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有一个斑斓的梦,就是希望在文字的世界里,收获快乐,收获理想。
那时候最喜欢的作品是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合编的《红岩》,杨沫的《青春之歌》,高玉宝的《半夜鸡叫》,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冯德英的《苦菜花》,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徐光耀的《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等。这些作品集中反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人民子弟兵和敌寇浴血奋战的光荣历程。这些书籍在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深受人们的喜爱,被广为阅读。这些红色书籍一度成为我们那一代人的精神家园,也影响了我的思想和灵魂。读这些书,常常被作者笔下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所吸引,更为英雄们的大无畏精神而感染,一会儿情感失控,泪流满面。一会儿义愤填胸,磨拳跺脚。
读书少不了读爱情小说,父母亲为我爱看小说伤透脑筋,常常责怪我不务正业,并希望我专心上学。但我哪里听得进,始终不愿丢弃心爱的小说。作为学生的我没有钱买书,只有靠借同学朋友的书来阅读,但根本不能满足我读书的欲望。无奈,在县图书馆花了一元钱办理了一个借书证,便如饥似渴的阅读中外名著,诗歌散文。课余时间看,晚上爬在被窝里看。
记得有一次中午放学回家,母亲不在,父亲蒸馒头,我拉风匣。我一边拉风箱,一边埋头看《红岩》,看着看着竟然忘记添炭,半个小时过去,蒸笼还不冒气,爸爸着急了,一看炉子里一点火都没有了,父亲生气地一把抢过书,三下五除二把书撕成了碎片,那些纸片洒落一地,也撕碎了我心里的梦。其实父亲很爱我,长这么大,没有动过我一个手指头,那天,父亲真的很生气,随手拿起了擀面杖雨点般打在了我的身上,我左右躲避,但身上还是留下了道道伤痕。伤痕对于我来说不算什么,最让我心痛的是那本小说是借图书馆的,当时家里经济拮据,生活困难,我没钱还图书馆的书。在我每次给家买菜时就谎报军情,一个月下来终于积攒了十元钱赔偿了书。后来父亲为了让我专心上学,把借书证也给没收了,看书的通道被堵塞,但梦还在……
上世纪七十年代手抄本小说广为流传,父亲朋友的妹妹是上海人,曾经在我们这里工作过,每次从上海回来总会给我带几本手抄本。记得有一次她给我带来了一本《第二次握手》,一看这个题目,就被深深的吸引了。记得那天是个周六,晚上不上自习,我把自己关在小屋从晚六点一直看到次日七点。一口气把《第二次握手》看完,很为张扬笔下的主人翁苏冠蓝和丁洁琼两位科学家几十年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但在当时,这个手抄本竟然被当作反革命图书被禁,此书的作者张扬也因此而被打入监狱。进入八十年代此书竟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并改编成由谢芳、康泰主演的电影《第二次握手》被搬上银幕,成为当时那个时代的红色书籍和电影, 成为一直占据人们心灵的第一部爱情小说和电影,给广大的观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成为当时中国最受欢迎的书籍和影片。
那时候我年轻记性好,看完过目不忘,回到学校,便给同学们以讲故事的形式一字不漏地讲下来,听得同学们津津有味,问我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故事,但作为禁书,我只能默默微笑。可在我进入社会参加了工作后,工作压力如山倒来,但在夜深人静孩子入睡后还是不忘看书直到进入梦乡。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人生》,叶辛的《孽债》、《蹉跎岁月》,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和《雪城》、《年轮》等书籍一度风靡,席卷大江南北。这给当时贫乏的文化带来了一缕清风。路遥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以大西北为背景,以普通百姓的生活为中心,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
叶辛、梁晓声的作品主要以那个特殊年代为背景,以知青为轴心讲述了人性的坚强与脆弱,纯真与情感的故事。这些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最震撼人心的地方就是真实。最真实的人性、最真实的灵魂、最真实的美丽、最真实的坚强、真实的让人流连忘返,不忍离去。至今,我的书柜里还保存着这些书。
随着改革开放,一些海外作品也占据了人们的生活。如琼瑶小说《在水一方》《窗外》《庭院深深》《海鸥深处》《几度夕阳红》等作品大多反映了人们追求美好爱情,追求人性平等。她的作品会常常流露出诗一般的境界,散发着一种浓浓的美感。虽然她的小说意境优美,浪漫、充满诗情画意,但也使人感觉到了一种脱离现实,虚无缥缈的空灵。虽然空虚,但还是喜欢她的作品,喜欢琼瑶。朋友们坐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琼瑶小说里面人物的浪漫爱情、感情纠葛、悲欢离合,这在当时占据了大部分人的阅读视野,尤其是当时我们这些年轻人,一度成为琼瑶迷。
读书的路上,我就这样艰难地前行,现在虽已人到中年,但读书情结从未泯灭,每天忙里偷闲抽点时间读书,只是记忆力彻底减退,过目就忘,让人倍感焦虑。随后网络进入生活,我学会了打字,给自己建立“网易博客”,在网络的世界,忙得不亦乐乎。
这个世界让我惊奇的发现,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个电波就能让彼此走近对方,尽情交流谈讨。在这个缤纷的世界里我不但看到了来自大江南北、五湖四海文学爱好者的作品,还认识了好多才华横溢的文学精英,他(她)们中有耕勤桑园的老师,有叱咤风云的商人,还有来自各行各业的文学爱好者。最让我欣慰是还可以看到一些名家的作品,鲁迅、矛盾、朱自清、林清玄、徐志摩及余秋雨的散文及诗歌。读这些中国大地上文学巨匠的作品让我一饱眼福,大开眼界。
我身边的本土作者也像雨后春笋一样繁荣着这一方热土,他们的作品贴近本土文化元素,贴近现实生活,关注民族文化,关注老百姓的喜怒哀乐。看他们的作品让人读懂了一个个孤独者为本土文学的发扬光大而辛勤耕耘,也诠释了他们的理想、信念、奋斗 、艰辛,也激励着我进入了一方园子。
这半生与书为伴,我欣慰,我惬意,我庆幸,而且确有三生有幸之感,因为读书使得我敲开了灵魂的大门,使得我知情知性知爱也就达理。读书,丰富了我的生活,还使得我少年的梦生了根、开了花、结了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