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静老师的小说《花火》昨日下午在“同步悦读”推出后,我第一时间就认真拜读了。她的文章我看的总是挺细挺慢,也照例会收藏下来,留作日后再细细揣摩。她的这部小说粗看通俗易懂,如不细读,还真会造成理解上的遗漏或者偏差。毕竟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更不是像我这种中年油腻男所爱看的那些个吊味口的“网络小说”——当然,我的文字也因此就总是油腻腻了。
毫无疑问,《花火》是篇拥有散文美感的小说,且是篇极有质量极有嚼劲的小说。但到底好在哪里?我半夜醒来,再不能寐,就忽然萌生了再研读一下这篇小说的念头。与此同时,也写了些粗浅的分析,也算是给自己到“同步悦读”后学习成果的一个汇报和交待吧:
首先,从小说的故事角度看,“我”作为一个孤儿,因为一个小的无意识的助人事件而蒙受了不白之冤,也因此失去了男友,继而去了月光小镇,遇见了小菊和她的家人,又引出了跳舞老人和死去的慧娟。故事非常简单,波澜不惊。小说似乎很平淡。但叶静老师又非等闲之辈,自然不会停留在这种粗浅的层次上。
我抽丝剥茧,再分析:“我”进了看守所,被要求脱光衣服,接受检查并消毒,这给“我”造成了二次心理上的打击。“我”从而丢失了作为人的尊严,感觉自己“像一只毒虫”。“我”在“幽暗潮湿”的环境下度过了三个月牢狱生活,出来后,又进而失去了那个不可靠的“花火”——男友,给了“我”心理上的第三次重创。因而,在“夜”的段落里,“我”是“看不见月亮,也没有月光”的。为了抚平心中的创伤,“我”去了“花”段落中的“月光小巷”,遇见阳光可爱的小菊及其贫苦却充满爱的一家人,心里从而“似落了月光”。再到“火”的段落中,“我”认识了失去爱人又对爱执着一生而跳舞成魔的赵爷爷,才终于看到了落在窗台的那“半窗月光”。全篇以寻找心中的花火为明线,以月光为暗线(月光和花火同为光明的象征),贯穿全文,首尾呼应。主线之外,又辅以其他人物的枝线衬托,最后抵达本文所指的“半窗月光”,也就寻回了“我”心中失去的那团花火(光明和希望)。
其次,就创作手法来说,本文大量使用了象征、暗喻:用“幽暗潮湿”来暗喻“我”所受到的心理创伤和无法涌出的泪水;那只橘猫,是他心底的一团火,亦是他在这寒凉世界里的一抹暖;通过小菊(菊花)象征暖阳、美好和坚强,且年幼的孩子本身也是希望之光;通过老人的不歇舞蹈,暗喻“火”的舞动,也是对爱的执着。花火即烟花,烟花之美止于刹那,之后又会陷入更深更广的悲伤,暗喻底层人民的幸福不易和穷苦的深广!到小说的结尾,“我”的心中也仅升起了“半窗月光”,可见“我”之悲苦有多深,不是一朝一夕能融化得了的。
此外,在小说里,不时有月光出现——很显然,叶静老师是偏爱月的,她的多篇文章里都有出现——既是象征着光明,同时和夜或反衬或对比,也是营造小说诗化散文化的一种意境美。小说又通过大量人物外在神态的描写,来展示人物心理的变化,常有令人惊叹的佳句妙喻。最后的“半窗月光”一句,想来是本篇小说的“文眼”或者“点睛”之笔了吧!——这也是叶静老师散文或小说里通常惯用手法。
《花火》写了三个看似不相干的故事,并无通常小说中的曲折情节,但这也更显示出作者的写作功底之深厚吧。她将这些貌似平淡无奇的小人物的桩桩悲苦故事串联起来,以“我”的心理变化来推动情节发展,也就是通过大量或明或暗的心理描写来完成这部叫人赞叹不已的小说。这也是时下短篇小说比较流行的一种写法:去故事而强心理,是所谓意识流写作。当然,该文和那些晦涩难懂的意识流小说又有很大不同,它更加的通俗易懂,可谓是一篇雅俗共赏的佳作。
但这样一篇看似精心设计的佳作,叶静老师私底下却对我说,她是凭感觉写的,并没有刻意去追求小说的技巧。这就大大的惊着我了。想她该有多么好的创作感觉啊?!她的文字里,又总是带着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还有小说里那些美妙的比喻,又是怎样地令人拍案叫绝啊!
毫无疑问,叶静老师是位极具文学天赋和创作感觉的作家。天赋不可求。感觉这东西更玄乎,是寻不来的,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据说,这已是一个作家写作时的最高境界了!怎不叫人羡慕嫉妒呢?!
以上文字,就是我这只睡不着的大公鸡半夜啼叫出来的粗浅读后感。我约莫是在清晨六点半将它发给了叶静老师。没想到,她立刻给我回复了,肯定的同时,也提示了诸多不足。这很正常。毕竟我是坐在床上仓促写成的,加之我对小说的理解向来粗浅,并未真正深入系统地学习过,更遑论写小说评论了。
另外,我昨晚和今晨同她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多半是关于这篇小说的。我将这些聊天记录稍作整理,算作对她的创作访谈,一并献给那些喜爱她文章的读者和老师们。现摘抄如下:
她看了上文后——
叶静:……还有更深刻的东西没有剖析出来,譬如火背后的东西。
我:背后什么?
(关于那场火,就我粗浅的意识,那是一种留白的写法,但背后的深意我之前并未过多去考虑。)
叶静:人性的东西,社会的东西。
(对此,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这篇小说的底色是灰暗的,关于“我”的男友,关于那场火的背后,自然也是灰暗的。毫无疑问,人性是复杂的,社会也并不是黑白分明的。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将这些不偏不倚地展示出来,就够了。至于是非对错,那不是作者要干的事。我们也无须刻意去强调文章的立意是怎样的,更无须说什么悲悯情怀、社会功能,让每个读者自己去揣摩、去品味就好。读者的心中自会有一秆称!)
叶静:为什么有那场火?火是人为的。赵老头无法抗衡。月光小巷的人也不敢说。
我:你设了个谜。
叶静:对呀。这才是(小说的)高明之处。真实世界不就是如此吗?老百姓的死活,谁来哀!这世上冷的人,海了去了(这是作品中人物对话的暗示,给后文中的那场莫名的大火埋下了伏笔)。
我:什么是恨天高?
叶静:恨天高是高跟鞋,女人都知道。
关于文中那些美妙的句子——
叶静:我也不知道好不好,就是跟着感觉写。写的时候,那些文字就跳出来了。平时让我说还说不出来,写的时候才能出来。
我:你现在是广受欢迎的作家了。应该多写,最好全职写。
叶静:我做不了全职作家。我就一边写一边看着大家写。
我:你有天赋不能浪费啊?
叶静:我哪有天赋哦。
我:你太谦虚了。
叶静:真不是谦虚。我是真觉得自己普通。白总编也说我不自信。但我真觉得自己才开始。
关于她获得“同步悦读”散文一等奖的事——
叶静:一下子被那么多人认可,总觉得是意外。
这就是我写的小说分析和访谈了。因水平有限,还请广大老师们海涵。也希望我写的这篇小文能成为一粒小小的火种,点燃同步众多老师们写评解析的热情。
顺便八卦一下,我很早就认识叶大美女了,当时她的脸颊还有很饱满的婴儿肥,人也单纯秀丽。她那时不写作。直至十多年前,我在写网络小说时,还不曾发现她有创作上的天赋——或者她在偷偷写作?
大约二年前吧。她陆续在“同步悦读”上发表作品,然后发链接给我看。那时,我已经十多年不写小说了,早将文学抛入大海,文章也极少看了——倘若不是她的文章,我很可能是不看的。
不曾料到,她在同步两年的发展,写作水平精进得叫我万分诧异。我根本无法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巨大变化。毕竟,文学创作有多难,我是深有体会的。不可能仅凭一朝一夕之功,就能有所成就。而她却在不声不响之下,居然就一飞冲天了,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奇迹!每每和我谈起这些,她对同步对总编白夜的那份感恩之情,就溢于言表——三个月前,我也被她诱进了同步大家庭!
她那些美丽的文字,和非同寻常的想象力,究竟是从哪儿来的?我时常笑问她。她总是谦虚着。这倒并不奇怪,因我初识她的时候,她就是个十分腼腆的姑娘,似那苍穹中的月芽儿,又似她的名字,含蓄内敛,唯美安静!
而她的文章何尝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