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王继如:寻找一个人的村庄

  • 作者:王继如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5-24 09:50:27
  • 被阅读0
  •   早春时节,去磐安抽蓄公司看望新上任的同事,磐安供电的龙兄和卢书记陪同,顺道再次去了榉溪老村。

      龙兄是个讲究的人,他讲究心气相投,讲究情缘相随。这几年来他不但一直研读易经八卦,并且粗通中医中药。跟他在一起,冷不丁的冷幽默,如果没有思想准备,很容易会被他撞一下腰。每天读他的微信朋友圈,从拆字释义到英文单词演义、中药偏方到哲学思考、文化信仰和股市起伏,无所不有,无奇不怪,可以增进很多知识,时间长了便也跟他一样智慧通透起来。因此有他陪着,出奇不意就是个常态。

      榉溪古村在两年前的秋天,龙兄陪我们访问过,榉溪的孔氏家庙也参拜过。榉溪的古桧树、卵石小径和明堂十八间,也都走过看过。昨天下午听了即将上马的抽蓄项目介绍,突然想起还应该再来看看榉溪的孔庙。

      磐安将要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静态总投资在70亿上下,这是磐安有史以来最大的单项投资,项目很好地利用了大盘山的地势条件,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可以相信这个项目的实施,必将带动磐安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为磐安注入新发展的新动能。项目由国网新源公司和浙江电力公司合资建设。这很自然会让人想起900年前孔府的那次南迁之行,想起榉溪孔庙前那株生长了900年依然葳蕤茂盛着的老桧树。

      卯兔年早春的讯息已经发出,不知道老桧树的新芽发了没有?

      早上我们从云上花溪出发,约半小时后抵达孔庙,一位姑娘已经站在桥边等候。卢书记上前确认,姑娘自我介绍姓“采”,名“方山”。这是第一次遇到“采”姓。她还介绍,从周总理故乡淮安过来,现在是“杏坛书院”人,师从卢大师。当时并没有留意什么书院,只记住她是周恩来故乡的人。采姑娘从家庙门口的两块铭碑——县保和国保说起,称这座婺州孔庙现在确凿已经是三分之一孔子。家庙、文庙和大成殿,古桧树与孔子世系,她都给我们一一做了科普,相当专业。她还告诉我们,榉溪的这座家庙是孔氏后人第四次异地重建的国保。从1997年的县保到2006年的国保,中间跳级越过了省保,过程中故事很多,许多缘份和命定,都在不经意间提供了助力。她领我们看穿堂的柱础,原来家庙一次次地异地重建,却是有规矩和传承的,一定要把旧庙的一些老物件,搬到新庙里,融入到新庙的构件里。譬如这里的4个石础,经考证确认是南宋原物,就是世代相传而来的。曾经有文物贩子开价,从每只5000元,飙升至10000元收购。当初倘若成交了,事情的性质也就变了,孔庙的属性自然也变了。不愧是传承了祖训的人们,在诱惑面前依然能够秉持内心的守望。站在连接正堂和戏台的穿堂,看廊柱下的石础,宋、明、清依序而列,经小采指点,三个朝代石础各自的形制和审美特点,泾渭分明。常说历史藏在细节里,榉溪孔氏家庙的底蕴也藏在这几基石础里。

      孔圣人上方牌匾上书的“如在”,厚重无华。带着“如在”的怀想,采姑娘领我们来到九思堂隔壁的杏坛书院。这是两年前不曾到访的。“杏坛书院”是榉溪的家传,现在在村中心的一个四合院里。采姑娘指着院门口的一块指示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村庄”图文展示正在进行中。入院看,这是个很紧凑的四合院,其中一半的房子做了书房和展厅。这时迎上来一位道士装束的中年男子,就是书院的主人了,却与陪同我们的卢书记同名同姓,姓卢名震,很是巧合。

      见面后他先领我们看他的书房兼工作室,介绍他们“越在地,越美丽”的传统文化古村落保护工程,然后去看他们“一个人的村庄”图文展。这是“杏坛书院”恢复以来的一期工程,他们通过田野调查的办法,把淹没在榉溪村日月晨昏里的典型日常和能工巧匠一个一个地挖掘出来,如开新灶仪典、做土香程序,如画佛头、百家饭……用她们的时光和她们的热爱,聆听、记录、复原,还儒家伦理和思想于这个千年老村的生活家常,用文字、图片和实物,再做成展,做成书,做成形而上的书院大成。

      站在“一个人的村庄”展示厅里,遥想900年、2500年的迤逦,多少虔诚、多少脉动,都抛掷在历史的尘埃里,只留下不绝如缕的烟火,依旧沿着村前绵长的涓涓细流,川流不息!在家庙的孔圣人像前看“如在”,多少有些虚无,有些玄幻;站在“一个人的村庄”里再看“如在”,瞬间觉得所有的“如在”都是伸手可摸的,倾耳可听的了。

      我把自己的这个觉悟告诉卢大师和陪我们的龙兄,由此我们讨论书院正在展出的,是“一个,人的村庄”还是“一个人的,村庄”?就说这个榉溪古村,抑或是婺州孔庙,还有杏坛书院,都是可以因一个人而成就,而复活的,但关键应该是它必须是“人的”。卢大师说了邻县的拯救老村行动,说是县委书记要求委办局的中层干部们回老家,去把老房子修膳好,把自己的根扎扎实。让大家去修房,不是去跟左邻右舍争地皮争面子,要通过修房把自己的族群、自己的根脉接上去,为乡村振兴贡献乡情乡愿,真正让乡愁看得见摸得着。从他赞赏的口气听来,对于这位书记的所作所为,当然是肯定并且还有几分仰慕的。其实后来我知道,卢震自己辞去大学老师的公职,放下自己的诊所,背井离乡来榉溪,接续起复活书院的差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正准备从书院起身,龙兄又把县里的文联主席和作家协会主席请来。作协主席叫胡海燕,是女作家,被省文联列入“青荷”培养计划。她以榉溪为主题的散文集《如在》的出版社责任编辑,也是《蕴溪园随笔》集的编辑,说来又多了一分关联。

      在九思堂外的巷子里,在榉溪燕川桥上,在古桧树下……在榉溪的每一个角落里,都会有“如在”的感受。也许,散文集《如在》可以给予更多的开示吧?

      文联吴主席其实是一位诗人,我不知道是大磐山的靑水绿水,滋养了诗人?还是诗人眼里含着的深情泪水,润饰了大磐山的沟沟壑壑?其实诗的山水和山水的诗,又怎么可以分清呢。美好的世界应当是相互成就、共同和谐的。吴主席告诉我们,马上要迎来磐安复县40周年了,各行各业都在“微改造、精提升”,文联各界也在纷起响应,抒写这个美好的时代和磐安灵动的山水。

      在我们从村里出来的路上,回响起一个个人的村庄,何尝不是一座座文化的抽水蓄能站呢?历史与传统的引流渠把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导流进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大业中,让乡愁的阳光照进现实的纷繁,还有什么聚合反应可以超越它的呢?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如在,找寻了一个人的村庄!

      (2023,2,26)

    【审核人:站长】

        标题:王继如:寻找一个人的村庄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17252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