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美丽人生
文章内容页

高高秋月照长城(散文) ——纪念九一八抗战九十三周年

  • 作者:天河雪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9-19 18:16:38
  • 被阅读0


  •   每每站在滨江站的站台上,等待着火车开来时,总会情不自禁想起另一个站台,辽宁省黑山县火车站的站台。表姐告诉我说,当年姥爷就是在黑山县火车站的站台上,把他只有十六岁的女儿,送去北平加入东北抗日女子中学,从而走上烽烟四起、腥风血雨的抗日战场的。

      母亲是姥爷张举人最小的女儿,也是唯一一个女儿,张举人是黑山县颇有名望颇有影响的知名人士,和张作霖是同族兄弟,张作霖起事之初,曾三顾茅庐请我姥爷张举人出山加盟,一次次被婉言谢绝。张作霖走后,我姥爷张举人跟家人说,我张某人虽是一介书生,焉能不敬仁义道德?岂能与匪冠为伍?民国之初,张举人创办了全中国第一所新型中学,培养了一大批新型人才,九一八抗战暴发,学校的一大批学子纷纷奔赴前线,参加了抗日队伍,为民族解放浴血奋战英勇捐躯。

      窄窄的山石拼接铺成的路面,石缝间钻出一株株嫩绿小草的站台上,老父亲紧握住女儿的手:儿呀,一接到你哥的信,得知你哥从燕大投笔从戎,你也要奔赴北平加入抗战,老爹不拦你,老爹支持你!日本关东军突袭北大营,迅即占领了全东北,东三省几千万同胞岂甘做亡国奴?当此民族危亡之秋,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抗敌救国。我儿有此志向和勇气,也是我张家的自豪和荣耀。

      几声汽笛长鸣,滚滚车轮,呼呼奔驰,向南向南,驶出站台,驶出城镇,驶进千山万岭……

      看不见了那列远去的绿皮火车身影,看不见了那个长长铁轨尽头的小黑点,看不见了女儿伸出车窗外不停挥动的手臂,看不见了女儿伸出车窗外,头上那条飘动的红围巾。

      然而,那位须发斑白的老人,那位腰有些微微驼背的老人,却依然一动不动地站在站台上,久久地凝望着远方。远方的落霞,飘过来一抹紫红,似那条女儿围在脖子上的红围巾飘了过来,他的眼圈红了,一声长长的叹息,惊起了一声声悠悠鸟鸣,被秋的晚风吹拂着掠过半空中的几朵白云,白云渐渐暗淡成了铅灰色,几只归巢的燕子,急匆匆从云边飞过。夜要来了。我姥爷张举人才慢慢地转过身,蹒跚着脚步朝站台外走去。

      而我母亲却一直把半个身子伸出车窗外,一直不停地挥动着手臂,围在黑黑短发上的红围巾,似秋风中飘动着的一团火红,忽然,她似又看见了老母亲,捣着小脚送出村口,又送到大路口,又追赶着她和父亲乘坐的一挂马车,捣着三寸金莲的小脚,追赶着,追赶着,直到看不见了马车的踪影,依然没有停下脚步。

      女儿一直不敢回头瞅一眼,她怕她瞅见了妈妈那双三寸金莲的小脚,吃力地在泥土路上捣动,她会大哭着扑上前,扑进她的怀里,再不肯松手。她始终不敢回头看一眼。却从此,再没能看一眼……

      她再也隐忍不住,一颗豆大的泪珠儿,啪嗒一声从眼眶里滚落下来,那颗亮晶晶的泪珠儿,落在了铁道旁一簇粉红色野花的花丛上,被一抹晚霞桔红色的光,绚丽斑斓着那粉红色的花瓣和亮晶晶的泪珠儿。

      

      二

      每当脑海里浮现出这一幕,我眼前便会浮现出另一幕情景,赵一曼奔赴前方战场的那一幕情景:她的老母亲怀里抱着她才只一岁零三个月的儿子,一送又送,再送又送,儿子的两只小手,使劲向前伸着够着,他要妈妈抱他,他要扑进妈妈的怀里,妈妈的怀,妈妈的胸口,是那样温热温馨甜蜜。可是,妈妈走了,越走越远了,够不着妈妈的手,进不了妈妈的怀,连妈妈的身影也越来越模糊,越来越看不清,看不见了……

      姥姥哭了,哽咽着,啜泣着,凄凄的泪花红了眼珠儿。

      宁儿也哭了:妈妈!你别走!妈妈!你别走!——

      她不敢回头,却多想回头再看一眼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多想回头再看一眼泪眼婆娑一声声呼叫着她的儿子,然而,她不敢回头,不能回头。一旦她回过头去,心头千丝万缕眷恋的热流,就会冲撞开她的意志,她就再也迈不动脚步,走不出大路口……

      

      三

      表姐说,她这次上美国探亲,一定要去拜望张学良将军,有一张很珍贵的照片,我母亲要她当面送给张将军。那张照片是夹在母亲一个日记本里,一直保存至今。那是一张很老式的黑白照片,虽然线条已经有些黯淡,但是照片上人物的面目神彩,却依然可见:少帅身着戎装,箭眉下双目炯炯有神,一只手臂被一个小女孩纤细的手轻轻挽住。那小女孩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长长睫毛下一对黑亮亮的大眼睛清纯如水,弯弯眉梢略带羞涩,细细嘴角却掩饰不住一丝自豪的微笑。

      那天少帅到他创办的东北抗日女中视察,一走进母亲她们宿舍,呼啦一下就被女孩子们围住了,争抢着和少帅合影。母亲回来晚了,没能抢上前,眼泪珠直在眼眶里转。少帅一扭头看见了,就主动走上前说:咱俩也照一张好吗?母亲乐得直蹦高,却没想到揣在怀里的一个小本本掉落到了地上,照完了像,少帅发现了那个掉在地上的小本本,弯腰捡了起来,顺手一翻,看见上面抄写有一首古诗: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少帅刚念了几句,脸色突变,就不往下念了,双目久久凝眸: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霄垂泪痕。

      双睛倏忽黯然,嘴角也不自觉地抽搐了几下。往门外走的时候,脚步也忽然显得有些沉重和吃力。副官赶紧上前搀扶,教务长就说,少帅今天视察了这么多地方,太累了。

      少帅走后,同室的女孩子们都埋怨母亲:你又抄写了什么歪诗?惹得校长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

      后来母亲为此事还跑到校园后面的小树林里大哭了一场。

      母亲三岁背唐诗,七岁读《红楼梦》,名诗佳句随口便能吟出。常常把最喜欢的一些诗词,抄在小本子上。陆游那首《关山月》,是批评南宋朝庭屈辱投降政策的,少帅却一下子就翻到了那一页上。

      可是,母亲的眼泪还没干,教务长就叫人把她叫了去。教务长告诉她,少帅在今天下午的军事会议上,高声朗诵了那首《关山月》,说这是抗日女中一个只有十六岁的小女孩,抄写在日记本上的。他要全体官兵都把这首诗背下来,牢牢记在心里。

      九一八抗战一暴发,北平所有高校的大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流行示威,高喊口号,打倒日本侵略者!还我国土!还我河山!打回东北老家去!北平城沸腾了,大街小巷燃烧着愤怒的烈火。一批又一批东北流亡学生。纷纷奔赴前线,参加了抗日义勇军。

      

      四

      我舅舅参加的一支大部分由东北流亡学生组成的抗日义勇军,要紧急开赴前线,急急赶来送行的小妹,紧紧抱住哥哥的衣袖,泪珠儿在眼圈里转动,哥哥的眼圈也红了:小妹,想着给咱爸妈捎个信,就说咱们都很好。我常常一闭上眼睛,就看见妈妈又站到了村口外的大路旁,山风把一片片黄叶吹落到她的白发上,她一点没有察觉,依然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一双红肿的眼睛痴痴地凝望着远方……

      哥哥哽咽了,说不下去了。

      我是个不孝的儿子呀!

      哥,别这么说,打走了日本鬼子,咱们就回家。

      回家。回家。咱们一定会回家的!

      小妹,把你改写的那个《过零汀洋》,再给哥念一回。

      为图抗日过长城,千里烽烟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华夏沉浮雨打萍。国难当头说国难,生灵涂炭说生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不。哥,你不会死。你不要死。我等你回来,咱俩一起回家。

      回家!回家!一起回家!……

      可是,那从被日寇铁蹄踏碎的万里山河传来的一声声号角声,一声声祖国和民族的召唤,一声声在催促他前行,他不能停下脚步,他不能有别的选择。

      是的,他选择了面对侵略者的子弹,选择了面对凶残敌人的屠刀。他知道,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只能有一次而已,失去不会再有。然而,当祖国和民族的安危,当几亿同胞的安危,需要他保卫,需要他浴血战斗,需要他献身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勇敢、坚强和不畏牺牲……

      

      五

      后来我才终于知道,母亲常常会不自觉地站在十字路口上,那棵千年老榆树下,久久,久久地向西南方向痴望。一站就是一整天,从日出到日落,从晚霞落尽到月牙升起……

      她在等一个人,而那个人,却一直没有归来。

      她脑海里似乎又浮现出王昌龄《从军行》的诗句: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审核人:站长】

        标题:高高秋月照长城(散文) ——纪念九一八抗战九十三周年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chenggongzheli/20650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