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当我重读伟人这首不朽的诗篇,思绪就不由自主地飞回到令我神驰梦绕的故乡,仿佛我还是三十多年前的那个懵懂孩童,在家乡的孝水河里嬉戏,在河边的槐花海里徜徉,每天登高爬低,奔跑打闹,无忧无虑地消耗着过剩的体力,对人生路上埋伏着的诸多挑战浑然不知。
孝水河发源于慈母山,慈母山海拔并不高,山势起伏平缓,没有奇峰怪石,也没有悬崖峭壁,却有着许多常年喷涌的泉眼,泉水形成了一条条淙淙的小溪,隐藏在丛莽滋生的山谷间,一路欢唱着注入山脚下的孝水河,孝水河像一条蜿蜒盘旋的银龙,依依不舍地环绕着慈母山,在西南方向突然拐了个大弯,然后决绝地向着东方奔腾而去。
孝水河携带的泥沙在这个拐弯处沉积下来,形成了一大片金色的沙滩。我小时候在河里玩累了的时候,就躺在沙滩上休息,仰望着在湛蓝的天空上游弋的白云,看那白云不停地变化着形状,时而像一匹奔驰的骏马,时而像一头负重的骆驼,时而像一座高耸的山峰,我的视线渐渐模糊起来,终于沉沉地跌入了梦乡。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在河里弄湿的衣裤很快就晒干了。
在沙滩边上有一大片槐树林,经过多年的沧桑岁月,那些老槐树像一个个饱经风霜的老者,仙风道骨,气宇轩昂,虬曲苍劲的枝干,被飞逝的时光雕刻出深深的皱纹,像无数条干枯的手臂高高举起,似乎是在向着苍天发出无声的呐喊。在枝干的顶端,突然迸发出勃勃的生机,浓绿的叶子遮天蔽日,在林间撑起一片片清凉的绿荫。
春天来了,槐树林里花开成海,槐花像一串串闪亮的珍珠,悬挂在枝头,密密匝匝地拥挤在一起,娇羞地低垂着头,默默地吐露着芳香。和煦的春风拂过树梢,掀起一阵阵白色的波涛,清甜的香味随风传到四面八方。天气晴朗的日子里,站在孝水河畔远远望去,在湛蓝的天空下,在灿烂的阳光里,那片槐花海显得更加素洁清雅,美得更加摄人心魄。
孩子们来了,猴儿似的爬到树上,找一个舒适的树杈骑上去,一把一把地撸着槐花往嘴里送。养蜂人来了,把蜂箱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沙滩上,蜜蜂们倾巢而出,嘤嘤嗡嗡地叫着,扑向那片槐花海。恋人们来了,农村的青年男女谈恋爱,可不像城市那么开放,在美丽芬芳的槐树林深处,手拉着手散散步,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就是最大胆的行为了。
孝水河和槐树林是我童年玩耍的主要场所,我和村里的孩子们整天在孝水河里摸鱼、捞虾、打水仗,要不就到槐树林里掏鸟窝、粘知了、折槐花,家里人不来叫吃饭不回家。少年不识愁滋味,每天只知道变着花样玩。打水仗不过瘾,我提议玩打沙仗,结果把沙子扬到小朋友的眼睛里了。看到槐树上挂着的蜂巢,我想吃蜂蜜了,找来一根长长的竹竿,想把蜂巢打下来,结果被蜜蜂蜇肿了嘴唇。虽然闯祸不断,但却乐此不疲。
其中让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是我把母亲给我做的新鞋弄丢了。我躺在沙滩上睡着了,脱在河边的鞋子被风刮进河里,随着水流漂走了。等我一觉醒来,发现鞋不见了,一下子慌了神,那可是母亲熬了一个通宵,给我做的新鞋,刚上脚不到一天就丢了,我急得大哭,沿着孝水河往下游找去,找了二里路也没找到。我不敢回家,不是怕母亲打我,实际上母亲从来没打过我,我是怕看到她失望的样子,我知道母亲给我做这双鞋多么不容易。家里人口多,又都是半大孩子,脚丫子长得快,每到换季的时候都要做新鞋,母亲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在灯下熬夜做鞋,总有做不完的鞋在等着她。我为丢了鞋而难过不已,因为那双鞋上的一针一线都凝聚着母亲的心血。
我不知所措地在孝水河边徘徊,夕阳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像撒上了一层金粉,绚烂的晚霞像燃烧的火焰,喷射出万道霞光,把雪白的槐花海涂抹成了金黄色。太阳在远处的地平线上消失了,庄严肃穆的黄昏是夜晚开始的前奏。我找了一下午鞋,此时又饿又乏,走进槐树林,爬到一棵树上,撸几把槐花塞进嘴里,打发一下咕咕叫的肚子,然后坐在树杈上发呆。暮色渐浓,槐树林里的光线越来越暗,忙着归巢的老鸹,嘎嘎地叫着从头顶飞过,我感觉一阵毛骨悚然,从树上一溜烟下来,这时母亲找来了,问我这么晚了,为啥还不回家,我只好实话实说。“傻孩子,丢了一双鞋就不敢回家了?丢就丢了吧,没什么大不了的,赶明儿再给你做一双就是了,快跟娘回家吃饭吧。”母亲说完,拉起我的手,向林子外走去。光线太暗,我看不清母亲的表情,但听她云淡风轻地说完这番话,我心里释然了,蹦蹦跳跳地随她回家去了。
孝水河和槐花海不仅是我童年的乐园,还哺育了周围世世代代的乡亲。
孝水河由山泉水汇集而成,水质清冽甘甜,水草丰茂,很适合鱼类繁殖,成群的鱼儿在澄澈的河水中穿梭游弋。捕鱼的人们撒网下去,总有不少收获,挑出大一点的鱼,拿到集市上换点零花钱,那些手指般的小鱼,拿回家腌制起来,再晾晒成鱼干,便于储存,想吃的时候,过油炸透,喷香酥脆,是那个时候老百姓餐桌上唯一的荤腥。
槐花海更是救过无数人的命,在那些靠天吃饭的年代,老百姓遇到灾荒,庄稼歉收,只能省吃俭用,好不容易熬到了春天,粮食吃完了,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饿得头晕眼花的人们,扛上梯子来到槐树林里,还没等槐花完全展开花苞就摘下来,装在麻袋里,运回家去,用水清洗干净,撒上一把黄豆面,搅拌均匀,上锅一蒸,又当饭又当菜。把其他几麻袋槐花晒干,储存起来,麦收之前,人们就是靠槐花加野菜充饥。
弹指一挥间,三十多年过去了,孝水河仍在不舍昼夜地向前奔腾,槐花海照旧在每个春天里肆意绽放,然而我的心境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离开家乡,在外打拼多年,历尽了生活的风霜雪雨,尝遍了世间的人情冷暖,原本纯净的心灵,早已变得千疮百孔、疲惫不堪。蓦然回首,才发现那段跟孝水河和槐花海相伴的岁月是何等纯真,何等珍贵。每当我遭受了生活的毒打,感到无助的时候,就会回到家乡,在孝水河畔的沙滩上坐一坐,在槐花海里走一走,听着潺潺的流水声,闻着醉人的槐花香,总能寻到一些慰藉、一些温暖。
孝水河发源于慈母山,慈母山海拔并不高,山势起伏平缓,没有奇峰怪石,也没有悬崖峭壁,却有着许多常年喷涌的泉眼,泉水形成了一条条淙淙的小溪,隐藏在丛莽滋生的山谷间,一路欢唱着注入山脚下的孝水河,孝水河像一条蜿蜒盘旋的银龙,依依不舍地环绕着慈母山,在西南方向突然拐了个大弯,然后决绝地向着东方奔腾而去。
孝水河携带的泥沙在这个拐弯处沉积下来,形成了一大片金色的沙滩。我小时候在河里玩累了的时候,就躺在沙滩上休息,仰望着在湛蓝的天空上游弋的白云,看那白云不停地变化着形状,时而像一匹奔驰的骏马,时而像一头负重的骆驼,时而像一座高耸的山峰,我的视线渐渐模糊起来,终于沉沉地跌入了梦乡。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在河里弄湿的衣裤很快就晒干了。
在沙滩边上有一大片槐树林,经过多年的沧桑岁月,那些老槐树像一个个饱经风霜的老者,仙风道骨,气宇轩昂,虬曲苍劲的枝干,被飞逝的时光雕刻出深深的皱纹,像无数条干枯的手臂高高举起,似乎是在向着苍天发出无声的呐喊。在枝干的顶端,突然迸发出勃勃的生机,浓绿的叶子遮天蔽日,在林间撑起一片片清凉的绿荫。
春天来了,槐树林里花开成海,槐花像一串串闪亮的珍珠,悬挂在枝头,密密匝匝地拥挤在一起,娇羞地低垂着头,默默地吐露着芳香。和煦的春风拂过树梢,掀起一阵阵白色的波涛,清甜的香味随风传到四面八方。天气晴朗的日子里,站在孝水河畔远远望去,在湛蓝的天空下,在灿烂的阳光里,那片槐花海显得更加素洁清雅,美得更加摄人心魄。
孩子们来了,猴儿似的爬到树上,找一个舒适的树杈骑上去,一把一把地撸着槐花往嘴里送。养蜂人来了,把蜂箱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沙滩上,蜜蜂们倾巢而出,嘤嘤嗡嗡地叫着,扑向那片槐花海。恋人们来了,农村的青年男女谈恋爱,可不像城市那么开放,在美丽芬芳的槐树林深处,手拉着手散散步,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就是最大胆的行为了。
孝水河和槐树林是我童年玩耍的主要场所,我和村里的孩子们整天在孝水河里摸鱼、捞虾、打水仗,要不就到槐树林里掏鸟窝、粘知了、折槐花,家里人不来叫吃饭不回家。少年不识愁滋味,每天只知道变着花样玩。打水仗不过瘾,我提议玩打沙仗,结果把沙子扬到小朋友的眼睛里了。看到槐树上挂着的蜂巢,我想吃蜂蜜了,找来一根长长的竹竿,想把蜂巢打下来,结果被蜜蜂蜇肿了嘴唇。虽然闯祸不断,但却乐此不疲。
其中让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是我把母亲给我做的新鞋弄丢了。我躺在沙滩上睡着了,脱在河边的鞋子被风刮进河里,随着水流漂走了。等我一觉醒来,发现鞋不见了,一下子慌了神,那可是母亲熬了一个通宵,给我做的新鞋,刚上脚不到一天就丢了,我急得大哭,沿着孝水河往下游找去,找了二里路也没找到。我不敢回家,不是怕母亲打我,实际上母亲从来没打过我,我是怕看到她失望的样子,我知道母亲给我做这双鞋多么不容易。家里人口多,又都是半大孩子,脚丫子长得快,每到换季的时候都要做新鞋,母亲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在灯下熬夜做鞋,总有做不完的鞋在等着她。我为丢了鞋而难过不已,因为那双鞋上的一针一线都凝聚着母亲的心血。
我不知所措地在孝水河边徘徊,夕阳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像撒上了一层金粉,绚烂的晚霞像燃烧的火焰,喷射出万道霞光,把雪白的槐花海涂抹成了金黄色。太阳在远处的地平线上消失了,庄严肃穆的黄昏是夜晚开始的前奏。我找了一下午鞋,此时又饿又乏,走进槐树林,爬到一棵树上,撸几把槐花塞进嘴里,打发一下咕咕叫的肚子,然后坐在树杈上发呆。暮色渐浓,槐树林里的光线越来越暗,忙着归巢的老鸹,嘎嘎地叫着从头顶飞过,我感觉一阵毛骨悚然,从树上一溜烟下来,这时母亲找来了,问我这么晚了,为啥还不回家,我只好实话实说。“傻孩子,丢了一双鞋就不敢回家了?丢就丢了吧,没什么大不了的,赶明儿再给你做一双就是了,快跟娘回家吃饭吧。”母亲说完,拉起我的手,向林子外走去。光线太暗,我看不清母亲的表情,但听她云淡风轻地说完这番话,我心里释然了,蹦蹦跳跳地随她回家去了。
孝水河和槐花海不仅是我童年的乐园,还哺育了周围世世代代的乡亲。
孝水河由山泉水汇集而成,水质清冽甘甜,水草丰茂,很适合鱼类繁殖,成群的鱼儿在澄澈的河水中穿梭游弋。捕鱼的人们撒网下去,总有不少收获,挑出大一点的鱼,拿到集市上换点零花钱,那些手指般的小鱼,拿回家腌制起来,再晾晒成鱼干,便于储存,想吃的时候,过油炸透,喷香酥脆,是那个时候老百姓餐桌上唯一的荤腥。
槐花海更是救过无数人的命,在那些靠天吃饭的年代,老百姓遇到灾荒,庄稼歉收,只能省吃俭用,好不容易熬到了春天,粮食吃完了,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饿得头晕眼花的人们,扛上梯子来到槐树林里,还没等槐花完全展开花苞就摘下来,装在麻袋里,运回家去,用水清洗干净,撒上一把黄豆面,搅拌均匀,上锅一蒸,又当饭又当菜。把其他几麻袋槐花晒干,储存起来,麦收之前,人们就是靠槐花加野菜充饥。
弹指一挥间,三十多年过去了,孝水河仍在不舍昼夜地向前奔腾,槐花海照旧在每个春天里肆意绽放,然而我的心境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离开家乡,在外打拼多年,历尽了生活的风霜雪雨,尝遍了世间的人情冷暖,原本纯净的心灵,早已变得千疮百孔、疲惫不堪。蓦然回首,才发现那段跟孝水河和槐花海相伴的岁月是何等纯真,何等珍贵。每当我遭受了生活的毒打,感到无助的时候,就会回到家乡,在孝水河畔的沙滩上坐一坐,在槐花海里走一走,听着潺潺的流水声,闻着醉人的槐花香,总能寻到一些慰藉、一些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