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田园散文
文章内容页

晨曦:农村宴席

  • 作者:凝尘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5-05 07:18:46
  • 被阅读0
  •   久远的记忆几乎在脑海中慢慢淡去,那些人、那些物、那些事在心中开始变得朦胧起来。闲着,回忆那些触动情感的事,总有一股想写出来的冲动。

      五·一回老家,看到村里头某某家的地坪里搭起了鲜红的大拱棚,便知,这是要办宴席了。

      在我的老家农村,婚嫁喜宴、新居落成宴、寿宴、满月宴、升学宴等等都是农村老家人最想、最喜欢吆的事,虽说摆宴席的场所有点土气,却上下散着儒味,有传承,有讲究,有着久远的历史文化沉淀。

      如真要举办一场农村喜宴,主家一个月前就要和族房中的长辈商量筹划本次喜宴如何办,择优日期,宴席标准,请哪个厨师,谁当总管,谁接客,谁登礼,谁分客烟,谁管帐房等等人事安排。经过反复商讨之后,把本次喜宴的主厨确定下来,主厨一般都是本村里有名的厨师。他们有一手拿手的好厨艺,虽说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但却有着举办农村喜宴的丰富经验,在地方上很有名。

      请来的主厨会按照主家宴席的标准桌数和要求来预算,然后开出所需的材料菜单。交由总管安排人员去采买。在那个年代的农村,经济条件远不如现在可以到酒店里订席,举行婚礼。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条件日益提高,现在的婚庆喜宴非常讲排场,随之而来的攀比心也节节攀升。

      宴席的桌上从原来的十碗,到后来的摆四冷、四热,再到现在的四碟、卤味拼盘一路升级。而原来摆在桌面上的橙汁饮料、到现在的牛奶、酸奶、加小饮品、啤酒、白酒,十大碗、水果拼盘、点心、小礼盒、香烟。而那个年代的酒席就只有简单的4寸口土碗“十碗”是也,即:第一碗炸肉(实质的面粉一坨)、第二碗清炖鸡(掺杂一些猪杂、心脏)、第三碗干笋……十碗上完算得上是当时的高水准了。在那个年代能吃到一次宴席,算是极大的生活改善,足够回味很长一段时间。

      主厨的菜单开出来,有期的日子转眼临近,来帮忙的邻里族侄们就会分工作安排,架拱棚、铺桌子、摆碗筷、摆酒水饮料、有条不紊的按分工进行。

      喜庆的日子前一天,主办喜宴的家里早就热热闹闹。那个年代没有现在这么流行的趋势,物资匮乏,没有这么丰富方便。也没桌凳碗筷租赁,没大红拱棚架设,没有服务队,没有腰鼓队,没有乐队、沒有气球、没有拱门。如需要的桌凳、碗筷也是全靠来帮忙的人到村里各家各户去借。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农村,都深深地懂得一个道理,家家户户都会布上一些人情。特别是在这种大喜大庆的大事当下,乡里乡亲都会主动的助人助力,这也是为了以后给自家积攒一些“人气”,不至于哪天到了自家有事时显得“冷冷清清,无人助力”。

      日期前天,部分帮忙的就会到来,例如写办的,将写好的喜联贴上墙。在贴喜联的同时,会在大门口右边墙上贴上一张红纸黑字的人事名单。人事单上,从总管、主厨、接客、登礼薄、打盘、下菜、烧火、挑水、烧茶、洗碗、打扫卫生,每一环节都落实到人。到了下午,主厨的师傅们进入厨房就开始忙活起来了,配菜、切菜、起卤锅、泡炸肉、炸丸子、炸花生米、扣碗等有条不紊的准备起来。拱棚里的说话声、碗盘声、搬桌凳的撞击声,还有女人的叨叨声、孩子们的嘻闹声都混在一起,不绝于耳……

      喜宴在时悠扬,棚子里面,摆上十几张一米的圆桌,(看地坪的大小来定)桌周围摆上九个小圆凳,每桌坐9人。老家喜宴一般要开两席,一席大约开十几桌或二十几桌。每席客人坐次都是层次分明的。主亲都会安排坐在厅堂,分客人的身份大小,一般是按一舅、二姑、三姨、四表这样排坐,总管会一一将其安席入坐,由东向西排位入席。这个排位有时要看亲戚人数来布局桌子,桌子的布局非常有讲究,有“品”字型,有“田”字型,有梅花型,有倒“品”字等等。所以,这个主亲的入位很有礼仪讲究和历史文化的沉淀。安排了主客坐下,而地方客人就自己找位子随坐。开席前,两人一组负责几桌打盘下菜,几组人按桌席顺序进行分配好。打盘人用一个木制的长方盘,或不锈钢长方盘,一次端上4碗或6碗(看碗的大小),下菜的人会按自己组内桌席的顺序,将打盘人端来的每一道菜依次上桌。开席前打盘的端来层层堆叠的四小碟、下菜的人跟随挨桌分摆,来吃喜宴的人也陆续入席就坐。

      最让人铭心的是那个卤味大拼盘。村里人第一次吃模仿城里的酒席,大家以为卤味拼盘一上桌就是喜宴的主菜。其实,后面上的十大碗才是喜宴的主宴菜呢?

      无论你在外吃过多少山珍海味、农村老家的宴席十大碗是最难忘的。喜宴上的四碟,卤水拼盘对孩子们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力。四碟分为“二水果一糖果一坚果”,(这四碟、由主家自行安排,各家安排的不一样)。如卤味拼盘里面有“卤牛肉、卤猪肉、卤猪耳朵、卤牛百叶、卤豆腐干”。拼盘上桌就飘出一股四溢飘香的浓浓卤味。打盘的人和下盘的人一会来给每桌收回小碟和拼盘,填出地方,要上主菜十大碗了。如此时的大人、小孩吃着卤水拼盘里的牛肉、猪耳朵嚼着满嘴喷香,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美味过于勾人,总有孩子舍不得拼盘里还剩着的几片牛肉和豆腐干,也不装假,全然不顾他人笑话,抄起筷子一挟,全挟到自己的小碗里,引得大人一阵哈哈大笑。

      在沸扬的歌舞表演中,第一道主菜“虎皮蛋”端上桌了,将宴席推向高潮,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头号菜,上面有多种花样的盖菜,盖菜底下是虎皮蛋(头道菜有的是蛋饺、有的是炸肉,看主家的安排),筷子一挟,被汤水渗透了的虎皮蛋,吃到嘴里软嫩多汁可口。这道菜看似简单,其实最考验厨师的水平,泡虎皮蛋工序比较多,泡的过程中油温不能太高,高了就容易泡焦。每一道菜都要趁热吃,席间只听到“好吃、好吃,味道蛮好的”一片赞美声,接下来第二碗清炖鸡(有的是黄焖鸡,有的是卤鸡腿,取决主家的要求),第三碗三湘百叶,第四,第五……伴随着一句你“恰冇”,宴席就要进入尾声了。下菜的上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青菜,青菜上面飘着几朵黑木耳和几片猪肝带汤,这是宴席间最后一道菜了。一般等这道菜上来时,基本上人都已离席,留下的只是几个年纪大的人,吃的比较慢的老人留在席间。这道菜也基本倒了的比较多,吃的少。离席的人拿着各自的那份小礼盒和小饮料与主家谢情散去。留下的残食就等待各组人员来收拾,准备下一席的布局。

      伴着喜宴的气氛,舞台车上的表演高涨仿佛让坐席的人全然忽略了去,确又在而今“攀比之风”的喜宴中总觉得少了灵魂、少了滋味。小时候老家尚无腰鼓队、吹乐队,无论红白喜事都是一席酒菜了事。如现在,不论是红白喜事,攀比成了一种炫耀和潮流。请流动舞台车,请多支腰鼓队,乐队。请来的红白喜事乐队通常是3到5支,一支队伍十六七人,多的达二十来人。有大鼓、小鼓、腰鼓,鼓就几种。乐队每人掌握一种乐器,舞台表演既演唱时代歌舞又兼唱地方灯戏,或来一名曲花鼓戏“刘海砍樵”,或一曲欢快旋律的“康定情歌”,或“迎亲”、“恭喜发财”,或缓、或急的节奏声……艺人们欢快的陶醉于自己的表演中,演唱到高潮时,伴随着一阵阵宾客入席、离席,是那么地相得益彰、自然犹如无感,让人沉浸于戏中?席中?却不自知。

      这就是我老家农村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最熟悉的味道、最熟悉的乡韵恍若跟前。一首“今儿个真高兴”的演唱歌曲开始,喜宴在嘈杂声中又开始了新的一轮席中入坐。

    【审核人:雨祺】

        标题:晨曦:农村宴席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tianyuan/6130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