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美丽人生
文章内容页

课堂故事多(散文)

  • 作者:斯潜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11-30 10:29:03
  • 被阅读0
  • “我偷黄昏一壶酒,醉了晚霞凉了秋,岁月不知何处去,化作银丝爬上头”,这诗是对岁月,生命的喟叹,我喜欢,在我人生的黄昏,不时的翻阅岁月这本书,回味坎坷,顺畅,欢乐,忧伤。我是教师,筛选书中的一页页,感悟多的是课堂的故事,我发现课堂看似一泓平静的池水,波澜不惊,可是有时也会被清风荡起涟漪,甚至是不小的波澜,有变有惊,有故事。

      那是我执教生涯的第四个春天,呼兰县文教局要组织全县中学各科的观摩教学。呼兰一中语文组的任务就落在我的肩上。虽然教了几年书,但是用东北的土话说我还是个“小生荒子”,业务不熟练,真的是压力山大,所以在准备上痛下功夫。我讲的课题是《天石》是科学小品。为了讲好这一课,我废寝忘食,通读了《十万个为什么》,我尤其欣赏它的序言,全是设问的排比句,我借用了其中的几句,自己又设计了几句,作为我的导言,很精彩。我一边讲课,一边向后面的听课老师望去,发现组长在后面颔首微笑,我的导言成功,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信心倍增,这一节课我讲的流畅顺利,自我感觉良好。

      下课了,我端起教科书,教案,粉笔盒,想到教室外换换新鲜空气,也放松放松。教室是平房,几步就走出去。可是学生围上来,问问题,《天石》是殒石,初中生对这样的科学问题好奇,颇感兴趣,你一句,他一句,课间10分钟,迅速流逝。

      下一节课铃声响了,我转身走上讲台,学生起立,我示意坐下,继续讲课,咦?讲台桌怎么这么干净啊?书呢?教案呢?粉笔盒呢?手表还在粉笔盒里,通通没了,我有点心慌,但是,我告诉自己:镇定,镇定!教室后面烏泱泱,坐了那么多听课老师,我不能大声问:“谁看见我的教科书了”怎么办?讲下去!没有教案不怕,教案在我脑子里,平时上课我也不太看教案,我上课把手表放粉笔盒里,拿粉笔时顺便看一眼时间,没有手表,不方便掌握时间,很无奈,边讲边走下讲台,轻轻地把第一张桌学生的书拿到手,学生很聪明,他旁边的同学立刻把书送到他的面前,两人读一本。教科书有了,可是我自己的书密密麻麻添满了注释,我用起来得心应手,学生的书是原始状态,字行中间全是空白,只求记忆帮忙了。

      可是粉笔怎么办?我边讲课,边观察黑板上的粉笔槽,看看有没有长一点的粉笔,粉笔头多一点就好办,可是粉笔头只有可怜巴巴的那么几块,小得拿不住,我真有点发愁了,“减少板书?不行!板书显示这篇文章的结构,减不得!怎么办呢?”边讲边琢磨办法,要是地上有几块漏网的粉笔头,也救驾了,地上也让我失望,唉,真是一波三折“不慌,不慌!”想起列宁的话:“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我不住地给自己鼓劲,该讲知识讲知识,该提问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热情洋溢地鼓励,表扬。

      过了一会,忽然我的余光发现:窗外闪进了一只手,窗台上出现了一堆粉笔,天哪!有救啦!有人送给我粉笔啦!雪中送炭,这是我的大救星啊!我抑制住心头的喜悦,边讲边装做漫不经心地,轻轻地走向窗台边,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好像很随意地取下了粉笔,很坦然地走回讲台,有惊无险!微风过后静无痕,我的心归于平静,这堂课没有丝毫破绽,我感觉观摩任务完成得可圈可点。

      下课了,听课的老师从后门走出去。我来到学生的桌前,悄悄地问:“看看你们的书桌,谁不小心把我的书收起来啦?”前排的学生赶快翻书桌,翻着翻着,一声:“妈呀!老师!书在我这里呢!”一个小女孩惊呼,瞬间脸涨得通红:“老师我不是故意的!”我赶快安慰她:“没事儿,没事儿,没影响我讲课。”那孩子急得都快哭了。我说:“老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我接过书,摸摸女孩子的头,拍拍她的肩。“别急,别急,老师没怪你。”“下次回家帶爆米花,还给我呀!”我努力缓解气氛,给学生减轻心理负担,她笑了。

      后来我想:可能是课间我回答问题时,顺手把书放到学生的课桌上,学生不小心,糊里糊涂把书当做自己的收到自己的课桌里,还全然不知。肯定不是恶作剧,我和学生关系融洽,没有人会给我制造麻烦。

      回到办公室,组长和同事祝贺我讲课成功,我谢谢大家,说刚才“遇险”一事,大家吃惊地望着我,尤其是组长,惊讶的目光从一圈又一圈的高度近视镜后面投向我,嘴巴半天合不拢,大家纷纷说:你讲得神彩飞扬,没发现你有慌乱,没发现你的讲课不流畅,你可真镇定!小王好样的!你给呼兰一中争光了!我想:那是我年轻的潜能勃发,那是我青春拼尽全力的绽放,那是一抹诗意的壮丽!泰戈尔说:上天完全是让你有坚强的意志,才在路上设置重重障碍。我冲破障碍,赢得成功!我为自己喝彩!

      我不是给大学生上课,给初中生上语文课,没有教科书,没有教案,没有粉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能成竹在胸,处变不惊,这要归功于课前充分准备,梅花香自苦寒来,如果准备不充分,上课时一边惦记着讲课的内容,一边惦记着寻找书,教案,粉笔那一定会乱了方寸,必定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我语文组的同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上帝只垂青有准备的人,我凭着课前的充分准备平抚了课堂波澜。

      感谢给我送粉笔的人,后来问明白了,他是教我们班的男数学老师,那才是雪中送炭,受人涓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的报恩是以身相许,一把粉笔成就了一桩姻缘,浪漫吧?有趣吧?

      在课堂出现“险情”时,我能应对自如,得益于我的母校——哈尔滨市太古小学的训练,母校有一个最英明的举措,每逢开大型的会议,最后一项都是自由讲话。我们坐在操场上,面对领操台,我身材矮小,坐在最前边,在领导,老师,学生代表讲话的时候,我全神贯注的听,抓紧琢磨会议的精神,核心内容,迅速地打着腹稿,快到自由讲话了,我蹲起来,做着起跑的预备式。主持人宣布:下面自由讲话,话音没落,我一个箭步窜出去,飞跑到领操台上,这个自由讲话的机会属于我了!那是全校开大会呀!操场上,学生坐得满满的,头几次我稍显紧张,几次过后,我就坦然面对听众了,这对我是非常好的历练,它训练了我的思维的应变能力,给我勇气,后来面对众多听课的人,课堂出现意外,我能不慌不惧,从容淡定,感激母校。

      我小时候,民谚说: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太古小学的这项措施锻炼了我,还在我心中种下了当孩子王的种子。不过当好孩子王,还应该有健康的体魄。

      那是80年代的一个秋天,我又教高三毕业班了,学校四个高三毕业班,一个男老师教两个理科班,一个姓王的女老师教一个理科班,我教一个文科班。理科班每周六节语文课,文科班每周八节语文课。我每周备八个教案,其实老师们宁可多上几节课,也不多备两个教案,如同诗人陸游所言“……功夫在诗外……”教课的功夫也在课外,尤其是备课。

      开学不久,王老师一跤摔坏了股骨头,短期内不能上课了。她的课无疑要我来承担,我每周14节语文课,两个晚上的自习辅导,总共是18节课,那可是高三的课呀,每节课信息量大,有深度,有难度,即使是初中非毕业班语文老师也每周12节课。有的时候,高一,高二老师缺课了,我没课,拎起书去代课,我是副祖长,责无旁贷。(那时无论超出多少课时,都是零补助)每逢上完晚自习,到家九点多了,有气无力,好不容易爬上四楼,举起胳膊要敲门的瞬间,觉得我连敲门的力气都没有了,趴在门上,喘息一会,再敲家门,进屋,没有话,脱掉外衣,甩了鞋,一头扎向床铺,再也不想起来。我一生多病,又逢更年期,常常担心,我本孱弱的身体坚持不下来。

      一天,连上到第四节课,我只觉得,腿软了,站不稳了,出虚汗了,头一阵一阵的发晕,忽然眼前一黑,我刚想招手,让学生扶我,瞬间就倒下去了。

      翌日,我起不来了。下班前,校长,教导主任,我的语文组同事,还有学生开着校车,拿了一大堆的营养品,来看我,校长很抱歉地说:“你是太累了!但是又派不出合适的老师,接这两个班的课,你教毕业班届届在分局管内高居榜首,谁敢接你的班?”校长回头看看大家,“你看这么多人来看你,大家都很关心你,给你带来了营养品,你安心的休息几天吧!不过,对不起,病休三天以上,我还得扣你的季度奖,委屈你了,多干工作,还要扣奖金,我只能按制度办事,希望你理解,我不能破坏了制度。”我点头,理解。我不在乎那点季度奖。

      四天后,疲惫得以缓解,身体稍好,心中是近一百双渴望我出现的目光,我支撑着,晃晃悠悠走进课堂,迎接我的是欢乐的掌声,满教室的笑脸,此情此景,我怎能放弃这莘莘学子?我想起校长看我时说的:你这一病惊动了学生,惊动了学生的家长,家长纷纷给校领导打电话,询问我是否能继续敎这两个班,担心换语文老师。高三这一年,对学生的人生该有多么重要,千军万马走这个独木桥,我要和同事们扶着近百名学生走过独木桥,让他们嬴了高考。我的目标实现了,转年,我的文科班高考成绩依然在哈铁分局管辖内折桂,在哈市排苐二!

      我的人生只信仰五个字:“不误人子弟”,任何情况都不能给我的事业留下遗憾,不给我的人生留下遗憾。我课堂上的晕倒,是我课堂上的波澜,证明我不忘初心,我累过苦过,但我无愧无悔。

      半是风雨半是晴,方是人间好风景。我的课堂经过风雨,波澜也是杏坛好风景!

      我的人生好比是一张弓,“不误人子弟”是箭,这箭助推我在教书育人的路上,鞠躬尽瘁,殚精竭力,砥砺前行。在人生的黄昏,有时,我骄傲地想:我忠诚于我的信仰,不虚此生。

      
    【审核人:站长】

        标题:课堂故事多(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chenggongzheli/226296.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