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美丽人生
文章内容页

父亲的农事(散文)

  • 作者:范明秀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8-15 10:01:02
  • 被阅读0
  • 自从有了孙子后,我喜欢刷一些儿歌类的视频。清早打开手机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家务。随着音乐响起,一个欢快明朗的童音传入我的耳朵。一首朗朗上口合辙押韵的二十四节气歌,冲击着我的耳膜,反复听来许多遐想与感慨涌满脑海。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候进行观测探索的结果。对于农事耕作,具有相当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我们不得不承认和佩服祖辈们的智慧,和探索自然利用自然的坚持和恒心。

      吃早饭的时候,我问儿子知不知道二十四节气,他说知道啊,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都教会我们了。我又问他,你明白二十四节气的代表什么吗?每个节气该做什么吗?儿子笑着摇头。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哪懂得这些。现在的人们别说二十四节气,甚至对四季的感知力都变得不明确起来。一年四季想吃什么有什么,反季节蔬菜水果琳琅满目,夏天可以买到大白菜大冬瓜,寒冬腊月照样能吃到西瓜、桃子、草莓等等。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季节交替对生活在现在的人来说,就像今天和昨天一样没什么区别。

       我的家乡属于华北平原,我的祖辈父辈都是靠种地为生的农民。几代人一辈接一辈的跟随节气的更迭,严谨地遵循着物候的习性,春种夏播,秋收冬藏丝毫不曾马虎。父亲是一位特别合格的庄稼把式,耐心细致的种着当属每个季节的农作物。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也总结了很多农事谚语。每年清明过后天气回暖,父亲就在家里坐不住了,见天见的往地里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是父亲的口头禅。每天清晨天刚亮透,父亲就推着小土车,带着几样应手的家什去伺候他那视如珍宝的土地去了。家南那块地是沙性土质,适合种花生和红薯,家西那块是红土地种棉花最合适了,每天从地里回来,父亲如数家珍似的和全家人说着。家里每一块土地被父亲收拾的平平整整,叠出整齐的拢背,地里都找不出比拳头大的坷垃,更别说砖头瓦块了。父亲收拾好需要种春作物的土地后,就等着一场谷雨时节春雨来临了。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父亲经常说,人勤地不懒,他相信用心对待的土地会给他最满意的馈赠。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场春雨随着谷雨节气如约而至。这是农家人最开心的时候,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一家人齐心合力跟春天万物生发的脚步,种下一粒粒充满希望的种子,在温暖的春风里,等待着成长,期盼着收获。国人对土地的热爱是深入到骨子里的,尤其是我们庄户人家。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父辈的汗水和盼望,每一寸土地充分利用到极致。哪怕有巴掌大的地方也要种下一粒种子,一粒种子就是一份希望。对每一棵小苗的呵护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伺弄百般呵护。一个礼拜左右,花生,棉花顶着娇嫩小芽破土而出,几天前种下的红薯秧子也换苗扎根了,一个星期左右五六片新叶子生长出来像极了一个个圆圆的小灯笼。父亲往地里跑的更勤了,他担心有土坷垃压住小苗,生怕那些去地里挖野菜的淘气孩子,踩踏了刚露头的秧苗。又怕地蚕咬断了秧苗的根系,及时发现及时补种。这一阶段正是春庄稼最娇嫩脆弱的时候,就像月科里的孩子,需要细心呵护才能健康茁壮成长。半月左右花生秧长成巴掌大了,棉花苗也离开地面一扎多高了,伸展着小扇子一样的叶子迎风摇摆。红薯秧子长出短短的叶蔓,一行挨着一行,一拢接着一拢。在晨曦的朝霞里,在落日的余晖里,都被镀上一层金边儿。父亲站在地头,脸上也被阳光镀上金子一样的颜色,父亲满脸的笑意和充满希望的眼神里,闪耀着金子一样的光芒。

      这些春庄稼初期不用太费心管理的时候,芒种节也快到了。在芒种节前,父亲和叔叔大爷们要去修整场院。因为每年麦收时候,需要在场院里压麦子,秋天的玉米、豆子、棉花不用碾压。闲置了一年的场院,土质会松软所以每年都要修整一次。当地人称为轧场。父亲先套上牲口拉着铁耙把场院耙开,再洒水铺上新泥土反复碾压,使场院表面土质坚硬平整。为的是到了晒麦子的时候铺展平整,碾压时均匀受力,坚硬的地面麦子不会陷进土里,确保每一粒粮食安安全全收回家。这种场景让我想起了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的一首诗。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欢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这就是当时劳动人民收获季节忙碌和快乐的写照。轧场都是几户一起干,场院连在一起干起活来即顺手又不窝工。小孩子们则围着场院跑着玩,宽阔平坦的场院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

      芒种三天见麦茬,意思是说,过了芒种节三天后就开始收麦子了。我们老家叫过麦秋,是一年中最忙碌最累最辛苦的日子。抢秋抢秋,不抢就丢,麦秋天气阴晴不定。一场雨淋湿了麦子就会减产。晒麦子遇到雨天麦粒就容易发霉,所以要赶紧收割赶紧晾晒。俗话说得好麦熟一晌,上午看着还是绿油油的,下午再去看就是金黄一片了,这段时间要的就是一个速度。开镰收割的日子,母亲起个大早,蒸一锅大馒头,再煮十多个咸鸡蛋,还蒸小干鱼,这就是当时最好的饭菜了。二哥木工出身,磨镰刀是他的强项也是他的任务。每天下地前,二哥就在院子里磨镰刀,在二哥嚯!嚯!嚯!的磨刀声里镰刀磨的又块又亮,二哥用镰刀在他腿上刮汗毛的方式来试刀口是否锋利,一遍两遍,直到镰刀能迅速的刮掉汗毛才算合格。清早天刚蒙蒙亮,父亲和哥哥们都起来了,我很不情愿的起床。过麦秋的日子里,全家老少齐上阵,小孩子也跟着下地,干多少算多少。我坐在自行车后面打着盹儿,稀里糊涂的也跟着来到地里。父亲下地从来不骑自行车,不管多热多累父亲整个麦秋期间,都坚持步行来回跑。不是父亲不会骑车,而是父亲每天来回步行为的是背着粪筐,拿个蛇皮袋子,拾捡路上的牲口粪便,和车辆拉麦子时掉落在路上麦穗。

      来到地里大哥二哥开镰打头,刷,刷,刷,挥舞着镰刀割的飞快。转眼间的功夫麦子齐整整排在地上。并有规律的间距放成一小把,这叫挑扑。父亲紧随其后把割下来的麦子,放在哥哥们放的麦子上。这样,我们捆麦子的时候省时又省力。我割麦子的速度,还是就此略过吧。实在是没什么可以炫耀的。割麦子又脏又累,麦茬拉的胳膊生疼。麦秆上也有粘手的腻虫,也有七星瓢虫,麦田里的土松散干燥,割麦子时暴土扬长。我头上围着头巾,穿上长袖衣服系紧袖口,把裤腿扎进袜子里面,生怕虫子咬到我。反正我使出浑身解数,也赶不上父亲和哥哥的速度,费劲吧啦割了好一阵子,抬头看看,还是看不见地头。父亲喊我,加油啊!眼是孬种,手是好汉,踏下身子使劲干啊!我小声嘟囔着,我割不动,孬种就孬种好了。

      在太阳的温度还没有毒辣的时候,二亩地的麦子就割完了。我们坐在田埂上休息,满地里都是青麦秆散发的特殊的清香。我找一穗青麦子放在手心里搓几下,吹吹麦糠,胖乎乎的一小撮青麦粒躺在我的手心里。我把它门放在鼻子下闻闻,一股香甜的味道充满鼻腔,我迫不及待的倒进嘴里,咯嘣一个咯嘣一个那是爆了浆的甜香。农村孩子的快乐和满足,那是现在的孩子体会不到的。顺着麦秸秆爬行的七星瓢虫,来来回回地寻找来时的路,我拿了一根麦秸去逗它,它索性扑棱棱翅膀飞走了。跟它飞走的,也有我那少年时代多彩的梦想。稍作休息,我们开始捆麦子,劳作间隙的片刻欢愉就此结束。

      父亲把草绳铺在地中间,我们开始抱着麦子用一颠一倒的顺序,把一抱一抱的麦子放在草绳上。父亲左手抓住绳头右手抓住绳尾,然后熟练又迅速地打个结,把它门结结实实的捆起来。麦个子一个连着一个,像一个个的小粮囤,看着甚是喜人。捆完麦子我们再在地里走一遍,把落下的麦子拾起来,父亲要求我们必须仔细寻找生怕丢下一棵麦子。此时天气已经热起来了,我小声地嘟囔着,这么多麦子掉一个怕啥,一遍一遍的拾多累呀!父亲说,每一粒麦子都是辛苦劳作换来的,从播种到收获它们在地里待了八九个月才能成熟,跟养个孩子一样多么不容易啊!不把它们带回家就是对不起它们的成长。在父亲看来丢掉一粒粮食就是极大的浪费,从他心里就好像像犯了多大错误似的。只有把每一粒粮食收回家,才是对土地最虔诚的敬畏。父亲的话让我想起了那首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也只有亲身经历那种土里刨食那份辛苦的人,才会明白其中的含义和不易,才会更珍惜每一粒粮食。颗粒归仓这是父亲在收获季节里的至理名言。

      收拾完地里的活,我和哥哥们骑自行车回家了,父亲自己步行在后头。往常也就是喝碗水的功夫父亲就到家了,然后我们一起吃饭。今天到了预计的时间父亲还没有到家,我们想可能路上遇见乡亲们说话了。又过了一阵子还是不见回来,大哥说我还是去路上迎迎吧,大热天的别有什么事。大哥刚推自行车出院门,父亲回来了,热的满头大汗晒的脸色通红。母亲和我们赶紧问,今天怎么这么晚才到家?有什么事了吗?父亲说,我在路上走着,前面拉麦子的拖拉机掉下来一个麦个子,我喊他们也听不见,车装得很满很高,从后面我也看不出是谁家的车。这可怎么办呢?我只好在原地等他们回来。那家人回去卸车的时候,才发现掉了一捆麦子,他家人又回来找,发现父亲在原地等失主呢。人家连声到谢,父亲说,街坊邻居的用不着。我说父亲,你那么稀罕粮食,拾到一个麦个子多好,咱自己要了比在地里捡麦穗儿省劲多了。父亲说,谁家种地也不容易,再说不是自己的东西要了心里也踏实。咱自家地里的一粒不扔,人家的一粒不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做人的根本。

      父亲是一位大字不识一个农民,做着最辛苦的活计,过着最朴素的日子。父亲经常和我们说,做人和种地一样,种地不可违背节气,做人不可违背常理。种地违背了节气顶大一季不收,做人要是违背了常理就会一生低头,做事要敞亮做人要正直,只有这样腰杆子才能挺直了。一年四季有节气,人活一世有气节,要有一颗宽容大度的心。你看三国里的周瑜,年少成名又有将帅之才,却没有大度的胸怀。他嫉贤妒能又一身傲气,最后还是让诸葛亮给气死了。所以做人要有容人之量。其实小时候听父亲讲这些,我是似懂非懂的,父亲喜欢和我讲三国里的故事,我也就是当故事来听。后来自己慢慢长大后,才明白父亲说的那些话的意义。父亲遵循着节气的脚步种了一辈子的地,父亲恪守着自己心里的气节活了一辈子的人。

      父亲的沉稳和宽容大度遗传给姐姐最多,我的脾气还是有些急躁,有事就立马炸毛那种。如今父亲已经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我也慢慢懂得了父亲讲的很多道理。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也会安静下来思考父亲的话。慢慢悟出做人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变得沉稳了很多。可是父亲早已离我而去,他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品质,却深深的留在我的心里。我知道他一直在陪着我不曾远离。

      

      现在正值农历七月中旬,中元节马上到了,我多想去坟前看看您,点燃一把纸钱,告诉您,爸爸,您的小女儿长大了,她慢慢的成了您!
    【审核人:站长】

        标题:父亲的农事(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chenggongzheli/19643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