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故事大全历史故事
文章内容页

武斌:一生知己方山子陈慥

  • 作者:武斌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4-04-28 13:31:16
  • 被阅读0
  •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正月,苏轼从开封被贬黄州。经陈州、蔡州、光山、从新息渡过淮河,进入湖北加禄镇,到麻城境内。苏轼长子苏迈一路相随左右,苏轼在他的《过淮》诗里,对儿子的夸奖毫不吝啬:“独喜小儿子,少小事安佚。相从艰难中,肝肺如铁石。便应与晤语,何止寄衰疾。 度关山,过麻城,转入岐亭(湖北麻城)以北二十余里。”

      元丰三年(1080年)正月二十五日,此时我们的方山子陈慥就隆重登场了,陈慥亲自乘马来迎接。苏轼跋涉了数十天,他乡遇故知,真是喜出望外。正在行路的苏氏父子,却看见对面有人骑匹白马,自山上奔驰而下,及至近前,那人稍一愣神,却在马上跟苏轼打起招呼。苏轼认出了对方,竟然是他的朋友陈慥陈季常!这意外的邂逅,让他一时回不过神来。苏轼做梦也想不到,陈慥竟然会出现在这个地方。陈慥是苏轼在陕西凤翔任“签判”时上司陈希亮的第四子。握手寒暄,叙了半天旧,陈慥问及苏轼缘何来到此地,苏轼便将“乌台诗案”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得知苏轼贬官经过,陈慥并不置一词,他只是大笑起来,从此绝口不提此事。陈慥热情地邀请苏轼父子到“静庵”的茅屋家里小住。陈家住在山上的一座木屋里,内中摆设相当俭朴,遍观全屋,居然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但看陈妻及奴婢们,大家都泰然自得,并无任何愁苦之情,苏轼忍不住暗暗称奇。陈氏本系富裕人家,拥有许多良田,在洛阳也置办了相当家产,怎么会甘心居于如此简陋之地?苏轼感慨陈慥悟透尘世,遁居山林,过着飘然世外的隐居生活。亦说明陈慥超然脱俗。陈慥以好客闻名,此次偶遇老友,更加不能例外,一家上下齐齐出动,张罗酒食,鸡鸭鱼鹅,特产果蔬,好好为这位朋友压个惊。心中的凄楚和悲哀,也一下子消减许多。友谊像温暖的炉火,让这颗冰冻的心渐渐复苏。于清新空旷的山林当中,两个多年不见的老友对坐,喝着小酒,聊着闲天,是苏轼很久未有的享受。他酒量一般,却喜欢杯中物,皆因为借酒助兴,谈话更容易深入,情致越发高昂。在陈家小住的五日,是他这一路上最为温暖的日子。五天之后,父子二人继续赶路,方山子隐居的歧亭与黄州只有一百二十余里。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初一,终于到达黄州,用时一个月整。

      如今在麻城市歧亭镇杏花村境内有三名士墓,为清代于成龙修建,“宋贤祠”后的大桂花树旁,陈季常墓居中,甘望鲁墓居左,张憨子墓居右。陈季常就是苏轼的好友陈慥。

      陈慥字季常,因为隐居时戴的帽子“方耸而高”,又被世人称为“方山子”。苏轼在元丰四年(1081年)写了《方山子传》,其文曰:“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遯于光、黄间,曰歧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歧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苏轼谪居的四年中,陈慥曾七次来访,苏轼也有三次前往岐亭做客,每次相聚,往往盘桓十多天,总是远送数十里。在《陈季常见过三首》其二中,苏轼这样写道:“送君四十里,只使一帆风。江边千树柳,落我酒杯中。此行非远别,此乐固无穷。但愿长如此,来往一生同。”相知相契的友谊,使苏轼不再寂寞,他祈祷这种友谊能够地久天长。二人的情谊也不是方山子的一厢情愿,苏轼对方山子的情谊也尤为深厚。通过苏轼作的诗词,我们可以看到不仅“方山子”陈慥经常去往苏轼的住所,而且苏轼也常常去“方山子”陈慥的住所。黄州与方山子隐居的歧亭相距一百二十余里,两位友人却因为友谊而不觉奔波的劳累。当陈慥来寻苏轼时,苏轼亲自参与设计和建造的“雪堂”来供方山子居住,方山子也在苏轼每次去歧亭寻他时,杀鸡宰鹅来招待苏轼,为此苏轼还专门写了一首诗,希望方山子陈慥不再为他杀生,每条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在收到这封信之后,陈慥果然不再杀生。每次与陈慥相聚,苏轼总是少不了好酒好菜招待他。为此,苏轼还写下了一首《陈季常自岐亭见访郡中及旧州诸豪争欲邀致之》:“孟公好饮宁论斗,醉后关门防客走。不妨闲过左阿君,百谪终为贤太守。老居闾里自浮沉,笑问伯松何苦心。忽然载酒从陋巷,为爱扬雄作酒箴。长安富儿求一过,千金寿君君笑唾。汝家安得客孟公,从来只识陈惊座。”这首诗首句里提到的孟公,就是西汉时期的嘉威侯陈遵(字孟公),为人好酒。苏轼在这里将陈慥比喻成陈遵,其实就是称赞陈慥喜欢喝酒,酒量也很好。

      苏轼与陈慥友情至深。苏轼在去方山子的住所时,因为去的时候多了,便与方山子的妻子也有了几分熟悉。方山子的妻子样貌美艳,但是性格尤为暴躁。在苏陈二人饮酒谈话的时候时常请舞女歌女来奏乐为乐,陈慥夫妻的感情很好,但是陈的妻子柳氏喜欢吃醋,因此,当陈慥宴客,请歌女舞女奏乐陪酒的时候,柳氏因为吃醋便用木棍敲打墙壁,以此提醒陈慥,每次他听到柳氏的河东狮吼,被吓得连拐杖都丢掉了,苏轼看到这些场景,便戏谑作:“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陈慥为人豪爽,又饱学禅理。无奈老婆柳氏是个出名的悍妇、妒妇,有时客人到家,柳氏的骂声常不绝于耳,以至陈慥对她颇有几分畏惧。公元1085年,已经离开了黄州的苏轼,前去拜访好友吴德仁,写下了一首《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东坡先生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铅。黄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鬓无由玄。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谁似濮阳公子贤,饮酒食肉自得仙。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门前罢亚十顷田,清溪绕屋花连天。溪堂醉卧呼不醒,落花如雪春风颠。我游兰溪访清泉,已办布袜青行缠。稽山不是无贺老,我自兴尽回酒船。恨君不识颜平原,恨我不识元鲁山。铜驼陌上会相见,握手一笑三千年。” 狮子吼本是佛家用语,意思是说佛祖在众生面前讲法无所畏惧,如狮子大吼。河东指今山西省,是陈慥夫人的籍贯。这原本是朋友间的打趣,并没有任何讽刺之意,奈何苏轼名气太大,后世相沿成说,“河东狮吼”成了“悍妇”的代称,“季常癖”也成了“惧内”的代称。从此,陈慥老婆“河东狮吼”的绰号威名远扬,一直流传至今,成为所有个性强悍女性共同的雅号,苏轼开玩笑、起绰号的本领堪称天下第一。

      目前故宫博物馆保留关于苏轼和陈慥在黄州期间交往的帖子的《新岁展庆帖》(元丰四年春天,苏东坡46岁,是相约陈慥与李常(字公择)同于上元时在黄州相会之事。)《人来得书帖》(在陈慥的兄长伯诚死后,苏轼写给季常的慰问信)《致季常尺牍》(又名《一夜帖》),足以说明他们二人在黄州交往密切。贬谪黄州期间苏轼不仅为陈慥作传,也为他的父亲、自己曾经的上司和自己的乡党陈公弼作《陈公弼传》。苏轼一生写了11篇传记,陈公弼和陈慥一家就写了两篇,足见两家的关系是何等亲密。

      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苏轼要离开黄州到汝州赴任,陈慥非要去送行。苏轼离开黄州,陈慥到黄石的慈湖上的船,送行的人都走了,独独陈慥不舍。苏轼就劝他不要远送,结果他非要送到庐山才罢休。陈季常的深情厚谊,让苏轼感到非常“为难”,于是他在《偶题》中说:“惟陈季常不肯去,要至庐山而返,若为山神留住,必怒我。”不过真不能确定陈慥是否送苏轼到九江。

      后来二人虽然相隔千里,但是友情如旧。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他们在汴京见了一次面。陈慥来只是简单看望如日中天的苏轼,并无所求,这才是真正的朋友啊,患难中坦诚以待,荣华时更加真心以待,不被利益所沾染。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岭南惠州,已接近花甲之年,身体状况堪忧。陈慥听闻此信,忧心如焚,又去信说打算去看他,苏轼忙回信劝阻,因为苏轼知道陈慥是有一副侠客心肠,得知他落难了,一定会不顾一切地前往惠州。苏轼就骗他说当地的民风淳朴,食物特好。家里也没有事,并且还说他的弟弟子由,近来看起来像四十多岁的人一样。最后,苏轼坚决不让陈季常派人去探望他。陈慥确实是个非常有胆量的人。在当时苏轼被贬惠州和儋州之时,朝廷下令将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人的文字一概禁绝,不准流通,哪怕家中旧藏的也要毁掉。陈慥在这样的情况下,却主持、刊刻了苏轼的《苏尚书诗集》。当时黄庭坚也在贬谪中,听到这个消息,还专门写了一封信到黄州索要这本书。推想起,苏轼被贬黄州的一个时期,陈慥也在从事印刷当代名人的诗文。这也说明苏轼结交者,都是有胆有识、不畏权贵的人中豪杰。

      苏轼能得到像陈慥等这些人的厚爱,总的来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苏轼确有可爱之处,拥有巨大的人格魅力,让人不得不倾心折服,尊敬有加;另一方面,这些人之所以能够善待苏轼,也是本于他们心中的善意。苏轼是幸运的,一方面他有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光芒,任何一个接触他的人都能感觉到他身上的可爱、可亲、可敬;另一方面,正是因为苏轼身边有这么多善良、有德之人,他们以是非曲直来判断苏轼,而不依靠地位的高低,这才使得苏轼能在异常困难的条件下,获得一个相对宽松的生存环境。苏轼说,彼此“须髯若戟,莫作儿女态也”。至于二人再后来的故事,历史为其蒙上尘土,我们不太清楚。

      苏轼和陈慥的友情一直延续下来,至今也被人们津津乐道,足以说明二人感情笃厚。

      2024年3月22日星期五夜写于成都家中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武斌:一生知己方山子陈慥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gushi/zlgs/16508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