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田园散文
文章内容页

王华:博望有座桥

  • 作者:明明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12-10 23:28:30
  • 被阅读0
  •   在博望,走过大大小小的桥,唯独丹阳河上的叶家桥让人念念不忘。

      那是今年秋天的一个日子,我随作协的朋友应邀前往博望新市,采访一位市政协委员,他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一位酿酒行业的企业家。他的小小的酒作坊就在叶家桥附近,趁着采访的间隙,一帮朋友就来到叶家桥上。

      暖暖的阳光从巨大的古树枝叶中伸出手来,似乎在轻抚秋天的额头。以往汩汩流淌的丹阳河水似乎在那时顷刻安静了下来,流经千年,河水在找到故乡最熟悉的亲人、最清净的村庄和最“诗经”的阡陌后,愿意与这座古老的石拱桥轻轻耳语,陪伴终生。

      这位政协委员告诉我,当地百姓把这座五孔石拱桥唤作叶家桥。它横跨丹阳河,连接薛津、新市,是历史上当涂至溧水官道上的重要桥梁。明弘治年间,丹阳河一度繁华,大小商船穿梭不息,新市镇自然成了南北商贾和货物流通的结集地。为方便两岸百姓出行,当地望族叶员外便捐资修建了大型石拱桥。

      古之当涂,堪称水乡。石桥、木桥多见,就连太平府辖域通连长江的最大支流采石河道,也只有三座三孔拱桥,其结构、形态、用料和工艺与叶家桥并无二致,单只缺了一个气势。叶家桥为五孔,其长、高、宽均胜过周边其他桥梁,其磅礴气势更是无可比拟,说是“江东第一桥”毫不为过。

      当涂地区古来迷信,凡有桥梁建成,为保出入平安、千年永固,须有童男或童女作为祭物,称为“顶桥梁”。叶员外的独生女便与父亲商议,愿意以身祭桥,换来百姓风调雨顺。心地善良、通情达理、貌美如花的女儿洒泪作别老父,瞬间投身丹阳河。当地村民无不感激叶员外父女二人的功德,官府也将叶家村改名为叶家桥,并立一座“女儿碑”万世留名。

      寻遍叶家桥,“女儿碑”早已无存,倒是桥头古树茂盛,树下静默着一座庵寺,在暮鼓晨钟中倾听云影风声,祈祷国泰民安。

      叶家桥,现已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边怀古,放眼望去,丹阳河从横山山脉蜿蜒而下,穿过博望,把秀美的山川大地揽入怀中。古镇博望北倚横山,南濒石臼湖。境内现存博望西林禅寺、大王庙、新市横山石门石刻、澄心寺、丹阳炼丹老炉、灵光禅寺、龙泉禅寺等众多的历史人文古迹。犹如一本线装的长卷,古往今来,依然读不

      尽她的钟灵毓秀,读不尽她的万古风流。

      这几年,我曾多次赴这片土地采访,每一次采访都被这片土地和奋斗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所感动。不久前,我又得知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正式印发,“支持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纳入其中,南京与马鞍山两地共同签署了《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两年来,马鞍山市依托良好的区位和合作基础,以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建立博望区与江宁区联动推进机制,打破行政壁垒束缚,统筹推进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生态共保、产城融合同城化发展和毗邻地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等方面工作,在江宁-博望566平方公里,尤其是毗邻地区30平方公里核心区内,擎画出一幅省际毗邻地区融合发展的崭新画卷。

      同在一片蓝天,共有美丽家园。

      近年来,博望以规划编制、交通等基础设施、生态共保等方面为切入点,推进跨界一体化发展。博望区与江宁区规划同图、计划同步,编制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协同发展规划、建设规划、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

      从生态切入,两区建立联动机制,对片区内“山水林田湖草”进行整体梳理、联动保护,建立“联合河长”制度加强水环境治理,制定《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生态治理工作方案》,并就生态联防联治、丹阳河跨界流域综合治理、森林防火防虫联防联控、石臼湖综合治理等项目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处处飞花,步步入画。如今的丹阳河和石臼湖,宛如两枚眉清目秀的江南女子,岸含笑,水含情。走在大堤上,抬望眼,湿地新生的芦苇、漫天飞舞的鸟儿与清澈空旷的水面交相辉映,好一幅美丽多姿的生态画卷!

      从叶家桥驱车不多远,就能看到烟波浩渺的石臼湖。

      “湖有元气运,烟波浩难止。龟游莲叶上,鱼戏芦花里。少妇棹轻舟,歌声逐流水。”循着大诗人李白畅游石臼湖写下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到,石臼湖一碧万顷、水天一色;鱼虾肥美、禽鸟齐飞;芦花荡漾,莲叶田田。诗人远足而去,诗歌流淌千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线装的博望终于脱下蓑衣斗笠,迈出木质的门槛,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

      老博望的人大概不会忘记,“先有趟子街,后有博望街”。走在时光斑驳的村落小街,拴马石、木横梁、青砖、黑瓦、石碑等老物件或隐或见,青石板的巷子却不见了踪影。一道道镌刻着沧桑风雨和经年印记的青石板,虽然被一条又窄又细的水泥路所遮掩,但古巷风骨却永远挂在老屋的门楣。从湖畔吹来的风,拍打着小街人家泛白的春联,给这个古老的临湖而居的村落平添了一份祥和,一份安然和宁静。

      说起三月三的庙会,老博望的人如数家珍。清朝乾隆二十七年,为纪念夏禹部下治水有功的官员张勃(号祠山),村里三堡七姓的村民自发筹资建庙,供奉祠山神像,保佑子嗣平安。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湖水渐涨,为求吉祥,遂以此日作为祭祀日。祭祀期为四天,除了农牧渔业用品交流有无,族长们还会邀请各路戏班搭台唱戏。当年,戏台周围人头攒动,四乡八邻的人们乘兴而来,台上咿咿呀呀,台下人声鼎沸,戏里戏外,剧情悲欢离合,人生五味杂陈。

      清朝末年至建国后,博望人尚有自己的戏班,到了文革“破四旧”,大庙毁于一旦,神像被毁,戏班解散,戏服道具一应物品全部焚烧殆尽,取而代之的是革命样板戏。直至八十年代中期,三月三庙会得以重新恢复。

      近些年来,为保护石臼湖湿地生态,政府取消了围湖造田和围网捕鱼,鼓励长裕人发展特色养殖和生态旅游。还原天然湿地风貌、打造富庶渔乡盛景的举措,使这个纯净、天然的淡水湖泊显现出巨大的商机与潜力。石臼湖的银鱼、螃蟹、野鸭“三珍”名闻遐迩,昔日“日出一斗金,夜出一斗银”的田园梦想,再次照进博望人的现实。

      农渔体验、水产养殖、芦风湿地、生态绿廊,随着一幅幅壮美的画卷铺展开来,博望的渔港新城也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富裕了的博望人一如既往请来戏班,不管是三月三的庙会,还是平常的节假日,爱听戏曲的“老博望”,还会如约来到广场中央,听《汉宫惊魂》,听《四郎探母》,听《国太还朝》,听《杨门女将》,从历朝历代的人和事,品新时代的国与家。

      石臼湖湖里湖外,处处都有湖鲜和美食的诱惑。

      石臼湖鱼蟹丰盈,肉多味美自不必说,博望人还会制作一道开胃小菜,名曰:“博望香菜”。每年快要入冬的时节,长裕人把白菜洗净、日晒,在白菜晒成六成干的时候,撒入细盐、椒末、麻油、蒜泥等佐料加以腌制、密封。假以时日开封后,那满坛香味扑面而来,实为下酒和佐餐的一道绝妙小品。因为各家做法不同,风味自然不同,但每家每户制作的香菜口口相传,远销到苏锡常、浙江乃至全国各地。

      距叶家桥不远处,还有一座山,名曰:横山。

      横山,自古就被文人比作“世外桃源”,因峰峦叠嶂、四望皆横而得名。李白、陶渊明、陶弘景、葛洪、吴筠等均在此地留下过痕迹。史料记载,李白在横山写了三首诗,“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便是其中的一首。

      当年,若是李白下了横山往东行走,不出数里,便会来到山色氤氲、阡陌纵横的一座叫做赵家甸的小山村,这里盛产美酒。感怀之间,大诗人兴许还会行吟出更多万千愁绪的诗来。

      当然,这只是笑谈。但是,赵家甸和周边一座座村落间的灵山秀水和田园清韵,却是让人流连忘返和恋恋不舍的。千百年来,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片水;还是那抹淡淡的乡愁,淡淡地涂抹在你的心间和眼眸。

      站在横山俯瞰,古老的村庄甲秀一方,满目苍翠。源于横山的丹阳河,在一处处村落驻留片刻后,径直流向几十里外的石臼湖。印象较深的还有博望王富村的“采茶灯”,可谓堪称一绝。自明代永乐年间流传至今,村民们为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人丁兴旺,每三年一次的农历正月初八,就要在村里耍灯唱戏。王富的采茶灯一律为手工制作,竹篾的骨架五色纸,蜡烛挑亮剪纸的花。十二只花篮十二朵云,寓意来年的好兆头。采茶灯扎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分别由12名八、九岁的男孩和12名八、九岁的女孩挑起来,孩子们一边唱起熟稔的黄梅调,一边跳起欢乐的舞蹈。

      挑灯的约摸五十多人,护灯的队伍则多达二、三百人。他们挑着花担、茶担、货担一路随行,乐乐呵呵一场灯唱下来,历时一个多小时。周边几十里开外的村民不分男女老少,纷纷携家带口赶来观赏,那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场面真是让人久违。有时候,为了祈求吉祥平安,相邻的村落也邀请王富的茶灯去表演。静谧的冬夜,游灯的队伍如一条长龙,蜿蜒在田垄山林间,给夜幕下这片古老的土地,更增添了几多神秘的色彩。

      让绿色回归绿色,让自然回归自然。

      在悦享四季的博望,你可以提篮采茶、挖竹笋、找野菜;可以挖红薯、赏秋叶、摘瓜果;可以围炉煮茗,吃一锅地道的农家菜,,喝一口自酿的米酒。对那些故乡情结十分浓郁的博望人来说,乡愁是一种爱,也是一种恩;是一份热,更是一份情。

      叶家桥畔,米酒飘香。一路陪同我采访的市政协委员、夏进酒业公司的老总夏来宝自小就生活在这里。好山出好水,好水作佳酿。说起自家的米酒,他的脸上总是浮现出灿烂的笑容。“叶家桥”美酒起源于清道光年间,百年来都是沿袭古法制作。作为第五代传人,为了接续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坚持以当地的优质糯米为原料,引甘冽的横山泉水,在传统酿酒的基础上,为“叶家桥”酒创新出不同的系列、不同的品种。因其秉承“喝得起,放心喝”“良心酿酒,诚心待客”的理念,自酿的美酒在苏浙皖等长三角地区很受欢迎。

      致富后的夏来宝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不断多行善事,回报社会,受其捐助的乡邻百姓不计其数。“渡人就是渡己”,“给人一盏灯,照见一份亮”,质朴的语言如同叶家桥上的青石板,经过风雨淘洗,却依然泛出历史的醇厚和人性的光辉。

      叶家桥,是一座连心的桥,也是一座希望的桥。她载得动故土的乡愁,见证了家乡的发展,也经得起时代的打磨。并且,有了这样一座桥梁,奋斗着的人们总会找到梦想的彼岸。

      山间一片月,得得马蹄声。

      从叶家桥驶过的久远的岁月,在青石板的桥面留下了一道道深深浅浅的辙印。我突然想到,这每一道辙印,都是对时光的歌咏,对岁月的留恋和对新生活的赞美!

    【审核人:雨祺】

        标题:王华:博望有座桥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tianyuan/5199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