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史昭虎:不遵天道,“禄山”不安

  • 作者:史昭虎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04-23 11:46:18
  • 被阅读0
  •   “随人畜养宁知父,负主恩私岂有君。

      逆气终然遭逆报,可怜四海乱如云。”

      ——【宋】徐钧

      攀爬上杨贵妃挺拔的玉峰,安禄山跨在一匹肥马之上,将大唐的江山践踏得狼烟四起、支离破碎。

      写这篇小文的时候,我很想知道安禄山与杨玉环二人是在怎样的一种情形之下第一次偶然相逢的。于是乎追根溯源,终于在《新唐书后妃列传》中搜寻到这么一句话:“初,安禄山有边功,帝宠之,诏与诸姨约为兄弟,而禄山母事妃……”可见,将这只披着羊皮的狼引入后宫、疯狂撕咬大唐的江山与尊严的并非别人,乃是大唐江山的主宰唐玄宗本人。

      让我们来见识一下安禄山的这次“边功”吧。

      公元745年农历九月,契丹与奚两个番邦的首领杀掉了大唐送来和亲的静乐、宜芳两位公主后准备叛乱,安禄山得知后,唯恐天下不乱地隔岸观火。及至这两个番邦的军队对唐大举入侵,安禄山这才向上汇报并应诏发兵征讨。第二年,在“春城无处不飞花”美好季节里,安禄山受唐玄宗的邀请,春风得意地来到向往已久的金銮殿上,慷慨激昂、添枝加叶地向唐玄宗述说平叛的经过。并且还无中生有地向皇上汇报说:“我在平息了叛乱之后,梦见了凌烟阁的功臣李靖和李勣向我求食,我就在北郡建了个祠堂,不久,祠堂的大梁上竟然生出了芝草。”玄宗皇帝对安禄山的鬼话深信不疑,以为自己又得到了一位可以依重的股肱之臣。为了让安禄山死心塌地地效忠,意味深长地将自己宠幸的贵妃娘娘和虢国夫人等三个姨姐介绍给了安禄山,并让他们以兄妹相称。奸滑的安禄山竟然寡廉鲜耻地拜杨玉环为“干娘”。当安禄山贪婪的目光从杨玉环饱满的胸脯上扫过之时,使劲咽了一下口水。安禄山咽进肚里的,除了“有奶就是娘”的野心之外,还有一丝沾满口水的淫笑……

      这是有据可考的安禄山立下的唯一一次“大功”。

      其实,安禄山在宦海里捞取的第一桶金,也是在认了干爹后得来的。

      安禄山出生于公元703年的正月初一。其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巫师,因婚久不孕,便到轧荦山祈祷,岂料“孕”气真的很快就来了。安禄山在出生的时候,毡房的四周野兽齐鸣、舞之蹈之。时任大唐范阳节度使的张仁愿闻听后以为不祥,欲除之,竟被其侥幸躲过。阿史德氏认为是轧荦山的神灵赐予并护佑了这个刚出生的儿子,于是就以“轧荦山”(突厥语意为战神)为儿子命名。时日不长,“战神”克死了父亲,轧荦山随母嫁到了安延偃家中,被更名为“安禄山”,安延偃希望自己的继子将来的禄位可与山比高。安禄山在突厥部落里慢慢长大,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六种番邦的语言。

      如果不是因为一次偷盗失手,恐怕安禄山永远只能在市井之中过着平淡的日子。

      公元732年,30岁的单身汉安禄山到幽州去偷羊,不幸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拿住。就在张司令欲棒杀安禄山时,安禄山大叫道:“大人为什么不留下我为你建功立业呢!”安禄山的这一嗓子出乎张守珪的意料,很是好奇地立马放了他。只是令张守珪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好奇,日后竟然让杨玉环在马嵬坡被丈夫所赐的一条白绫勒得香魂西归。死里逃生的安禄山摇身一变成了张司令帐下的一名侦查兵。凭借着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和一膀子蛮力,安禄山和好兄弟史思明每次外出侦查归来必有所获。有时,安禄山把契丹等番邦军队里熟悉的士卒请出来喝下了蒙汗药的酒,然后便将他们的头一一砍下带回来邀功。张守珪认为孺子可教,就把白白胖胖如冬瓜般的安禄山认作了干儿子。从此之后,安禄山在干爹的羽翼之下步步高升,直至坐上幽州副节度使的宝座。

      不能不佩服安禄山在生死关头的泼皮胆大!想当年,年届不惑、诗书满腹的孟浩然在唐玄宗面试之时,却未能表现出“浩然”之气,因过度紧张、脱口而出的一句“不才明主弃”,让江湖之上永远留下了带有浓郁山水味的“孟襄阳”的雅号。

      仔细看一下《新唐书》中对安禄山性格的描述:奸诈好妒,善于察言观色、揣摩领导的心意,皮厚腹黑、挥金如土。一字不识的安禄山之所以能够在官场中混得风生水起,想必也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吧”。

      安禄山是个不满足于现状的人。野心勃勃的他知道,如果要想进入大唐权力的核心,必须得到大唐天子这个“一把手”的赏识,而凭自己一介副节度使的官位,这样的机会真是千载难逢。所以,每当年终皇上派来负责绩效考评的人到来时,安禄山总要拿出巧取豪夺而来的金银财宝大把大把地进行贿赂;如果有朝廷的要员路过,安禄山亦必投其所好,曲意逢迎。于是,所有能在皇上面前能说上话的人、即便是当朝宰相李林甫,无不对安禄山赞不绝口,终让唐玄宗“贿”眼识才。尤其是叩拜在杨贵妃的石榴裙下之后,四十四的安禄山在二十八岁的“干娘”为其洗浴的朦胧雾气中平步青云。

      如果借用现在流行的一个词汇,安禄山是个典型的“两面人”。欺上瞒下、阳奉阴违。论其阴险狠毒,连“夜带刀”、杀得吐番不敢越临洮牧马的哥舒翰也忌惮三分,有时甚至于到了让人谈“山”色变的地步。

      公元752年,安禄山奉旨讨伐契丹,大军出发时,安禄山志在必得,号令每个士兵都带上一根绳子,打算把契丹人悉数绑回。部队昼夜急行军三百余里到达天门岭时,大雨滂沱,士兵因弓弦松弛射不了箭。但安禄山不听手下大将何思德的忠告,强令士兵攻打严阵以待的契丹军队,结果被打得鼻青脸肿、晕头转向,跟着跑回来的士兵寥寥无几。事后,安禄山以何思德战前动摇军心致败将其斩首。为了保住大唐天子的宠幸,安禄山准备再次起兵,带上自己的全部人马攻打契丹。唐玄宗听说后,让自己的爱将朔方节度使阿布思率兵助安禄山一臂之力。安禄山知道自己的军事才能远不及阿布思,生怕他抢了自己的风头,打算伺机将其暗中除掉。安禄山先上表唐玄宗,说凭着自己的二十万大军这次足以扫平契丹,然后又让大军在阿布思的驻地周围扎驻。阿布思见安禄山居心叵测,急急逃奔大漠而去。安禄山于是将其部队尽皆收为已有,势力越发强大。

      当然,不是没有人看出安禄山的狼子野心。太子李亨就多次提醒其父。这个精于音律、可在上百人的演奏中即使错了个音符也难逃其耳的大唐天子,却未能听见早已擂响、动地而来的渔阳鼙鼓声……

      精于算计的安禄山最终还是被自己的儿子给坑了。公元757年,仅做了三百五十五天大燕“雄武”皇帝的安禄山死了,死在了亦想做皇帝的安庆绪的阴谋之中,死在了其所宠幸的太监李猪儿锋利的大刀之下。这个效仿青藤一样攀爬的冬瓜,最终被摔得粉身碎骨。安禄山的兴亡史再一次昭示世人,不遵天道的“禄山”,不安!

    【审核人:雨祺】

        标题:史昭虎:不遵天道,“禄山”不安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1720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