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读书感悟
文章内容页

姚本东:读《听闻“京医”有你》

  • 作者:儒影春秋客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1-22 22:48:26
  • 被阅读0
  •   这两天,反复读了胡金萍老师的“小作文”《听闻“京医”有你》(点击蓝色标题阅读原文),深以为:听闻生妙有,金萍出佳作。

      本文作者是一名职业护士。就其职业特质与特别关注来讲,她更理解“新冠抗疫”中的人文与故事。周国红护士的形象深入其心。恰逢文作者去京医,《听闻“京医”有你》便就“应声而出”。

      本文具有正能量。作者从医者角度,娓娓道来,有情感、有温度,是一篇对医者仁心的颂歌。

      本文结构巧妙。作者实现了是由心而地,由往而今,由虚(网络)而实(当下)的转换。把一下文章的行文脉络可见:作者开篇直言,“第一次去京东方医院,我特别想见一个人——周国红”,把文题中所说的“你”点出。随后引入网络新闻,她说,“看到这样的新闻,我潸然泪下。”接下进一步延伸,她用“周国红曾说”、“周国红还说”表达了对“周国红”的“印象”。下一句过渡,“虽然我在网上看到过周国红的照片,但是我到了京东方医院以后,脑海里一遍一遍地想像,假如遇见周国红的情形。”随后,文章由网络新闻转到线下活动。她用“我向作讲解的医务人员询问周国红的近况”,“我一路从同行李梅问到平总问到何院。我不是不相信他们的话,是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这样说一次,我的心里就一次次涌起阵阵暖流”表达深情。她坦陈,“这真是世间最美好的语言,最美好的答复。”随后,自然联系到“这次活动”中“与周国红的相近的医者”,引用“你是谁?从哪里来?有什么事?这普通的哲学三问会把我问倒。”她最终没有去见“心中的周国红”,“我想来想去,还是不打扰了。静静的观望、默默的祝福就够了,京医人的风貌我已经了然于胸了。”京医如此,广大的医护工作者何不如此!“清华校长梅贻琦曾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医院也是如此吧。”紧凑而正能。最后,她予以“周国红似的医者”“寒尽春生,否极泰来。百草回芽,繁花似锦”的深深祝福结篇。文章一气呵成!

      本文语言朴实。“第一次去京东方医院,我特别想见一个人——周国红”“他们每一个人都这样说一次,我的心里就一次次涌起阵阵暖流”等等,把表达“听闻”际遇中的情感和体验表达得真切、温暖、实在。

      本文取材得法。从网络到现实,从线上到线下,素材来自网络报道、同事话语、经典言论和大师语录等,多种引用;文中对医者的印记及祝福等,也很真诚。

      本文的最大特色在于由虚就实和时空感。文中对于周国红护士的印记都来自网络和他人言辞,并未见其本人,从而没有传统的“眼见为实”而留了白。文中网络和现实、过去和现在、想见和未见,还构成一种时空感。以“听闻”方式,“隔空喊话”似的“会见”,平添了一份善良与美好,更是这种时空感,赋予了对医者赞叹的广阔空间!

      总之,“此文文风朴实,文法巧妙,语言素朴,结构连贯,由虚就实,取材自然,感情真挚,传播正能量,把‘听闻远方有你’这句经典网络语演绎得现实、精彩”(文友点评语)。小文有特色。

      诚然,就急就章来看(作者和我聊天说她用了一个多小时的忙碌间隙时间写成),也有不细致或商榷的地方。比如,“静静的观望、默默的祝福就够了”中的两个“的”应为“地”;从情愫上讲,文中的樱花树虽然可能是纪实,但能不能换成医者花语的杏树;从逻辑角度讲,是不是把“百草回芽,繁花似锦”中的“草”换成“枝”等。但就作者医者仁心的情怀、可圈可点的文法呈现,老哥视作范本,激赏学习了!

      多说一重。胡金萍老师和我同城。现实中的胡老师一直很勤奋、很谦虚,她一直讲,“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从不张扬、自傲。她自己也有声名远播的“救困少年”的医者故事,那是早时候的事了,这里就不赘述。而在同步,会聚着一批热心和追求于文学的爱好与耕耘者,以此文侧见,如果多年的追求与努力,孕育出凹凸有致,犹如邻家小女初长成的美文,岂不美哉!

      总之吧,祝福!他日繁花似锦会有时,我言“凹凸有致邻家女”!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姚本东:读《听闻“京医”有你》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aiqingzheli/134676.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