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吃了,尾巴扔了,把萝卜顶留下来。放在一个碗里,再往小碗里放点水,不要没过萝卜顶。之后,把这个小碗放在窗台上,让碟子能够享受充足的阳光。几天后,萝卜顶上,就生出嫩嫩的叶片。绿的、红的、紫的,逐渐长高长大,活像一朵朵盛开的花。我管它叫萝卜花。这个过程,我叫制作花的过程。
当然,这是我小时候,看到妈妈经常做的一件事。吃红萝卜时这样,吃青萝卜、紫心萝卜时也这样。有时,她把两片三片萝卜顶,放在一个稍大的盘子里,让它们相伴在一起。过了几天,每片萝卜顶上,就长出各色的叶子,丰富多彩,形状各异。妈妈把盘子举到我的眼前,让我看好看不,我说好看,这就是萝卜花。妈妈说,以后,就叫它们萝卜花吧。我觉得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但那时,粮食是不够吃的,不但人吃不饱,家里的猪羊鸡也都饿着少半个肚子。萝卜顶洗洗干净,人可以吃,给猪羊鸡,也是上好的饲料。但妈妈为什么总是留下几片,让它们开出萝卜花呢?
长大了外出工作,诸事繁杂,但这事我始终留在脑海里。转瞬间,我娶妻生子,又转瞬间,父母去世,我步入退休,孙子都五六岁了。
入冬的一天,我买来一颗紫心萝卜,恰巧我五岁的孙子在这里。有神灵指挥一样,我突然想起妈妈当年制作萝卜花的事,就问我的孙子:“你看见过萝卜花吗?”
“没有,萝卜花啥样子?”他睁大眼睛问我。
“我给你做一朵看看。”
“怎么做呀?”
“你看着就可以了。”
“好吧。”
我把特意切厚一些的萝卜顶放在一个小盘子里,叫孙子接点水放里边。
“把这个小盘子放在哪里好啊?”我问。
他想了想,指着阳台处的几盆花说,“就放花盆那里吧。”
“为什么呢?”我问。
“这不都是花吗,有伴。”小孩子有他独特的思维。
“好。”
我就把这个盘子端到阳台处。当年,妈妈制作萝卜花时,家里是三间草房,妈妈都是把盘子放在外边的窗台上。现在,高楼包围着我们,能照进阳光的地方,阳台是唯一的选择。我做这些的时候,孙子总是小尾巴似地跟在我的身后,饶有兴致地看着一切。
“那要几天开花呀?”他问。
“每天看看,几天后,就有答案了。”我说。他在幼儿园大班。我每天接送他。有时,晚上他在我这里吃饭,之后再送回他父母那里。
“爷爷,白天我可以看见,夜里怎么办呢?”小孩子,总是天真、认真。
“那就要你想办法了。”我趁机招惹话题。
“把它搬我家去吧。”千万不能低估小孩子的智商——我曾动员他在我这里住,但他不愿意,说夜间想他妈,害怕。
“这么来回折腾,它会牺牲的。”我说。
他犯踌躇了。看来,萝卜花的事,引起了他足够的兴趣,如同当年我对妈妈做这件事的兴趣一样。我是引导他住在我这里的。自己的孙子,喜欢是一方面,能够偶尔和父母分开住,对他们独立意识的培养也是有好处的。
他终于做出了一个空前大胆的决定:和我居住,但要我答应两个条件,一是夜间万一想妈妈了,我要把他送回去;二是夜间要叫他,让他醒来看看萝卜长叶没有。我当然全答应了。
躺在床上,他还在喋喋不休地问我萝卜花顶的问题,比如花开多大,有香味没,能否再长出个大萝卜,把它栽到地里可以不。我都一一作了回答。就在这样的问答中,他进入了梦乡。我想,他一定做了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关于萝卜花的梦,看到盛开的萝卜花,他的稚嫩的小脸,笑得也同花朵一样美丽。
夜间,我没有招呼他。但早起他睡眼惺忪地就来到窗前,细细地观察萝卜顶。他是盼着有什么变化的。看来他失望了。我说下一步的事情交给我了,有什么情况我及时告诉他,叫他安心上幼儿园。老师接他进幼儿园的时候,他还回头和我说,记着给萝卜花浇水,开花了告诉他。
我觉得我有压力了,一种使命感从心中生成。我每天至少两遍来到阳台处。看到碗里水少了,我就往里添点;太阳西斜了,我就往东边挪动一点;盘子边上有尘土了,我就小心地擦拭一下。对孙子的承诺要兑现,对生命的呵护要真诚。我盼望它快快出现变化,以显示生命的气息,给我带来希望。可它前两天,没有一点动静,就是默默地潜伏在那里,大有和其它花卉不争不抢的态势。是不是我的章法不对,水浇多了,动得频繁了,有阳光拂面但缺乏清风爱抚?当年妈妈制作萝卜花的时候,好像很不经意,稀里糊涂就长出了叶片。要不就是水质不好,妈妈制作萝卜花的时候,都是用土井机井里的水,没有任何添加。现在呢,自来水里添加了好多消毒的东西,水的活性和营养自然会退化,萝卜从水中吸收不到什么营养了。或者有转基因因素作祟?现在的好多粮食、蔬菜,都是转基因的,种子是一年一培育,网络、坊间总有争论,那就可怕了。前些日子,我用大豆泡豆芽,但泡了好几天,换了几次水,只是大豆胖了,始终没有新芽出来。又记起两年前,我曾咨询一个农业专家,问起转基因这事,他回答得很坚定,他说,转基因不是简单地杂交,是综合移植多种作物抗倒伏、耐旱耐涝、产量高等优点,通过实验移植到我们需要的品种上来,形成完全基因嫁接的一个新品种。这当然失去了繁殖功能。
我不愿再往下想了,希望与失望并存。但第三天早起,我惊喜地发现,带点土的萝卜顶上,冒出三五点叶芽,嫩嫩的,鲜亮水灵。既然“破土”,长大就是必然的了。我蹲下身子,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看来,阳光、水分、基因,都很正常。前提的正常,一定会有结果的正常。接孙子时,我把这个结果告诉了他。他没有急于找他妈,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地跟着我来了。放下书包,他就蹲在萝卜顶旁边,转着小脑袋看这几点新芽。突然,他想起什么似地起身,拿碗去接水。我说你想干什么,他说,长芽了,肯定需要水,他要给它浇点水。其严肃认真的样子,让我好笑,又不忍禁止。少来点,别淹了,我说。他答应着浇了一点。
我们两个在这个盘子面前看了很长一段时间,说了很多话。萝卜已经吃没了,应该扔掉的顶子,却在这里延续着这颗萝卜的生命,这是一种不可遏制的生命的力量,是任何外力阻挡不住的。也是土地最伟大、最神圣的原因。春种秋收,浅显到是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但其中生命轮回的力量,对生命尊重的品质,并非谁都可以想到,谁都可以做好。春吃顶,夏吃根,这是我们家乡有关吃萝卜的一句谚语。这句谚语,暗含了一种道理:萝卜在地里生长时,营养、水分是从下往上供应输送的,刚拔下萝卜的秋天,根部营养、水分充足,味道好。在这以后储存的过程中,营养、水分就往顶部输送。到了春天,就基本集中在顶部了,所以顶部最好吃。这是生命成长的密码,是我们认识生命的钥匙。妈妈当年的种植萝卜花,是这个原理的展示,也是妈妈爱美、爱惜生命的一种抒发。
我就更加倍地呵护关爱这只萝卜花了。它果然长得顺利。如果说起始,它的叶片还是以嫩绿为主的话,那么随着它的长高长阔,叶片的颜色就也丰富多彩起来,由绿增加了紫、褐、红,俨然一朵奇异的花。这花的颜色,由浅而深,逐渐饱满、成熟,和前几天吃下肚的萝卜的身子是一样一样。真是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我小时候,妈妈用红萝卜、青萝卜放在盘子生养出来的萝卜叶片,色彩就是单调的,没有这样多彩。
孙子,也像被一种神奇的力量驱使,改变了他以前放学后总是急于见妈妈的心里,让我带他来看这朵萝卜花,和我共同照顾它,擦土,换地方。多彩的叶片往四外拓展开来,更像一朵盛开的花了,中间又长出几片新叶,如同花蕊。它那么懂事,一点也没有辜负我的希望。春天已经过去半年了,但我觉得春天搬进了屋里,我每天都可以在屋里领略大好春光,让我照样感觉到春天的温馨和生机。孙子想得更是周到,让我录小视频,发抖音。我照着他说的去做了。
和其它花草一样,半个月后,那多彩的叶片开始开始变黄、萎缩,又过了两天,叶子全部干枯了。但我没有遗憾,从我制作花的开始,就知道它会走向这一步。它来这一遭,生机过,灿烂过,就完美地完成了使命。再说,它本来属于乌有,属于弃物,是我把它制作出了一个希望,一个现实,它当然应该无可阻挡地回归它的自然。我留下了照片,留下了录像,它的美丽,它的思想,就留在了我的心中。(2024.10.12)
当然,这是我小时候,看到妈妈经常做的一件事。吃红萝卜时这样,吃青萝卜、紫心萝卜时也这样。有时,她把两片三片萝卜顶,放在一个稍大的盘子里,让它们相伴在一起。过了几天,每片萝卜顶上,就长出各色的叶子,丰富多彩,形状各异。妈妈把盘子举到我的眼前,让我看好看不,我说好看,这就是萝卜花。妈妈说,以后,就叫它们萝卜花吧。我觉得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但那时,粮食是不够吃的,不但人吃不饱,家里的猪羊鸡也都饿着少半个肚子。萝卜顶洗洗干净,人可以吃,给猪羊鸡,也是上好的饲料。但妈妈为什么总是留下几片,让它们开出萝卜花呢?
长大了外出工作,诸事繁杂,但这事我始终留在脑海里。转瞬间,我娶妻生子,又转瞬间,父母去世,我步入退休,孙子都五六岁了。
入冬的一天,我买来一颗紫心萝卜,恰巧我五岁的孙子在这里。有神灵指挥一样,我突然想起妈妈当年制作萝卜花的事,就问我的孙子:“你看见过萝卜花吗?”
“没有,萝卜花啥样子?”他睁大眼睛问我。
“我给你做一朵看看。”
“怎么做呀?”
“你看着就可以了。”
“好吧。”
我把特意切厚一些的萝卜顶放在一个小盘子里,叫孙子接点水放里边。
“把这个小盘子放在哪里好啊?”我问。
他想了想,指着阳台处的几盆花说,“就放花盆那里吧。”
“为什么呢?”我问。
“这不都是花吗,有伴。”小孩子有他独特的思维。
“好。”
我就把这个盘子端到阳台处。当年,妈妈制作萝卜花时,家里是三间草房,妈妈都是把盘子放在外边的窗台上。现在,高楼包围着我们,能照进阳光的地方,阳台是唯一的选择。我做这些的时候,孙子总是小尾巴似地跟在我的身后,饶有兴致地看着一切。
“那要几天开花呀?”他问。
“每天看看,几天后,就有答案了。”我说。他在幼儿园大班。我每天接送他。有时,晚上他在我这里吃饭,之后再送回他父母那里。
“爷爷,白天我可以看见,夜里怎么办呢?”小孩子,总是天真、认真。
“那就要你想办法了。”我趁机招惹话题。
“把它搬我家去吧。”千万不能低估小孩子的智商——我曾动员他在我这里住,但他不愿意,说夜间想他妈,害怕。
“这么来回折腾,它会牺牲的。”我说。
他犯踌躇了。看来,萝卜花的事,引起了他足够的兴趣,如同当年我对妈妈做这件事的兴趣一样。我是引导他住在我这里的。自己的孙子,喜欢是一方面,能够偶尔和父母分开住,对他们独立意识的培养也是有好处的。
他终于做出了一个空前大胆的决定:和我居住,但要我答应两个条件,一是夜间万一想妈妈了,我要把他送回去;二是夜间要叫他,让他醒来看看萝卜长叶没有。我当然全答应了。
躺在床上,他还在喋喋不休地问我萝卜花顶的问题,比如花开多大,有香味没,能否再长出个大萝卜,把它栽到地里可以不。我都一一作了回答。就在这样的问答中,他进入了梦乡。我想,他一定做了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关于萝卜花的梦,看到盛开的萝卜花,他的稚嫩的小脸,笑得也同花朵一样美丽。
夜间,我没有招呼他。但早起他睡眼惺忪地就来到窗前,细细地观察萝卜顶。他是盼着有什么变化的。看来他失望了。我说下一步的事情交给我了,有什么情况我及时告诉他,叫他安心上幼儿园。老师接他进幼儿园的时候,他还回头和我说,记着给萝卜花浇水,开花了告诉他。
我觉得我有压力了,一种使命感从心中生成。我每天至少两遍来到阳台处。看到碗里水少了,我就往里添点;太阳西斜了,我就往东边挪动一点;盘子边上有尘土了,我就小心地擦拭一下。对孙子的承诺要兑现,对生命的呵护要真诚。我盼望它快快出现变化,以显示生命的气息,给我带来希望。可它前两天,没有一点动静,就是默默地潜伏在那里,大有和其它花卉不争不抢的态势。是不是我的章法不对,水浇多了,动得频繁了,有阳光拂面但缺乏清风爱抚?当年妈妈制作萝卜花的时候,好像很不经意,稀里糊涂就长出了叶片。要不就是水质不好,妈妈制作萝卜花的时候,都是用土井机井里的水,没有任何添加。现在呢,自来水里添加了好多消毒的东西,水的活性和营养自然会退化,萝卜从水中吸收不到什么营养了。或者有转基因因素作祟?现在的好多粮食、蔬菜,都是转基因的,种子是一年一培育,网络、坊间总有争论,那就可怕了。前些日子,我用大豆泡豆芽,但泡了好几天,换了几次水,只是大豆胖了,始终没有新芽出来。又记起两年前,我曾咨询一个农业专家,问起转基因这事,他回答得很坚定,他说,转基因不是简单地杂交,是综合移植多种作物抗倒伏、耐旱耐涝、产量高等优点,通过实验移植到我们需要的品种上来,形成完全基因嫁接的一个新品种。这当然失去了繁殖功能。
我不愿再往下想了,希望与失望并存。但第三天早起,我惊喜地发现,带点土的萝卜顶上,冒出三五点叶芽,嫩嫩的,鲜亮水灵。既然“破土”,长大就是必然的了。我蹲下身子,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看来,阳光、水分、基因,都很正常。前提的正常,一定会有结果的正常。接孙子时,我把这个结果告诉了他。他没有急于找他妈,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地跟着我来了。放下书包,他就蹲在萝卜顶旁边,转着小脑袋看这几点新芽。突然,他想起什么似地起身,拿碗去接水。我说你想干什么,他说,长芽了,肯定需要水,他要给它浇点水。其严肃认真的样子,让我好笑,又不忍禁止。少来点,别淹了,我说。他答应着浇了一点。
我们两个在这个盘子面前看了很长一段时间,说了很多话。萝卜已经吃没了,应该扔掉的顶子,却在这里延续着这颗萝卜的生命,这是一种不可遏制的生命的力量,是任何外力阻挡不住的。也是土地最伟大、最神圣的原因。春种秋收,浅显到是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但其中生命轮回的力量,对生命尊重的品质,并非谁都可以想到,谁都可以做好。春吃顶,夏吃根,这是我们家乡有关吃萝卜的一句谚语。这句谚语,暗含了一种道理:萝卜在地里生长时,营养、水分是从下往上供应输送的,刚拔下萝卜的秋天,根部营养、水分充足,味道好。在这以后储存的过程中,营养、水分就往顶部输送。到了春天,就基本集中在顶部了,所以顶部最好吃。这是生命成长的密码,是我们认识生命的钥匙。妈妈当年的种植萝卜花,是这个原理的展示,也是妈妈爱美、爱惜生命的一种抒发。
我就更加倍地呵护关爱这只萝卜花了。它果然长得顺利。如果说起始,它的叶片还是以嫩绿为主的话,那么随着它的长高长阔,叶片的颜色就也丰富多彩起来,由绿增加了紫、褐、红,俨然一朵奇异的花。这花的颜色,由浅而深,逐渐饱满、成熟,和前几天吃下肚的萝卜的身子是一样一样。真是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我小时候,妈妈用红萝卜、青萝卜放在盘子生养出来的萝卜叶片,色彩就是单调的,没有这样多彩。
孙子,也像被一种神奇的力量驱使,改变了他以前放学后总是急于见妈妈的心里,让我带他来看这朵萝卜花,和我共同照顾它,擦土,换地方。多彩的叶片往四外拓展开来,更像一朵盛开的花了,中间又长出几片新叶,如同花蕊。它那么懂事,一点也没有辜负我的希望。春天已经过去半年了,但我觉得春天搬进了屋里,我每天都可以在屋里领略大好春光,让我照样感觉到春天的温馨和生机。孙子想得更是周到,让我录小视频,发抖音。我照着他说的去做了。
和其它花草一样,半个月后,那多彩的叶片开始开始变黄、萎缩,又过了两天,叶子全部干枯了。但我没有遗憾,从我制作花的开始,就知道它会走向这一步。它来这一遭,生机过,灿烂过,就完美地完成了使命。再说,它本来属于乌有,属于弃物,是我把它制作出了一个希望,一个现实,它当然应该无可阻挡地回归它的自然。我留下了照片,留下了录像,它的美丽,它的思想,就留在了我的心中。(202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