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美丽人生
文章内容页

关林行思(散文)

  • 作者:快乐一轻舟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11-11 09:58:23
  • 被阅读0
  • 今年十月十四日——也就是农历九月十三日,我和刘君,走进洛阳关林仪门,就被长长的石狮御道两旁木板长廊的许多对联吸引。

      那些对联的字体,篆楷行草,颜柳欧赵,诸体兼有;古风今韵,风格各异,皆被镌刻在涂着晶亮的桐油漆的纹理清晰的原木板上,红色或者黑色的字体,十分醒目。

      对联很多,有三幅写得最好,

      第一幅:“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不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无愧青天。”

      这一幅,一个“赤”字,一个“青”字,犹如文眼,引领关羽最经典的生平事迹和人品,从外在到内在,对关羽的文武双全和忠心义胆,高度褒扬。赤色面庞,骑着一匹赤兔马,揣着一颗赤诚胆,驰驱战场,屡创战功,始终不忘忠诚于曾被称为赤帝的刘邦的后裔“刘皇叔”刘备。护送二位皇嫂途中,被曹操刻意安排同居一室,关羽让二位皇嫂内室就寝,自己守护在外室,将青龙偃月刀放在身旁,青灯之下,通宵达旦,夜读《春秋》。被迫隐忍在曹操麾下,于生活细节处,仍然秉持一颗忠诚自律之心,以至于青史流芳。

      第二幅,“才兼文武,义重君臣,耻与汉贼同天,勠力远开新帝业;威震华夷,气吞吴魏,能使奸雄破胆,忠魂长绕旧神京。”

      这一幅,上联歌颂关羽的德才兼备,能文能武,忠义为先,坚持道义原则,不与“汉贼”曹操同流合污,拼尽全力,辅助刘备开辟新帝业。下联褒扬关羽的丰功伟绩,奋勇杀敌威震四方,气概如虹直吞吴魏,能使奸雄曹操闻风丧胆,忠诚魂魄长久护卫汉家皇朝。

      第三幅,“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上联将关羽和岳飞相提并论,认为汉代和宋代有这两人乃是两朝的幸运,从忠勇护国角度将二人与国运长久紧密联系一起。下联将关羽和孔子等高而论,一文一武,皆圣人,从仁义角度将二人提升到中国道德境界最高点。

      除了对联,木板长廊上还镌刻着不少关羽生平事迹的雕版刻画,例如单骑斩颜良,单刀赴会,青灯读史,过五关斩六将等事迹,更加具象地展示当年关羽的英雄业绩。

      我和刘君,一边浏览,一边深有感慨,感慨关羽从三国时处于弱势地位的蜀国国主刘备手下的一员武将被一步步抬高,抬高到武与岳飞齐名文与孔子并肩的地位。

      瞻仰过大门外的千秋鉴楼(舞楼),跨过大门,踏进仪门,走过石狮御道,依次参谒拜殿、财神殿、春秋殿(三殿)、牌坊、碑亭、墓冢等,都是沿着南北中轴线,从前往后,顺序而行;钟鼓楼、娘娘殿、五虎殿、东西廊房等建筑,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关林的整体建筑群巍峨峥嵘,雕梁画栋,飞檐流丹,其规格完全是按照帝王宫殿形式修建而成,而且,好几座,都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

      拜殿,是春秋大祭时百官僚属谒拜之所。大门上和殿中,悬挂有乾隆御书的“声灵于铄”匾额和“翌汉表神功龙门并峻,扶纲伸浩气伊水同流”对联,高度褒奖关羽的品德和功绩。

      平安殿,又称启圣殿,是关林的主体建筑,位于整个庙院的中心,最是雕梁画栋、气势恢宏。殿内供奉有贴金关圣帝君像。关平、周仓、王甫、廖化四员大将,侍立两侧。这个大殿,是以帝王之尊供奉关羽。关羽的塑像,镶金佩玉,面贴赤金,气宇轩昂,展现了关羽身为“武圣”的威严与风采。

      关羽的塑像,端坐中央,高度达6米,如果是站相,当然会更高。看过这座塑像,我和刘君,借助网络,查询关羽的实际身高。陈寿的《三国志》里并没有记载,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关羽被描述为“长九尺,髯长二尺”。据考古学家考证,汉朝时期的一尺长度约为23.5厘米左右,照此推算,关羽的身高,或接近2.12米,其身高,和我的老乡曾经的篮球名将穆铁柱的身高相差无几,在如今,也算是一位巨人。但是,距离6米的高度,差距实在太大了。

      《三国演义》属于小说,虚构的成分很重,关羽的身高是否带有虚构夸张的成分,实在无可考证。然而,从《三国演义》面世开始——也许之前就开始——关羽的身高就在文学虚构的基础上被巨人化,再加上他的赤色面庞,半米多长的须髯,青龙偃月刀,赤兔马,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头脑里,在《三国演义》以后直到现代的文学作品影视艺术里,被固化为“高大帅”的威武形象。

      逐步被巨人化的,不仅仅是外在的肉身凡胎,更是其内在精神内涵。大门两侧的“忠义仁勇”四个红色大字,就是后人对他的道德人品征战功绩的高度概括。凭着这四个字,他从死后的“关公”,到与孔子的“文圣”齐名的“武圣”,再到“关圣大帝”,一步步被神化,神化到至高无上的地步。

      财神殿,顾名思义,是将关羽和赵公明一样的财神供奉的。殿门悬挂光绪皇帝手书的“光昭日月”匾额,内塑关公武财神像。关平、周仓,捧印持刀,分立身后;招财童子、利市童子,侍奉身前。财神殿前香火最旺盛,铜香炉里,香烟袅袅,铜香炉前,游客揖拜,不绝如缕,纷纷向关公祈求生意兴隆,财运亨通,事业发达。

      关羽的忠诚和勇猛品质,在民间广为传颂,使他成为一位备受尊敬的人物,老百姓逐步将他视为一种精神象征,认为他能够保佑自己平安顺利。在商业活动中,老百姓希望有一种力量能够保佑他们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由于关羽在民间信仰中的崇高地位,人们自然将他与财富联系起来,认为他能够带来好运和财富。因此,在一些商业场所和家庭中,人们供奉关羽的塑像或神位,祈求他能够保佑发财。随着时间推移,关羽逐渐被赋予了财神的身份,这是民间信仰和文化传承的必然结果。做为驰名中外的关公祭祀场所,关林有财神殿,有大量烧香磕头的香客,自然不足为奇。

      关冢前,“奉敕碑亭”内,竖着高高的“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石碑。碑文记载了关羽生平事迹及封号,还有修建庙宇等情况,也记载了历代帝王对关羽至高无上的尊奉和关林内崇祀不断的历史。

      从拜殿,逐一瞻仰关冢,关羽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被逐步拔高,最后,如一座高山,巍巍耸立,仰望不见峰顶。

      关林中还有许多古树。其中,古柏最多。据说,1975年时做过统计,就有八百多棵,直径20厘米的,占了一半。将近五十年过去,我们到此一游,亲眼见得,一株株古柏,虽然老枝苍虬,却依然郁郁葱葱,亭亭如盖。

      拜殿东西两侧,有两棵参天古柏。西边那一棵,有一枯枝向下伸展,枯枝上,长出了一棵小松树,小松树形似龙头,被标注为“龙头柏”。东边那一棵,树根裸露甚多,呈扇面形,且环纹甚密,活像凤尾拖地,被标注为“凤尾柏”。两棵柏树,形态奇特,左右对峙,宛如龙凤呈祥,为关林增添了几分喜庆而神秘的色彩。

      关林里的许多古柏,树干树枝皆旋转着生长,密密的树纹,扭着许多麻花状的旋儿,向上旋转,被标注为“旋生柏”。树林旁,有专门的文字介绍,说是关公被封为“三界伏魔大帝”后,常乘着一股白气,旋转着升到空中,去各地降妖除魔。升天的次数多了,气流就把柏树旋成了麻花状。

      “三界伏魔大帝”,是明朝皇帝朱翊钧赐予关公的封号,这一封号,将他推崇到能降妖伏魔的至高无上的尊者形象。

      “旋生柏”的神话传说,将本是自然景观的关林古柏,艺术化为关羽英勇善战的象征。它们四季常青的天然形态,巍峨挺拔的姿态,恰如关羽亘古不变初心不改的忠肝义胆。在一代代中国人眼中,关林古柏,早已超脱了它的自然属性,成为关羽仁义忠勇品行的化身,成为中华民族道德情操的化身。

      不仅仅是皇家推崇加封,佛道两家,也将他一步步神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羽被佛教天台宗神化为护法伽蓝神。唐代时,关羽在佛教中的神化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成为佛教寺院的护法神。北宋时,关羽被正式纳入道教神祇体系,与文昌帝君一同司掌文衡和人间善恶的簿籍。

      《三国演义》里的关公,被一步步抬高和升华,抬高升华进街头巷尾,被老百姓敬仰,口口相传;抬高升华进皇室朝廷,从宋徽宗开始,被一代代皇朝推举,推上神坛。

      老百姓敬仰的,是他的“义”和“仁”。

      自从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他便将朋友情谊看得比天还大。为了一个“义”字,他死心塌地辅佐刘备,为刘备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赤壁之战,独舟孤人,夜奔曹营,近距离投火,引起火烧连营三百里,对改变战争局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夺徐州,攻下邳,镇守荆州,过五关斩六将,屡创战功。即使陷入曹营,也不为曹操封官许爵所动,身在曹营心在汉,想尽一切办法,终于回归刘备身边。回归途中,千里走单骑,护送二位皇嫂平安返回蜀国。

      在中国传统道德范畴中,义气指的是从主持公道或某种私人情谊出发,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它体现了个人在面对困境或挑战时,为了维护正义、友情或亲情而表现出的勇敢和无私。而关公的这一系列行为正是义气二字的最好实践,也成为最经典的范例。所以,随着岁月流转,在中国民间,老百姓一提到关公,自然就想起“义气”二字,关羽几乎就是“义气”的形象代言人,

      孔子曰,“仁者爱人”。孔子此言,概括了“仁”的主要道德内涵。这种爱,不仅仅限于家人,而是要普遍地施予一切人。既然爱人,就得有一颗慈悲善良之心,有一颗悲悯不忍之心。这一点,被关羽发扬光大到极致。

      曹操俘获他以后,敬重他的才能,与他多次推心置腹交谈,邀请他归顺自己并许诺重用,还处处善待他。他与刘备义结金兰在先,不愿辜负刘备,毫不犹豫,拒绝了曹操的盛邀。却又感念曹操的知遇之恩,即使最终要回归刘备身边,也尽心尽力,报答曹操。单骑斩颜良,为曹操除掉心腹之患。赤壁之战后,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奉命拦截。他却念及旧情,最终放走了曹操。这一行为虽然违反了军令,却体现了他对曹操的知恩图报,也展现了他仁慈悲悯的情怀。

      过五关斩六将,他并未滥杀无辜,而是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杀戮。例如,在汜水关,他本有机会斩杀更多的曹军士兵,却选择了只杀守将卞喜,以尽快通过关卡。

      古城之战,张飞误会关羽背叛刘备,对关羽大打出手,呵责詈骂。关羽却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直到误会解除,也未对张飞或其他任何人进行报复性杀戮。这既是义气的体现,也是仁慈善良的不忍之心的体现。

      关羽的仁爱之心,既合乎儒家道德规范,也符合中国民间老百姓最看重的优良品德,自然被民间所推崇。

      在《三国演义》中,虽然罗贯中秉持的是尊刘贬曹的创作态度,但文学创作的内在规律,又支配着罗贯中把刘备描绘成一个虽有仁德却无才能的君主。在他治下,即使有诸葛亮出谋划策,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赴汤蹈火,蜀国也依然处于弱势,并最终溃败于其儿子阿斗之手。而曹操则被塑造成一个血肉丰满的人,虽然有多疑等缺点却才华横溢,挟天子而令诸侯,最终成为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一代枭雄。

      实际上,刘备看重关羽,更多的是朋友之间的私人情谊,而曹操看中关羽的,主要是其骁勇善战的军事才能可以辅佐他成就一统天下的帝王大业。关羽拘泥于与刘备的私情,从一主而矢志不渝,从溪流飘荡而弃绝江河,终归不是明智之举。

      古代中国,多年战乱频仍,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民众,在战乱和动荡中,需要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关羽作为忠诚勇猛的武将形象,忠于一国之主,一志不改,为了一国之君,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满足了民众对于英雄和守护神的向往。关羽受到老百姓敬仰,也在情理之中。

      这一点,从宋徽宗开始直到清末的历代皇帝们,更加看重,他们从维护皇家专制体制的私人欲望出发,拿“忠勇”二字做文章,一捧再捧,捧上神坛,捧到和地上的皇帝天上的天帝同样的尊贵,让关羽做了忠君爱国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忠臣勇将的典范。皇家借关羽做旗帜,招徕天下忠君爱国之士,让他们投奔皇帝脚下,肝脑涂地,效犬马之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这个角度而言,历代皇帝们吹捧关羽,就是打着“仁义忠勇”的道德大旗,招摇撞骗,为自己招徕忠心耿耿的不二之臣。这是个被道德光环笼罩的“阳谋”。“阳谋”之下,许多能臣良将,稀里糊涂,归顺到“仁义忠勇”的大纛之下,前赴后继,做了维护皇朝专制体制的牺牲品。

      其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话,是诸葛亮在他写给刘备的儿子阿斗刘禅的《后出师表》里所表达的忠心。诸葛亮对刘备和刘禅的忠诚之心,不比关羽差,对蜀国的贡献,也远在关羽之上。但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的诸葛亮的形象,是参透天下大势的卓越政治家,是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军事家,是智慧和谋略的化身。在偏重道德而不重视才智的以大中原文化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里,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相较于关羽的“仁义忠勇”的道德典范,就被有意识无意识地边缘化。才智的被边缘化,恰恰是造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结束了洛阳旅居,回到家里,才知道,我们去关林游览的第二天,也就是农历九月十三,是关羽的忌日。那一天,官方代表,关羽后裔,民间香客,将会蜂拥而至,在关林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以缅怀关羽的仁义精神和忠勇事迹。

      我们去游览的农历九月十二,只看到长长的石狮御道搭着红布拱门,张灯结彩,一副副对联,崭新醒目,没有细究原因何在。要是当时知道缘由,我们也许会在第二天再赴关林,参加隆重的祭祀活动。如果能身临其境,一定会有更加深刻的感知和领悟,从而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探究和思索关羽形象的人文含义。

      与这么隆重的祭祀活动失之交臂,总是有一点遗憾。
    【审核人:站长】

        标题:关林行思(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chenggongzheli/22018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