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三年(1080)三月,寓居江南武昌(鄂州市)、曾作过皇帝侍从官的王天麟(王齐雄的儿子,王齐愈、王齐万的侄儿,王天常的哥哥)来黄州看望苏轼。闲聊中谈起鄂、岳、黄三州溺杀婴儿的陋习,王天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比较详细地告诉了苏轼。鄂州、岳州、黄州民间风俗一对夫妻只养育两男一女,过此数则将初生婴儿放入水盆中溺死,其中对女婴尤为残酷,以致鄂、岳、黄三州之间男女比例失调,许多男子无妻。
王天麟向苏轼讲了一个故事。黄州神山乡有个叫石揆的人,连接溺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两个。与所有溺杀婴儿者一样,当他把初生的婴儿放入水盆之中时,婴儿在水中乱弹不止。身为父亲,石揆不忍心看到自己的骨肉那种痛苦的模样,于是背对着水盆,紧闭起双眼,用一只手将婴儿的头部紧紧地按入水盆之中,那幼嫩的初生婴儿在哀鸣中窒息,其状惨不忍睹。善恶有报,石揆之妻于元丰二年夏月,一胎连产四子,其痛苦难以忍受,结果母子五人全都丧命。虽然如此,当地人依然不知悔改,溺杀婴儿不止。
王天麟心地善良,每当听说其附近穷困人欲将初生婴儿溺死的消息,便迅疾前往营救,并给主家带去衣物、食品,溺婴被救活者不少。根据王天麟的经验,鄂、黄、岳间溺婴之举大都是在婴儿初生之时。一旦婴儿被养育了十天半月,即使有人相劝,其父母绝不会亲手将其杀死。虽然生计艰辛,无儿无女者想将婴儿过继收养,其父母也不会轻易施舍。
王天麟还告诉苏轼一件鄂、黄、岳一带人皆知的真人真事:时任安州司法的秦光亨,进士出身,鄂州人,其父在他出生时,也曾将他放入水盆,准备将其溺杀,所幸其舅父陈遵即时营救。在此之前,陈遵连续做了两次梦,梦中有一小儿牵扯着自己的衣服不放,若有所诉,其情甚急。陈遵自忖自己的姐姐有孕在身,分娩之日就在近期,而姐姐此前曾有不打算养育在怀之子的想法,这梦中的小儿会不会是与此相关?想到这些,陈遵赶紧骑上马,驰往姐家。就在此时,秦光亨父亲准备将其溺死,所幸陈遵及时赶到营救。
王天麟的介绍,使苏轼感到辛酸,以致饮食难进。他实在是不忍心让这样的事情继续发展下去,但自己身为贬官,又无力扭转这种恶习。在反复权衡之后,苏轼与老朋友、鄂州太守朱寿昌去信《与朱鄂州书》一封,将鄂、岳、黄溺婴之举以及其应对办法直接地告知朱寿昌,并恳请朱寿昌利用鄂州太守的职权,出面革除这种陋习。
苏轼在信中指出,按大宋法律,凡故意杀害自己子孙者,判两年徒刑,这是作为朝廷命官必须执行的。苏轼希望朱寿昌采取积极措施:一是将法律明确无误地告知各县官吏,并要求他们必须明确无误地告知各乡村的保正,命他们将法律条款书写于各乡镇醒目的墙壁上告知民众;二是制定奖惩措施,号召大众举报溺杀婴儿人家,其赏钱则由触犯法律者以及左邻右舍与本地保正承担,理由是妇女怀孕,为其一年,邻里自会知晓,只有相互举报才能保证法律的执行,人人增加保护婴儿的意识;三是号召各县官吏与当地富裕人家进行情感交流,鼓励大家大发慈悲之心,行善积德,出钱出力救济那些生活困难实在无法养活子女的人家。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地方长官诚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实事谋福利,富裕人家一定会乐意帮助的。
佛教上说杀生之罪,以杀卵为最大。六畜如此,何况人乎!我们的慈善家苏轼劝说自己德忘年之交、“二十四孝”人物之一朱寿昌说,拯救婴儿的生命,让他们有再生的机会,这些阴德比起昭雪那些含冤将死的成年人胜过十倍。苏轼例举西晋人王濬为巴郡太守时拯救溺婴德善举为例,并把自己在密州时收养弃儿的经验告诉朱寿昌,希望借鉴利用。
与此同时,苏轼自己在黄州积极行动起来。他联络了黄州几位热心于此事的人组织成一个拯救溺婴的行动小组,相当于一个“救婴会”。广泛号召有智出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救助婴儿。苏轼特地作了《记救小儿》一文以记录这件事:“近闻黄州小民贫者,生子多不举,初生便于水盆中浸杀之,江南尤甚。闻之不忍。会故人朱寿昌康叔守鄂州,乃以书遗之,俾立赏罚,以变此风。黄之士古耕道,虽椎鲁无他长,然颇诚实,喜为善。乃使率黄人之富者,岁出十千,如愿过此者亦听,使耕道掌之,多买米布绢絮;使安国寺僧继连书其出入。访闾里田野有贫甚不举子者,辙少遗之。若岁活得百个小儿,亦闲居一乐事也。吾虽贫,亦当出十千。”这里就介绍了乐善好施的古耕道,为人诚实善良,苏轼与他一起走乡串户,广泛宣传行善积德,动员鼓励大户人家出钱出物,以救济那些养育不起儿女的人家。苏轼当然率先垂范,在自己经济最为拮据的时候,慷慨捐出十千钱。在苏轼的率先垂范,捐款者越来越多,苏轼又请来安国寺长老“继连”掌管账务收支。在苏轼看来,如果每年能救活一百个婴儿,也算是自己谪居黄州的一大善事了。
我们不知这次“救婴会”对溺婴事件的作用,但我想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溺婴”事件的发展。朱寿昌应该也从实际行动回应了苏轼这位小老弟有益建议,按照他的对策执行救助婴儿的活动。我们的文坛领袖,此刻摇身一变成为一位政治家、慈善家,践行自己的“民本”思想。他振臂一挥,足以影响整个宋朝,黄州、鄂州、岳州的各界人士当然毫不犹豫响应,让这样的善举得到发扬,让“溺婴”事件得到全面控制。
2024年4月13日星期六写于成都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