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总有一些事物如温暖的炉火,给予我们无尽的慰藉。于我而言,山药便是这样一种独特的存在,它承载着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是我一生都难以割舍的情结。
我出生在邢台威县,这片位于华北平原的土地,以其独特的沙土结构,孕育出了品质优良的山药。这里的山药,其实就是红薯,这是老家人亲切的叫法。在我的记忆深处,山药不仅仅是一种农作物,更是家庭的希望与温暖的象征。
小时候,山药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父母们辛勤地劳作,从育苗、插秧、培土、浇水、锄草到翻秧,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那时候,我常常跟随在父母身后,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敬畏。
育苗是山药种植的第一步。挑选出饱满无病虫害的山药块,整齐地摆放在苗床上,覆盖一层薄薄的土,然后浇透水。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山药块渐渐发芽,长出嫩绿的幼苗,仿佛是一个个新生命的诞生,充满了希望。
当幼苗长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进行插秧了。在整理好的土地上,挖出合适的小坑,将幼苗小心翼翼地放入坑中,浇透水,再用土轻轻覆盖,确保幼苗稳固。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就像呵护着自己的孩子一样。
培土是为了让山药的根茎长得更加粗壮。随着山药苗的生长,不断地往根部添加土壤,看着山药苗一天天茁壮成长,心中的喜悦也油然而生。
浇水也是关键的环节。山药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的水分,尤其是在干旱的季节,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也不能浇水过多,以免造成根部腐烂。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好分寸,如同在生活中把握好平衡一样。
锄草更是不能马虎。杂草会与山药争夺养分和水分,影响山药的生长。要定期进行锄草,保持田间整洁。这就像是在清理生活中的杂念,让我们的心灵更加纯净
还有翻秧,山药的秧苗生长旺盛时,容易扎根,这会影响山药的产量和品质。所以要适时地将秧苗翻起来,防止其扎根。这个过程虽然有些繁琐,但却是保证山药品质的重要环节。
经过一系列精心的呵护,山药渐渐长大。家乡的山药,按颜色分,有红瓤的、白瓤的,还有一种紫芯儿的。那紫芯儿山药,虽整体为白瓤,但正中间却有着淡淡的紫贯穿两头,口感独特,是我的最爱。从种植季节来看,有春茬和麦茬之分。春茬山药生长期长,块头大如莽汉,模样虽丑,却含芡量高,常被用来擦片晒干磨面,或者打碎过滤晒芡粉制粉条。麦茬山药则如修纤的少女,细细条条,蒸着吃最为美味。
那时,家家都有山药窖。那是一个两米多长、一米多宽、三米左右深的地窖。收获的山药,挑选出完好无损的,装入花包中。两个人分站在地窖两边,各扯两根花包带子,缓缓地将山药放入地窖。快到底时,同时撒开一侧的带子,山药便顺利地倒进地窖。接着,下去将山药摆放好,再用玉米秸盖住地窖,上面埋上一层土,只留一个地窖口。这样的储存方式,既能保鲜又不怕冻,还不容易损坏。地窖口一侧留出几层台阶,方便人们上下。从地窖出来时,两手撑地,身子一纵,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山药,于我而言,是恩人。我出生时身体孱弱,正如邻居大娘所说,弱得连一只小病猫都不如。在那个艰难的年代,靠挣工分吃饭,我家人口多却缺乏劳动力,日子过得紧巴。家里没米没面没粮食,只有山药。我一饿就哭,母亲便喂我山药。在山药的滋养下,我不仅活了下来,还渐渐长大。
长大后的我,对山药不仅没有腻歪,反而越发喜欢种植山药。从育苗、插秧、培土、浇水、锄草、翻秧,一直到收获,每一个环节我都得心应手。记得去年去朋友的山里老家,他家小院里种着一小片红薯。我站在田垄间,不顾阳光直射,弯腰翻秧拔草,忙得不亦乐乎。朋友惊讶于我动作的熟练与迅速,而我则自豪地告诉他,地里的活儿我可是很在行的。我最喜欢看到山药拱出地皮时露出的肌肤,那是成熟的标志,也是丰收的象征。
擦山药片、晒山药片也是我乐此不疲的事情。把镲子顶进父亲用红荆条编的筐里,手持山药,一下一下地擦,那声音宛如动听的音乐,让我满心欢喜。擦满后背到空旷处,一片一片地摆放。那场景,就像山药片在不断地扩张领地,一晌下来,白汪汪或红汪汪一大片,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甜丝丝的气息。
晒干的山药干磨成面,和好后在饸饹床子上一压,美味的山药面饸饹就做成了。拌上蒜泥,那滋味别提多美妙。把红薯打碎、过滤、沉淀、制芡,揣上粉胎,就可以漏粉条了。出了锅的粉条,经过一夜的冷冻,第二天一早挂在铁丝上晾晒,一排排,一列列,场面十分壮观。
父亲做粉条的手艺,在十里八乡都是数得着的。母亲心地善良,总是为他人着想,父亲做好的粉条,被母亲送出去不少。好吃这一口的本家大爷,顾不上大娘的阻拦,痛快地收下母亲送的粉条。大娘其实也馋粉条,只是因为借用我家房子不想还,与我家闹了别扭,不好意思,只好佯装阻拦。父亲的粉条和母亲的善良,最终融化了大娘的心,化解了矛盾。大爷去世后,我家成了大娘散心的港湾,直到她去世前几天,还来我家喝了母亲用果木火熬制的地锅菜。
每当我馋山药时,总有人问我,从小吃到大,还没吃够吗?还真没吃够,也永远吃不够。想起吃山药,小时候在冬天里,趴在被窝里,等着吃母亲的“下米山药”的情景就浮现在眼前。山药是我的恩人,救了我的命,我对它情有独钟。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承载着我对家乡的思念、对童年的回忆以及对父母的感恩。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这份情结都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山药,它见证了我的成长,陪伴我度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它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我相信,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山药的味道都会一直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我出生在邢台威县,这片位于华北平原的土地,以其独特的沙土结构,孕育出了品质优良的山药。这里的山药,其实就是红薯,这是老家人亲切的叫法。在我的记忆深处,山药不仅仅是一种农作物,更是家庭的希望与温暖的象征。
小时候,山药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父母们辛勤地劳作,从育苗、插秧、培土、浇水、锄草到翻秧,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那时候,我常常跟随在父母身后,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敬畏。
育苗是山药种植的第一步。挑选出饱满无病虫害的山药块,整齐地摆放在苗床上,覆盖一层薄薄的土,然后浇透水。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山药块渐渐发芽,长出嫩绿的幼苗,仿佛是一个个新生命的诞生,充满了希望。
当幼苗长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进行插秧了。在整理好的土地上,挖出合适的小坑,将幼苗小心翼翼地放入坑中,浇透水,再用土轻轻覆盖,确保幼苗稳固。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就像呵护着自己的孩子一样。
培土是为了让山药的根茎长得更加粗壮。随着山药苗的生长,不断地往根部添加土壤,看着山药苗一天天茁壮成长,心中的喜悦也油然而生。
浇水也是关键的环节。山药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的水分,尤其是在干旱的季节,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也不能浇水过多,以免造成根部腐烂。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好分寸,如同在生活中把握好平衡一样。
锄草更是不能马虎。杂草会与山药争夺养分和水分,影响山药的生长。要定期进行锄草,保持田间整洁。这就像是在清理生活中的杂念,让我们的心灵更加纯净
还有翻秧,山药的秧苗生长旺盛时,容易扎根,这会影响山药的产量和品质。所以要适时地将秧苗翻起来,防止其扎根。这个过程虽然有些繁琐,但却是保证山药品质的重要环节。
经过一系列精心的呵护,山药渐渐长大。家乡的山药,按颜色分,有红瓤的、白瓤的,还有一种紫芯儿的。那紫芯儿山药,虽整体为白瓤,但正中间却有着淡淡的紫贯穿两头,口感独特,是我的最爱。从种植季节来看,有春茬和麦茬之分。春茬山药生长期长,块头大如莽汉,模样虽丑,却含芡量高,常被用来擦片晒干磨面,或者打碎过滤晒芡粉制粉条。麦茬山药则如修纤的少女,细细条条,蒸着吃最为美味。
那时,家家都有山药窖。那是一个两米多长、一米多宽、三米左右深的地窖。收获的山药,挑选出完好无损的,装入花包中。两个人分站在地窖两边,各扯两根花包带子,缓缓地将山药放入地窖。快到底时,同时撒开一侧的带子,山药便顺利地倒进地窖。接着,下去将山药摆放好,再用玉米秸盖住地窖,上面埋上一层土,只留一个地窖口。这样的储存方式,既能保鲜又不怕冻,还不容易损坏。地窖口一侧留出几层台阶,方便人们上下。从地窖出来时,两手撑地,身子一纵,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山药,于我而言,是恩人。我出生时身体孱弱,正如邻居大娘所说,弱得连一只小病猫都不如。在那个艰难的年代,靠挣工分吃饭,我家人口多却缺乏劳动力,日子过得紧巴。家里没米没面没粮食,只有山药。我一饿就哭,母亲便喂我山药。在山药的滋养下,我不仅活了下来,还渐渐长大。
长大后的我,对山药不仅没有腻歪,反而越发喜欢种植山药。从育苗、插秧、培土、浇水、锄草、翻秧,一直到收获,每一个环节我都得心应手。记得去年去朋友的山里老家,他家小院里种着一小片红薯。我站在田垄间,不顾阳光直射,弯腰翻秧拔草,忙得不亦乐乎。朋友惊讶于我动作的熟练与迅速,而我则自豪地告诉他,地里的活儿我可是很在行的。我最喜欢看到山药拱出地皮时露出的肌肤,那是成熟的标志,也是丰收的象征。
擦山药片、晒山药片也是我乐此不疲的事情。把镲子顶进父亲用红荆条编的筐里,手持山药,一下一下地擦,那声音宛如动听的音乐,让我满心欢喜。擦满后背到空旷处,一片一片地摆放。那场景,就像山药片在不断地扩张领地,一晌下来,白汪汪或红汪汪一大片,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甜丝丝的气息。
晒干的山药干磨成面,和好后在饸饹床子上一压,美味的山药面饸饹就做成了。拌上蒜泥,那滋味别提多美妙。把红薯打碎、过滤、沉淀、制芡,揣上粉胎,就可以漏粉条了。出了锅的粉条,经过一夜的冷冻,第二天一早挂在铁丝上晾晒,一排排,一列列,场面十分壮观。
父亲做粉条的手艺,在十里八乡都是数得着的。母亲心地善良,总是为他人着想,父亲做好的粉条,被母亲送出去不少。好吃这一口的本家大爷,顾不上大娘的阻拦,痛快地收下母亲送的粉条。大娘其实也馋粉条,只是因为借用我家房子不想还,与我家闹了别扭,不好意思,只好佯装阻拦。父亲的粉条和母亲的善良,最终融化了大娘的心,化解了矛盾。大爷去世后,我家成了大娘散心的港湾,直到她去世前几天,还来我家喝了母亲用果木火熬制的地锅菜。
每当我馋山药时,总有人问我,从小吃到大,还没吃够吗?还真没吃够,也永远吃不够。想起吃山药,小时候在冬天里,趴在被窝里,等着吃母亲的“下米山药”的情景就浮现在眼前。山药是我的恩人,救了我的命,我对它情有独钟。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承载着我对家乡的思念、对童年的回忆以及对父母的感恩。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这份情结都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山药,它见证了我的成长,陪伴我度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它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我相信,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山药的味道都会一直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心中最温暖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