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美丽人生
文章内容页

背诗文(散文)

  • 作者:香篝水沉销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8-21 21:21:48
  • 被阅读0


  •   上一年级时,所有的课文老师都让背。我不仅背得快,而且背得好,常常得到老师的夸奖。一年级结束后,我想,既然每篇课文都让肯,不如在暑假里把二年级上学期的课文都背会。于是,我就让父亲教我背。一个假期不到,就都背熟了。

      开学后的一天,学完了一篇课文,老师又让背。我大声说:“老师,我会背了!”

      老师疑惑地问:“我刚布置,你就会了吗?”

      我坚定地说:“会了。”

      老师让我背。在全班同学面前,我熟练地背了下来。老师非常高兴地表扬了我。

      这时,我又说:“老师,后面的课文我也会背。”

      老师万分惊奇地说:“后面的还没学,你怎么会背?”

      我仍然坚持说会了。老师随便从后面挑了一篇。我很快就背完了。老师又挑了几篇,我都能背下来。老师自然高兴得不得了,再次在班里表扬我。我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后来,读课外书时,我摘抄了一些自己喜欢的段落,没事时就拿出来读,慢慢地也背会了很多。我曾经把鲁迅的《祝福》抄了一遍。原打算背会,但只背了一部分,因太长就放弃了。

      在鱼台一中上初三时,教我们语文的老师是刚从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有一次课堂上,他给同学们背起了《琵琶行》。这么长的诗,他一气呵成。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在他背的过程中,我就被深深震撼了。因为在此之前,我不仅自己没背过这么长的诗,而且也没见别人背过。那一刻,我也暗下决心,以后也要背会这首长诗。

      上了师范之后,我们课本上就有这首诗。我不仅背了《琵琶行》《长恨歌》《蜀道难》《陌上桑》《木兰辞》等长诗,连《孔雀东南飞》这样特别长的诗也会背了。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想背《离骚》,还是因太长放弃了。

      师范二年级时,教我们文选的是一个年轻男教师。他也是大学中文系毕业。他教古文时要求同学们边学边背。老师讲完,学生会背,而不是讲完之后再去背。他讲完一句,就让我们背一句,讲完一段背一段。而且让大家有多大声音使多大声音。所以,同学们的声音简直是震耳欲聋。但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不仅是课堂,就是课下也随时能听到同学们背书的声音。

      师范三年,课本上所有文言文我都能背下来。此外,我又背了一些自己喜欢的现代文,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郑振铎的《海燕》,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等。课下,我又抄了一些古今古外著名的诗,晨读时就拿出来背。特别出名的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林徽因的《笑》,舒婷的《致橡树》,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裴多菲的《麦子熟了》,歌德的《迷娘歌》等,差不多都能倒背如流。

      二

      毕业之后,第一次面向全镇讲公开课。我讲的是《我的战友邱少云》。准备课的时候,我就把课文背熟了。我想,既然课文会背了,也就不需要拿课本了。所以整个讲课过程中,课本都没用着。指名学生读书时,哪儿读错了,我马上就能纠正。下课后,有个老教师对我说,教了一辈子学,第一次见不拿课本上课的。这么长的课文,竟然都能背下来。

      在教学中,有好多要求背诵的文章和段落。凡要求学生背的,我一定先背会;要求背一段的,我要背全文。有一次,教《少年闰土》时,要求学生背第一自然段和初见闰土的段落。我对学生说:“只要求你们背个别段落,老师可以背全文。”学生感到很吃惊,甚至有点不相信。我就背了一遍。背完之后,教室的掌声经久不息。我又说:“老师能把全文读会背。你们能不能背会这两段?”

      学生齐声答:“能!”

      我又说:“我相信有的同学也能像老师一样背全文。这个不要求,各人自愿。”

      结果,有很多好学生也背会了全文。

      有一段时间,我教小学六年级。考题中经常有课外古诗的内容。我就提议学生课外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学生准备好书之后,我问学生有没有信心背会。学生面有难色。不少学生拿着书本说,太多了!这时,我对学生说:“如果老师会背了,你们能不能会背?”

      学生们相互望望,疑惑地说:“你不可能会背吧!”

      我说:“你们说题目,我背内容。如果有一时想不起来的,你们提示前两个字。”

      于是,同学们马上翻开书提问老师。他们说过题目,我马上背内容。同学们见难不住我,就找长点的。但找来找去,没有不会的。这时有两个学生分别拿出一本唐诗和宋词的选本。又从里面找了《将进酒》、《念奴娇.赤壁怀古》《声声慢》等。他们以为这些很长了,哪知道这都是我早就背烂的。后来,有个学生突然问:“老师,你会背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吗?”我立刻很熟练地背了下来。最后,他们只好说:“老师太厉害了!”

      这时,我说:“老师背的比这本书多得多。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这本书上的背会。”

      至此,全班掀起背诗高潮。

      三

      有段时间,我非常迷恋背古文。特别是王勃的《滕王阁序》和苏轼的《前赤壁赋》。对于王勃,那更是我崇拜的偶象。因为他写这篇千古奇文时,不仅年龄小,而且还是当场发挥,事前没有准备。文中表达的思想又像是宦海沉浮、饱经沧桑的人才有的。再者,作者的知识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要说是少年人写的,谁能相信啊!所以,我闲暇时又是听(朗读视频)又是背。

      苏轼的《前赤壁赋》,我认为是古代散文里最好的作品了。他不仅将写景、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而且体现了人在逆境中的自我安慰。人常说苏轼是洒脱的。他化解痛苦的方式之一就是把身心融入自然。这篇文章就深刻地体现了这种思想。我那时也处在人生的低谷。工作上遭受打击,看不到前途;生活中两地分居,孤独寂寞。这样的文章,我不仅背,而且抄。抄写一举两得,既练字,又背文。我不仅在本子上抄,而且用粉笔在地上写。中午在学校吃过饭,办公室里空无一人,我就蹲在水泥地上写。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等老师该来时,我再把写的字都擦掉。晚上回到家,屋里也只有我一个人。收拾好之后,我就边背边写。有时在本子上,有时在地上。这时候,感觉自己和作者靠得很近。那些冰冷的文字都化成温暖心灵的春水。我仿佛也来到赤壁之下,和作者一起泛舟徜徉,共享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时间在悄无声息里一点一点地逝去,灵魂在潜移默化中一次一次地升华……

      四

      后来,我的精力不怎么能写和读了。我又以听为主。最早用播放器下载好听。下载的都是著名的古文和长诗。不久又对《论语》来了兴趣,一有闲空就听朗读。我又想把《论语》也背下来。我不仅自己背,还动员学生背。好多学生也买了少儿版的《论语》,经常拿出来读。有个老师受我的影响。他一边背,一边教刚上一年级的儿子背。他说背会30条就能免费游三孔。儿子在他的严加管教下,比我俩背得还快还好。为了鼓励学生,我经常让他给我班学生背。但我最终也未能把《论语》背下来。一方面是我的志向不是那么坚定,遇到困难就退缩了。另一方面是我的记忆力不是那么好了。总是背了后面,忘了前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越来越差。有专家说,人在13岁以前记忆力最好。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我觉得二三十多岁时还行,过了四十就明显不如以前了。我曾经背过《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背了忘,忘了背,反复几次就放弃了。

      有一次听叶嘉莹先生讲诗词,她说白居易只能算二流诗人,《长恨歌》也只能算二流作品,和杜甫的《秋兴八首》不能相提并论。我感到很震惊。因为长久以来我都把白居易看作三大诗人之一。《长恨歌》也是我特别喜欢的诗。它怎么比不上《秋兴八首》呢?那时候,我虽然背过杜甫的很多诗,但从没读过《秋兴八首》。于是,我搜索到这八首诗,一首一首地背,并详细听了叶先生的讲解视频。好不容易背会了,过不几天再背,很多地方都想不起来了。背来背去,只有第一首记得较牢固。

      反观背过的诗文,还是小时候会背的记得较牢,就算忘了,略微复习一下,又能倒背如流。而新的内容,就像无根的浮萍,断线的风筝,一转眼就无影无踪了。要是小时候能多背点就好了。

      五

      背诗文的过程也是和遗忘作斗争的过程。怎么才能记得更牢呢?慢慢地,我也总结了几个方法。

      首先是选取能震撼心灵的诗文。例如元好问的《雁丘词》。我当年读琼瑶小说时就被“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生死相许”这句深深打动了。但一直不知道它的出处。直到有了电脑上网之后才读到整首词以及关于大雁殉情的故事。心灵震撼之余,我常常会想起这首词。特别是词中语句“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每每想起就涌起无限感慨。想的时候多,感受又深,自然不知不觉的就记住了。

      有时候会因为喜欢其中一两句,继而背诵整首诗。如苏轼的“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这两句让人刻骨铭心,我因此记住了全诗。还有他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只为这一句就爱上了《和董传留别》。

      其次,对写作方法的深入理解更能加深记忆。特别是有些诗词写作方法比较独特,你一想起这种写法就想起了这首诗。例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首诗中有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把这五个地名连起来,就是作者的行船路线。这样的写法前无古人。

      秦观的《浣溪沙.漠漠清寒上小楼》中有两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把“飞花”比作“梦”,把“雨丝”比作“愁”,用抽象事物来比具体事物,改变了传统写法。这种方式让人耳目一新,很容易记住。

      其他像叠景法、四开屏、五感法、移情于景等不胜枚举,只要掌握了写法,背诵就容易多了。

      有些诗词,除了明面的意思之外,还有暗含的意思。有时候甚至有多种含义。如辛弃疾的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把它内在的意思或说明的道理理解得越深,记得就越长久。

      总之,选能和自己产生情感共鸣的诗文,然后掌握作者的写作背景,采用的方法,说明的道理等,背诵起来定能事半倍功。

      我不知在背诵的路上还能走多远,但一定不会停下追寻的脚步。
    【审核人:站长】

        标题:背诗文(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chenggongzheli/198501.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