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爱干净,并不喜欢养宠物,但父亲去世后,为了缓解她的寂寞,在我们的再三建议下,也曾收留过几只小动物。 一
母亲养的第一只宠物,是弟弟从城里带回来的一只小奶狗。那是一只灰白色的小狗,圆滚滚肉乎乎的,四肢和耳朵上杂乱地分布着一些不规则的灰黑色斑点,像穿着件花皮草。弟弟说,就叫它小花吧。
起初,母亲内心是排斥的,她嫌小狗将大便拉得到处都是,但小花一见母亲就使劲往她脚跟前凑,亲昵地蹭她的脚。母亲心头一动,不再言语,找了一只有豁口的大碗放在小花面前。
从此,母亲吃啥,小花吃啥。小花满月没几天,稚气未脱,只要看到母亲,就一步也不离。它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走哪,它跟到哪,母亲若是站在原地,它就干脆盘卧在她两只脚中间,害得她不能好好走路,有两回险些被绊倒。母亲在电话中向我们抱怨,我们劝她,它还是个孩子,长大点就好了。
我们回村,小花看到后立马冲了过来,像个肉球似地紧紧依偎在我们脚边。母亲说,你看,它就这个样子,死皮赖脸的,赶都赶不走。小花似能听懂话,迅速起身,摇着尾巴向母亲奔去。母亲拿着扫帚拦住小花,边扫院内的一坨坨狗屎边大声训斥它:看看,你也不讲卫生,这都是你干的吧。小花瞪着两只眼,做错事般乖乖垂下了头。
我们都不由地笑了,这个场面,像极了母亲训斥小时候的我们。
小花越长越大,也越来越淘气。不是将母亲洗后晾在沿台上的鞋子叼走一只,就是将厕所里的手纸叼得满院都是。母亲总是边清理边用棍子吓唬它,但它像个叛逆的孩子,屡教不改。
最不能让母亲容忍的是,小花在菜园子里随地打滚,肥硕的身子压折了好几行菜苗。那可是母亲花两个月时间辛辛苦苦种起来的苗,眼瞅着就要开花了。这下,彻底惹怒了母亲,她用一根骨头将小花引诱到铁笼子里,“哗沓”一声上了锁。
我们回村后,看到笼中的小花明显消瘦了,委屈地一个劲嚎叫,将笼子撞得咣当直响。当着它的面,母亲生气地向我们历数了它的一桩桩罪状。小花汪汪叫了两声,以示抗议,两只乌黑的眼睛似噙着泪水,可怜巴巴地望向我们。
我们心一软,带走了小花,为它另寻了一户人家。 二
带走小花后没多久,姐姐从后山带回来一只小猫咪,出生仅三十多天,我们为它取名小咪,它被安置在母亲的卧房里。
相较于小花的大大咧咧,爱讲卫生的小咪深得母亲的欢心。母亲在窗台前的地板上放了一个纸箱子,里面铺上沙子,成了小咪的卫生间,它会按时到里面解决大小便问题。
晚上,小咪在地上猫着腰走来走去,保持高度警觉,一听到动静便会嗖一下钻到柜子底下捉老鼠。它身手敏捷,上蹿下跳。母亲在炕上看电视时,它也会轻轻跳上炕,安静地蜷卧在母亲身边,陪她看电视。母亲说,小咪真是个好孩子,它来了后,老鼠也不见了踪迹。
身形轻盈的小咪,如同会轻功的侠客,又像一阵风,家里家外自由出入。它的前爪异常灵活,它总是瞪着好奇的眼睛,与母亲院里的花花草草嬉戏,不是拨拉盛开的喇叭花,就是揪扯一片随风摇曳的草叶,玩得不亦乐乎。随着个头的增高,它的胆子也越来越大,倘若看到地上的虫子,它瞅准了一把逮着直接就往口里送,对院内低旋而过的燕子,也敢伸出前爪进行挑逗。
盛夏时节,菜园里郁郁葱葱,小咪常常钻到菜架底下休憩纳凉。但只要母亲一声呼唤,它便如一道灰色的影子嗖一下蹿了出来。
小咪吃得很少,母亲也吃得很少。周末回村,看到母亲和小咪一个比一个苗条。母亲说,小咪不像小花,逮着啥吃啥,小咪和她一样,吃得比较精细。看母亲坐着小板凳,小咪轻轻钻到凳子下面,一会竟打起了呼噜。小咪为原本寂寥的小院增添了很多生趣,给予母亲妥帖的陪伴和无尽的安慰。
可惜,好景不长,谁也不会想到,母亲的一次关门,会将突然进门的小咪夹伤。母亲在电话中颤抖着声音,让我们赶紧回村一趟。一进大门,看见母亲坐在沿台上心疼地抱着小咪,似要掉泪,小咪在她的怀里瑟瑟发抖,腰部的毛被压了下去,留下深深的一道印痕。
母亲十分自责,一个劲地埋怨自己。我们只好安慰母亲,猫有九条命,生命力顽强着呢,或许它能躲过这一劫。
那天,我们为小咪灌了药,它也挣扎着吃了一些东西。谁知,第二天,小咪直挺挺躺在地上,身子已经僵硬了。
小咪的离去,令我们伤心了好久。 三
几个月后,邻村的亲戚忽然来电话,让去她家逮兔子,说家里养着一百多只羊,她总是忙得忘了喂那两只兔子。
为了防止他们将兔子宰杀吃掉,我们赶紧连夜去捉了回来。两只兔子从头到脚都是黑灰色,体形一模一样,几乎分不出谁是谁。亲戚说,它们是双胞胎。这哥俩被圈养在母亲原来的猪圈里。我给它们起了好听的名字:团团和圆圆。
一母同胞的哥俩相处也十分和谐。母亲说,它俩很省心,也不挑食,啥都吃,就是食量惊人。兔子和其他动物不一样,吃东西时听不到大块朵颐呼哧吸溜的声音。它们吃东西很斯文,紧紧抿着嘴唇,将草茎一头衔入口中,其余耷拉在唇边,而后开启快速的咀嚼模式,嘴两侧的胡须也跟着快速颤动,一株草茎用不了多久便魔术般消失了。于是,母亲开始为这哥俩的肚子忙乎起来。除了白天到田野里割草,她还会收拾左邻右舍的废菜叶子,散步时顺手捡回路两旁的树枝以及大风攒成堆的树叶。而场面里晾晒的葵花盘,母亲用麻袋背了回来,成了兔子冬天的干粮。两只兔子在母亲的精心喂养下,长得肥头大耳、毛色油亮。
这两只兔子,成了母亲生活的中心,我们让她来城里住两天,她总是一口回绝:哪儿也不去,我走了,这两兔子咋办。
不过,这种平静很快被打破了。那年秋天,姐姐从后山带回来一只母兔子,说是要换一只公兔子去后山进行繁殖。那只兔子一身雪白,没有一根杂毛,眼睛像晶莹的红宝石。于是团团圆圆这对自出生以来一直相依为命的兄弟被迫分开了。一只去后山负责传宗接代,一只和这只小白组成了新的家庭。
新家庭看似圆满,很快便传来了喜讯。母亲说,小白好像怀孕了,明显胖了,肚子鼓了起来。隔不久,又告诉我们,小白总是用嘴撕扯自己身上的毛,这是要叼到洞里垫窝准备生产了。一只即将生育的兔妈妈,为了孩子,竟然将毛生生地从自己身上一次次拽下来。它不会像人类那样出声,无人知道它承受着怎样的痛苦。等我们周末回去后,发现它原本顺滑的皮毛,已被撕得满目疮痍。生命是个奇迹,而自然界的母亲皆是伟大的存在。
母亲养兔子的经验来自于姥姥,在那个贫困的年代,姥姥靠喂养兔子贴补家用。母亲说,兔子生产后,在兔宝宝毛发未全之时,不能见光,兔妈妈会将它们留在洞里,直到毛发长全才会带出来。
等我们回到村里,一窝小兔子仔刚巧被小白带了出来。初为母亲的小白,安静地躺在阳光下,七只小兔仔紧紧簇拥着它,挤来挤去抢着吃奶。它们的父亲是灰黑色的,母亲是纯白色的,但它们身体的颜色却是五花八门,好像各种颜色进行了混搭。灰色的一只,黄色的一只,纯白的一只,纯黑的一只,白中带黑的一只,还有两只嘴巴、耳朵、眼圈是黑色的,其他部位全白,我们给它俩取名“熊猫兔”。小兔仔只有巴掌大,一团一团,毛绒绒的,有两只已经开始试探着用小嘴衔那些纤细的草枝。它们胆子很小,听到动静,便哧溜一下全部跑回洞里。母亲喜欢悄悄蹲在圈舍前,一脸欣喜地看着这些小生命。渐渐地,它们与母亲熟络起来,母亲进去喂草,它们会蹦跳着围了过来。
只是,噩耗突然传来,那天母亲几乎带着哭腔告诉我们:半夜里听到外面有响声,我一个人也不敢出去,今早一看,那窝小兔仔都不见了。我们匆匆忙忙赶回村里,将兔子的圈舍翻了个底朝天,都没有兔子的踪影。后来,在隔壁圈舍里发现了那两只大兔子。可能是前夜受了巨大的惊吓,它们夫妻俩竟从东边圈里翻墙越到了西边圈里。一夜之间,它们失去了所有的孩子,看到我们后惊慌地再次躲了起来。
村里人说,最近有黄鼠狼出现,好多人家的鸡也被叼走了。
我们都很痛心,尤其母亲,整日闷闷不乐,饭都不想吃。隔了两天,母亲说,好好的生命,说没就没了,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算了,将大兔子也送人吧。
从此,母亲不再养任何宠物。
母亲养的第一只宠物,是弟弟从城里带回来的一只小奶狗。那是一只灰白色的小狗,圆滚滚肉乎乎的,四肢和耳朵上杂乱地分布着一些不规则的灰黑色斑点,像穿着件花皮草。弟弟说,就叫它小花吧。
起初,母亲内心是排斥的,她嫌小狗将大便拉得到处都是,但小花一见母亲就使劲往她脚跟前凑,亲昵地蹭她的脚。母亲心头一动,不再言语,找了一只有豁口的大碗放在小花面前。
从此,母亲吃啥,小花吃啥。小花满月没几天,稚气未脱,只要看到母亲,就一步也不离。它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走哪,它跟到哪,母亲若是站在原地,它就干脆盘卧在她两只脚中间,害得她不能好好走路,有两回险些被绊倒。母亲在电话中向我们抱怨,我们劝她,它还是个孩子,长大点就好了。
我们回村,小花看到后立马冲了过来,像个肉球似地紧紧依偎在我们脚边。母亲说,你看,它就这个样子,死皮赖脸的,赶都赶不走。小花似能听懂话,迅速起身,摇着尾巴向母亲奔去。母亲拿着扫帚拦住小花,边扫院内的一坨坨狗屎边大声训斥它:看看,你也不讲卫生,这都是你干的吧。小花瞪着两只眼,做错事般乖乖垂下了头。
我们都不由地笑了,这个场面,像极了母亲训斥小时候的我们。
小花越长越大,也越来越淘气。不是将母亲洗后晾在沿台上的鞋子叼走一只,就是将厕所里的手纸叼得满院都是。母亲总是边清理边用棍子吓唬它,但它像个叛逆的孩子,屡教不改。
最不能让母亲容忍的是,小花在菜园子里随地打滚,肥硕的身子压折了好几行菜苗。那可是母亲花两个月时间辛辛苦苦种起来的苗,眼瞅着就要开花了。这下,彻底惹怒了母亲,她用一根骨头将小花引诱到铁笼子里,“哗沓”一声上了锁。
我们回村后,看到笼中的小花明显消瘦了,委屈地一个劲嚎叫,将笼子撞得咣当直响。当着它的面,母亲生气地向我们历数了它的一桩桩罪状。小花汪汪叫了两声,以示抗议,两只乌黑的眼睛似噙着泪水,可怜巴巴地望向我们。
我们心一软,带走了小花,为它另寻了一户人家。 二
带走小花后没多久,姐姐从后山带回来一只小猫咪,出生仅三十多天,我们为它取名小咪,它被安置在母亲的卧房里。
相较于小花的大大咧咧,爱讲卫生的小咪深得母亲的欢心。母亲在窗台前的地板上放了一个纸箱子,里面铺上沙子,成了小咪的卫生间,它会按时到里面解决大小便问题。
晚上,小咪在地上猫着腰走来走去,保持高度警觉,一听到动静便会嗖一下钻到柜子底下捉老鼠。它身手敏捷,上蹿下跳。母亲在炕上看电视时,它也会轻轻跳上炕,安静地蜷卧在母亲身边,陪她看电视。母亲说,小咪真是个好孩子,它来了后,老鼠也不见了踪迹。
身形轻盈的小咪,如同会轻功的侠客,又像一阵风,家里家外自由出入。它的前爪异常灵活,它总是瞪着好奇的眼睛,与母亲院里的花花草草嬉戏,不是拨拉盛开的喇叭花,就是揪扯一片随风摇曳的草叶,玩得不亦乐乎。随着个头的增高,它的胆子也越来越大,倘若看到地上的虫子,它瞅准了一把逮着直接就往口里送,对院内低旋而过的燕子,也敢伸出前爪进行挑逗。
盛夏时节,菜园里郁郁葱葱,小咪常常钻到菜架底下休憩纳凉。但只要母亲一声呼唤,它便如一道灰色的影子嗖一下蹿了出来。
小咪吃得很少,母亲也吃得很少。周末回村,看到母亲和小咪一个比一个苗条。母亲说,小咪不像小花,逮着啥吃啥,小咪和她一样,吃得比较精细。看母亲坐着小板凳,小咪轻轻钻到凳子下面,一会竟打起了呼噜。小咪为原本寂寥的小院增添了很多生趣,给予母亲妥帖的陪伴和无尽的安慰。
可惜,好景不长,谁也不会想到,母亲的一次关门,会将突然进门的小咪夹伤。母亲在电话中颤抖着声音,让我们赶紧回村一趟。一进大门,看见母亲坐在沿台上心疼地抱着小咪,似要掉泪,小咪在她的怀里瑟瑟发抖,腰部的毛被压了下去,留下深深的一道印痕。
母亲十分自责,一个劲地埋怨自己。我们只好安慰母亲,猫有九条命,生命力顽强着呢,或许它能躲过这一劫。
那天,我们为小咪灌了药,它也挣扎着吃了一些东西。谁知,第二天,小咪直挺挺躺在地上,身子已经僵硬了。
小咪的离去,令我们伤心了好久。 三
几个月后,邻村的亲戚忽然来电话,让去她家逮兔子,说家里养着一百多只羊,她总是忙得忘了喂那两只兔子。
为了防止他们将兔子宰杀吃掉,我们赶紧连夜去捉了回来。两只兔子从头到脚都是黑灰色,体形一模一样,几乎分不出谁是谁。亲戚说,它们是双胞胎。这哥俩被圈养在母亲原来的猪圈里。我给它们起了好听的名字:团团和圆圆。
一母同胞的哥俩相处也十分和谐。母亲说,它俩很省心,也不挑食,啥都吃,就是食量惊人。兔子和其他动物不一样,吃东西时听不到大块朵颐呼哧吸溜的声音。它们吃东西很斯文,紧紧抿着嘴唇,将草茎一头衔入口中,其余耷拉在唇边,而后开启快速的咀嚼模式,嘴两侧的胡须也跟着快速颤动,一株草茎用不了多久便魔术般消失了。于是,母亲开始为这哥俩的肚子忙乎起来。除了白天到田野里割草,她还会收拾左邻右舍的废菜叶子,散步时顺手捡回路两旁的树枝以及大风攒成堆的树叶。而场面里晾晒的葵花盘,母亲用麻袋背了回来,成了兔子冬天的干粮。两只兔子在母亲的精心喂养下,长得肥头大耳、毛色油亮。
这两只兔子,成了母亲生活的中心,我们让她来城里住两天,她总是一口回绝:哪儿也不去,我走了,这两兔子咋办。
不过,这种平静很快被打破了。那年秋天,姐姐从后山带回来一只母兔子,说是要换一只公兔子去后山进行繁殖。那只兔子一身雪白,没有一根杂毛,眼睛像晶莹的红宝石。于是团团圆圆这对自出生以来一直相依为命的兄弟被迫分开了。一只去后山负责传宗接代,一只和这只小白组成了新的家庭。
新家庭看似圆满,很快便传来了喜讯。母亲说,小白好像怀孕了,明显胖了,肚子鼓了起来。隔不久,又告诉我们,小白总是用嘴撕扯自己身上的毛,这是要叼到洞里垫窝准备生产了。一只即将生育的兔妈妈,为了孩子,竟然将毛生生地从自己身上一次次拽下来。它不会像人类那样出声,无人知道它承受着怎样的痛苦。等我们周末回去后,发现它原本顺滑的皮毛,已被撕得满目疮痍。生命是个奇迹,而自然界的母亲皆是伟大的存在。
母亲养兔子的经验来自于姥姥,在那个贫困的年代,姥姥靠喂养兔子贴补家用。母亲说,兔子生产后,在兔宝宝毛发未全之时,不能见光,兔妈妈会将它们留在洞里,直到毛发长全才会带出来。
等我们回到村里,一窝小兔子仔刚巧被小白带了出来。初为母亲的小白,安静地躺在阳光下,七只小兔仔紧紧簇拥着它,挤来挤去抢着吃奶。它们的父亲是灰黑色的,母亲是纯白色的,但它们身体的颜色却是五花八门,好像各种颜色进行了混搭。灰色的一只,黄色的一只,纯白的一只,纯黑的一只,白中带黑的一只,还有两只嘴巴、耳朵、眼圈是黑色的,其他部位全白,我们给它俩取名“熊猫兔”。小兔仔只有巴掌大,一团一团,毛绒绒的,有两只已经开始试探着用小嘴衔那些纤细的草枝。它们胆子很小,听到动静,便哧溜一下全部跑回洞里。母亲喜欢悄悄蹲在圈舍前,一脸欣喜地看着这些小生命。渐渐地,它们与母亲熟络起来,母亲进去喂草,它们会蹦跳着围了过来。
只是,噩耗突然传来,那天母亲几乎带着哭腔告诉我们:半夜里听到外面有响声,我一个人也不敢出去,今早一看,那窝小兔仔都不见了。我们匆匆忙忙赶回村里,将兔子的圈舍翻了个底朝天,都没有兔子的踪影。后来,在隔壁圈舍里发现了那两只大兔子。可能是前夜受了巨大的惊吓,它们夫妻俩竟从东边圈里翻墙越到了西边圈里。一夜之间,它们失去了所有的孩子,看到我们后惊慌地再次躲了起来。
村里人说,最近有黄鼠狼出现,好多人家的鸡也被叼走了。
我们都很痛心,尤其母亲,整日闷闷不乐,饭都不想吃。隔了两天,母亲说,好好的生命,说没就没了,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算了,将大兔子也送人吧。
从此,母亲不再养任何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