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明亮的阳光,带着她五颜六色的“绣花针”,飘落在人们裸露的皮肤上,使人感到有点疼的时候,便是一年当中晒秋的好时节。
小时候的记忆里,父母亲积年累月就没有清闲过。他们除了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还要种好自留地里,和经营生活必须的家庭副业。夏秋之交,是自留地里辣椒的收获旺季。家家户户都在摘辣椒,晒辣椒。道路旁,土场上,院落里,都晾晒着红彤彤的鲜辣椒。
秋日里,生产队分配给社员的粮食,除了数量不多的稻子及杂粮外,更多的是山芋。有了山芋,很多人家就开办起了制作粉丝赚钱的家庭作坊。做粉丝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把山芋洗净、剁碎,放在人工推动的石磨上磨出糊状,用纱布吊包,将磨出的糊状物分离出淀粉和粉渣。为便于制作粉丝,还要把分离出来的、因沉淀而形成的块状淀粉掰碎,放在铺了一层布料的麦秸苫子上晾晒。同时,做粉丝剩余的山芋,也要用专用的刀具切削成薄片,摆放在收割完庄稼的土坷垃地里,等待着第二天太阳的光顾。削山芋干要格外小心。稍不注意,锋利的刀片会把人的手指,或手掌划的鲜血直流。在土坷垃地里晒山芋干,一般都是集体劳动收工以后,在星光或月亮底下进行。深秋时节晒山芋干,手触摸在刚切削出来的山芋干上,恰如捏着冰片,是透彻脊髓的凉。
庄户人生火做饭要烧柴草。从生产队分配的麦瓤子、稻草等物,除了用于每年一两次地修缮屋面或坠(苫盖墙头顶部,防止雨水冲刷)墙头(院墙)以外,与实际需要作为柴草燃烧的数量相差甚远。短缺的部分,就只能用晒干了的青草来填补。所以,那时候上学的小孩子放学以后,或放假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去沟渠河堰边薅青草。薅来的青草,除了喂养家畜,大部分都摊放在地上,晒成了可供燃烧的干青草。因为偷偷地进入大田里薅青草,我曾两次被“看湖(看庄稼)”的人逮个正着。一次,我吓得流出了眼泪。另一次,薅的青草被没收了。
湛蓝的天空下,家前园后的空地上,晒满了火红的辣椒、白亮亮的淀粉和山芋干,加之碧绿色的野杂草及从生产队领回的颜色各异的粮食,形成了美不胜收的风景。放眼望去,颇为壮观。
麦秸苫子,有一种无法言说的魔力。用它晒出来的辣椒干,会愈发的红。晒出来的淀粉,会愈发的白。晒出来的稻子和玉米,会黄的金灿灿,晒出来的高粱,会紫的亮闪闪。于是,一般的家庭,都会编织十几、二十几条的麦秸苫子。尽管已过去了几十年的时间,我仍然没有忘记编织麦秸苫子的技艺。那是当年母亲,在老家大门前的洋槐树底下,手把手地教我学会的。
后来,农村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随着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在粮食和农副产品的产量提高的同时,庄稼秸秆也有了大幅度地增加,为村民生火做饭提供了保障。从此,再没人薅青草,再没人把青草当柴烧。薅青草、晒青草的现象,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尽管如此,晒场的面积仍显得紧张。为了抢占地面晒辣椒,我竟不顾廉耻地与一个女孩子吵了架。近四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未曾谋过面,不知道那女孩子,是否还在记恨我。
有一次,到一个亲戚家做客。他指着满屋的粮食对我说:“土地大包干的三年来,除了交公粮和生活消费,还结余了三四千斤的粮食,这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国家的政策真好啊。”我说:“粮食已经吃不清(完)、用不尽,即使用完了,到市场上还可以随便买,为什么要存那么多的粮食呢?”他笑着说:“吃饭是大事,灾害的年头,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生。有备无患嘛,不储备一些粮食,怎么能行呢?”
父母亲也同那位亲戚一样,家里到处都堆放了粮食。以致我到外地工作时,还特意给我送去了许多小麦。因为有工资,吃的又是国家供应粮,父母亲送给我的粮食就被结余下来。又因晾晒不及时,好端端的粮食发生了霉变,只能作为饲料,降价处理。母亲听说此事,心情沉重地说:“俺嘴里含着饭都怕饿死,你怎么能随便把粮食糟蹋了呢?”
老家人有吃煎饼的习惯。为了不影响白天的劳作,隔三差五做煎饼的日子里,鸡叫头遍时,一家人就要起来推磨。做煎饼的石磨,三四个人才能推得动。在睡意朦胧、浑身酸楚的情况下,围着石磨一圈一圈地转,那感觉,是现在的人无论如何都体会不到的。在与父母亲一起生活二十多年的岁月里,我最不情愿干的活就是推磨。也不知道父母亲大半辈子的人生旅途中,这样艰难的日子,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不知不觉间,村上的两户人家先后安装了电磨。需要磨煎饼糊子的人家,只要把淘洗干净的粮食,挑着担子,送到加工磨房,几分钟的时间,煎饼糊子就磨好了。再到后来,加工煎饼的机器也出现了。机器做煎饼,比人工烙煎饼,那可是快的没法比。从此,再没人坐在低矮的铁鏊子前,因烟熏火燎而鼻子一把泪一把地烙煎饼了。需要吃煎饼,就去卖煎饼的人家买,这该是多么方便的事啊?省却了柴草,省却了推磨和烙煎饼的时间。不能不说,这是人们家务劳动的一次革命和解放。现在,绝大多数的人家,都像城里人一样,煮饭用电饭煲,烧菜用液化气。庄稼秸秆,除了还田,其余的就进入了饲料加工厂或造纸厂。村庄人家灶房的烟囱里,因没了浓烟,像是缺少了烟火气。其实,烟火气依然在。她只是转换了方式,而存在于清新环保的自然里,存在于人们幸福而又有尊严的生活里。
前两天,前文提到的那位亲戚给我打电话。说他孙子考取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祖祖辈辈就出了一个像样的大学生,怪喜庆的,想请几位知心的亲朋好友聚一聚。
我因为在外面的城里打工,已有近十年的时间没能与这位亲戚见面。令我没想到的是,他居住的环境竟给人以富庶人家的、耳目一新的感觉。四合院的院落里,有车库,有花园,花园两侧还分别种植了一棵喻示着事事如意、多子多福的柿子树和石榴树。室内的装饰,更是富丽堂皇。你相信吗?人家从一楼到三楼,有电梯,有地暖,有空调,三楼还有一个健身房。故乡有句俗语,叫做“有五百年的修行,才能成为一个在街头(集市)生活的人”。至于对城市人生活的向往,更是祖祖辈辈的乡亲父老可望而不可即的事。老家村子前面的村子是一个小集镇,因为逢集,名字叫做“高集”。在没参加工作之前,我就对弟弟说:“只要将来能考取大学,就是到高集工作也心安理得。”没想到,一语成谶,话被我说准了。我的工作,大部分都在附近的乡镇上。尽管如此,因离开了黄土地,我还是觉得自己生活得知足、惬意。可是,当看到亲戚富丽堂皇的家时,我顿觉无地自容。尽管已在城里买房,并在城里落户,我却没有阔绰的四合院,也没有豪华的小轿车。在对社会的贡献上,人家当过生产队长,后来又成了村民致富的带头人,更是没法与之相比的。我稀里糊涂地混了一生——碌碌无为的俗人矣!如果说乡下人过上集镇或城里人生活靠修行的话,那么,我这位亲戚超越一般城里人生活状况的实现,也是通过修行而来的。只不过他的修行是通过自身开动脑筋、劳其筋骨、勇于探索前行而取得的。
亲戚说,改革开放初期,他就买了一辆卡车跑运输。后来,又在城里做生意。再后来,他又回到村里从农户手上流转了二百亩土地。这样一来,他的日子就慢慢地过好了。我说:“你种了那么多的地,应该有一个很大的晒场吧?”他笑着说:“现在收割的庄稼,是不用到晒场上晾晒的。粮食作物也好,经济作物也好,到了收获季节,商人都会到地头上等候收购。他们把收购的粮食或经济作物,或者放到烘干设备上烘烤,或者放入冷库里储藏,亦或直接投入市场销售。”“家里还储存粮食吗?”我又紧追不舍。他说:“市场上粮食多的是,想吃,想用随便买,谁还再存粮食啊?至于以前存粮食,那是糊涂。”
时逢秋收季节。可是,从亲戚家返回的路上,我竟看不到人们挥汗如雨、忙忙碌碌的身影,看不到道路两旁晾晒的粮食和柴草。即使有晾晒的东西,也只是零零碎碎的稀罕物。并且能够听到的,也只是田野里智能收割机或无人机喷洒农药发出的轰鸣声,人们欢快的谈笑声和天上鸟儿婉转悦耳的鸣叫声。哦,在幸福的小康社会里,秀美的故乡,更加令我眷恋。
小时候的记忆里,父母亲积年累月就没有清闲过。他们除了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还要种好自留地里,和经营生活必须的家庭副业。夏秋之交,是自留地里辣椒的收获旺季。家家户户都在摘辣椒,晒辣椒。道路旁,土场上,院落里,都晾晒着红彤彤的鲜辣椒。
秋日里,生产队分配给社员的粮食,除了数量不多的稻子及杂粮外,更多的是山芋。有了山芋,很多人家就开办起了制作粉丝赚钱的家庭作坊。做粉丝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把山芋洗净、剁碎,放在人工推动的石磨上磨出糊状,用纱布吊包,将磨出的糊状物分离出淀粉和粉渣。为便于制作粉丝,还要把分离出来的、因沉淀而形成的块状淀粉掰碎,放在铺了一层布料的麦秸苫子上晾晒。同时,做粉丝剩余的山芋,也要用专用的刀具切削成薄片,摆放在收割完庄稼的土坷垃地里,等待着第二天太阳的光顾。削山芋干要格外小心。稍不注意,锋利的刀片会把人的手指,或手掌划的鲜血直流。在土坷垃地里晒山芋干,一般都是集体劳动收工以后,在星光或月亮底下进行。深秋时节晒山芋干,手触摸在刚切削出来的山芋干上,恰如捏着冰片,是透彻脊髓的凉。
庄户人生火做饭要烧柴草。从生产队分配的麦瓤子、稻草等物,除了用于每年一两次地修缮屋面或坠(苫盖墙头顶部,防止雨水冲刷)墙头(院墙)以外,与实际需要作为柴草燃烧的数量相差甚远。短缺的部分,就只能用晒干了的青草来填补。所以,那时候上学的小孩子放学以后,或放假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去沟渠河堰边薅青草。薅来的青草,除了喂养家畜,大部分都摊放在地上,晒成了可供燃烧的干青草。因为偷偷地进入大田里薅青草,我曾两次被“看湖(看庄稼)”的人逮个正着。一次,我吓得流出了眼泪。另一次,薅的青草被没收了。
湛蓝的天空下,家前园后的空地上,晒满了火红的辣椒、白亮亮的淀粉和山芋干,加之碧绿色的野杂草及从生产队领回的颜色各异的粮食,形成了美不胜收的风景。放眼望去,颇为壮观。
麦秸苫子,有一种无法言说的魔力。用它晒出来的辣椒干,会愈发的红。晒出来的淀粉,会愈发的白。晒出来的稻子和玉米,会黄的金灿灿,晒出来的高粱,会紫的亮闪闪。于是,一般的家庭,都会编织十几、二十几条的麦秸苫子。尽管已过去了几十年的时间,我仍然没有忘记编织麦秸苫子的技艺。那是当年母亲,在老家大门前的洋槐树底下,手把手地教我学会的。
后来,农村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随着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在粮食和农副产品的产量提高的同时,庄稼秸秆也有了大幅度地增加,为村民生火做饭提供了保障。从此,再没人薅青草,再没人把青草当柴烧。薅青草、晒青草的现象,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尽管如此,晒场的面积仍显得紧张。为了抢占地面晒辣椒,我竟不顾廉耻地与一个女孩子吵了架。近四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未曾谋过面,不知道那女孩子,是否还在记恨我。
有一次,到一个亲戚家做客。他指着满屋的粮食对我说:“土地大包干的三年来,除了交公粮和生活消费,还结余了三四千斤的粮食,这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国家的政策真好啊。”我说:“粮食已经吃不清(完)、用不尽,即使用完了,到市场上还可以随便买,为什么要存那么多的粮食呢?”他笑着说:“吃饭是大事,灾害的年头,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生。有备无患嘛,不储备一些粮食,怎么能行呢?”
父母亲也同那位亲戚一样,家里到处都堆放了粮食。以致我到外地工作时,还特意给我送去了许多小麦。因为有工资,吃的又是国家供应粮,父母亲送给我的粮食就被结余下来。又因晾晒不及时,好端端的粮食发生了霉变,只能作为饲料,降价处理。母亲听说此事,心情沉重地说:“俺嘴里含着饭都怕饿死,你怎么能随便把粮食糟蹋了呢?”
老家人有吃煎饼的习惯。为了不影响白天的劳作,隔三差五做煎饼的日子里,鸡叫头遍时,一家人就要起来推磨。做煎饼的石磨,三四个人才能推得动。在睡意朦胧、浑身酸楚的情况下,围着石磨一圈一圈地转,那感觉,是现在的人无论如何都体会不到的。在与父母亲一起生活二十多年的岁月里,我最不情愿干的活就是推磨。也不知道父母亲大半辈子的人生旅途中,这样艰难的日子,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不知不觉间,村上的两户人家先后安装了电磨。需要磨煎饼糊子的人家,只要把淘洗干净的粮食,挑着担子,送到加工磨房,几分钟的时间,煎饼糊子就磨好了。再到后来,加工煎饼的机器也出现了。机器做煎饼,比人工烙煎饼,那可是快的没法比。从此,再没人坐在低矮的铁鏊子前,因烟熏火燎而鼻子一把泪一把地烙煎饼了。需要吃煎饼,就去卖煎饼的人家买,这该是多么方便的事啊?省却了柴草,省却了推磨和烙煎饼的时间。不能不说,这是人们家务劳动的一次革命和解放。现在,绝大多数的人家,都像城里人一样,煮饭用电饭煲,烧菜用液化气。庄稼秸秆,除了还田,其余的就进入了饲料加工厂或造纸厂。村庄人家灶房的烟囱里,因没了浓烟,像是缺少了烟火气。其实,烟火气依然在。她只是转换了方式,而存在于清新环保的自然里,存在于人们幸福而又有尊严的生活里。
前两天,前文提到的那位亲戚给我打电话。说他孙子考取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祖祖辈辈就出了一个像样的大学生,怪喜庆的,想请几位知心的亲朋好友聚一聚。
我因为在外面的城里打工,已有近十年的时间没能与这位亲戚见面。令我没想到的是,他居住的环境竟给人以富庶人家的、耳目一新的感觉。四合院的院落里,有车库,有花园,花园两侧还分别种植了一棵喻示着事事如意、多子多福的柿子树和石榴树。室内的装饰,更是富丽堂皇。你相信吗?人家从一楼到三楼,有电梯,有地暖,有空调,三楼还有一个健身房。故乡有句俗语,叫做“有五百年的修行,才能成为一个在街头(集市)生活的人”。至于对城市人生活的向往,更是祖祖辈辈的乡亲父老可望而不可即的事。老家村子前面的村子是一个小集镇,因为逢集,名字叫做“高集”。在没参加工作之前,我就对弟弟说:“只要将来能考取大学,就是到高集工作也心安理得。”没想到,一语成谶,话被我说准了。我的工作,大部分都在附近的乡镇上。尽管如此,因离开了黄土地,我还是觉得自己生活得知足、惬意。可是,当看到亲戚富丽堂皇的家时,我顿觉无地自容。尽管已在城里买房,并在城里落户,我却没有阔绰的四合院,也没有豪华的小轿车。在对社会的贡献上,人家当过生产队长,后来又成了村民致富的带头人,更是没法与之相比的。我稀里糊涂地混了一生——碌碌无为的俗人矣!如果说乡下人过上集镇或城里人生活靠修行的话,那么,我这位亲戚超越一般城里人生活状况的实现,也是通过修行而来的。只不过他的修行是通过自身开动脑筋、劳其筋骨、勇于探索前行而取得的。
亲戚说,改革开放初期,他就买了一辆卡车跑运输。后来,又在城里做生意。再后来,他又回到村里从农户手上流转了二百亩土地。这样一来,他的日子就慢慢地过好了。我说:“你种了那么多的地,应该有一个很大的晒场吧?”他笑着说:“现在收割的庄稼,是不用到晒场上晾晒的。粮食作物也好,经济作物也好,到了收获季节,商人都会到地头上等候收购。他们把收购的粮食或经济作物,或者放到烘干设备上烘烤,或者放入冷库里储藏,亦或直接投入市场销售。”“家里还储存粮食吗?”我又紧追不舍。他说:“市场上粮食多的是,想吃,想用随便买,谁还再存粮食啊?至于以前存粮食,那是糊涂。”
时逢秋收季节。可是,从亲戚家返回的路上,我竟看不到人们挥汗如雨、忙忙碌碌的身影,看不到道路两旁晾晒的粮食和柴草。即使有晾晒的东西,也只是零零碎碎的稀罕物。并且能够听到的,也只是田野里智能收割机或无人机喷洒农药发出的轰鸣声,人们欢快的谈笑声和天上鸟儿婉转悦耳的鸣叫声。哦,在幸福的小康社会里,秀美的故乡,更加令我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