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美丽人生
文章内容页

有刺的它们(散文)

  • 作者:齐未儿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11-30 10:28:26
  • 被阅读0
  • 苍耳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寒带到暖温带到热带,处处可见它的身影。这是缘于它的果子上密布尖刺,可以借此天南海北旅行?还是种子本来活跃,落地就可以生根,繁殖能力足够强?

      也许恰是所到之处太多,各地的民众,纷纷给了各自认可的小名,简直是称谓众多。我把目光亮成探照灯,上下左右检索,试图在异彩纷呈的名字中,发现熟悉的那个。但很显然,这些被辑录在册的不同称谓,难免百密一疏,至少遗漏了我常挂在嘴上的一个。

      在村子里,我们把它叫空空叉。妙手空空,来无影去无踪,倒很符合苍耳的特点。入了秋,果实成熟,绿意像退潮的水,倏忽而去,枯黄漫上来。它的果实要比花生果粒小一些,形状长圆,尖刺像一支支小矛纷纷挺起。这虚张声势的武器,并不能带来真正的伤害,只是无声无息地附着到过路的人与动物身上,借此脱枝而去。

      春深处,苍耳新果初萌,尖刺徒具其形,像青涩少女的娇嗔,怒意不显,杀伤力几近于无。顺手掐下一颗,抟在指间揉捏,水汽充盈的刺,绿得青翠欲滴。柔嫩有余,劲道不足。待到秋风骤起,抓着苍耳不倦不休地日里夜里敲打,终于让它渐渐生出了锋芒。尖刺变硬,顶端伸出弯钩。果子一团团一颗颗,从叶子间挤出来,一副耀武扬威气势汹汹的样子,骄傲、凌厉、蓄势待发。及至走过去,把苍耳一个一个掰下来放在手心,才会蓦然惊觉,这果实并不像外形看到的那样难以接近。它有刺,却不会扎破哪怕是小孩子最稚嫩的指头。它需要保护自己,只好大张旗鼓亮出绝无仅有的武器。它需要繁衍,却没有艳的花甜的粉,只好让针刺生出弯钩,以无赖般的姿势,随脚步去咫尺或者天涯。设若只能留在枝头,那就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等着寒冷忽至,大雪漫天,枝干终将萎朽,那一刻,果子悄然掉落,躲进泥土。春日渐暖,冰消雪融,适合蠢蠢欲动着萌芽的日子,它在旧年的枯叶败叶间开启一段新旅程。

      缓缓旋开稚嫩叶片,绿意充沛,生机盎然,枝叶渐次繁茂。接下来,细密的小小花朵举到枝头,轻描淡写的黄绿色,陷落在绿色海洋中,转瞬不见影踪。我总是忽略花朵在开放,小虫和鸟们,也是忽略了的吧。苍耳的花前,只有风声和月色疏疏朗朗来了又去。花开只为骨朵已经饱胀,花开只为花要开了,并不艳丽的色泽,不必呼喊蜂缠蝶绕。它向心而行,率性而为。

      说起来,苍耳普通得简直不值一提。春雨迷离,土地返浆,众草仿如听到集结的号角,争先恐后探身而起。大野上铺展着的一层茸茸绿意,不分彼此。苍耳的小苗,仅仅是万绿丛中不起眼的一株。苍耳隐于众草,像个人投身于茫茫人海,像浪花跃动于茫无际涯的海洋。

      秋风乍起,果壳里边的籽粒哗啦作响,发出低声欢呼,似乎马上要跳出来跟谁打个招呼。可左顾右盼,身旁既无鸟叫,也无兽啼,连个昆虫的影子也没看到,这个招呼要跟谁打呢?它只好识趣地闭上了嘴巴。

      对于整个世界来说,苍耳是这样小小的部分。人呢,动物呢,也不过是这样小小的部分。

      它出现在每个你想到想不到的地方,安之若素,就算是砾石堆放的废料场地,也从不挑剔。它的个子大,站在那儿,与我肩膀齐平。风掀动叶片,气势不凡。每一片叶子都被风的手指怂恿着,去拍打另一片。热情是来自于对方的回应,于是整棵植株上的叶子一起颤动。它们互相应和着,发出沙沙声响,好像在为彼此鼓劲儿。

      有一段时间,我为鼻炎所苦,一阵排山倒海般的喷嚏,让呼吸急促,鼻涕眼泪挂了满脸。有人告诉我一纸偏方,里边最重要的一味中药,恰是苍耳子。自此知道,这个流星锤一样的果子,并不像我一直以来认定的那样百无一用。它有回护之心,无伤害之意。它付出着奉献着,却总是沉默无言,连形象也普通得没个令人惊艳的细节。我得给自己在数十年后对它的一知半解找个理由。

      早前提到苍耳,我们各个嗤之以鼻,除了喂给猪吃,能有什么用?在村子里,成熟的苍耳果子连枝干一起被一把锋利的镰刀收割,码成垛,捂一捂,叶子萎蔫,果实没了脾气。再从根部拎起整株,不断磕碰到木头或者石头上,苍耳果子落满铺好的帆布。收集起来,一袋子一袋子扛进堂屋。铁锅烧热,一个大葫芦瓢探进袋子,一瓢一瓢苍耳果倒进锅里,“镶”熟。村子里,这个字,专门用来形容炒制果子的过程。再把这些炒熟的果实放到碾子上,磨成粉,熬成猪食。

      我把心形的叶片掐下来,一股怪异的气味从断口处扑鼻而来,是不讨喜的。此刻想想,气味难闻,可能反而成全了它的生长,如麝如兰,难免被人惦记,早晚得据为己有。想要恣意生长在田间地头儿,房前屋后,而不必担心被伤害,浑不吝着惹人厌,是个捷径,可以置身于相对安全的距离之外。

      如果不是拥有这样看上去颇具攻击力的果子,它就不会成为有趣的小玩意儿。如果不是拥有这样颇具攻击力的果子,我们肯定迈着大步扬长而去,连眼角的余光也不屑于落在它身上。

      苍耳放进纸盒,小心藏进桌底,待到上课,悄悄拿起一颗又一颗,轻轻扎到前边女孩子甩在后背的麻花辫上。只等被她发现,一声歇斯底里的尖叫,接着是目光狠狠地瞪过来。偶尔被老师抓到,责问几句,草草收场,老师扭头往讲台走,不知道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光。待到下了课,苍耳成了武器,随手抓起,用力砸向对手,扎得满头满身都是。它顷刻成了进攻的利器,也成了笑闹的玩具。哭过闹过的泪还没擦干,转头又一起扯着手跑到外边去了。大约只有那个年纪,才能那样为着一点值得不值得的事情,毫无顾忌地哭了,又没心没肺地笑了。

      有人告诉我说,苍耳全株有毒。有人告诉我说,苍耳不只是可以治疗鼻炎,它的种子可制油,果实的药用之处,多到掰着手指头也说不完。

      微量的毒,有恰到好处的药用。这像不像一个悖论的存在?过犹不及,苍耳昭示着的生存智慧,教我处世的道理。

      植物总是显得静默,可我越来越愿意接近它们,愿意俯身看叶片上细小的脉络长成河流的样子,愿意聆听杳渺的似有若无的低语。在苍耳面前,弯下腰,是一个贴近的姿势,也是一个谦卑的姿势。向一棵苍耳致敬,需要这样俯下身去。

      它只是一棵杂草,它只是一棵有刺的杂草,它只是一棵有刺又毒遍根茎叶的杂草。苍耳有自己的态度。它不需要过分亲密,与动物也好,与人类也罢,我想,它是宁可退后几步的,距离之外,显得从容。不必担心,这,一点也不会耽误生存,该靠近的时候,它不会犹豫。

      

      刺菜

      

      刺菜没什么特别之处,混迹于众多野草野菜之中,只成了芸芸众草中的一种。绿是阔大的铺陈,不论是深绿浅绿浓绿淡绿老绿嫩绿,再怎么层次分明也好,驳杂凌乱也罢,离远了看,起起伏伏,边边角角,到处都是绿色在流淌。不论是沟渠边,田埂上,荒野间,妆点大地的色彩,绿是主色调。单独的那一个,此刻是被淹没的,它们是大部队。春日打个唿哨,众草浩浩荡荡集体踏上了季节的旅程。

      但是,谁又能说,那些野草野菜不是独一无二的呢?春光潋滟,是合奏的效果。不可忽略的,是形成合奏的每个个体,像画布上的缤纷,每一笔涂抹,都不可或缺。蹲下去,面对一丛一丛杂草,探手轻轻抚摸细节,没有哪两棵是一样的。就算不知道它们的名字,也不影响顷刻间从叶片的形貌上,分出了彼此。

      刺菜的不同,在于它半长的叶片边缘有刺?只有触摸过它的人才知道,那些刺软软的,基本没有进攻的能力。刺菜和苍耳以及鬼针不同,它们是为了传播种子,刺菜的刺,是为了什么呢?肯定跟传播什么无关,倒有点儿像弱者的无可奈何,没什么傍身的本事,只好试探着长出些短短的貌似坚韧的刺。

      没有谁真的在意这个,估计连它自己也有些懵懂,刺不能成为利器,也不能成为工具,只是徒有其表的装饰。小虫照样在叶片间爬上爬下,青蛙与癞蛤蟆自由自在地钻进钻出,还有我们,拿着铲刀一挖,让它轻而易举脱离泥土,一弹一跳,那些兔子耳朵样的叶片,乖乖地躺在了篮子里。

      待到夏日,刺菜不再贴地而生,起了身,细长的茎秆,像是被叶子们撺掇着挺胸抬头地长了起来。个子高挑,阳光雨水慷慨地关照,过不了多长时候,叶间茎秆顶端探伸出花梃,指肚大的花苞跃跃然于枝头,高调亮相。它们有着紧紧皱缩的眉眼,一副绝不透露半点消息的傲然神情。不必急,也许只一个月光透亮的夜半,紫色的花,便丝缕分明着扯出了绒绒的花球。羽毛般轻盈柔顺的花瓣,娇艳妩媚又干净。最底下的叶片上明明还有泥点子压着匍匐在地,那些花,却恍然有着鸟儿的灵魂,随时可以振翅飞去。野蜂、蝴蝶,与花儿耳鬓厮磨,是不是在说着悄悄话?其实也未必悄悄,只是我们不懂罢了。

      牛马和羊,被楔子牢牢约束在方寸之地,只要野草丛生,它们就有了安稳的理由,津津有味地啃吃着。刺菜是它们的口中美食。我们把刺菜剜回家,倒在食槽内,猪哼哧哼哧拱着嚼食,鸡鸭鹅也啄得欢实,何曾看到刺把谁吓倒过?母亲说,她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刺菜做的玉米团子可以度命。说是玉米团子,菜占了一大半,玉米面少得可怜。仅仅是能够对付着团成个球形。刺菜,滋养了母亲和大地上那么多生命。它的味道如何,我并不了解,此刻想来,忽然觉得有些缺憾,至少应该尝试尝试的。明年春天吧,要拜托母亲做些团子,我要体味体味曾经用来果腹的植物味道。

      说起来,刺菜也算得上声名赫赫,它的古称为“蓟”,这个字,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提到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蓟北,据说早在商朝就有以它为名称的地方了。蓟丘,该是蓟密布的地方?聚群而居的杂草们,是不是可以抱团取暖,因而不必感受一棵草风里雨里的落寞孤单?你看,刺菜不只是长在原野上,也长在时间里,长在人们祖祖辈辈源远流长的文化里。天津有蓟县,那里处处可见蓟。早年北京也被称为“蓟城”,这也和盛产“蓟”有关。只是,不知道在当时,人们是不是也曾经把蓟当作食物?

      刺菜,是小蓟,也叫猫蓟,猫,野性十足,这是不是预示着这种草,也是一种野性十足的植物呢?刺菜适应能力足够强,广泛分布于平原、丘陵和山地,扎根于山坡、河岸或荒野、田间。再说说地域吧,除开西藏、云南、广东、广西,全国各地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贴近各个地方生活的人,安安静静地接受了各种各样带着不同口音的小名。它跟人们的关系如此密切,近于血脉相连。

      有人说,想当年,鲁班是因为被这种叫蓟的草给割到指头,因而仿照它的样子造了锯,这实在令我存疑,毕竟那么长时间,那么多年,我挖了一篮又一篮刺菜,手指头从来没有被划破过。同去的小伴儿也各个完好的连个小刺也没扎到。这一刻忽然想,就算真的划破手指,一定能想到发明锯子吗?就像曾经被苹果砸到头的我,跟发明万有引力定律关系也不大。

      拿着铲刀到处剜菜,难免有个一脚高一脚低,误伤自己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发生过。铲刀不经意动一动,能在手脚任何位置实割出伤口,血顷刻间流出来。疼倒在其次,想办法止血才是关键。扯几片刺菜叶子,揉碎,汁液渗出,结结实实按在伤口上,过不了多久,血止住,手指头被染成绿色,可是,谁在意呢?乡野间跑大的孩子,随手抓把土涂在伤口的时候也有,我从来没有想过,刺菜是一味止血良药。

      普通如我,常被称作草根的,刺菜这样的杂草,反而没有谁这般称呼。不论称谓如何,很多时候,我会想,与草相比,人的生命又有何不同?万物彼此扶持,彼此担待和包容,才成就了五彩斑斓的世界。人总以为是自己照顾了植物,却很少想到,我们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大多与植物有关,是它们默然无声地支撑着人类在这个蓝色的大星球上繁衍生息。那不是千丝万缕的关联,而是唇齿相依的亲密,是血浓于水的无分彼此。

      儿子跟在我身后,我们脚步迟疑着走在生着各种杂草的田埂上。到了略微宽绰些的地方,我指着近处叫得上名字的杂草,为他一一介绍,告诉他,草们曾经怎样参与过我的成长。他在城市,与泡泡水、蹦床、充气城堡、碰碰车,是亲密的朋友。杂草一直生长在他的视野之外,彼此之间隔着的,何止一段几十公里的车程?还有无足轻重的可有可无。陌生,产生于疏离与不必需。

      我在刺菜旁边蹲下来,捏起叶子按倒在手上,让他仔细打量,告诉独特之处。他未必记得住那么多习性特点,可是没什么,我想,多多见识,一定会慢慢熟识。我要给他讲一讲,草茎里有我的记忆,也有乡愁。我要让他知道,草茎里有他隐秘的血脉在汨汨流淌。

      

      鬼针

      

      同样长了刺,鬼针草比苍耳强硬得多。我们背着稻捆从田埂上走过去,用不了多久,腿上一阵阵针刺般的痒。低头一看,整条裤腿内外两侧,密密麻麻仿如刺猬,棘刺乖张。鬼针,它果然没有愧对这个名头。被它缠上,绝对不可能像对苍耳子一样,用笤帚一扫,纷纷落地。它,顺着扫去的方向倒伏,只等笤帚拿开,坚挺如初。这执拗的能屈能伸的脾气,让人不由想长叹一声,真是比让鬼缠上还恼人。更主要的是,鬼,只是个传说,鬼针,实打实刺得皮肤不爽。偏偏,在我们村里,它有另一个趣味十足的名字,我们叫它“见人亲”。
    【审核人:站长】

        标题:有刺的它们(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chenggongzheli/226291.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