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虞山北麓下的周剑峰家,我见到了一方他珍藏的洮砚。洮砚?取材洮河绿石,其质坚细,晶莹如玉,扣之无声,雅丽珍奇,乃砚中极品。自唐代以来,老坑洮砚一直为皇室高官、文豪巨贾所拥有。
中国四大名砚中,端砚、歙砚比较常见,而洮砚、澄泥砚相对耳生。随着文化回归,砚作为文房四宝之首,使用、馈赠、收藏的需求与日俱增。由于洮砚石料采自崇山峻岭、悬崖大壑,藏之储量极少、矿带运动复杂的细泥板页岩,比之端歙得之更难,存量更稀。
周剑峰珍藏的这一方,是他亲手制作的,取名“绿洮河寿桃砚”。观之,色泽如青砖黛瓦,质感超级细腻,手感如婴孩皮肤。黛青中又带稍许绿色,虽非老坑石鸭头绿、鹦哥绿之类古董,却也算得珍品。同往的浦会长打趣,剑峰藏着这么好的东西,以前咋不拿出来养养眼?
是的,好东西不肯轻易示人。问价值几何,答曰不卖。这方砚在创意上一改传统的繁复,采用大写意格调。四条砚边挺括,整个砚面都是砚堂,砚额也在砚堂一端。中空的心形象征蟠桃,底下托着带嫩叶的虬枝,左边展两片交叠的桃叶,右边内容丰富些,有叶也有桃。这桃是实心浮雕,个头恰到好处。整个图案对称中有变化,灵动而不呆板。图案也是他亲手设计绘制的,砚背覆手中的题款,也是他手书的书法,公正的蝇头小楷,是金代诗人冯延登的七言绝句《洮石砚》:“鹦鹉洲前抱石归,琢来犹自带清辉。芸窗尽日无人到,坐看元云吐翠微。”
周剑峰是制砚工匠吗?是,也不是,他首先是书画家。
虞山北麓下的东周巷,可谓人杰地灵,周剑峰对书画的兴趣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在文化站工作的邻居周云奇,闲来喜欢涂涂画画,周剑峰儿时爱去串门,观摩写字作画,回家自己瞎练瞎画。剑峰父亲见儿子喜欢,带回旧报纸让他练字。周云奇也曾拜画家顾纯学为师,尽管后来没继续往这方面发展,但无疑是周剑峰的启蒙老师。
那时的宗洪兴大师在石厂当厂长,后来还当过塑料厂厂长及村书记。宗洪兴早年也曾拜师学画,也有一定的绘画基础。父亲见儿子决意走这条路,带剑峰去拜宗洪兴为师,毫无疑问,大师既是剑峰初学绘画的师傅,也是日后做砚的师傅。大师与苏州民间工艺厂、苏州扇厂均有业务往来。剑峰跟着大师做外发,主要画仕女图,画于书签、灯罩、蛋壳、扇面(团扇和折扇),基本都是批量的外贸产品。在工业化时代,这种纯手工高成本的生产方式逐渐走向式微。尽管首为生计,商品画与真正的艺术间尚有距离,剑峰依然乐此不疲,在这行干了五年。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他还报考了工艺美术员职称。
1987年,周剑峰进入一家五金装潢厂。在全社会步入经济快车道的年代,铜字、铜牌生意特别好。周剑峰负责设计及写字。那时还没有电脑制版,所有行书体、美术字都由他手写后制版,这个岗位不是一般人所能胜任的。装潢厂接过很多“大活”,比如刘海粟手书的“常熟大厦”铜字牌,他设法用幻灯把手书放大到3米高,然后描字制版打版。几十年过去了,常熟大厦、虞山大戏院等铜字牌依然鲜亮。
周剑峰在这一行干得风生水起,名气日盛,但就像盆栽的花,花盆限制了他的发展。一次偶然的机会,终于被华龙集团看中。鼎盛时的华龙集团实力雄厚,周剑峰随后被派往华龙集团驻海南办事处,参加华龙夜总会的建设。当年内地的装潢技术比较落后,老板派他去深圳有名的“天然居控股有限公司”门下娱乐场所考察,令他大开眼界。回来后跟老板建议,否定了之前请香港人装潢的设想,为公司节省了好几百万资金。他主要负责设计和施工。
那么多年,周剑峰从未动摇过对书画艺术的挚爱,即便纯粹为生计在外装修奔波的日子,也从无间断习字作画。每次外出回家,经常去拜访老师宗洪兴。那时候大师已开始投入大量精力做赭石砚及赭石狮子。剑峰一坐小半日,一坐一黄昏,对赭石雕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忆小时候,虞山西麓下遍布赭石,孩子们随便捡一块赭石,在墙上地上写字,本地裁缝师傅还用赭石代替“划粉”在布料上划线。剑峰捡来赭石,学着大师偷偷在家制砚。这时候才发现,适合做砚的石料少之又少。
从海南回来后,有一段闲散时光,周剑峰又想起了学画。2000年,他又拜著名画家李滨星为师,学山水画。如果说,先前的学画源于爱好,或者说还有些浮躁,那么这次拜师,纯粹出于内心对艺术的渴求。李滨星是本邑著名画家唐滔的弟子,所作山水气势雄浑、笔墨精湛、韵味深远。剑峰形容李老师画的山水,不仅在构图,而且在细节上,特别是画的树,一树一姿,百树百态,用色与透视都见功力。尤其小品(斗方),简直精致绝伦。剑峰一直认为,此生学到师傅这境界很难很难。
很多人只看到画家出名后的风光,看到画的价值,看不到画家成长的艰辛。天资和悟性无疑是基础,李滨星说,我收你这个徒不是蹒跚学步的初学者,你已经是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但首先要“还生”,扔掉过去画商品画的“火气”,重新从传统画开始扎实起步。周剑峰认真捧起书本,学习绘画理论、名家创作谈及画论画评,同时研究古画,琢磨中国画精妙所在。
周剑峰觉得,古画传统,文静凝重,不媚俗不张扬,有文人气息。他临摹了大量古画,其中最喜临摹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从局部开始,直至全卷,反复琢磨构图气势及勾皴染点笔法,从中领悟黄公望平远、高远、阔远及草木华滋的意境。2017年,在常熟市黄公望文化研究会主办的“纪念黄公望诞生748周年纪念活动”中,展出了他花近一年时间精心临摹的《富春山居图》全卷,作品惊到了所有参观者。参加活动的嘉宾中不乏专家内行,一致认为,这幅作品以墨色表现视觉上的虚实感,体现一定的笔力,在一定程度上颇得黄公望之山水灵气。只是作品整体画面设墨偏重,让宁静之气稍打了些折扣。
这一年,周剑峰遇到了时任常熟市文联秘书长的吴建刚。吴建刚也是邑内著名画家,擅长花鸟画及古体诗。吴老师看了剑峰的书画作品,对他的才气颇为赏识,要求他扎实学习宋元古法,上述临摹的《富春山居图》便是接受提议所作。吴老师还鼓励他参赛参展,并加入美协。适逢五年一遇的苏州市画展,剑峰选送了浅绛山水作品《湖光山色图》,很快入选“新吴门六月风”大展。周剑峰盘桓在展览大厅,看到自己的画作跻身许多著名画家作品之间,激动而兴奋,同时获得了更大的动力。此后,国画入选“唐寅奖”第五届苏州美术新人新作品展览,书法、美术作品又分获苏州书法美术作品大赛优秀奖……也许有人觉得这没啥了不起,要知道他是一个农民,利用忙忙碌碌之外,以点点滴滴的业余时间研习书画。我一直说,剑峰这家伙有些歪才,有次接到常福街道“大活”,要求画一幅实景式的谢(家)桥老街。谢桥老街曾经很繁华,经一次次改造,面貌大改。周剑锋画了一幅长轴《记忆中的谢家桥》,长2.8米,宽0.7米,以福山塘为参照,再现了老街特色。
周剑峰不善言辞,动手能力远强于表达能力。他说中国画是一门繁复的手艺,又是一门用心的功课,靠的是警醒和觉悟。他学习传统山水笔墨,体会灵动的画面意象,让线条力度深入下去,使墨彩的景象飘逸起来。他善于从经典中寻找意境的幻化,从尘封中寻找非凡的气韵,构图不拘成法,用色大胆创新,在俏艳文气与古朴自如的平衡之间突破瓶颈,追求视觉效果与形式美感。他喜欢将绘画与制砚结合在一起,形容这两种工艺都需要如石的沉静,注重质地、不慕虚荣的情愫。
前面说起,周剑峰在家偷偷做赭石砚,有些不好意思示人。宗洪兴大师的赭石砚“申非”成功后,大师自然也成了非遗传人。有一年,市里在曾赵园举办“虞山砚”大型展览活动,展出了大师历年来创作的两百多方砚台精品,其中绝大部分是赭石砚,也有端砚、歙砚。大师认为剑峰制作的赭石砚,已经达到一定水准,邀请他拿出几块,以学徒身份同时参加展览。剑峰觉得自己的作品还拿不出手,还需要进一步深造。
2015年春,宗洪兴大师赭石砚工作室,在黄公望纪念馆挂牌成立,那天,周剑峰正式拜师学做砚。这是他第二次拜师,离15岁跟大师学画相隔了35个年头。
周剑峰是家里的顶梁柱,基本仗着装潢手艺养家糊口,习字作画基本不挣钱。与黄公望当年学画一样,他50岁再当学徒,无疑会对工作对家庭生活造成影响。他知道,任何精良的手艺都有漫长的积累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赚到钱,甚至可能永远赚不到大钱。妻子却全力支持,她说,过去一直觉得剑峰有点不务正业,既然他那么热爱艺术,就由着他去折腾吧。
跟学画一样,周剑峰又把自己“归零”,规规矩矩跟着师傅找石头。宗老师带剑峰到山坡上现场踏勘,这块太烂,这块太硬,这块纹理太粗,这块颜色不好,这块软硬不匀,这块有裂纹……宗老师可能说不上那种普氏硬度等级,凭的是经验,眼力加手感,他特别关照:质地细腻,才能打磨光滑。从此,周剑峰的眼睛里痴迷赭石,他到虞山脚下去找,去当年黄公望隐居地小山原址上、石坑边找,去铺路的石头道砟里找……有时候好好开着车,疑似路边有几块石头,立马停车查看。诸如情形,对赭石入迷如痴。
至此,周剑峰重新调整工作节奏,大半时间钉在工作室里,跟着师傅研习赭石砚,得空练书法。我就是那时候认识周剑峰的,他一头长发,颇有艺术家气质,后来加入民间文艺家协会,又加入黄公望文化研究会,还当上了秘书长。我曾经问剑峰,你觉得师傅最大的亮点是什么?他说,师傅在创意上遵循古法,作品沉稳大气,线条挺括,尤其作为几十年的老石匠,人与工具合一,角度力度把握精准,手工漂亮细致,简直无可挑剔。宗老师拥有榔头、凿子、刻刀、锉刀、刷子等全套工具,林林总总摆满作台,其中凿刀尤为丰富,基本都是自制。买来毛坯,焊上钨钢凿头,根据需要自己打磨成型。
所谓手把手,宗老师拿一块赭石反复端详,仔细研究,告诉剑峰这块石头的纹理,有用部位,切削点位,适合做什么形状的砚台,做成毛坯后,如何用斫、雕、刻、磨等技法,待到细微处,这根线用什么刀法,如何走向……我在写大师的文中写过使凿,这里说刻刀,大师一次次演示,右手推刀把,左手捺住刀头,控制进刀……大师说一旦管不住刀尖,前边豁口了,“倷么好!”大师笑了。我也问过宗老师,剑峰这徒儿学到你几成本事了?宗老师说,八九成,很厉害了。
艺术之间是相通的,审美、格调、布局、气象……周剑峰制砚,既得师傅真传,又在传承中有所创新。他还与宗老师一起购买端、歙、洮等石材制砚,在实践中体验对比。由于用途不同,赭石不够硬不够细腻,图案难于精雕细刻。他不断征求顾客意见,注重赭石砚的实用性元素,吸收中国画中的写意技法,在工巧与创意间表现自己的个性。
周剑峰做过许多赭石的虞山风景砚和琴砚、如意砚,我见过一方凤砚。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具有极高地位的吉祥图案,沟通现实与理想,人与神,人与自然间的联系。为了突出图案特征,砚额部分特别宽大,漂亮的长尾在左边,身子往右边绕过来,脖子往下作回首状,凤冠羽毛都作卷体状,凤头尤其精细,凤冠、凤眼、脖子上的羽毛栩栩如生。右上角空白处补饰祥云,左下刻一朵牡丹花,与右边回望的风头相呼应。砚池半月状,砚堂比较小,其打破常规比例的创意令人耳目一新。
周剑锋做的歙砚比较多。旭日东升歙砚,先说砚背覆手,雕一个园腹三足鼎。三足为鼎四足为尊,鼎是旌功记绩的礼器。虽然是平面浮雕,稍微远一些看,立耳、蹄足挺括而有透视感,尤其胸腹部的饕餮纹极其精细。正面旭日东升浮雕表现了罕见的日月同辉景象,一轮红日从水天相接的海平面升起,明月依然挂在晴空。为了增强表现力,海浪、云彩都做了写意式美化,云彩飘逸,浪涛有层次感。亦有细节上的创意,比如,为表现水天相接,砚池中间是隔开的,砚边的形态线条也作了革新。再说围纹歙砚,砚边刻整齐的围纹,砚侧刻对称龙纹,砚池与砚堂的形态做了改造。还有仿钟歙砚,砚面呈编钟形,挂钩演化为砚额,以装饰纹加辅助图案把它美化了,砚堂与砚池的演变也做了些改革。还有一个随形造型的山水歙砚,很难形容它的形状,画面占据左及上大半砚面,取意杜牧《山行》的意境,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驿车、枫林等景致都作了巧妙布排,砚堂格式也随画面变化作了虚实处理。你说是砚就是砚,你说不是砚就不是,它是写意砚,概念砚,创意砚。
2017至2019年,由市劳动保障局选送,周剑锋先后参加在扬州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高级技能人才综合素质与能力研修班。不是镀金,剑峰说,我是正儿八经学习,理论性课程,综合性课程,跟从事的专业工作看似有点远,但素养提高了,眼界更宽,格局更大,层次更高了。
如今,周剑锋还当上书画老师。开学期间,主要在塔前小学担任外聘教师教授学生书法。寒暑假,白天在校外培训机构教授绘画书法,晚上在家带学生,只有星期日才能休息。当然,有装潢的活还是要接的,那是饭碗。你说,剑峰究竟是干什么的?也许有人要说,全面开花不如专攻一项,他什么都爱,舍不得放弃哪一项。他是工匠,超拔于普通工匠对手艺的理解,将匠心游走于指尖。他是艺术家,跨越多个行业的艺术家,但我更推崇他的书画,他是虞山脚下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山水(花鸟)画家。目前,他正在孕育一项计划,以画再现“虞山十八景”。他将已经成稿的“书台积雪”给我们看,真是:琼屑漫虞山,松径透清寒。书声暗绕荒台上,月痕深隐野云间。剑峰关照我,才开始画,别写这个。哈,这么写,就算对他的鞭策吧。
中国四大名砚中,端砚、歙砚比较常见,而洮砚、澄泥砚相对耳生。随着文化回归,砚作为文房四宝之首,使用、馈赠、收藏的需求与日俱增。由于洮砚石料采自崇山峻岭、悬崖大壑,藏之储量极少、矿带运动复杂的细泥板页岩,比之端歙得之更难,存量更稀。
周剑峰珍藏的这一方,是他亲手制作的,取名“绿洮河寿桃砚”。观之,色泽如青砖黛瓦,质感超级细腻,手感如婴孩皮肤。黛青中又带稍许绿色,虽非老坑石鸭头绿、鹦哥绿之类古董,却也算得珍品。同往的浦会长打趣,剑峰藏着这么好的东西,以前咋不拿出来养养眼?
是的,好东西不肯轻易示人。问价值几何,答曰不卖。这方砚在创意上一改传统的繁复,采用大写意格调。四条砚边挺括,整个砚面都是砚堂,砚额也在砚堂一端。中空的心形象征蟠桃,底下托着带嫩叶的虬枝,左边展两片交叠的桃叶,右边内容丰富些,有叶也有桃。这桃是实心浮雕,个头恰到好处。整个图案对称中有变化,灵动而不呆板。图案也是他亲手设计绘制的,砚背覆手中的题款,也是他手书的书法,公正的蝇头小楷,是金代诗人冯延登的七言绝句《洮石砚》:“鹦鹉洲前抱石归,琢来犹自带清辉。芸窗尽日无人到,坐看元云吐翠微。”
周剑峰是制砚工匠吗?是,也不是,他首先是书画家。
虞山北麓下的东周巷,可谓人杰地灵,周剑峰对书画的兴趣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在文化站工作的邻居周云奇,闲来喜欢涂涂画画,周剑峰儿时爱去串门,观摩写字作画,回家自己瞎练瞎画。剑峰父亲见儿子喜欢,带回旧报纸让他练字。周云奇也曾拜画家顾纯学为师,尽管后来没继续往这方面发展,但无疑是周剑峰的启蒙老师。
那时的宗洪兴大师在石厂当厂长,后来还当过塑料厂厂长及村书记。宗洪兴早年也曾拜师学画,也有一定的绘画基础。父亲见儿子决意走这条路,带剑峰去拜宗洪兴为师,毫无疑问,大师既是剑峰初学绘画的师傅,也是日后做砚的师傅。大师与苏州民间工艺厂、苏州扇厂均有业务往来。剑峰跟着大师做外发,主要画仕女图,画于书签、灯罩、蛋壳、扇面(团扇和折扇),基本都是批量的外贸产品。在工业化时代,这种纯手工高成本的生产方式逐渐走向式微。尽管首为生计,商品画与真正的艺术间尚有距离,剑峰依然乐此不疲,在这行干了五年。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他还报考了工艺美术员职称。
1987年,周剑峰进入一家五金装潢厂。在全社会步入经济快车道的年代,铜字、铜牌生意特别好。周剑峰负责设计及写字。那时还没有电脑制版,所有行书体、美术字都由他手写后制版,这个岗位不是一般人所能胜任的。装潢厂接过很多“大活”,比如刘海粟手书的“常熟大厦”铜字牌,他设法用幻灯把手书放大到3米高,然后描字制版打版。几十年过去了,常熟大厦、虞山大戏院等铜字牌依然鲜亮。
周剑峰在这一行干得风生水起,名气日盛,但就像盆栽的花,花盆限制了他的发展。一次偶然的机会,终于被华龙集团看中。鼎盛时的华龙集团实力雄厚,周剑峰随后被派往华龙集团驻海南办事处,参加华龙夜总会的建设。当年内地的装潢技术比较落后,老板派他去深圳有名的“天然居控股有限公司”门下娱乐场所考察,令他大开眼界。回来后跟老板建议,否定了之前请香港人装潢的设想,为公司节省了好几百万资金。他主要负责设计和施工。
那么多年,周剑峰从未动摇过对书画艺术的挚爱,即便纯粹为生计在外装修奔波的日子,也从无间断习字作画。每次外出回家,经常去拜访老师宗洪兴。那时候大师已开始投入大量精力做赭石砚及赭石狮子。剑峰一坐小半日,一坐一黄昏,对赭石雕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忆小时候,虞山西麓下遍布赭石,孩子们随便捡一块赭石,在墙上地上写字,本地裁缝师傅还用赭石代替“划粉”在布料上划线。剑峰捡来赭石,学着大师偷偷在家制砚。这时候才发现,适合做砚的石料少之又少。
从海南回来后,有一段闲散时光,周剑峰又想起了学画。2000年,他又拜著名画家李滨星为师,学山水画。如果说,先前的学画源于爱好,或者说还有些浮躁,那么这次拜师,纯粹出于内心对艺术的渴求。李滨星是本邑著名画家唐滔的弟子,所作山水气势雄浑、笔墨精湛、韵味深远。剑峰形容李老师画的山水,不仅在构图,而且在细节上,特别是画的树,一树一姿,百树百态,用色与透视都见功力。尤其小品(斗方),简直精致绝伦。剑峰一直认为,此生学到师傅这境界很难很难。
很多人只看到画家出名后的风光,看到画的价值,看不到画家成长的艰辛。天资和悟性无疑是基础,李滨星说,我收你这个徒不是蹒跚学步的初学者,你已经是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但首先要“还生”,扔掉过去画商品画的“火气”,重新从传统画开始扎实起步。周剑峰认真捧起书本,学习绘画理论、名家创作谈及画论画评,同时研究古画,琢磨中国画精妙所在。
周剑峰觉得,古画传统,文静凝重,不媚俗不张扬,有文人气息。他临摹了大量古画,其中最喜临摹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从局部开始,直至全卷,反复琢磨构图气势及勾皴染点笔法,从中领悟黄公望平远、高远、阔远及草木华滋的意境。2017年,在常熟市黄公望文化研究会主办的“纪念黄公望诞生748周年纪念活动”中,展出了他花近一年时间精心临摹的《富春山居图》全卷,作品惊到了所有参观者。参加活动的嘉宾中不乏专家内行,一致认为,这幅作品以墨色表现视觉上的虚实感,体现一定的笔力,在一定程度上颇得黄公望之山水灵气。只是作品整体画面设墨偏重,让宁静之气稍打了些折扣。
这一年,周剑峰遇到了时任常熟市文联秘书长的吴建刚。吴建刚也是邑内著名画家,擅长花鸟画及古体诗。吴老师看了剑峰的书画作品,对他的才气颇为赏识,要求他扎实学习宋元古法,上述临摹的《富春山居图》便是接受提议所作。吴老师还鼓励他参赛参展,并加入美协。适逢五年一遇的苏州市画展,剑峰选送了浅绛山水作品《湖光山色图》,很快入选“新吴门六月风”大展。周剑峰盘桓在展览大厅,看到自己的画作跻身许多著名画家作品之间,激动而兴奋,同时获得了更大的动力。此后,国画入选“唐寅奖”第五届苏州美术新人新作品展览,书法、美术作品又分获苏州书法美术作品大赛优秀奖……也许有人觉得这没啥了不起,要知道他是一个农民,利用忙忙碌碌之外,以点点滴滴的业余时间研习书画。我一直说,剑峰这家伙有些歪才,有次接到常福街道“大活”,要求画一幅实景式的谢(家)桥老街。谢桥老街曾经很繁华,经一次次改造,面貌大改。周剑锋画了一幅长轴《记忆中的谢家桥》,长2.8米,宽0.7米,以福山塘为参照,再现了老街特色。
周剑峰不善言辞,动手能力远强于表达能力。他说中国画是一门繁复的手艺,又是一门用心的功课,靠的是警醒和觉悟。他学习传统山水笔墨,体会灵动的画面意象,让线条力度深入下去,使墨彩的景象飘逸起来。他善于从经典中寻找意境的幻化,从尘封中寻找非凡的气韵,构图不拘成法,用色大胆创新,在俏艳文气与古朴自如的平衡之间突破瓶颈,追求视觉效果与形式美感。他喜欢将绘画与制砚结合在一起,形容这两种工艺都需要如石的沉静,注重质地、不慕虚荣的情愫。
前面说起,周剑峰在家偷偷做赭石砚,有些不好意思示人。宗洪兴大师的赭石砚“申非”成功后,大师自然也成了非遗传人。有一年,市里在曾赵园举办“虞山砚”大型展览活动,展出了大师历年来创作的两百多方砚台精品,其中绝大部分是赭石砚,也有端砚、歙砚。大师认为剑峰制作的赭石砚,已经达到一定水准,邀请他拿出几块,以学徒身份同时参加展览。剑峰觉得自己的作品还拿不出手,还需要进一步深造。
2015年春,宗洪兴大师赭石砚工作室,在黄公望纪念馆挂牌成立,那天,周剑峰正式拜师学做砚。这是他第二次拜师,离15岁跟大师学画相隔了35个年头。
周剑峰是家里的顶梁柱,基本仗着装潢手艺养家糊口,习字作画基本不挣钱。与黄公望当年学画一样,他50岁再当学徒,无疑会对工作对家庭生活造成影响。他知道,任何精良的手艺都有漫长的积累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赚到钱,甚至可能永远赚不到大钱。妻子却全力支持,她说,过去一直觉得剑峰有点不务正业,既然他那么热爱艺术,就由着他去折腾吧。
跟学画一样,周剑峰又把自己“归零”,规规矩矩跟着师傅找石头。宗老师带剑峰到山坡上现场踏勘,这块太烂,这块太硬,这块纹理太粗,这块颜色不好,这块软硬不匀,这块有裂纹……宗老师可能说不上那种普氏硬度等级,凭的是经验,眼力加手感,他特别关照:质地细腻,才能打磨光滑。从此,周剑峰的眼睛里痴迷赭石,他到虞山脚下去找,去当年黄公望隐居地小山原址上、石坑边找,去铺路的石头道砟里找……有时候好好开着车,疑似路边有几块石头,立马停车查看。诸如情形,对赭石入迷如痴。
至此,周剑峰重新调整工作节奏,大半时间钉在工作室里,跟着师傅研习赭石砚,得空练书法。我就是那时候认识周剑峰的,他一头长发,颇有艺术家气质,后来加入民间文艺家协会,又加入黄公望文化研究会,还当上了秘书长。我曾经问剑峰,你觉得师傅最大的亮点是什么?他说,师傅在创意上遵循古法,作品沉稳大气,线条挺括,尤其作为几十年的老石匠,人与工具合一,角度力度把握精准,手工漂亮细致,简直无可挑剔。宗老师拥有榔头、凿子、刻刀、锉刀、刷子等全套工具,林林总总摆满作台,其中凿刀尤为丰富,基本都是自制。买来毛坯,焊上钨钢凿头,根据需要自己打磨成型。
所谓手把手,宗老师拿一块赭石反复端详,仔细研究,告诉剑峰这块石头的纹理,有用部位,切削点位,适合做什么形状的砚台,做成毛坯后,如何用斫、雕、刻、磨等技法,待到细微处,这根线用什么刀法,如何走向……我在写大师的文中写过使凿,这里说刻刀,大师一次次演示,右手推刀把,左手捺住刀头,控制进刀……大师说一旦管不住刀尖,前边豁口了,“倷么好!”大师笑了。我也问过宗老师,剑峰这徒儿学到你几成本事了?宗老师说,八九成,很厉害了。
艺术之间是相通的,审美、格调、布局、气象……周剑峰制砚,既得师傅真传,又在传承中有所创新。他还与宗老师一起购买端、歙、洮等石材制砚,在实践中体验对比。由于用途不同,赭石不够硬不够细腻,图案难于精雕细刻。他不断征求顾客意见,注重赭石砚的实用性元素,吸收中国画中的写意技法,在工巧与创意间表现自己的个性。
周剑峰做过许多赭石的虞山风景砚和琴砚、如意砚,我见过一方凤砚。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具有极高地位的吉祥图案,沟通现实与理想,人与神,人与自然间的联系。为了突出图案特征,砚额部分特别宽大,漂亮的长尾在左边,身子往右边绕过来,脖子往下作回首状,凤冠羽毛都作卷体状,凤头尤其精细,凤冠、凤眼、脖子上的羽毛栩栩如生。右上角空白处补饰祥云,左下刻一朵牡丹花,与右边回望的风头相呼应。砚池半月状,砚堂比较小,其打破常规比例的创意令人耳目一新。
周剑锋做的歙砚比较多。旭日东升歙砚,先说砚背覆手,雕一个园腹三足鼎。三足为鼎四足为尊,鼎是旌功记绩的礼器。虽然是平面浮雕,稍微远一些看,立耳、蹄足挺括而有透视感,尤其胸腹部的饕餮纹极其精细。正面旭日东升浮雕表现了罕见的日月同辉景象,一轮红日从水天相接的海平面升起,明月依然挂在晴空。为了增强表现力,海浪、云彩都做了写意式美化,云彩飘逸,浪涛有层次感。亦有细节上的创意,比如,为表现水天相接,砚池中间是隔开的,砚边的形态线条也作了革新。再说围纹歙砚,砚边刻整齐的围纹,砚侧刻对称龙纹,砚池与砚堂的形态做了改造。还有仿钟歙砚,砚面呈编钟形,挂钩演化为砚额,以装饰纹加辅助图案把它美化了,砚堂与砚池的演变也做了些改革。还有一个随形造型的山水歙砚,很难形容它的形状,画面占据左及上大半砚面,取意杜牧《山行》的意境,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驿车、枫林等景致都作了巧妙布排,砚堂格式也随画面变化作了虚实处理。你说是砚就是砚,你说不是砚就不是,它是写意砚,概念砚,创意砚。
2017至2019年,由市劳动保障局选送,周剑锋先后参加在扬州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高级技能人才综合素质与能力研修班。不是镀金,剑峰说,我是正儿八经学习,理论性课程,综合性课程,跟从事的专业工作看似有点远,但素养提高了,眼界更宽,格局更大,层次更高了。
如今,周剑锋还当上书画老师。开学期间,主要在塔前小学担任外聘教师教授学生书法。寒暑假,白天在校外培训机构教授绘画书法,晚上在家带学生,只有星期日才能休息。当然,有装潢的活还是要接的,那是饭碗。你说,剑峰究竟是干什么的?也许有人要说,全面开花不如专攻一项,他什么都爱,舍不得放弃哪一项。他是工匠,超拔于普通工匠对手艺的理解,将匠心游走于指尖。他是艺术家,跨越多个行业的艺术家,但我更推崇他的书画,他是虞山脚下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山水(花鸟)画家。目前,他正在孕育一项计划,以画再现“虞山十八景”。他将已经成稿的“书台积雪”给我们看,真是:琼屑漫虞山,松径透清寒。书声暗绕荒台上,月痕深隐野云间。剑峰关照我,才开始画,别写这个。哈,这么写,就算对他的鞭策吧。