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当你在早春三月看到满坡层层梯田中被白色薄膜覆盖的花生地,当你于百花退场的春末欣赏到满地金色的油菜花,当初夏五月的风送来山岭高冈上紫色丹参穗花的中草药香,当仲夏六月的风裹挟着炽热把滚滚的青麦浪变成金黄的粮食,当怀珠抱玉的玉米杆子把八月秋日的天空衬托得更加高远和蔚蓝,你可曾想到那么多的庄稼、蔬菜和药材是如何翻土、耕种、施肥、灌溉、除虫及收获、烘干、储藏和售卖的吗?
如果不是这次蒙阴作协组织我们来到大美联城采风,我概不知道现在我们周边的大农业已经发展到如此地步了,这完全打破了我之前对于农业和农村的认识,完全可以用新和奇来形容。
记得我小时候家里种五六亩地,完全依靠人工出力。以种小麦为例:耕地需要全家人一起上阵用䦆头刨;收获需要全家用镰刀割;除草、施肥、浇水、除虫害全部是人工。尤其是收获的时候,顶着炎炎热日,抹着滋滋流淌的汗水,用镰刀收割了,还要把麦子捆成捆拉出地块运到打麦场去打。虽然用上了脱粒机,但打出来的麦秸穰满天飞,一场麦子打下来,人脏得看不出长什么样子;而且打完场还要找地方晾晒,受天气等诸多因素困扰。
可是现在就大不一样了,我来回经过农村和田野上班,很少看到耕种、管理和收割庄稼的画面。我的学校旁边就种了一大片麦子,但我很少看到农户什么时候来耕种和收获,总会在不经意间发现地里下上种了;过几天发现小麦出苗了;再过几个月到了冬天盖上几场雪被;再到清明时节就会拔节抽穗;最后到芒种的时候,请来机器,几个小时或者一个下午就颗粒归仓了。
我曾窃想,现在的农民可真会享福了,倡导科学种田,适时管理后,到时候找人给一起干就行了。有时候我还会想,现在年轻人大多打工去了,更谈不上干农活了。那么要是下去几十年,农村没有干活的了,吃的粮食可咋办呢?
当我跟随蒙阴作协采风团,来到落座于联城镇虎头崖脚下和恬村的大红鹰农机专业合作社采风之后,我觉得是我浅薄和少见少识了,我的担忧完全是杞人忧天。早就知道,发达国家和东三省,一些大块土地的农场,一人可以管理耕种许多土地,没想到这种大规模集中耕作有一天也会惠及到像我们蒙阴这种山东丘陵地区,甚至还可以惠及到很多小山村,真是令我没想到。
这是端午假日的第一天,已到芒种时节,俗话说:芒种三日见麦茬。但因为今年天旱的原因,大部分小麦已经收获归仓了,只有一小部分个体户还会在偏僻一点的公路上打场晒麦。一路踏着新收麦子的香味,我们来到了大红鹰农机专业合作社。
当我再一次从青龙山脉和虎头崖之间的城子河谷进入村子,扭头观望悬崖直立、险壁陡峭的虎头崖,感觉这里自古就是一方风水宝地,你看她左拥青龙山,右抱白虎头。如果不是虎踞龙盘之地,怎会是秦大将蒙恬的故里呢?而且这里还有一株珍稀的千年灵木楷树(黄楝树),旁边有颛臾古庙遗址也在印证着这里自古就是一个风水宝地。想不到大红鹰农机专业合作社大院就在千年古树旁边,而且就在秦大将蒙恬广场的旁边。几年前参加蒙恬故里书画大赛颁奖典礼时,我曾来过这里。此行,当我再次踏上这块神圣的土地,莫名增添了许多敬仰之情。
进入合作社大门,一处占地五亩的宽敞院落赫然出现在视野。特别是正对大门的、两个高高矗立半空的圆柱形粮囤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后来听大红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乔善安告诉我们,这两个粮囤每个可以装粮食240吨。在我们观望粮囤的时候,乔理事长从工作室里走出来并热情接待了我们。
他首先带领大家参观了农机库房。这是一个很高大很宽敞的钢结构的棚屋。里面停放着各式各样的农机具。其中有大型规模作业的农机具,比如:带动耕地机的大型拖拉机和播种机;也有各种类型的收割机;还有各类施肥机和喷洒农药的机器。当然也包括不用人工跟机操作的无人机。在这里大家可算是开眼了,纷纷咨询着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有的咨询机器操作的繁简;有的咨询农机操作的原理;还有的询问如何大面积给农作物施肥和喷洒农药;还有的咨询无人机喷洒农药是不是像操纵无人机照相?我也很奇怪,玉米棒子长得有高矮,那玉米收割机是靠什么指令来精准摘玉米棒子的呢?乔理事长不厌其烦地回答大家的提问,有时甚至需要亲自示范。为了解答我的困惑,他还详细地向我解说机器摘玉米的原理,原来机器向前走的过程中是有倾斜度的,所以能把不同高度的玉米棒子精准摘下来,同时能把秸秆粉碎了还田,有时甚至还可以掺上一些动物粪类等物质变成有机肥来还田,这也实在是太神奇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加持。我想我是在教书的岗位上待得太久了,以至于对很多农机的原理和农村劳作的情况缺乏了解。通过乔理事长的介绍,我又明白了不少农业知识。原来这个农机合作社并不仅仅是替农户耕地和收割这么简单;也并非光收小麦季和玉米季这么简单;而是全年都有干不完的活,而且是不需要多少农户人工的活。这些农机不仅可以种小麦、玉米,还能种花生、栽地瓜、种蔬菜和中草药等。因为是机器操作,其间距和行距都可自行调节,想密植就能密植,想疏散也能疏散。这极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而且有利于作物的通风、采光等。这些科技的应用,既节省了人工,也节省了种地的成本;还能增产增收。这难道不是新时代新农业在我们山区的应用和推广吗?
听着乔理事长的讲解,我追加了一个问题:咱这个合作社是合作什么?能为当代的农业、农村和农民解决什么问题呢?因为我知道,咱们国家从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实实在在解决了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才算解决了农业的问题。而解决了农业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各类社会问题。古人不是说过吗?民以食为天,所以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而古人还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老百姓生活过得安稳了,社会才能真正的进步,国家才能真正地富强和发达。
听了我的提问,乔理事长笑了笑说:嗯,是要讲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是合作什么的问题,在这里我们的社员有的是资金入社、有的是资产(农机具)入社、有的是劳动力入社、也有的是连人带机具入社,还有的是土地入社。这不同的入社方法其收入分成也便不同。社员入社的好处是在农忙时节可以更迅速便捷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活,服务农村和农户的需要。而且我们合作社目前通过流转土地,已经建立了两个农场、拥有五百多亩土地,去年我们就将流转的几百亩土地试种了水稻,收成还不错,而且还成了网红们的打卡基地。这些流转的土地基本属于合作社自由支配,其耕种、管理和收获都更灵便自由,而且收成也高,所以单产分红和年终分红也高。
另一个问题,给农村和农民解决了什么问题。首先,如果你有一百亩土地但却少劳动力耕种,那么你就可以把土地委托我们合作社来管理,就像孩子们上的托管。我们能保证农户比自己耕种收入更高,其中有一条叫一保两分:意思是最起码能保证承包费;两分就是实现每年的单产分红和年终分红。有这个措施当定心丸,自然很多农户就愿意被托管,所以能解决农村少耕种人口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农户怕挣不到钱的后顾之忧。
乔理事长还讲到,他的合作社业务范围也不仅仅是咱们蒙阴和周边地区,而且还包括一些省外作业,他的业务范围已经拓展到河南平顶山等地区。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大和收入的增长,也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大,他希望多培养几个接班人。这不,去年就收了十五个徒弟。“我心里想着和大家一起致富,用更优质的服务来更好地服务三农。”看来乔理事长真的像政府提出来的四雁人才工程口号是一致的,他真是一只能够带领农村老少爷们致富的领头大雁啊!
据乔理事长讲:目前他们合作社拥有社固定资产580万元,其成员已经发展到156人,拥有流转土地500亩,托管土地2000亩,全年累计收入超过500万元。对着这些数字,我忍不住赞叹:您可真是大家致富路上的领头羊和带路人,您给那么多农户解决了困难和后顾之忧,您可真是造福一方百姓了啊!
对我的赞叹,他显得有点手足无措:“可不敢这样说,老少爷们对我如此信任,我为兄弟爷们做点实事也是应该的。其实我做这件事的时候,也没想到能发展成今天的规模。我付出了很多辛苦,但我得到的信任和荣誉却更多!其实我更应该感谢兄弟爷们和咱们英明的政府才是啊!”
看着眼前这个高高瘦瘦的五十岁左右的汉子,再看看他家墙面上那个政协委员和农民大师的证书和奖杯,真的很佩服他。此时抬眼看见虎头崖顶,与蓝天相接的地方,一队长长的松树竟然排列成了一幅耕牛晚归的奇妙画卷。不仅联想,乔理事长不就是那个牵牛领道的人吗?联系合作社的名字大红鹰,我不由得有了这次采访文章的名字:虎踞龙盘风水地,红鹰展翅向蓝天。
是的,在这块神奇的虎踞龙盘的土地上,古代出了一位威震大秦的将军,今天时代又造就了一位新型的农民大师。这不仅是乔理事长的幸运,也是我们新时代农村和农民的幸运。
如果不是这次蒙阴作协组织我们来到大美联城采风,我概不知道现在我们周边的大农业已经发展到如此地步了,这完全打破了我之前对于农业和农村的认识,完全可以用新和奇来形容。
记得我小时候家里种五六亩地,完全依靠人工出力。以种小麦为例:耕地需要全家人一起上阵用䦆头刨;收获需要全家用镰刀割;除草、施肥、浇水、除虫害全部是人工。尤其是收获的时候,顶着炎炎热日,抹着滋滋流淌的汗水,用镰刀收割了,还要把麦子捆成捆拉出地块运到打麦场去打。虽然用上了脱粒机,但打出来的麦秸穰满天飞,一场麦子打下来,人脏得看不出长什么样子;而且打完场还要找地方晾晒,受天气等诸多因素困扰。
可是现在就大不一样了,我来回经过农村和田野上班,很少看到耕种、管理和收割庄稼的画面。我的学校旁边就种了一大片麦子,但我很少看到农户什么时候来耕种和收获,总会在不经意间发现地里下上种了;过几天发现小麦出苗了;再过几个月到了冬天盖上几场雪被;再到清明时节就会拔节抽穗;最后到芒种的时候,请来机器,几个小时或者一个下午就颗粒归仓了。
我曾窃想,现在的农民可真会享福了,倡导科学种田,适时管理后,到时候找人给一起干就行了。有时候我还会想,现在年轻人大多打工去了,更谈不上干农活了。那么要是下去几十年,农村没有干活的了,吃的粮食可咋办呢?
当我跟随蒙阴作协采风团,来到落座于联城镇虎头崖脚下和恬村的大红鹰农机专业合作社采风之后,我觉得是我浅薄和少见少识了,我的担忧完全是杞人忧天。早就知道,发达国家和东三省,一些大块土地的农场,一人可以管理耕种许多土地,没想到这种大规模集中耕作有一天也会惠及到像我们蒙阴这种山东丘陵地区,甚至还可以惠及到很多小山村,真是令我没想到。
这是端午假日的第一天,已到芒种时节,俗话说:芒种三日见麦茬。但因为今年天旱的原因,大部分小麦已经收获归仓了,只有一小部分个体户还会在偏僻一点的公路上打场晒麦。一路踏着新收麦子的香味,我们来到了大红鹰农机专业合作社。
当我再一次从青龙山脉和虎头崖之间的城子河谷进入村子,扭头观望悬崖直立、险壁陡峭的虎头崖,感觉这里自古就是一方风水宝地,你看她左拥青龙山,右抱白虎头。如果不是虎踞龙盘之地,怎会是秦大将蒙恬的故里呢?而且这里还有一株珍稀的千年灵木楷树(黄楝树),旁边有颛臾古庙遗址也在印证着这里自古就是一个风水宝地。想不到大红鹰农机专业合作社大院就在千年古树旁边,而且就在秦大将蒙恬广场的旁边。几年前参加蒙恬故里书画大赛颁奖典礼时,我曾来过这里。此行,当我再次踏上这块神圣的土地,莫名增添了许多敬仰之情。
进入合作社大门,一处占地五亩的宽敞院落赫然出现在视野。特别是正对大门的、两个高高矗立半空的圆柱形粮囤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后来听大红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乔善安告诉我们,这两个粮囤每个可以装粮食240吨。在我们观望粮囤的时候,乔理事长从工作室里走出来并热情接待了我们。
他首先带领大家参观了农机库房。这是一个很高大很宽敞的钢结构的棚屋。里面停放着各式各样的农机具。其中有大型规模作业的农机具,比如:带动耕地机的大型拖拉机和播种机;也有各种类型的收割机;还有各类施肥机和喷洒农药的机器。当然也包括不用人工跟机操作的无人机。在这里大家可算是开眼了,纷纷咨询着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有的咨询机器操作的繁简;有的咨询农机操作的原理;还有的询问如何大面积给农作物施肥和喷洒农药;还有的咨询无人机喷洒农药是不是像操纵无人机照相?我也很奇怪,玉米棒子长得有高矮,那玉米收割机是靠什么指令来精准摘玉米棒子的呢?乔理事长不厌其烦地回答大家的提问,有时甚至需要亲自示范。为了解答我的困惑,他还详细地向我解说机器摘玉米的原理,原来机器向前走的过程中是有倾斜度的,所以能把不同高度的玉米棒子精准摘下来,同时能把秸秆粉碎了还田,有时甚至还可以掺上一些动物粪类等物质变成有机肥来还田,这也实在是太神奇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加持。我想我是在教书的岗位上待得太久了,以至于对很多农机的原理和农村劳作的情况缺乏了解。通过乔理事长的介绍,我又明白了不少农业知识。原来这个农机合作社并不仅仅是替农户耕地和收割这么简单;也并非光收小麦季和玉米季这么简单;而是全年都有干不完的活,而且是不需要多少农户人工的活。这些农机不仅可以种小麦、玉米,还能种花生、栽地瓜、种蔬菜和中草药等。因为是机器操作,其间距和行距都可自行调节,想密植就能密植,想疏散也能疏散。这极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而且有利于作物的通风、采光等。这些科技的应用,既节省了人工,也节省了种地的成本;还能增产增收。这难道不是新时代新农业在我们山区的应用和推广吗?
听着乔理事长的讲解,我追加了一个问题:咱这个合作社是合作什么?能为当代的农业、农村和农民解决什么问题呢?因为我知道,咱们国家从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实实在在解决了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才算解决了农业的问题。而解决了农业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各类社会问题。古人不是说过吗?民以食为天,所以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而古人还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老百姓生活过得安稳了,社会才能真正的进步,国家才能真正地富强和发达。
听了我的提问,乔理事长笑了笑说:嗯,是要讲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是合作什么的问题,在这里我们的社员有的是资金入社、有的是资产(农机具)入社、有的是劳动力入社、也有的是连人带机具入社,还有的是土地入社。这不同的入社方法其收入分成也便不同。社员入社的好处是在农忙时节可以更迅速便捷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活,服务农村和农户的需要。而且我们合作社目前通过流转土地,已经建立了两个农场、拥有五百多亩土地,去年我们就将流转的几百亩土地试种了水稻,收成还不错,而且还成了网红们的打卡基地。这些流转的土地基本属于合作社自由支配,其耕种、管理和收获都更灵便自由,而且收成也高,所以单产分红和年终分红也高。
另一个问题,给农村和农民解决了什么问题。首先,如果你有一百亩土地但却少劳动力耕种,那么你就可以把土地委托我们合作社来管理,就像孩子们上的托管。我们能保证农户比自己耕种收入更高,其中有一条叫一保两分:意思是最起码能保证承包费;两分就是实现每年的单产分红和年终分红。有这个措施当定心丸,自然很多农户就愿意被托管,所以能解决农村少耕种人口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农户怕挣不到钱的后顾之忧。
乔理事长还讲到,他的合作社业务范围也不仅仅是咱们蒙阴和周边地区,而且还包括一些省外作业,他的业务范围已经拓展到河南平顶山等地区。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大和收入的增长,也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大,他希望多培养几个接班人。这不,去年就收了十五个徒弟。“我心里想着和大家一起致富,用更优质的服务来更好地服务三农。”看来乔理事长真的像政府提出来的四雁人才工程口号是一致的,他真是一只能够带领农村老少爷们致富的领头大雁啊!
据乔理事长讲:目前他们合作社拥有社固定资产580万元,其成员已经发展到156人,拥有流转土地500亩,托管土地2000亩,全年累计收入超过500万元。对着这些数字,我忍不住赞叹:您可真是大家致富路上的领头羊和带路人,您给那么多农户解决了困难和后顾之忧,您可真是造福一方百姓了啊!
对我的赞叹,他显得有点手足无措:“可不敢这样说,老少爷们对我如此信任,我为兄弟爷们做点实事也是应该的。其实我做这件事的时候,也没想到能发展成今天的规模。我付出了很多辛苦,但我得到的信任和荣誉却更多!其实我更应该感谢兄弟爷们和咱们英明的政府才是啊!”
看着眼前这个高高瘦瘦的五十岁左右的汉子,再看看他家墙面上那个政协委员和农民大师的证书和奖杯,真的很佩服他。此时抬眼看见虎头崖顶,与蓝天相接的地方,一队长长的松树竟然排列成了一幅耕牛晚归的奇妙画卷。不仅联想,乔理事长不就是那个牵牛领道的人吗?联系合作社的名字大红鹰,我不由得有了这次采访文章的名字:虎踞龙盘风水地,红鹰展翅向蓝天。
是的,在这块神奇的虎踞龙盘的土地上,古代出了一位威震大秦的将军,今天时代又造就了一位新型的农民大师。这不仅是乔理事长的幸运,也是我们新时代农村和农民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