。

      1932年,父亲出生在喇牌,就是今天的石洞镇文山村。

      父亲的童年和少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一个叫做小涧沟的地方度过的,住房是浅浅的窑洞,洞口是敞亮的厨房,山坡下就是赖以生存的旱沙地。

      看着一季的棉花从长出到吐絮,在沙石中看瓜秧铺满地面,然后结果,到成熟。从咿呀学语到慢慢加入劳动,风吹日晒中渐渐长大,早早的就目睹和体验了夜晚狼叫声的恐慌和惊惧,以及吃不饱穿不暖的活着的不易。

      父亲九岁的时候,我的太太去世了,十岁时年富力强的爷爷突然去世,让本就困苦的家更加困难重重,雪上加霜的是姑姑和尕爹也先后追随爷爷而去!让年幼的父亲过早的尝到了人间的痛苦和艰辛。一个虽然贫穷却热热闹闹的八口之家短短的两年内只剩下了四口人,半大脚的奶奶苦苦的支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家庭的重担落在了大父亲十岁的大伯肩上,夏天烈日炙烤,山沟里晃悠者一家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种棉花,种瓜,忙忙碌碌的侍弄庄稼。

      一茬庄稼从生长到成熟,不仅需要辛勤的付出,还要看老天的脸色,如果风调雨顺,收成还好一点,如果老天稍稍来个热烈的笑脸或者狂风暴雨,人的心就凉到了冰点,一家人一年的口粮就成了问题。

      西瓜和棉花有收获的时候,大伯总是带着父亲用驴驮出山沟,到山沟外换回来一些粮食等来补贴家里的吃穿。

      十九岁时,父亲在石洞区当了一名通讯员,此时的父亲才开始识字,世界好似打开了一扇充满希望的窗。工作之余,父亲认认真真的学习。因工作踏实负责几年后调新城派出所,后又调至西固看守所,此时身高175厘米的父亲一身白色的公安服装,不大的眼睛却炯炯有神,整个人看起来非常精神,难怪出生于黄河岸边殷实家庭的母亲义无反顾的嫁给了父亲。

      成家后的父亲,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上越发勤勤恳恳

      时光匆匆,一年后哥哥的出生让父亲充满了希望,生活也多了份奔头,然而天不佑人,哥哥九个月大的时候不幸夭折了,父亲一下子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不幸遭遇,整天郁郁寡欢。

      一九五八年姐姐的出生让这个家重新看到了希望,家里多了份温馨,也多了张吃饭的口,本就一无所有的家更加捉襟见肘。

      一九六一年,单位部分工作人员下放农村,困境中的父亲也随之带着母亲和姐姐回到了老家。

      我不知道母亲第一次面对这个山是和尚头,沟低无水流,十年有九旱,十种九不收,滴水贵如油的小山村,内心有着怎样的波澜起伏,是否后悔自己当初的草率?

      新的生活从借开始。

      先借安身之地,几经周折,总算借到了乡邻的柴房暂时做一家人的栖身之地。

      其次是借吃的。那个年代,家家都难,人人都吃不饱,可硬是东家一勺,西家一口,就这样开启了夫唱妇随,忍饥挨饿的生活。

      困难时期,家家户户都在一点点面粉里掺上三角籽,柴籽等勉强糊口,每个人都是吃上了却排便困难,那个难受劲深深的烙印在那代人的心里,就是现在提起来也摇头不已。苦子莞,榆树皮,树叶子都被逃生的人抢着吃光了。

      六三年情况慢慢有所好转,国家供应了一些河南的红薯片,新疆的苞谷等。这期间,父亲为一家人的吃喝东奔西走,自己忍饥挨饿都是其次,家里的儿女断顿却是心结。

      农作物播种的季节,全部劳力出动,父亲和大家一起平田整地播种,秧苗出来后用水挂子驴拉人推的换着灌溉土地。

      因为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农产品种类少,产量低,劳动强度又大,而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又频繁发生,所以往往是播种希望,收获失望。

      一九六五年,父亲拉着架子车到西固新城购买了一架子车木料,请邻居帮忙两人一起拉到文山,盖了两间房子,从次结束了一家五口人的东借西凑皱皱巴巴的生活。让家人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

      因为自然环境的限制,吃饭仍然是个问题,于是父亲在农闲时节,又踏上了外出寻粮的路,扯些白布做成衣服,步行加扒火车到宁夏换大米,然后又在兰州换成包谷面,多多少少带回家中,让子女们能吃得饱一点。像这样及类似的活动过了几年,白银,古浪,陇西等地都留下了父亲的足迹。

      影响最深刻的是一次父亲外出寻粮,竟被收容所收容,母亲收到电报后不知所措的流泪的神情,给小小的我内心很大的冲击,我瑟缩在墙角,不知用什么方式去安慰我的母亲,那天的情景到今天都历历在目!

      父亲为我们这个家撑起了一片天,他是子女们的保护神。

      父亲在寻粮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理解,有时候人们会说感同身受,想想那只不过是一种泛泛之词罢了。

      大概就在这个时间段,为人忠厚朴实,乐于助人的父亲在那么严酷的环境中,个人都自顾不暇,还当选为一队队长。

      此时的父亲,早被岁月的风霜刀剑磨砺的与那个穿戴整齐的精神抖擞的人不能同日而语了,时光已经在父亲的身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父亲当选队长后,白天组织社员继续平田整地,铺压砂田,扩大种植农作物面积,然而基本靠天吃饭的现状,加上风沙大,地又是砂底土盖头,一年辛辛苦苦的干下来,还是无法满足大家的口粮!

      一年又一年,年年起早贪黑,年年境况并没有多大改变。

      大会战开始了,父亲身体力行,率先加入到忙碌的大干快干中,社员们以大寨为榜样,你追我赶,起砂压田,平田整地,改善了农田基本建设。一九七0年开始,文山村兴修水利,很多人都参加了西电水利工程的建设,一九七一年十月一日,西电水利提灌工程首次上水,文山村是第一个受益村。

      这时,父亲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了。

      几个子女的相继出生,父亲的压力不言而喻,日出而作日落还不能息是父亲生活的常态。父亲的身体越发消瘦,俗话说,为父则强,父亲仍然辛勤劳作着,努力着,用自己的双手给子女们提供力所能及的一切。这就是天下的父亲,默默无言的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和艰辛,为子女们遮风挡雨!

      一九七二年,我最小的妹妹出生。那时虽说生活稍有好转,可一大家子只有父母两个劳动力挣工分,六个孩子大的需要上学,小的嗷嗷待哺,这时父亲家里的事儿需要扛着,队里的大事小情还要操心,尤其是大会战时更是披星戴月的忙碌,很多时候父亲干活去了,我们还在睡梦中,父亲回来了,我们又进入了梦乡!那有陪伴着子女玩耍的奢望呢。

      时光在粗躁的岁月里穿梭,子女们都上学了,父亲头上的“紧箍咒”更紧了,而父亲的想法就是再难再苦孩子们都必须上学读书,不能做一个睁眼瞎。六个孩子一个不落的入学了,在那个年代,我们兄弟姐妹大的四个都高中毕业,只有小弟中途辍学,就这也成了父亲的一块心病。而小妹因自身原因没有继续读书,所以父亲格外怜惜她!

      八二年包产到户,姐姐已经出嫁,哥哥在部队服役。田地里的农活全部落在了父母身上。

      清瘦的父亲越发没日没夜的干活,子女没有一个能助父亲一臂之力。由于种麦子投入高产量低,没有经济收入,于是父亲在离家十几里路的羊圈沟,精耕细作起来,首先把旱地压砂,然后种上西瓜白兰瓜香瓜,白天给肥料,掐瓜,晚上就住在自己掏的窑洞里,主要怕兔子、山鸡老鼠等啃咬秧瓜,漫漫长夜,只有吹过的山风,偶尔还有狼的嚎叫以及说不清楚的声音…….

      父亲种的西瓜皮薄瓤红,刀稍稍切一下,整个瓜几声脆响就裂成了几瓣,吃起来甜甜的回味无穷;白兰瓜清香扑鼻,脆而细腻,肉厚汁多,吃的嘴角裂开口有点疼,但仍忍不住要再吃上几口;那个香瓜老远就闻到了香味,放在家里香气扑鼻,香瓜皮薄籽小,吃的时候我们总是连皮带籽一起吃下去,吃完了,还要伸出舌头舔舔嘴唇,生怕遗漏一粒瓜子或者瓜皮;父亲种的西红柿个大肉厚,吃到嘴里沙湖湖的,甚是满足人的胃口。

      父亲因为冬天在水利上班,当时水渠漏水,父亲顾不得寒冷就跳进水里,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水,从而落下了常常肚子疼的毛病,多年的肚子痛也因为经常吃西红柿而痊愈……

      那时的瓜果蔬菜,确实是纯粹的绿色食品。

      那纯自然的味道就是“爸爸的味道”!

      时过境迁,那些瓜果蔬菜的味道再也无法寻到爸爸的味道了。

      为了提高种植产量和经济收入,父亲总是想尽办法,每年都要去外面采购种子,在哪采购,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对这一切,我们知之甚少,皆由父亲亲力亲为。

      记得有一年父亲去西固河口大姨家,弄来洋葱苗种上,收割的季节洋葱长的很好,个大水润,父亲看着满地的洋葱,露出了久违的笑脸。然而出售的时候却遇到了问题,一是这里人不太喜欢吃洋葱,二是家里没有运输工具,最终以很低的价格卖给了商贩,自己并没有多少收入。

      日子就这么在父亲的奔忙中一天天的过去了,儿女们渐渐长大,但压在父亲肩上的担子却并没有减轻,似乎儿女们只是长大,父亲还是努力劳作着,精打细算的持续的积攒钱,来应对现实生活的各种问题。

      哥哥结婚了,有孩子了,父亲依然在帮助儿子,种田、放水、锄草、收割。后来还赶着毛驴车到外面去收购生猪,让他们赚钱养家。

      子女们相继各自成家后,父亲并没有停下劳动的脚步,只是挺拔的脊背不再挺拔,瘦弱佝偻的身影依旧奔波在田间地头。

      如果生活就这么一天天平平淡淡的过下去该是多么值得欣慰啊!然而世事无常,生活和父亲开了一个及其残酷的玩笑。

      一九九一年夏天正是瓜果飘香,麦子金黄的时节,大弟意外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泪血沾衣襟!父亲在这猝不及防的灾难面前,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

      那个黑色的夏天至今想起来都让人肝肠寸断!!!然而生活还得继续,痛苦还得给生活让路。悲伤不已的父亲看着膝下的子女,硬生生的将失儿的疼痛压在心底,又投入到夏收的路上。

      失子之痛让父亲的身体更加消瘦,而且常常夜不能寐,如果没人照顾就可能会半夜三更的离家出走,当时因医疗、经济等因素,父亲只是在县医院做了简单的检查,医生开的药是镇定药,那个时期,是我的母亲没日没夜的照顾,陪伴父亲在漆黑的夜里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直到父亲去世的前两年,我才清楚父亲的病是小脑萎缩,也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

      二000年元月父亲又失去了最小的女儿,这个备受父亲宠爱的女儿,唯一敢于和父亲顶撞的女儿留下懵懂的儿子撒手人寰!那是怎样黑暗的一段日子呀,残酷的现实不敢告诉父母,怕父母一瞬间崩溃!面对白发苍苍的父母,我强颜欢笑,转过身去就双泪长流!直到一个多月后,父母才得知真相!现实如一把利刃刺穿父亲尚未愈合的心!人都说苦瓜上结苦果,父亲的命苦不堪言!!

      人生有两大悲哀:少年丧父,老年丧子。父亲怎能不肝肠寸断撕心裂肺呢?!!!

      父亲是个善良且又乐于助人的人。八十年代,由于家乡贫穷落后交通不便,兄弟姐妹多的家庭儿子都成了大龄剩男,热心的父亲背上行囊到外地,给村里的小伙子介绍起了媳妇,父亲给自己的两个侄子也促成了婚姻,还有几个人都在父亲的奔波下结了婚,去年一个邻居大哥见面后还说当年要不是父亲,他可能就一辈子打光棍了,那有今天的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晚年的父亲,不顾年迈体弱,在家乡盖寺庙的时候,不是上屋顶干活,就是去外地拉木料,对子女的劝阻置若罔闻,直到寺庙建好才松了口气,我知道这是父亲让忙碌来分散自己思儿想女的伤痛。

      二00五年十一月,母亲在和病魔抗争了一年后去世了。母亲的去世加速了父亲的衰老,一向与母亲相依为命同甘共苦的父亲这时就像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茫然无措,好像被抽去了主心骨,孤独无助加上积劳成疾,于二00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告别了这个他奔赴了一生心血的世界,带着无法言说的痛和遗憾去追寻另一个世界的亲人了!

      父亲的一生坎坷与心酸并存,艰辛与痛苦共舞。父亲在病榻之上对我说,他这辈子多亏了母亲给予的呵护与照顾,是母亲的不离不弃,是母亲的善良坚韧,是母亲的勤劳、俭朴、默默的奉献才让父亲和我们这个家庭得以健康发展,父亲是不幸的,但父亲又是何其幸运的遇到了母亲!

      父亲像一本书。父亲用他的坚强、善良、勤劳、朴实、包容、努力、大爱书写下了他度过的日日夜夜,一步一个脚印,踏实、有力、虽然没有华丽的篇章,却用厚重的爱默默守护着家,尽管生活没有给予父亲太多的快乐,却给予了他热爱生活的能力,无论生活如何艰难困苦,不放弃不抛弃自始至终的伴随父亲到离世,父亲的世界很小,小的只能装下子女。父亲是一本子女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虽然只有七十五页,却需要子女们用一生去解读。

      二0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父亲去世十七周年祭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将记忆中知道的父亲的点点滴滴用文字叙述出来,用这种方式来纪念我天堂里的父亲,表达我对父亲深深地爱和怀念。

      我平凡而伟大的父亲,愿您老人家在天堂里一切安好!

    【审核人:站长】

        标题:魏菊平:我的父亲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17430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