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美丽人生
文章内容页

刘同晖:我的读书往事

  • 作者:儒影春秋客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1-21 22:18:00
  • 被阅读0
  •   阅读,就是读他人写出的故事,从中找寻未知的世界。读书,静心!阅读,知天下!

      小人书,是以前很多儿童渴望的读物。小时候,恰逢七十年代,物资匮乏的日子,一张纸片都难得,更不要谈阅读了。那时候的图书,就是栩栩如生的简画图加上几句通俗易懂的文字的连环画,如小兵张嘎、地道战单行本,西游记、隋唐演义套装,都是我们童年的挚爱,常常像守着宝贝一样,都不肯轻易借给他人。一本图书,常常能让几个孩子趴在门前石阶上凑在一起看得津津有味,得意非凡。我偶尔能看的几本小人书,也是缠着从哥哥那里借过来看的。

      哥哥图书有很多,很羡慕他。哥哥,实际上是我大姑家表哥。城市的孩子,条件好些,买的图书多。因为城里姑姑姑父工作忙,三个孩子带不了,所以从小寄养一个在爷爷奶奶家里帮带,慢慢俨然成了我们家里的孙辈里的老大了,孩童们简单懂不了太多,也就成了我们家的大哥。小时候,大伯一家在外教书,一家人住校,所以老家只有我们两个男孩子,一起打打闹闹,感情处得较好。

      爷爷文化水平很高。爷爷是学金融的,在国共两党方面都是稀缺人才,解放后留在安庆地区中心人民银行工作。后来,因政治运动原因,爷爷被打成右派,成了四类分子臭老九之类的改造对象,我们这一大家人也受到影响。

      上学下课途中,总被那些自诩为根正苗红工农大老粗家的孩子们欺负,且无处哭诉,奶奶常常抱着我们流泪,轻拍着安慰我们。孩子们委屈,可又怎么知道大人们心中的苦。那时大人们自己都顾不上自己,爷爷他们三天两头被罚站跪玻璃渣被批斗,哪里还顾得上我们这些孩子,哭一哭也就算了,孩子们不记仇,第二天依旧如阳光般灿烂。

      哥哥成绩很好。苦难的日子,总会有出头的时候。好在哥哥读书争气,从一年级起,整个小学时期一直当班长,后来小学毕业就回到安庆一中读书,考上大学了,也是我们大队小学的第一个大学生。哥哥自己努力,成绩这么好,可能与长期阅读积累有更多的关联。

      哥哥回去了,我也就继承了他留下的小人书。因为看了很多课外书,有了些写作文的底子,小学读书时就对语文特别感兴趣,尤其喜欢写些各类题材的作文,偶尔写上几句黄狗去撵鸡的糗事,倒也不时获得老师的好评。我知道,这与阅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父亲是一位知识分子。父亲在读林校时,受到家庭成份牵连,被强制辍学回家生产改造,也就停止了读书之路,从此命运被时代改变。在那时的农村,他算得上是一位知识分子。

      父亲喜欢读书,天阴下雨或农闲时到处借书看,已到了饭可以不吃,书不可以不读那种嗜好的境界,常常惹母亲埋怨,吃饭都要人嗷(喊的意思),读许多书有一个么用?在母亲看来,能多劳作,弄饱肚子才是最现实的。现在看来,父亲如此酷爱阅读,是放不下那份学习情结,也算是苦难岁月时,知识分子的一种内心精神寄托吧。

      朋友来往书为媒,借书换书还书,也就成了我家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际活动。那时农村书少,阅读之人更少,在都搞不饱肚子的年代,谁还舍得花钱买书,新书太少,藏书就成了阅读者最好的选择。

      听说谁家有本未读的书,父亲翻山越岭也要去别人家借书一看。有时也偶尔带我一道串门,那时交通不便,较远的人家来回一跑就要一天,山路难走,但兴趣使然,倒也乐在其中。

      阅读之人都健谈,他们之间从来都不缺共同话题,因为阅读,他们看到了外边的世界,也丰富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来来往往中,我也有幸让许多被喊做爷爷叔叔的长辈们认识,从此知道了我是某某“书香门第”人家的孩子。

      大了一些,竟也能一个人帮父亲调换书了。有时拿到小说,坐在路边石头上歇息,偶尔翻上几页,看到情节精彩之处,竟然舍不得放手,忘记了时间,看看坐坐,走走停停,有时一小时的路程竟然可以花上半天,让家里人着急一路找来,免不了被数落一顿。

      家里的藏书是越来越多。深受父亲阅读的影响,在小学四五年级时,我就在读上下五千年,聊斋志异,三言两拍,以及三国水浒等书籍。往往是父亲看上集,我看下集,一点也不耽误,那时还是煤油灯点亮,父亲在桌边看,我打着手电筒躲在被窝里看。酷爱读书的同时,也耽误了其他学习课程。

      大伯从学校回老家时,总是带些书回来给父亲看。我最爱看他带的读者文摘和恋爱婚姻家庭以及故事会了,里面贴近生活的历史、名人、故事、传奇、散文,让我懂得了很多。每期的单行本,每年的合订本,书是越来越多,堆得越来越高,成了破旧老屋里一道最亮的风景线。

      最爱夏日乘凉时,听博学的白胡子老表爹讲故事。

      夜晚的屋檐下,一老屋的那些婶婶娘娘们围坐在一边,叽叽喳喳的说着家长里短。男人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吹着牛皮,讲着八卦,说着荤段子。

      我们这些半拉小伙子则和孩子们坐在一起,挨着墙跟,同往常一样缠着麻胡子老爹,讨好的为他打着芭蕉扇,老表爹总是不紧不慢叭啦着呛人的旱烟,接着开始说起那些口口相传的老故事,时而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时而故作玄虚吊着大家胃口。

      有时老表爹故意顿着不讲下半截,让大家干捉急,在大家为他填好烟果落,点上火后,才惬意的喷出一口白烟,咳嗽两声再继续。小家伙们盯着一亮一闪的烟火,一个个轱辘着眼珠子,听得津津有味。有时听聊斋志异,讲到故事里面的狐狸精和鬼怪时,老爹故意加重语气,故弄玄虚,把胆小的娃娃吓得直往大人怀里钻。

      大家开始还饶有精神的听着,不大一会功夫,就像小鸡啄米,头越来越重,眼睛越来越朦,不知不觉中趴在大人的大腿上就睡着了,迷迷糊糊中软软绵绵的被各家母亲抱回了家。

      那时说书是农村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农村没有什么文化生活,于是有条件时大家凑上份子钱,请来说书的(或大鼓书),讲三侠五义,讲三国演义,讲隋唐英雄传,说的是神采飞扬,听的是津津有味,一说就是十来天,一屋子人听上十来天。说书人,在大家眼里,是很有文化的人,说的是抑扬顿挫,扣人心弦,将一个个小说人物说的是活灵活现,尤其是夜深你听得昏昏欲睡之际,突然一个鼓点,醒木落下,说书人一惊一乍的大起声来,话说白玉堂来到某某地方……,一声啪,让你猛然惊醒,睡意全消,专心听书。小时候好崇拜说书人,想他应该是阅读之人,博闻强记之人,一本演义,滚瓜烂熟,倒背如流,阅读成就了一门手艺,竟然也能养家糊口。

      上中学了,更没放下阅读。那时琼瑶的爱情小说很流行,从最早的窗外,到烟雨濛濛、水云间、庭院深深、梅花三弄,往往读着读着,就深入其中,让那动人的情节打湿眼眶,泪流满面,感同身受,仿佛走进剧中,俨然成了男主角。看那古龙的、梁羽生的、金庸的武侠小说,楚留香传奇、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等等,阅读这些经典长篇小说,扣人心弦的情节,侠骨柔情的人物,气势恢宏的场面,一遍两边,让人手不释卷,一时间,竟能激发出满身的英雄豪气。

      我喜欢阅读。阅读课外书,对写作文有很大的帮助,初中时常常写出一些奇思妙想的故事,或首尾呼应的散文,被语文老师当做范文在班上读给大家听,就连老师晚上跑四圈(打麻将)的场面都被我当做素材写进了作文,让同学间传阅,老师又好笑又好气,这些都极大地满足了我的虚荣心。

      自以为傲视群雄,就连那时学生间流行的这个学习社那个读书社邀请都不屑一顾,一心想做一个独立特行自我成家的文艺青年。于是学习偏科,成绩滑坡,最后被看好我的班主任气得关在他宿舍里连开几个星期小灶,考试时还是不尽人意,名落孙山。

      阅读的我试着写诗。八十年达末九十年代初,社会上开始流行散文诗,像汪国真的背影、热爱生命,席慕蓉的七里香、初相遇,三毛的如果有来生和橄榄树,刚刚踏入社会参加工作的我,也紧跟潮流,开始研读徐志摩,开始欣赏泰戈尔等诗者名著,学着学着就来几句打油诗,拾起笔来试着投稿,偶尔歪打正着也能碰上狗屎运发表几句话,就这样,当时也算工厂里的半个文人。

      那个年代流行写信,男女青年恋爱喜欢写些花里胡哨的情书,写些无厘头的情诗,有时帮同事代写一回,还能捞些小好处,譬如请吃一餐早点,陪着当当电灯泡,看一场电影。那时宣传媒体途径单一,纸质书籍读物成了阅读的重要宣传渠道,全国文艺氛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崇拜文艺青年,就如现在喜欢网红,但少了一些金钱的味道,都是极纯极真的交往。

      记得那时,门卫处天天都有我的信,地址有上海的,有珠海的,有广西的,从全国各地寄来。内容有仰慕交友的,有崇拜讨教的,有邀请研学的,每月总要收到几十封,在校学生居多,社会文艺青年也不少。于是自我感觉良好,洋洋自得,俨然真的就成了一个文化人似的。

      正如汪国真诗中所写:背影,总是很简单,简单,是一种风景;背影,总是很年轻……

      稍有空闲,就读些书吧。在国营工厂工作不景气时期,车间生产不正常,有时两三天都没事干,空闲的时间就多了。

      我们宿舍倒也算得上有文化气息的宿舍,四个人除了一位王姓同事年纪大读得少一些,我们三个小年轻都喜欢读书。阅读高潮来时,能为红楼梦或三国演义中某一个人物或某一段诗词,都能摇头晃脑讨论半天,争执半天,情到深处,索性一个吹笛子,一个唱词,一个打拍子,自我陶醉,俨然是一个阅读组合演出小团队,一时间满屋竟然充满着文艺气息,引得其他宿舍同事好一阵哄笑,一阵羡慕,按现在的说法,就是网红宿舍。

      还记得宿舍一位沈姓室友读书时,每十页或二十页夹一块钱,读到那里就拿出来用,这倒也不失为促进阅读兴致的一种好方法,十分有趣。

      大家一起抄诗词,一起读书,在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青春时光,后来大家随着企业解体也就各奔东西。在这期间,我也有了更多的读书时间,于是自学啃完了大学全部语文书,对枯藤老树昏鸦之类意境的诗句有了更深的了解,有了推还是敲的写作思维。

      阅读,是提升自己的最佳途径;书籍,是人生最好的老师,书到用时方恨少,多一点积累,或许也能打开你的格局。

      后来,由于工作的需要,歪打正着,我竟成了公司的报纸主编,现在想来,也算是发挥所长,勉为其难吧。

      初始接受主编任务时,开始还兴致盎然,以为做个主编,收收大家的文稿就成了,可事实上没那么简单。在如今时代,哪个还有兴致提笔,愿意花时间写文章,有空还不如打打麻将,钓钓鱼,在磨破嘴皮逼逼大家交了几篇后,四个版面还是排不满,于是重拾旧笔,自己攒几篇。好在有阅读的根基,武功尚未荒废,自我修炼能集大成,什么新闻、散文、杂文、随笔、诗歌倒也难不住我,信手就沾,随手就来,虽然写不出什么精炼文章,倒也还能看得过去。

      学以致用加努力,报纸居然办得有声有色,主编任务得到很好地的完成。每月还不时向当地媒体投上几篇,以致于竟成为了媒体常客,自嘲才子风流,其实是一塌糊涂。只有我自己知道,只是糊糊过,为生活勉为其难而已。在挣生活且艰难时,心不静,哪能写出好文章。

      书读得多了,就自然想写一点东西。写文章,对于我来说,其实都不能算是文章,算是日记,或是随笔吧。更多的是想在阅读中找自己的影子,试着写出生活的油盐酱醋,酸甜苦辣,回忆过去的苦与乐,记录岁月的点滴。阅读,总要写点什么,来抒发心中感悟,就算是观后感吧。

      生活很难,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难,但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快乐,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哪能事事都如意,但凡有一点自己的爱好,能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是快乐的。虽然为了生活,这一路上我们放弃了太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知识能为你开启命运之门,通达你想要的人生。阅读能为你打开一扇窗,可能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如今的数字化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阅读,无论你用哪一种方式,都能有更多的收获。

      我阅读,还没有从书中看到黄金屋,所以不求大富大贵,但能在笔下写出一点自己的东西,自娱自乐亦可!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刘同晖:我的读书往事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chenggongzheli/13437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