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在华夏大地之上,以其独特的风姿和品性,自古以来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而我,对竹子更是情有独钟。我不仅喜爱春天蓬勃向上的雨后春笋,也喜爱夏季里竹子翠绿摇曳的风姿,不仅喜爱秋天竹子的婆娑风姿,而且喜爱冬天竹子的挺拔风骨,不仅喜爱竹子的正直气节,而且喜爱竹子的高尚品德,不仅喜爱竹子在四季轮回里的坚毅与洒脱,而且喜爱竹子于尘世喧嚣中的清雅与淡然。竹子,有凌云的壮志,有坚定的品格,有高洁的性情,有谦谦君子之风。
小时候,在我们老家河南的豫东平原,很少见到竹子。直到我的父母亲决定在老家重新盖新房子的时候,父亲从县城的集市上买了三根碗口粗细三间屋子那么长的大竹竿,我才第一次见到竹子。那时候的农村非常落后,很多人都很羡慕我家新盖的房子,经常有人在我家院子里拉家常的时候谈起我家的房子,谈起那三根竹竿。当然他们也谈到竹子的品性,竹竿用作房屋檩条的结实耐用。那时候,在我的心中,就开始喜欢竹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有一次我和爱人一起去给他家收拾她家的老房子。老房子里有很多因为年代久远的旧衣服和老古董都被当作垃圾不要了,我在收拾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幅印刷的卷轴字画,是郑板桥的《竹石》,虽然画幅不大,但山岩和竹子却很有神韵,而且上面书法题写着郑板桥的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非常喜欢,就把这副画收拾起来,带到那时候我们在西安的出租屋里挂了好多年,直到后来搬家的时候,给弄丢了。虽然那幅画丢了,但我对竹子的喜爱却丝毫未减,而且与日俱增了。
到了2005年,因为母亲经常有病,感觉在西安住着不习惯,于是我们在老家重新翻盖了房子,和母亲一起回到老家。有一次我说起喜欢竹子的事情,老家的一个兄弟说,不着急,过一段时间我给你弄几棵。他还没有来得及弄来,有一天,我到我们邻村的作家李明性的弟弟家去磨面,看到他家院子里有很多拇指那么粗的竹子,郁郁葱葱,非常茂盛。我就给他说,想移栽一棵。他立即喊过来他的儿子,他儿子那时候看上去文质彬彬只有十几岁,刚刚考上大学,非常热情大方,拿了一个工具,三下五除二就给我挖了十几棵竹子。我非常喜欢,一直称谢,那孩子却特别谦虚而且真诚,要给我把竹子送到我家。我没有让,给他说,替我谢谢你爸爸,我自己可以运回去。我把这十几棵拇指粗细的竹子种在我家厨房的旁边,一年之后就生发出二十几棵,三四年之后已经长出几十棵,蔚然成绿油油的竹林了。我常常惬意地看着这片竹林,满足而且欣喜,陶然自得,怡然舒心。后来,我们村里好几家要种竹子,都是从我家移栽的。
后来,为了儿子结婚,我们又在老家的南地盖了一座院子。当时我对老屋依然恋恋不舍。爱人和女儿都说,我们住在新院子里,你自己住在老院子里吧,我说可以,我非常愿意。后来新院子建好后,我也喜欢新院子了。但是老院子里的那片竹子,依然是我的所爱。每次到老院子里去,总喜欢看看那片竹子。相对无言,却有万千感慨。竹子彷佛是我的一位知心朋友,互相理解对方的心事。
后来,为了多挣些钱,我也跟随老家人一起去了重庆彭水打工,和当地的几位农民成了朋友。那里到处都是竹子,大都是如胳膊一般粗细,高度都在五六米左右。在工作不忙的时候,我经常和几位工友一起去看竹子。那些竹子,四季常青,傲然屹立,青春焕发,富有活力。我常常望着那些翠竹,心里有说不出的欢喜。那年回家过年的时候,我就向一位当地农民提出,想要一根竹子,回我们老家河南栽种。那位朋友非常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天天还没亮,那位朋友已经来找我,给我挖了一棵直径事来厘米的竹子,扛了过来。我们几个人都说,这根本无法上火车,连根一块截成一米五左右就可以了。我们把竹子截成一米五左右,拿起来,还是觉得上火车不好带,于是由截成一米左右,我用我的一条灯芯绒裤子把竹子包起来,带着上了火车。从重庆到我们老家河南虞城,距离两千多里,辛辛苦苦把这根竹子带回家,栽在院子里,希望第二年春天茁壮成长。没想到那年的冬天是冰冻雨雪天气,天气过于寒冷,虽然我用一件棉衣把那根竹子包起来,依然没有保住这根竹子的命。当我发现这棵竹子没有活过来的时候,内心既痛惜,又惆怅。很久很久,我经常想起这棵竹子。
后来,听说我村里我小时候的老师李老师他家儿子的院子里种上了翠竹,大都和茶杯粗细差不多,我爱人于是到他家里要了两棵,种在了我家新院子大门外。这两棵竹子高大挺拔,非常富有青春活力,枝叶茂盛,枝干笔直,恰如两位豪情万丈的青少年,满怀凌云壮志,站在我家大门外,有时候竹影摇曳,又好像两位青春少女,风姿淡雅。第二年的春天,在院子门外的那片地上,就有十几个竹笋,如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精灵,迫不及待地冲破泥土的束缚,崭露头角。它们嫩生生的,带着新生的懵懂与无畏,在微风细雨中好奇地张望着这个世界。春雨如丝,悄然润泽着这片土地,也滋养着这些幼小的竹笋。它们在雨雾中舒展着身姿,一节一节地拔高,那清脆的拔节声,似是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奏响了生命的旋律,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后来,这些竹子就成了一片竹林。我爱人又在竹林里种上了玫瑰和牡丹,每年的春天和夏天,这片竹林就成了一片特别有魅力有层次的风景。上面是竹影婆娑,风姿翩翩,中间是玫瑰鲜艳娇媚,花香四溢;最下面是牡丹,不仅丰硕华丽,而且天姿国色,象征着吉祥和富贵。站在大门外,看着这片竹林,顿时心旷神怡,烦愁尽失,喜悦无比。眼前的美丽的竹林,远处是一望无际的麦田,恰如一幅精彩无限的美丽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让人生出无限的情思。
有一年春天,由于单位停产,我在家中休息了一个月时间,我亲眼看到了竹子的成长过程。竹笋基本上喜欢在夜里穿破土丛冒出来,我每天早上都去看一看,为这些竹子浇水。清晨,天色微明,看到有几棵竹笋从土里冒出来,给人一种欣喜。这些竹笋,富有活力,恰如希望,一天一个样,有的一天就可以长出一尺多高,有的一天就可以长一米多高,我们生活在北方的人感觉简直是奇迹。每天我去给它们浇水的时候,我都满怀惊喜。竹笋出来的时候有多粗,竹子就会长多粗。它们就像我们心中的希望,不断向上,一直向上,直到长得和原来的竹子差不多的高度,才开始长出枝枝杈杈。这些竹子,是那么正直,那么翠绿,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我们更加坚定地热爱生活。
到了夏天,阳光炽热得似乎能将世间万物都融化。然而,翠竹却在这酷热中愈发显得郁郁葱葱。那些修长的竹干,笔直地挺立着,像是一位位坚守岗位的卫士,无畏地迎接烈日的考验。竹叶在枝头层层叠叠,交织成一片浓密的绿荫,为过往的行人、嬉戏的鸟儿,以及那些在酷热中寻找清凉的万物,洒下一片难得的阴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此时的竹,已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植物,它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能让人在喧嚣尘世中保持内心宁静与高雅的象征。在那片翠竹之下,捧一本书卷,品一杯香茗,听竹叶沙沙作响,任思绪在竹影间飘荡,所有的烦恼与疲惫都能在这片刻的宁静中烟消云散。
秋风萧瑟,万物开始凋零,落叶纷飞,一片金黄与萧瑟的景象。而翠竹却不为所动,依旧保持着那一抹翠绿,傲然挺立在秋风之中。它的竹叶在风中摇曳,发出簌簌的声响,似是在与秋风对话,又似是在向世界宣告它的坚韧。历经了春夏的生长与磨砺,翠竹在秋风中更显坚毅。它不随波逐流,不迎合季节的变迁,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本色。这种坚守,让我深深为之动容。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又何尝不应如此?无论遭遇多少风雨,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都应坚守自己的信念与初心,不为外界所干扰,不被世俗所动摇。
寒冬腊月,冰天雪地,大地被一片洁白所覆盖。翠竹在冰雪中依然身姿挺拔,那被积雪压弯的竹枝,恰似一把把蓄势待发的弯弓,虽负重却不屈。竹枝上的积雪偶尔簌簌落下,摔在地上,碎成点点玉屑,而翠竹依旧在严寒中屹立不倒。它的根,深深地扎入地下,牢牢地抓住大地,汲取着大地深处的养分与力量。正是这深厚的根基,赋予了翠竹顽强的生命力,让它能够在寒冬中坚守,等待着春天的再次来临。“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翠竹在冰雪中的高洁与坚韧,让它成为这冰天雪地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也让我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在逆境中,我们应像翠竹一样,扎根于自己的信念与追求,凭借顽强的毅力,熬过艰难的时光,迎接曙光的到来。有一年的冬天,夜里突降大雪,天明起来一看,院子里的雪已经有半尺多厚。我急忙起床,把院子里扫出一条小路,打开大门一看,有几棵竹子已经被大雪压弯了。我心疼的不得了,急急忙忙把那些积雪摇落,把竹竿扶正,然后用铁丝将它们互相牵引形成合力,这样它们就会互相帮助,谁也不至于被风雪吹倒。望着翠竹笔直的竹竿,碧绿的叶子和洁白的雪花,我的心里更加喜爱这些竹子了。
我爱翠竹,不仅爱它在四季中的不同风貌,更爱它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竹子,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誉为“四君子”之一,它与梅、兰、菊并驾齐驱,成为君子品德的象征。它的中空外直,寓意着谦虚正直;它的节节高升,象征着不断进取;它的坚韧不拔,代表着不屈不挠。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以竹自勉,以竹明志。他们在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所追求的高尚品德与精神境界,也通过竹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翠竹,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珍贵礼物。它们用自己的生命演绎了四季的轮回,用坚韧与高洁诠释了生命的意义,用诗意与文化底蕴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我爱竹子!爱它的翠绿欲滴,爱它的挺拔身姿,爱它的坚韧不拔,爱它的矢志不渝,爱它的正直谦虚,爱它的清白气节,爱它的永葆青春,爱它在岁月长河中所沉淀的一切美好。愿我能如竹子一般,在这纷繁复杂的尘世中,保持一颗纯净而坚定的心,坚守自己的信念与追求,不为世俗所扰,不为名利所动,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与高洁。
小时候,在我们老家河南的豫东平原,很少见到竹子。直到我的父母亲决定在老家重新盖新房子的时候,父亲从县城的集市上买了三根碗口粗细三间屋子那么长的大竹竿,我才第一次见到竹子。那时候的农村非常落后,很多人都很羡慕我家新盖的房子,经常有人在我家院子里拉家常的时候谈起我家的房子,谈起那三根竹竿。当然他们也谈到竹子的品性,竹竿用作房屋檩条的结实耐用。那时候,在我的心中,就开始喜欢竹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有一次我和爱人一起去给他家收拾她家的老房子。老房子里有很多因为年代久远的旧衣服和老古董都被当作垃圾不要了,我在收拾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幅印刷的卷轴字画,是郑板桥的《竹石》,虽然画幅不大,但山岩和竹子却很有神韵,而且上面书法题写着郑板桥的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非常喜欢,就把这副画收拾起来,带到那时候我们在西安的出租屋里挂了好多年,直到后来搬家的时候,给弄丢了。虽然那幅画丢了,但我对竹子的喜爱却丝毫未减,而且与日俱增了。
到了2005年,因为母亲经常有病,感觉在西安住着不习惯,于是我们在老家重新翻盖了房子,和母亲一起回到老家。有一次我说起喜欢竹子的事情,老家的一个兄弟说,不着急,过一段时间我给你弄几棵。他还没有来得及弄来,有一天,我到我们邻村的作家李明性的弟弟家去磨面,看到他家院子里有很多拇指那么粗的竹子,郁郁葱葱,非常茂盛。我就给他说,想移栽一棵。他立即喊过来他的儿子,他儿子那时候看上去文质彬彬只有十几岁,刚刚考上大学,非常热情大方,拿了一个工具,三下五除二就给我挖了十几棵竹子。我非常喜欢,一直称谢,那孩子却特别谦虚而且真诚,要给我把竹子送到我家。我没有让,给他说,替我谢谢你爸爸,我自己可以运回去。我把这十几棵拇指粗细的竹子种在我家厨房的旁边,一年之后就生发出二十几棵,三四年之后已经长出几十棵,蔚然成绿油油的竹林了。我常常惬意地看着这片竹林,满足而且欣喜,陶然自得,怡然舒心。后来,我们村里好几家要种竹子,都是从我家移栽的。
后来,为了儿子结婚,我们又在老家的南地盖了一座院子。当时我对老屋依然恋恋不舍。爱人和女儿都说,我们住在新院子里,你自己住在老院子里吧,我说可以,我非常愿意。后来新院子建好后,我也喜欢新院子了。但是老院子里的那片竹子,依然是我的所爱。每次到老院子里去,总喜欢看看那片竹子。相对无言,却有万千感慨。竹子彷佛是我的一位知心朋友,互相理解对方的心事。
后来,为了多挣些钱,我也跟随老家人一起去了重庆彭水打工,和当地的几位农民成了朋友。那里到处都是竹子,大都是如胳膊一般粗细,高度都在五六米左右。在工作不忙的时候,我经常和几位工友一起去看竹子。那些竹子,四季常青,傲然屹立,青春焕发,富有活力。我常常望着那些翠竹,心里有说不出的欢喜。那年回家过年的时候,我就向一位当地农民提出,想要一根竹子,回我们老家河南栽种。那位朋友非常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天天还没亮,那位朋友已经来找我,给我挖了一棵直径事来厘米的竹子,扛了过来。我们几个人都说,这根本无法上火车,连根一块截成一米五左右就可以了。我们把竹子截成一米五左右,拿起来,还是觉得上火车不好带,于是由截成一米左右,我用我的一条灯芯绒裤子把竹子包起来,带着上了火车。从重庆到我们老家河南虞城,距离两千多里,辛辛苦苦把这根竹子带回家,栽在院子里,希望第二年春天茁壮成长。没想到那年的冬天是冰冻雨雪天气,天气过于寒冷,虽然我用一件棉衣把那根竹子包起来,依然没有保住这根竹子的命。当我发现这棵竹子没有活过来的时候,内心既痛惜,又惆怅。很久很久,我经常想起这棵竹子。
后来,听说我村里我小时候的老师李老师他家儿子的院子里种上了翠竹,大都和茶杯粗细差不多,我爱人于是到他家里要了两棵,种在了我家新院子大门外。这两棵竹子高大挺拔,非常富有青春活力,枝叶茂盛,枝干笔直,恰如两位豪情万丈的青少年,满怀凌云壮志,站在我家大门外,有时候竹影摇曳,又好像两位青春少女,风姿淡雅。第二年的春天,在院子门外的那片地上,就有十几个竹笋,如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精灵,迫不及待地冲破泥土的束缚,崭露头角。它们嫩生生的,带着新生的懵懂与无畏,在微风细雨中好奇地张望着这个世界。春雨如丝,悄然润泽着这片土地,也滋养着这些幼小的竹笋。它们在雨雾中舒展着身姿,一节一节地拔高,那清脆的拔节声,似是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奏响了生命的旋律,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后来,这些竹子就成了一片竹林。我爱人又在竹林里种上了玫瑰和牡丹,每年的春天和夏天,这片竹林就成了一片特别有魅力有层次的风景。上面是竹影婆娑,风姿翩翩,中间是玫瑰鲜艳娇媚,花香四溢;最下面是牡丹,不仅丰硕华丽,而且天姿国色,象征着吉祥和富贵。站在大门外,看着这片竹林,顿时心旷神怡,烦愁尽失,喜悦无比。眼前的美丽的竹林,远处是一望无际的麦田,恰如一幅精彩无限的美丽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让人生出无限的情思。
有一年春天,由于单位停产,我在家中休息了一个月时间,我亲眼看到了竹子的成长过程。竹笋基本上喜欢在夜里穿破土丛冒出来,我每天早上都去看一看,为这些竹子浇水。清晨,天色微明,看到有几棵竹笋从土里冒出来,给人一种欣喜。这些竹笋,富有活力,恰如希望,一天一个样,有的一天就可以长出一尺多高,有的一天就可以长一米多高,我们生活在北方的人感觉简直是奇迹。每天我去给它们浇水的时候,我都满怀惊喜。竹笋出来的时候有多粗,竹子就会长多粗。它们就像我们心中的希望,不断向上,一直向上,直到长得和原来的竹子差不多的高度,才开始长出枝枝杈杈。这些竹子,是那么正直,那么翠绿,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我们更加坚定地热爱生活。
到了夏天,阳光炽热得似乎能将世间万物都融化。然而,翠竹却在这酷热中愈发显得郁郁葱葱。那些修长的竹干,笔直地挺立着,像是一位位坚守岗位的卫士,无畏地迎接烈日的考验。竹叶在枝头层层叠叠,交织成一片浓密的绿荫,为过往的行人、嬉戏的鸟儿,以及那些在酷热中寻找清凉的万物,洒下一片难得的阴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此时的竹,已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植物,它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能让人在喧嚣尘世中保持内心宁静与高雅的象征。在那片翠竹之下,捧一本书卷,品一杯香茗,听竹叶沙沙作响,任思绪在竹影间飘荡,所有的烦恼与疲惫都能在这片刻的宁静中烟消云散。
秋风萧瑟,万物开始凋零,落叶纷飞,一片金黄与萧瑟的景象。而翠竹却不为所动,依旧保持着那一抹翠绿,傲然挺立在秋风之中。它的竹叶在风中摇曳,发出簌簌的声响,似是在与秋风对话,又似是在向世界宣告它的坚韧。历经了春夏的生长与磨砺,翠竹在秋风中更显坚毅。它不随波逐流,不迎合季节的变迁,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本色。这种坚守,让我深深为之动容。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又何尝不应如此?无论遭遇多少风雨,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都应坚守自己的信念与初心,不为外界所干扰,不被世俗所动摇。
寒冬腊月,冰天雪地,大地被一片洁白所覆盖。翠竹在冰雪中依然身姿挺拔,那被积雪压弯的竹枝,恰似一把把蓄势待发的弯弓,虽负重却不屈。竹枝上的积雪偶尔簌簌落下,摔在地上,碎成点点玉屑,而翠竹依旧在严寒中屹立不倒。它的根,深深地扎入地下,牢牢地抓住大地,汲取着大地深处的养分与力量。正是这深厚的根基,赋予了翠竹顽强的生命力,让它能够在寒冬中坚守,等待着春天的再次来临。“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翠竹在冰雪中的高洁与坚韧,让它成为这冰天雪地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也让我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在逆境中,我们应像翠竹一样,扎根于自己的信念与追求,凭借顽强的毅力,熬过艰难的时光,迎接曙光的到来。有一年的冬天,夜里突降大雪,天明起来一看,院子里的雪已经有半尺多厚。我急忙起床,把院子里扫出一条小路,打开大门一看,有几棵竹子已经被大雪压弯了。我心疼的不得了,急急忙忙把那些积雪摇落,把竹竿扶正,然后用铁丝将它们互相牵引形成合力,这样它们就会互相帮助,谁也不至于被风雪吹倒。望着翠竹笔直的竹竿,碧绿的叶子和洁白的雪花,我的心里更加喜爱这些竹子了。
我爱翠竹,不仅爱它在四季中的不同风貌,更爱它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竹子,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誉为“四君子”之一,它与梅、兰、菊并驾齐驱,成为君子品德的象征。它的中空外直,寓意着谦虚正直;它的节节高升,象征着不断进取;它的坚韧不拔,代表着不屈不挠。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以竹自勉,以竹明志。他们在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所追求的高尚品德与精神境界,也通过竹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翠竹,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珍贵礼物。它们用自己的生命演绎了四季的轮回,用坚韧与高洁诠释了生命的意义,用诗意与文化底蕴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我爱竹子!爱它的翠绿欲滴,爱它的挺拔身姿,爱它的坚韧不拔,爱它的矢志不渝,爱它的正直谦虚,爱它的清白气节,爱它的永葆青春,爱它在岁月长河中所沉淀的一切美好。愿我能如竹子一般,在这纷繁复杂的尘世中,保持一颗纯净而坚定的心,坚守自己的信念与追求,不为世俗所扰,不为名利所动,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与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