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庄稼丰收了,我十八亩半地,打了二百多袋麦子,如果每亩最少按一千二百斤计算,应该打二百二十多袋麦子,一袋按一百斤计算,大约是二万二千斤,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打死都不信。
我儿时,记得父亲对我说过,我们生产队一年打下的麦子也就三万多斤,用袋子装,也就三百多袋。除交国家公粮、留足农业社的种子、牲畜饲料外,所分到农户的粮食寥寥无几,连肚子都混不饱,常常是一半粮食一半野菜地度日子。
我家那年打的麦子,就是过去生产队一年的总合,你说我能不高兴吗?
用农村话说,我也是瞎鸟碰了个好谷穗。歪打正着,那年雨水跟上了,每到麦子缺墒,天就下开雨了,许多上了年龄的人说,几十年了,麦子就没有这样疯打过。
我开心地笑了,开心是一种选择,笑语嫣然,开心是那抹最动人的色彩,装点生活的画卷,感受每一个美好的瞬间,我为生活跟我一样而开心,而快乐、美好,为耕种每一寸土地而自豪。
我是个农民,我就爱种地,在许多文章中,我不止一次地写过。
难怪我老伴说我一见地就没命了。
常言道:“知己莫过于老伴。”不怕老伴说我,这都是真的。一次上午十二点多,我困乏了,连眼睛都不想睁,正想午睡,忽听门外人谈论地,我以为那里又有地,一骨碌爬起来,像打了鸡血似的,浑身好像都有劲了,那瞌睡跑得无踪无影。我没动声色,站在旁边听了一会,他们一伙胡扯地呢?我又回来午休了。
说真的“用鬼迷心窍”来形容,丝毫也不过分,我就爱地,就爱务庄稼,这也可能是受父辈的影响吧?
记得我那年六七岁,父亲在半山上放羊,他老人家利用放羊的空间,用镢头挖了一点地,用父亲的话说,大概有二分多地,山上地肥沃,不用上肥,也能打下粮食。父亲第一年种了玉米,没想到收了整整三袋子,救了我家燃眉之急,吃的基本上接上了。
本来按理说父亲不放羊了,他老人家看到那地,恋恋不舍,后来给队长好说歹说,队长才没有换人。父亲知道,队长也清楚他在山上的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过了,用队长的话说,你只要把羊放好,什么事都好说。
那羊父亲一直放了三年,我家也渡过了吃粮的难关,父亲又把节余的粮食,隔三岔五的给舅家送去些,也帮助了舅家。
记得那年队半山的四亩多地,两家因闹矛盾,倒置一年没有耕种,第二年,队上让我领着拖拉机犁地,我一看那地里,草比人高,几棵大树被人伐后,树枝把地占了一半,我拾完树枝后,由于草太高,打草机那师傅都不干了,我好说歹说,加了些钱,才勉强打完了,这一切都是我自己垫付了钱。
地收拾好了,快种麦了,人都看上那地,你说我怎么能让给别人呢?不说承包费多少,打死我都要种这块地,何况为这地我又付出了许多。
这地我一包就是几年,记得那是2022年,雨水连上了,麦子出奇的丰收,就那块四亩半地,原估计两蹦蹦车能拉上,收割后,一共装了饱饱三车,后来就这装了六十多袋子,估计六千多斤,亩产最少也在一千二百多斤。
麦是个粗物,如果说成了,那可了不得了。那年的十八亩半地,收了二百多袋子小麦,把家里房前屋后、角角落落都垒满了。收麦时,我和老伴忙不过来,两个下午,就叫文友过来帮忙装。
那年,一个忙天,我和老伴都累坏了,别人见了,都说我瘦了一圈,我开玩笑地说:“有钱难买老来瘦吗?只要麦子打下了,瘦上三圈我都高兴。”
人类是快乐的,生活往往是美好的,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前景是多么的辉煌,犹如一朵朵美丽的茉莉花,在盛大的花园里开放,犹如蜜蜂,在鲜花中飞舞,给大千世界带上了美丽的花环,带来了丰硕的成果。
麦子的丰收,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幸福。
打开天窗说亮话。那麦子是我的精神支柱,是我的欢乐和幸福,但也导致了我卖麦子的失败。
记得那年冬季小麦价格空前的好,每斤卖到一元六角二分,看到这么高的价格,人们纷纷卖麦,但我无动于衷,没有卖一粒麦子,我想这麦子放下,又不吃糠、不壮料,迟早卖都可以,大不了就占一摊地方,倒至最后每斤一块三卖了,就这一项少买七八千元,这七八千元对一个农民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是一个什么概念,我后悔死了,真想不到吃了这么大的亏。
一贯细腻、会过日子的老伴为此不知和我吵了多少次架,她不止一次地说道:“种那么多麦,卖不上好价,顶个屁用。”
在这个时候,我只能装聋作哑,或者悄悄溜出去转转,我知道,她也是一片苦心,打下麦子,谁不想多卖几个钱呢?
常言道:“早知三日事,富贵一千年。”前面路是黑的,谁知道粮价怎么下来了。急了我强词夺理地跟老伴争辩。
那晚,风自由自在地在大地上游览,带着夜晚的静谧、带着花香、带着大自然的温馨,院子的一棵小树在风中摇曳。我躺在炕上,回忆着收成,回忆起二百多袋麦子,一天的困乏随之烟消云散了,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微风吹到九霄云外,留下的是美好的回忆,是取之不尽的遐想,更是丰收的喜悦。
回想父亲对我说道:那年家里困难,他给地主放牛,说好管吃管住,一年给六斗粮食,年底了父亲向地主要粮食,地主用斗给父亲量了,倒在口袋里,父亲拿回家左看看,右看看觉得少,就向邻居借了个斗一量,竟差三四升,父亲当即去寻问,地主强词夺理,一口咬定说对着呢?你拿回家了又说少。
父亲一气之下,不干了,多干的那二十多天也不要工价了。
以后父亲常常对我说:“粮食是命根子,没有钱都好说,没有粮食就不行了。”
父亲的话,在我思想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我清楚地知道,没有什么都行,但没有粮食绝对不行。
所以,倒置那二百多袋麦子一直没有卖个高价。
那麦,是我的记忆,是个一辈子的留念。
我儿时,记得父亲对我说过,我们生产队一年打下的麦子也就三万多斤,用袋子装,也就三百多袋。除交国家公粮、留足农业社的种子、牲畜饲料外,所分到农户的粮食寥寥无几,连肚子都混不饱,常常是一半粮食一半野菜地度日子。
我家那年打的麦子,就是过去生产队一年的总合,你说我能不高兴吗?
用农村话说,我也是瞎鸟碰了个好谷穗。歪打正着,那年雨水跟上了,每到麦子缺墒,天就下开雨了,许多上了年龄的人说,几十年了,麦子就没有这样疯打过。
我开心地笑了,开心是一种选择,笑语嫣然,开心是那抹最动人的色彩,装点生活的画卷,感受每一个美好的瞬间,我为生活跟我一样而开心,而快乐、美好,为耕种每一寸土地而自豪。
我是个农民,我就爱种地,在许多文章中,我不止一次地写过。
难怪我老伴说我一见地就没命了。
常言道:“知己莫过于老伴。”不怕老伴说我,这都是真的。一次上午十二点多,我困乏了,连眼睛都不想睁,正想午睡,忽听门外人谈论地,我以为那里又有地,一骨碌爬起来,像打了鸡血似的,浑身好像都有劲了,那瞌睡跑得无踪无影。我没动声色,站在旁边听了一会,他们一伙胡扯地呢?我又回来午休了。
说真的“用鬼迷心窍”来形容,丝毫也不过分,我就爱地,就爱务庄稼,这也可能是受父辈的影响吧?
记得我那年六七岁,父亲在半山上放羊,他老人家利用放羊的空间,用镢头挖了一点地,用父亲的话说,大概有二分多地,山上地肥沃,不用上肥,也能打下粮食。父亲第一年种了玉米,没想到收了整整三袋子,救了我家燃眉之急,吃的基本上接上了。
本来按理说父亲不放羊了,他老人家看到那地,恋恋不舍,后来给队长好说歹说,队长才没有换人。父亲知道,队长也清楚他在山上的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过了,用队长的话说,你只要把羊放好,什么事都好说。
那羊父亲一直放了三年,我家也渡过了吃粮的难关,父亲又把节余的粮食,隔三岔五的给舅家送去些,也帮助了舅家。
记得那年队半山的四亩多地,两家因闹矛盾,倒置一年没有耕种,第二年,队上让我领着拖拉机犁地,我一看那地里,草比人高,几棵大树被人伐后,树枝把地占了一半,我拾完树枝后,由于草太高,打草机那师傅都不干了,我好说歹说,加了些钱,才勉强打完了,这一切都是我自己垫付了钱。
地收拾好了,快种麦了,人都看上那地,你说我怎么能让给别人呢?不说承包费多少,打死我都要种这块地,何况为这地我又付出了许多。
这地我一包就是几年,记得那是2022年,雨水连上了,麦子出奇的丰收,就那块四亩半地,原估计两蹦蹦车能拉上,收割后,一共装了饱饱三车,后来就这装了六十多袋子,估计六千多斤,亩产最少也在一千二百多斤。
麦是个粗物,如果说成了,那可了不得了。那年的十八亩半地,收了二百多袋子小麦,把家里房前屋后、角角落落都垒满了。收麦时,我和老伴忙不过来,两个下午,就叫文友过来帮忙装。
那年,一个忙天,我和老伴都累坏了,别人见了,都说我瘦了一圈,我开玩笑地说:“有钱难买老来瘦吗?只要麦子打下了,瘦上三圈我都高兴。”
人类是快乐的,生活往往是美好的,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前景是多么的辉煌,犹如一朵朵美丽的茉莉花,在盛大的花园里开放,犹如蜜蜂,在鲜花中飞舞,给大千世界带上了美丽的花环,带来了丰硕的成果。
麦子的丰收,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幸福。
打开天窗说亮话。那麦子是我的精神支柱,是我的欢乐和幸福,但也导致了我卖麦子的失败。
记得那年冬季小麦价格空前的好,每斤卖到一元六角二分,看到这么高的价格,人们纷纷卖麦,但我无动于衷,没有卖一粒麦子,我想这麦子放下,又不吃糠、不壮料,迟早卖都可以,大不了就占一摊地方,倒至最后每斤一块三卖了,就这一项少买七八千元,这七八千元对一个农民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是一个什么概念,我后悔死了,真想不到吃了这么大的亏。
一贯细腻、会过日子的老伴为此不知和我吵了多少次架,她不止一次地说道:“种那么多麦,卖不上好价,顶个屁用。”
在这个时候,我只能装聋作哑,或者悄悄溜出去转转,我知道,她也是一片苦心,打下麦子,谁不想多卖几个钱呢?
常言道:“早知三日事,富贵一千年。”前面路是黑的,谁知道粮价怎么下来了。急了我强词夺理地跟老伴争辩。
那晚,风自由自在地在大地上游览,带着夜晚的静谧、带着花香、带着大自然的温馨,院子的一棵小树在风中摇曳。我躺在炕上,回忆着收成,回忆起二百多袋麦子,一天的困乏随之烟消云散了,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微风吹到九霄云外,留下的是美好的回忆,是取之不尽的遐想,更是丰收的喜悦。
回想父亲对我说道:那年家里困难,他给地主放牛,说好管吃管住,一年给六斗粮食,年底了父亲向地主要粮食,地主用斗给父亲量了,倒在口袋里,父亲拿回家左看看,右看看觉得少,就向邻居借了个斗一量,竟差三四升,父亲当即去寻问,地主强词夺理,一口咬定说对着呢?你拿回家了又说少。
父亲一气之下,不干了,多干的那二十多天也不要工价了。
以后父亲常常对我说:“粮食是命根子,没有钱都好说,没有粮食就不行了。”
父亲的话,在我思想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我清楚地知道,没有什么都行,但没有粮食绝对不行。
所以,倒置那二百多袋麦子一直没有卖个高价。
那麦,是我的记忆,是个一辈子的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