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雨下得畅快,淋漓尽致,江南的雨,就这么特别。每年的六七月份,准静止风在天空盘旋,冷热两股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发生碰撞,形成了拉锯战,给江南带来了近一个月的雨季。
雨季来临时,适逢江南梅子成熟,当原本草青色的果实发出杏黄色光泽的时候,那雨就如期而至了,或倾盆而下,或淅淅沥沥,却少有停顿,这雨便被称作“梅雨”,这天气也变成“黄梅天”了。因为连绵的阴雨,空气中弥漫着水分,一些食品、衣物就容易发霉,所以,这梅雨又被称作“霉雨”。
梅雨时节,初夏的骄阳便躲藏得不见了踪迹,凉快是凉快了些,就是觉得潮湿,一些旧房子的白墙上会不自觉地渗出水来。在一场雨与一场雨的间隙,还是有点闷热的,这种闷热且湿漉漉的感觉,好似皮肤上贴上了一张狗皮膏药,十分的不爽。
好在不一会儿时间,这雨还是会下的,如果雨点不是很大,我会直接靠在窗沿上,把头探出窗外,让少许雨滴飘落在我的额头上,身体就觉得一下子清爽了。这个时候,我会悠闲地看雨掉下来的线条,那线条是被风吹着的,倾斜成一张飘在空气中的网。
要是没有特别紧要的事,像这样的日子,我轻易是不会出门的,宁愿呆在家里,熬一锅粥,煎一张饼,在冰箱里随便找点榨菜、腐乳之类的小菜,再奢侈一点的话,吃个咸鸭蛋也是可以的。这份宁静和惬意,或许跟北方人的猫冬有得一比吧。
悠然地听雨,悠然地泡一杯茉莉花茶,悠然地读几句余秋雨的《夜雨诗意》,当读到那句“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变得滋润蕴藉。”时,我便突发奇想,急切地盼望夜晚的降临,以期能成就自己的一番心雨诗话。这奇想终究是被懒散打破了的,也就一个哈欠的功夫,睡意袭来,这雨声便渐渐朦胧了。
梦中的雨是放浪不羁的,也不是我所能驾驭的,只能听由它自由发挥了。
春雨缠绵,我流连在童年的荷塘,虽说也有微风细雨起涟漪的景致,终究还是少了月色的点缀。要是朱自清老先生在写作的那个夜晚是下着雨的,他笔下的荷塘又会是怎样一番光景呢。该不会那篇《荷塘月色》,也写成《夜雨荷塘》了吧。
回到九八年夏天,还记得那场特大洪水吗?我和游伴行进在去三叠泉的路上,一场暴雨突如其来,雨量之大,不是一个“暴”字可以形容的。回望山下,已是一片汪洋,一些农舍只露出个宝盖头,孤岛般漂浮在水面上,连打退堂鼓的机会都没有了。硬着头皮向前进,有些路段,其实是四肢并用,爬过去的。
偌大的三叠泉景区,只有一名工作人员还在值守,初见我们,足足看了有一分钟,然后开口道:“今天雨量充沛,你们能看到有史以来最为壮观的瀑布。”工作人员是否夸大其词,我是无从考证的,但那天三叠泉瀑布的壮观,却是实实在在的。
也许是预知严冬不远了,当绿色渐渐焦黄,秋天的雨,自带了一分忧伤。余先生把“秋雨”作为自己的名字,李商隐《夜雨北归》中透露出的忧怨和思念,都和文人对夜、秋、雨的偏爱脱不了干系,秋瑾女士的话想必是对的,秋风秋雨真的会愁煞人的。
冬天的雨,是雨的精灵,固化成飘落的白雪和屋檐上的冰挂。在阳光的作用下,冰雪开始慢慢融化,屋檐上的冰挂,发出嘀嗒、嘀嗒的声响,我便以为老和尚又在敲木鱼了。梵音袅绕间,我跪拜于庙堂,恳求住持把我的烦恼剃光。
一只毛茸茸的小手把我挠醒了,不用猜也知道,是隔壁邻居家的小花猫又来看望我了。小睡不过三四十分钟,却在梦中走过了年复一年的春夏秋冬。我不由得心中窃喜,这午睡十分划算,性价比还是蛮高的。
噼里啪啦,雨又乱七八糟地下了起来,原本的好心情,莫名其妙地开始惆怅,总觉得我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只是活着,是没有脸面和资格谈论生活的。这个话题不太正能量,就不在这里多说了吧。
好在雨声是很容易催人入梦的。在梦里,你可以见到醒着的时候想不起的一些回忆,也可以得到现实中不太可能得到的生活。也许是上天怜悯,给人的一生以两个世界,现实中没能获取的,在梦中给予补偿。
夜深人静,雨下得没有先前那么热烈了。我学着先人样子,在夜雨中挑灯作文,试着让文字变得滋润蕴藉,但骨子里还是带着些烟火味的。对我而言,看雨,看的是心思;听雨,听的是情绪。心情好时,即使是乌云蔽日,也能望穿乌云见太阳;心情不好,即便是阳光明媚,也不能掩饰我的一脸忧伤。
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其实是不关 “雨”什么事的。自从有了人的从中拾掇,这雨才有了魂灵,牵连出一篇篇的雨文章。所以,这雨落在地上,只是一滩积水;落在人的心里,便成了心雨了;再要是落墨纸上,成为心语,也就真能成就这篇《心雨诗话》了。
雨季来临时,适逢江南梅子成熟,当原本草青色的果实发出杏黄色光泽的时候,那雨就如期而至了,或倾盆而下,或淅淅沥沥,却少有停顿,这雨便被称作“梅雨”,这天气也变成“黄梅天”了。因为连绵的阴雨,空气中弥漫着水分,一些食品、衣物就容易发霉,所以,这梅雨又被称作“霉雨”。
梅雨时节,初夏的骄阳便躲藏得不见了踪迹,凉快是凉快了些,就是觉得潮湿,一些旧房子的白墙上会不自觉地渗出水来。在一场雨与一场雨的间隙,还是有点闷热的,这种闷热且湿漉漉的感觉,好似皮肤上贴上了一张狗皮膏药,十分的不爽。
好在不一会儿时间,这雨还是会下的,如果雨点不是很大,我会直接靠在窗沿上,把头探出窗外,让少许雨滴飘落在我的额头上,身体就觉得一下子清爽了。这个时候,我会悠闲地看雨掉下来的线条,那线条是被风吹着的,倾斜成一张飘在空气中的网。
要是没有特别紧要的事,像这样的日子,我轻易是不会出门的,宁愿呆在家里,熬一锅粥,煎一张饼,在冰箱里随便找点榨菜、腐乳之类的小菜,再奢侈一点的话,吃个咸鸭蛋也是可以的。这份宁静和惬意,或许跟北方人的猫冬有得一比吧。
悠然地听雨,悠然地泡一杯茉莉花茶,悠然地读几句余秋雨的《夜雨诗意》,当读到那句“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变得滋润蕴藉。”时,我便突发奇想,急切地盼望夜晚的降临,以期能成就自己的一番心雨诗话。这奇想终究是被懒散打破了的,也就一个哈欠的功夫,睡意袭来,这雨声便渐渐朦胧了。
梦中的雨是放浪不羁的,也不是我所能驾驭的,只能听由它自由发挥了。
春雨缠绵,我流连在童年的荷塘,虽说也有微风细雨起涟漪的景致,终究还是少了月色的点缀。要是朱自清老先生在写作的那个夜晚是下着雨的,他笔下的荷塘又会是怎样一番光景呢。该不会那篇《荷塘月色》,也写成《夜雨荷塘》了吧。
回到九八年夏天,还记得那场特大洪水吗?我和游伴行进在去三叠泉的路上,一场暴雨突如其来,雨量之大,不是一个“暴”字可以形容的。回望山下,已是一片汪洋,一些农舍只露出个宝盖头,孤岛般漂浮在水面上,连打退堂鼓的机会都没有了。硬着头皮向前进,有些路段,其实是四肢并用,爬过去的。
偌大的三叠泉景区,只有一名工作人员还在值守,初见我们,足足看了有一分钟,然后开口道:“今天雨量充沛,你们能看到有史以来最为壮观的瀑布。”工作人员是否夸大其词,我是无从考证的,但那天三叠泉瀑布的壮观,却是实实在在的。
也许是预知严冬不远了,当绿色渐渐焦黄,秋天的雨,自带了一分忧伤。余先生把“秋雨”作为自己的名字,李商隐《夜雨北归》中透露出的忧怨和思念,都和文人对夜、秋、雨的偏爱脱不了干系,秋瑾女士的话想必是对的,秋风秋雨真的会愁煞人的。
冬天的雨,是雨的精灵,固化成飘落的白雪和屋檐上的冰挂。在阳光的作用下,冰雪开始慢慢融化,屋檐上的冰挂,发出嘀嗒、嘀嗒的声响,我便以为老和尚又在敲木鱼了。梵音袅绕间,我跪拜于庙堂,恳求住持把我的烦恼剃光。
一只毛茸茸的小手把我挠醒了,不用猜也知道,是隔壁邻居家的小花猫又来看望我了。小睡不过三四十分钟,却在梦中走过了年复一年的春夏秋冬。我不由得心中窃喜,这午睡十分划算,性价比还是蛮高的。
噼里啪啦,雨又乱七八糟地下了起来,原本的好心情,莫名其妙地开始惆怅,总觉得我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只是活着,是没有脸面和资格谈论生活的。这个话题不太正能量,就不在这里多说了吧。
好在雨声是很容易催人入梦的。在梦里,你可以见到醒着的时候想不起的一些回忆,也可以得到现实中不太可能得到的生活。也许是上天怜悯,给人的一生以两个世界,现实中没能获取的,在梦中给予补偿。
夜深人静,雨下得没有先前那么热烈了。我学着先人样子,在夜雨中挑灯作文,试着让文字变得滋润蕴藉,但骨子里还是带着些烟火味的。对我而言,看雨,看的是心思;听雨,听的是情绪。心情好时,即使是乌云蔽日,也能望穿乌云见太阳;心情不好,即便是阳光明媚,也不能掩饰我的一脸忧伤。
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其实是不关 “雨”什么事的。自从有了人的从中拾掇,这雨才有了魂灵,牵连出一篇篇的雨文章。所以,这雨落在地上,只是一滩积水;落在人的心里,便成了心雨了;再要是落墨纸上,成为心语,也就真能成就这篇《心雨诗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