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校园大学生活
文章内容页

与粮相关

  • 作者:风土人情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6-13 05:46:05
  • 被阅读0
  •   六月,仿佛是眨眼之间,田里的小麦都黄了。“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是有道理的。收割机在田野里往来奔跑着,在突突的欢叫声里,破碎的麦杆烟雾似地从它的两侧向后猛喷,扬起了漫天的烟尘。

      看着金色的麦穗不断地被吞下,变成饱满的麦粒捧在手心里,压在大伙心头的石块也被移开,他们掏钱给收割机手时也变得大方了。大红的票子毫不在乎地递过去,嘴里还大嚷着不用找零。但机手也有机手的规则,乱收钱坏了行规不说,还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下年这里的活就不好干了。结果往往是一个硬给,另一个却不多要,在拉据似的往来推让中他们都笑了,为各自的坦诚。其实,眼见着沉甸甸的粮食到手,心里的喜悦如同饱胀的麦粒似的要炸裂开来,他们对机手的感激完全是出于真心。乡里人就这样,对谁满意了就恨不得能把心掏给人家。

      好多第一次到乡村里的人会感到心情轻松,就是因为这里的坦荡。这种坦荡一方面来自于自然,随处可见的淙淙溪流、绿色的植物,绿叶上欢跳的露珠,阵阵的微风,便组成了一片静幽的世界。另一个原因是乡村生活的自给自足高,外来资本对乡村的渗透还不深,古朴的乡村文化还能隐隐约约地让人感受到,特别是在人们的交易中。当然也有让人担忧的地方,当年轻人都离开这里时,这里会不会由于资本的不断渗透,人与人之间也会演变成赤裸的金钱关系,最终乡村文化消失,被功利性的金钱文化所取代。最后见司机不肯多收钱,乡人们便把矿泉水饮料或是大西瓜硬塞进驾驶室里,在烈日下的收割机内像蒸笼似的,司机出汗多。

      而在旁边那些割完的田地里,常有老人在捡拾着漏掉的麦穗。说实在的,现在谁家也不缺这口吃的。年轻人更是不在乎,有这捡麦穗的功夫,还不如去干点别的,随便去打份工都比捡麦穗挣得多。看到老人们在烈日下蹒跚地挪移着,随时都会被麦草绊倒,儿女们担心乡邻们会误解他们慢待老人,说他们不孝,就硬劝着老人回家歇息。老人这时会答道,吃了不疼,糟蹋了疼。从种到收,大半年来他们眼见着麦苗一点点地变大,然后抽穗、扬花、结出果实,中间旱了要浇水,又要施肥除草,到了最后的收获环节却白白地浪费掉,他们会感到特别惋惜。

      这些老人大多没有出过远门,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来自于乡间的戏曲与听书,在众多的历史故事中,他们记住了种桑灭国及诸葛亮装神弄鬼抢收小麦这类与粮相关的故事。春秋战国时,齐桓公和管仲带头穿起了鲁缟,并且让官员们也这样,一时穿鲁缟在齐国成了时尚,百姓们也纷纷模仿。接着管仲又重奖进口鲁缟的商人。鲁缟的价格暴涨后,鲁国人纷纷放弃了种粮,开始在粮田上种桑养蚕。有一天,齐国突然禁止进口鲁缟,不断贬值的鲁缟再也无法换来保证人们温饱的粮食,鲁国也因为无粮而灭国。诸葛亮在陇上装神弄鬼让士兵们抢割小麦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陇上的麦子被蜀兵收走后,司马懿这才明白过来,他也只好望着光秃秃的麦田跺脚叹息。反应迟顿的司马懿也常引来人们的嘲笑。每逢战争,断掉对手的粮食也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粮食不能杀人,但一直在默默地伴随着战争,甚至左右着战争的胜败。

      战争毕竟离乡里人的生活已经遥远,但在这些老人的脑海里从不缺干旱与洪灾让大地减产甚至绝收的记忆,他们曾亲历过那些缺粮挨饿的日子。时光飞逝,现在那些痛苦的日子仍仿佛就在昨天,能吃饱饭才有几年。挨饿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们,可想粮食在他们心里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无端地浪费粮食就是忘了做人的根本,也是对自己灵魂的亵渎。

      但这一斤还卖不到一瓶水钱的粮食确实难以引起年轻人的兴趣。种粮挣的钱少,种粮也被看成是没有本事才会做的事。但如果他们能想到这世界上现在还有吃不上饭的难民,有人还正在以草裹腹,或许也就理解了这些老人,甚至会对他们生出深深的敬意。

      近年在巴勒斯坦的废墟中,爆炸后的硝烟常随风扭动着,弯曲着扑向那些破烂的大楼、残壁,最后消散于空荡荡的云宵,硝烟给这片本就生气不足的大地又添上了一抹落日般的悲凉。就是在硝烟未尽的废墟旁,那些蓬头垢面的孩子常双手紧握着他们挖来的野草。这是当地特有的一种野草,指头粗的根茎里水份十足,当他们大口大口地嚼着时,嘴里会发出清脆的咯吱声,不知底细的人还以为这是在吃着香甜可口的水果点心。谁会想到孩子们就是靠这种营养不足的野草在活着。

      尽管废墟周围被严密地封锁着,还是有人想法运来了饼干。卖饼干摊位旁常围满一圈人在看着。他们也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回想着记忆里的食物味道。自战争爆发后他们已失去了家园、失去了工作,大部分人的兜里空荡荡的,哪还有钱去买吃的。

      有个小女孩也在人群后面不停地转着,女孩有五岁的样子,光着的小脚上牢牢地沾着一层尘垢。没有大人领着她,或许她的父母已死在了炮火中。由于缺水后长时间地没有洗脸,尘垢也遮住了她那娇小可爱的脸庞,但那双有神的眼睛却透过眼圈四周的灰尘顽强地向外散发着渴求的光芒。这是一个让人看一眼就会喜欢的小女孩,也是一个惹人怜惜的小女孩。她在人群后面转了几圈后,终于从两个大人之间找到缝隙钻到了人群的最前面。看着那些饼干,小女孩不停地舔着干裂的嘴唇,她知道那是属于别人的东西。她只有大口大口地吸着气,那味道是真香啊,好像是来自天堂里的味道,也是人们在祭拜真主时才有的味道。卖饼干的大叔看着这女孩叹了口气,他送给了女孩两块饼干。战争可以让人死亡,却没有泯灭掉人的善良,这点比在疫情中那些趁机涨价捞钱的人不知要强了多少。

      女孩在拿到饼干后犹豫了一下,她或许觉出了无故接受别人的东西不好,就把饼干又放回去一块。最后她拿着剩下的那块饼干高兴地跑走了。小小的年纪已能知道替别人着想,已知道大家都是饿着的。

      同样是个蓬头垢面的小男孩,难有七岁的样子,他用盘子端着几块油饼,盖在饼上挡尘的纱布已成了黑色。男孩想把这些油饼卖出去,找人买饼时他的两眼里也是掩饰不住的渴求,时刻在想着有人能出手。可惜周围的人和他一样,大多是无家可归的难民。

      很快小男孩在布满废墟的街道上发现了一位志愿者,这是从外国冒死跑来帮助他们的好心人。他在志愿者的面前比划着,怕志愿者不放心,又掀开纱布让他看了那四块油饼。那是她妈妈亲手烙的油饼,金黄色的饼面上还撒了些菜叶。志愿者在弄懂他的意思后,就给了他四块饼钱。

      当男孩把四块面饼递给志愿者时,志愿者拒绝了他。志愿者明白这四块饼对男孩的全家意味着什么,靠着这点微不足道的小生意或许他们能活下去。见志愿者拒绝拿饼,那男孩急了,着急混合着感动的泪水从他的眼里淌出,冲走了脸颊上的灰尘,在稚嫩的脸上冲出了两道小沟。志愿者见状便蹲下来紧紧地搂住孩子,他想给孩子一些踏实与温暖。那孩子是真瘦啊,隔着衣服他都能摸到一根根的肋骨。最后,志愿者象征性地拿走了一块饼,那男孩才露出笑容。

      饥饿与困苦已让这些孩子早早地懂事,过早地显示出与他们年龄不符的成熟。

      有钱不可能保命,但粮食保命的效果却是立杆见影的。当人们看到印有中国标志的食物空投给难民时,当那些难民纷纷奔向食物时,我们在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骄傲的同时,也在想那些吃的里面是不是也有老人们捡到的麦粒。

      世上美好的东西是相通的,虽遥隔万里,但那些乡村老人与难民孩子同样给了我们感动。无论顺境逆境,他们对朴实与善良的自觉坚守,让我们相信这世上从未缺少过美好的人性。

    【审核人:站长】

        标题:与粮相关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xiaoyuan/daxueshenghuowenzhang/17838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